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聂华苓:一棵枝叶繁茂的树"我是一棵树,根在大陆,干在台湾,枝叶在爱荷华。"在自传性散文集《三生影像》中,美国华裔作家聂华苓用这样一首朴素的"小诗"描画自己。她的确是一棵繁茂而沧桑的树,半个多世纪中,枝叶漫铺漫卷地跨两岸东西:1925年,她出生于湖北;1949年,去了台湾;  相似文献   

2.
老霍在刑警大队搞了20个年头的摄影,专门给尸体和罪犯拍照。  他拍的照片常印在“认尸启事”和“通缉令”上,漫不经心看一眼倒没什么,假如你认真看的话,一定会触目惊心,好像有一股寒气从脚底升起。老霍拍摄的尸体照片给人一种强烈的现场感,把生命遭到毁灭时的那种恐怖和悲惨表现得淋漓尽致,带着一股浓重的血腥味。他拍的罪犯照片,抓住了罪犯最典型的表情特征,栩栩如生地定格在照片里,让人一看就能认定那人不是好人。老霍的许多同事都有这样的感觉:他们看现场或者面对罪犯都很平静,倒是看老霍的照片,反而有一种莫名的震惊。  说来没人相…  相似文献   

3.
人,又少了一个聂华苓3年前,也是冬天。一个骨瘦如柴的女人来到我家门前。她头发蓬乱,脸色苍黄,穿着一件空荡荡的破旧花棉袄,和一条褪色的灰布裤子,手中提着一个白布口袋。她轻轻推开虚掩的大门,瑟瑟缩缩地探进头来。我正站在窗口。"太太,我不是叫花子,我只要点米。我的孩子饿得直哭!"她没等我回答,就自我介绍下去:"我也是大学毕业的,你看,"她抖着手由内  相似文献   

4.
为了养家,聂华苓在台北参加了雷震主编的《自由中国》半月刊的工作。在雷震的关怀下成为该刊的文艺编辑。当时《自由中国》的发行人是胡适,主持人是雷震。1952年,胡适要从美国到台湾。到的那天,为了欢迎胡适的到来,雷震要年轻的聂华苓代表大家到机场向胡适献花,她极大的不愿意。因为胡适因《自由中国》上的一篇《政府不可诱民入罪》的社论,而辞去了发行人的名义。这明里是“抗议”政府,实则是“摆脱”杂志。她对胡适借在《自由中国》与统治势力冲突的时候摆脱杂志的事,颇有看法。聂华苓说“:这是胡适先生的一箭双雕之功。”为了避免见面说话…  相似文献   

5.
台湾当代著名作家聂华苓的散文《人,又少了一个》通过叙写一个女大学生沉沦堕落的悲剧,揭示了倡导女性自立、自强、自尊这一主题。作者运用多重对比运思谋篇,在对比中引导读者进行人生道路的深沉思索。开篇展开的是女大学生身份证上的照片和她三年前乞讨时外貌的对比。由“富态”变得“骨瘦如柴”,由“光亮细碎的发髻,整整齐齐地贴在头上”变为“头发蓬乱,脸色苍黄”,由“衣襟上还盘一个蝴蝶花扣”变为“穿着一件空荡荡的破旧花棉袄”,写出了追求美好生活的女主人公因遭遇厄运而发生的外貌巨变。但她如果坚持与命  相似文献   

6.
【紫音插话】本期我们将认识三位知名文学女性:旅美华裔著名作家聂华苓,台湾著名作家林海音、杏林子. 不知道看过《城南旧事》电影的同学对里面那个叫英子的小女孩有没有印象.林海音就是小英子的原型,她的《北平漫笔》充满了对儿时往事的回忆,再平常的事在她的  相似文献   

7.
谁拍的?     
好友玲日前跑来向我借自动相机,说是为她三岁的宝宝拍生日照。昨天我去他家串门,她很高兴地拿照片给我看:“你看,好可爱啊!”我也觉得很可  相似文献   

8.
拉娜说:“我找到了一张照片!”莎丽和玛亚来到她跟前一看:“呀,好漂亮!”她们激动地叫了起来。拉娜又说:“我在网页上看到的就是她。”莎丽疑惑地说:“那不是一个穿着花瓣裙的精灵吗?”“看!后面有东西。”玛亚一声惊叫,吓得拉娜一松手,照片居然飞了起来。拉娜她们跟着照片跑了好久,终于,照片在一个小木屋前停了下来。莎丽壮起胆子敲敲门,门“吱呀”一声开了,从里面走出一个和相片上的精灵长得一模一样的女孩。那女孩看见了自己的照片,惊喜地说:“这相片是你们捡到的吗?太谢谢你们了!”说着,将拉娜她们请进了小木屋。女孩对她们讲述了自己与…  相似文献   

9.
取信     
小女孩的爸爸从远方给她寄挂号信来。信就放在邮电所的桌子上,可办事员就是不肯给她。“我怎么知道你就是收信人呢?”办事员不信任地看着小女孩。小女孩想了一下,从口袋里掏出一张相片,“您看一看,这到底是不是我?”办事员把照片上的小女孩仔细看了看,又打量一下眼前的她,“没错,看来是同一个人。”说完,把信交给了小女孩。取信  相似文献   

10.
聂华苓是台湾旅美的著名女作家,现在是美国爱荷华大学“国际写作计划”的主持人。多年来,她富有特色的作品和出色的文学社会活动,早已为世界文坛的同行和读者所瞩目。聂华苓祖籍湖北,1926年生于宜昌,在战乱之中度过了学生时代。1949年,大学毕业不久的聂华苓和母亲、弟、妹匆匆迁到台湾。整个五十年代,她都在台湾《自由中国》半月刊工作。1960年,该杂志被无理查封,聂华苓先后在台湾大学和东海大学教书谋生,于1964年到了美国。  相似文献   

