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2 毫秒
1.
董桥 《教师博览》2005,(2):47-48
爱书越痴,孽缘越重;注定的,避都避不掉。瑟帛(JamesThurber)有一幅漫画是画书房,四壁是书,妻子气冲冲指着丈夫说:“这屋子里有老娘就不能有文学,有文学就没老娘!”可怕之极。西摩·德·利奇(SeymourdeRicci)家里珍藏三万多本书籍拍卖行编印的书目,堆得满满的;有客人来,妻子忍不住抓着客人说:“全是书!你想看看我在哪儿挂我的衣服吗?”客人跟她进卧房,她打开大衣橱给客人看,里头堆满了书目,连挂一件衣服的空当都没有。“到处是书!”妻子说完掉头走开。爱丁堡的沙洛利亚(CharlesSarolea)藏书之富出了名,不能不想办法应付“内忧”,老劝太太…  相似文献   

2.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这是宣扬孔孟之道的黑标本《三字经》里讲的孟母教子的黑故事。据说孟老娘为了按照孔老二的教规教育孟轲,曾经三次搬家,最后在一个宣扬儒学的“学宫”旁边定住下来。孟轲就摆起桌子、碟子,象孔二小时那样,作揖打拱,习起礼来。老娘眉开眼笑。一天,老娘正织布,不料孟轲又逃学回来。此时,孟老娘灵机一动,来一个突然袭击,当着孟轲,一刀将织机上的线割断。孟轲不知所措,问其所以,老娘便乘此进行教育说:你今日逃学,以后就复辟不了奴隶制,就象我割断了机线,织不成布一样。孟轲顿然省  相似文献   

3.
陈小手     
我们那地方,过去极少有产科医生。一般人家生孩子,都是请老娘。什么人家请哪位老娘,差不多都是固定的。一家宅门的大少奶奶、二少奶奶、三少奶奶生的少爷、小姐,差不多都是一个老娘接生的。老娘要穿房入户,生人怎么行?老娘也熟知各家的情况,哪个年长的女用人可以当她的助手,当"抱腰的",不需临时现找。而且,一般人  相似文献   

4.
很久很久以前,森林里有三只小狼崽,老大叫大黑,老二叫小棕,老三叫。小白。它们的老娘快死之前对它们说:“崽啊!老娘要死啦,你们也老大不小了,等老娘死了你们就自己造个房子过日子去吧!但是要小心森林里的大坏猪,它总是喜欢摧毁我们的房子,你们还记得我经常给你们讲的祖辈们修房子的故事吗?你们不要偷懒,要修就修红砖房子,这样它就吹...  相似文献   

5.
正【经典文本】陈小手汪曾祺我们那地方,过去极少有产科医生。一般人家生孩子,都是请老娘。什么人家请哪位老娘,差不多都是固定的。一家宅门的大少奶奶、二少奶奶、三少奶奶,生的少爷、小姐,差不多都是一个老娘接生的。老娘要穿房入户,生人怎么行?老娘也熟知各家的情况,哪个年长的女佣人可以当她的助手,当"抱腰的",不需临时现找。而且,一般人家都迷信哪个老娘"吉祥",接生顺当。—老娘家供着送子娘娘,天天烧香。谁家会请一个  相似文献   

6.
那年,妈妈生病,我陪在医院里。同病房的是一个四十多岁的女人,做了胆囊手术。她有两个漂亮时髦的女儿,偶尔来病房,站不到五分钟就跑了,倒是她七十多岁的老母亲,颤颤巍巍地把一日三餐按点送来。女人一边喝着老娘炖的乌鱼汤,一边对着老娘抱怨那一双白眼狼的女  相似文献   

7.
老娘     
沈秋 《中学生博览》2023,(14):48-49
<正>清晨,天刚蒙蒙亮,一位瘦小的老人骑着破旧的三轮车,车斗里还坐着一个小豆丁,祖孙俩在寒风中向着未露面的朝阳出发。“老娘”,是我家乡的方言,不是母亲的意思,而是指妈妈的妈妈,也就是普通话中的姥姥或者外婆。上了年纪的人似乎总是喜欢回忆过去,每次我去看望老娘,老娘总会拄着拐棍颤颤巍巍地从里屋出来迎接我,亲切地拉着我的手:“你小的时候……一转眼就长那么大了。”说着,便开始抹眼泪。虽然每次我去看望老娘时都会有这一幕,但是即使听了无数次,再听到时,眼泪还是会忍不住在眼眶里打转。  相似文献   

8.
数学与文学都是沟通交流的重要工具:数学重理,文学重情.另辟蹊径地从文学角度解读数学问题,发现好的数学问题应具有趣味性、独特性与拓展性,而此"三性"又正好暗合"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一句.由此可观,数学与文学绝非隔着重重屏障,本文就着重解析数学问题与避复修辞之间的相互关联,期望能够增添数学教学的丰富内涵.  相似文献   