11.
儿时的我,便觉得母亲是世界上最美丽的人。我母亲年轻时确实很美:大而纯真的眼睛,乌黑发亮的头发。直到现在,每当看母亲年轻时的照片时,我就会不由自主地望着她的脸,从心里感叹道:“妈妈,您真美!”而这个时候,母亲则会不好意思地笑笑:“美什么呀,都老太婆了。”  相似文献   

12.
别眨眼     
艾薇是一个美着天仙的女明星,她有上网看自己新闻的习惯,好从中获得满足与动力。 这天她像平时那样忙里偷闲地上着网,突然看到一个名为“艾薇最丑的照片曝光”的帖子,她吃惊地点开。  相似文献   

13.
偶然看到一本书的插页上面,有着陈丹燕的照片。圆润的脸颊,细柔的五官,东方人的那么一点点怅然若失的内敛,眉毛是坦坦荡荡的,眼睛温柔而有力,嘴唇有着很简单的轮廓,看不到张扬。没有觉得陈丹燕很美丽,但是看到了她的脸,还是想好好地看上一看,因为观之可亲,仿佛她很可能从照片里发出轻柔的声音来。当然,陈丹燕是写文章的女子。写过很多书,关于年轻的孩子,关于惶惑的青春,后来她又热衷于写她所居住的上海,细细碎碎,边边角角,零零散散,写也写不完似的,偶尔读上一两页,就被她捉住了。她还是个住在自己的精神故乡的女子,边…  相似文献   

14.
<正>透过缝隙,看到你脚踝细瘦苏珍吃力地从客厅将行李搬到自己的新房间后,偷懒地靠门坐下,环顾新家。这一带都是老房子,每户人家都挨得特别紧,房间很窄。苏珍打开壁橱,吃惊地发现墙壁上有一处甚至裂开了一条大缝,用发黄的报纸草草地粉饰。她撕开来,眼前是另一个陌生的房间。她吓得立即把报纸贴回去。晚上临睡前她忍不住又打开壁橱,撕开报纸,看到那个陌生的房间亮着灯,却没有人。正对着苏珍的墙壁正下方贴满了照片,苏珍仔细一看哑然了,那些照片分明都是画出来的。  相似文献   

15.
受访人:余秀秀年龄:40岁职业:个体经营者受访地点:上岛咖啡会昕“你打牌吗?”这是余秀秀见面后问我的第一句话。不等我回答,她就自顾自地从包里拿出一张彩色照片递给我看。照片上,她十分甜蜜地依偎在一个气宇轩昂的中年男士怀里,“就是在牌桌上,我认识了他。”说到这里,她下意识地咬紧下唇,眼神很复杂,有鄙视,也有悔恨。  相似文献   

16.
她的笑容渗着积雪初融的温暖,拂过破土而生的嫩芽,又从浓郁繁密的枝叶间热情洋溢地倾泻而下,最后同翩飞的银杏叶一起凋落,被埋葬在最灿烂的季节。——题记犹如晴天霹雳——她过世了。我步履凌乱地赶去参加她的追思会,照片上她一如既往的笑容融化了心中最后的防线,悲  相似文献   

17.
正透过缝隙,看到你脚踝细瘦苏珍吃力地从客厅将行李搬到自己的新房间后,偷懒地靠门坐下,环顾新家。这一带都是老房子,每户人家都挨得特别紧,房间很窄。苏珍打开壁橱,吃惊地发现墙壁上有一处甚至裂开了一条大缝,用发黄的报纸草草地粉饰。她撕开来,眼前是另一个陌生的房间。她吓得立即把报纸贴回去。晚上临睡前她忍不住又打开壁橱,撕开报纸,看到那个陌生的房间亮着灯,却没有人。正对着苏珍的墙壁正下方贴满了照片,苏珍仔细一看哑然了,那些照片分明都是画出来的。  相似文献   

18.
三个童年     
我有一个小我10岁的表妹,她刚生下来的时候,我去医院看她, 她只有烧鸡那么大,现在她已经开始看《流星花园》了,并和我讨论 中美关系。我们总是在别人的注视下成长,同时也注视着别人的成 长。我想起很多年前,我躺在母亲的怀里听她给我讲两分钱就可以买 到一根冰棍,这让我有一种历史感,我能感受到我的记忆在记录着某 些事情,而这些事情好像一种线索,琐碎地串连起我们的岁月。  相似文献   

19.
我的梦想就是当一名摄影师,走遍天涯海角,寻找更美的风景. 很小的时候,爸爸妈妈经常带我去观看摄影展览,看见一些摄影师拍出来的照片气势恢弘、生动精彩,我总是惊叹不已.于是,从那时开始,我便下决心要成为一名摄影师,把最美的风景拍下来.每天放学,我总是急匆匆地赶回家写完作业,然后跑到擅长摄影的妈妈身边,看她拍下来的照片,向她请教各种摄影知识.  相似文献   

20.
童言无忌     
珍君从外面带来了一身寒气,连羽绒服都没顾得脱,忙不迭从兜里掏出她拍的几张照片。"妈妈,快来看呀,这是‘太阳鸟’雕塑。"妈妈忙着洗衣服,没有搭腔。珍君撅着小嘴撒娇地说:"你看嘛,我拍得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