9.
数学与文学都是沟通交流的重要工具:数学重理,文学重情.另辟蹊径地从文学角度解读数学问题,发现好的数学问题应具有趣味性、独特性与拓展性,而此"三性"又正好暗合"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一句.由此可观,数学与文学绝非隔着重重屏障,本文就着重解析数学问题与避复修辞之间的相互关联,期望能够增添数学教学的丰富内涵.  相似文献   

10.
就要去美国滑雪,先上街买礼物。回程疑惑顿升,月事该来却没踪影,不会是……,拐到药店买个妊娠试管,回家一测大惊失色,显示小圆点迅疾呈现粉红,心跳骤然加剧,梦想成真地有喜了,在37岁的孕育“高龄”。赶紧给老娘挂电话,哪顾得国内是清晨几点,不清不醒的老娘追问如何知道,我试图解释试管功能,老娘还是半信半疑,我居功邀赏地让老娘火速寄本孕妇手册来。被老娘磨破嘴地催了十年,迟到的孩儿这才叩门报道。原本没病,这下不得小  相似文献   

11.
去毛膏     
《快乐阅读》2008,(7):9-9
你见过长胡子的女孩子吗?我身边就有一个!而且女孩子长胡子很奇怪,你越刮它越长!我有救啦,进口特效永久褪毛灵!怎么挤不出来?给老娘出来!该死!1234去毛膏~~  相似文献   

12.
故事回家了     
在上山采药还是一项蛮热门的活动的古代,卜先生的老娘病倒了。卜先生忙去"宝芝林"药房给她抓药。掌柜的才听药名就双手一摊:"您来得不巧,正缺货哪。得七天才到——您要等不及,不如自己上山挖去?"卜先生当然等不及,人命关天哪。他问清楚了那味草药可能出现的地点,就马上赶去了。那是一座荒僻陡峭的险山。山路不好走,山路十八弯……但凭借着一颗为老娘服务的孝心,卜先生终  相似文献   

13.
李攀龙诗中最多“风尘”与“白雪”意象。“白雪”寄寓他治世与文学革新理想,他有强烈的革新理想,却选择避宦的文学战斗形式,在明后期士子心态里具有典型意义。李攀龙扛起文学自觉前进与朝政黑暗衰乱的负重心态,又以“风尘”渺小轻忽心象反映,既有自喻之悲,更有喻他之痛,集中在文学艰辛与仕宦泥滓感受。“风尘”与“白雪”,是李攀龙心理的悲歌。  相似文献   

14.
<正>"犯中见避",或称"犯中求避",是中国古代文论中的一种写作技法。所谓"犯",就是故事类型重复;所谓"避",就是故事类型的变化。明末清初著名文学评论家金圣叹认为:"是故行文非能避之难,实能犯之难也……将欲避之,必先犯之。夫犯之而至于必不可避,而后天下之读吾文者,于是乎而观吾之才、之笔矣。"他在《读第五才子  相似文献   

15.
在河南省许昌市,有一位73岁的古稀老人,精心奉养着103岁的老娘,令人感动。他就是退休教师王正国。  相似文献   

16.
老家有这样一句俗语:拙娘养巧子。巧娘养拙女。我曾心生疑惑:拙娘怎么就能培养出灵巧的孩子;灵巧的老娘为什么偏偏会培养出笨拙的女儿呢?仔细一琢磨。还真有几分道理:既然家里没有了母亲这份依靠,为了生计,子女只好勤学苦练,  相似文献   

17.
跑马场     
险道神郁保四在早年盗马生涯中练就了过硬的相马本领,后来就开了个马匹业务咨询所。门上高挂着“伯乐再世”的大金匾,天天有许多人牵着马在门口排队。一个出外打工的小伙子来找郁保四:“郁先生,我老家离这里千里之遥,要是有匹千里马,我就可以经常回去看望老娘了。”  相似文献   

18.
理想的召唤     
新时期的文学狂欢已经落潮,多少显得有点放纵的文学正在急速地失去读者的信用。相当多的文学作品不再关心公众,它们理所当然地也失去公众的关心。中国为数众多的文学家识时务地从急流中拔足下来。他们以随心所欲的编织制造适当消费的需要,他们忘却记忆并拒绝责任,他们对现实的逃逸既潇洒又机智,既避隐现实的积重,也避隐自身的困顿。文学的一缕游魂,正飘飘忽忽地穿行在艺术与时势之间,装点着世纪末的苍茫时空。  相似文献   

19.
习惯了     
十回回家,九回见不着人影,唯一一回还是先打电话预约,千叮咛万嘱咐:一定在家候着!才得以开门迎亲。被扔在门口罚站的时候,不得不对着再熟识不过的乡邻点头哈腰,一遍遍地解释为什么会站在这里。看着冰冷的一把锁把我跟家分隔。咬牙切齿地想,下次一定配一把老娘的钥匙自个儿带着,想什么时候开门就什么时候开门,还要把老娘狠狠地剋一顿:你忙,你忙,你能比国家总理还忙?  相似文献   

20.
笑话四则     
一个顽皮的学生在一间漫厕店看着漫画.突然一位中年母亲在街上大喊:“小明,你这兔崽子还不回家,还在鬼混,被老娘捉到了,你就死定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