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殷商时,人们崇尚迷信,祭祀、征伐、疾病、田猎等,都要用占卜的形式预测吉凶祸福。占卜后就在龟甲兽骨上刻下卜辞及与占卜相关的内容,这些由贞人(或巫师)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统称为“龟甲兽骨文字”,简称“甲骨文”,亦称“龟甲文”“贞卜文字”“契文”“殷契文”等。  相似文献   

2.
殷商时,人们崇尚迷信,祭祀、征伐、疾病、田猎等,都要用占卜的形式预测吉凶祸福。占卜后就在龟甲兽骨上刻下卜辞及与占卜相关的内容,这些由贞人(或巫师)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统称为“龟甲兽骨文字”,简称“甲骨文”,亦称“龟甲文”“贞卜文字”“契文”“殷契文”等。[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中国自有文字史以来,文字的镌刻艺术便问世了。殷商时期的“甲骨文字”,就是在龟甲和兽骨上镌刻的象形文字,其原意是占卜吉凶时在龟甲、兽骨上所刻的用于记事的文字。因此,又称“契文”或“卜辞”,也称之谓“殷墟文字”。到了公元前十二世纪的周朝开始有以青铜为主的...  相似文献   

4.
甲骨文是商代后期(前14-前11世纪)王室用于占卜记事而刻(或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是我国最早的成体系的文字,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服饰”是人们日常生活所必不可少的,甲骨文中存在一定数量的有关于“服饰”的文字.文章通过对这些文字的探究来解读其功用,并进一步解读其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5.
同学们都知道,今天的汉字是由商朝的甲骨文发展而来的。这种独特的甲骨文字,是由于古人将字刻在龟甲或兽骨上而得名。在初一历史课本的彩图中,有一幅甲骨文的插  相似文献   

6.
甲骨文时代,文字刻在龟甲或兽骨上,是用“片”来作单位的。从周、秦到汉,字大都刻在竹片和木条上,竹片称简,木条称牍。把若干简和牍用牛皮绳子串起来,就是“册”。这种牛皮绳称“韦”。“册”是一个象形字,很像牛皮绳把竹片串起来的样子。把书籍一册册放  相似文献   

7.
奴隶社会:十、殷墟:公元前十四世纪,商王盘庚把都城迁到殷。因此,商朝也称殷朝。河南安阳西北是殷都的废墟,所以叫做殷墟。十一、甲骨文:清朝末年,在殷墟发现了刻有文字的龟甲和兽骨,我们把这些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叫做“甲骨文”。甲骨文已经是一种比较完备的文字,我们今天的汉字,就是从甲骨文演变来的。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就从商朝开始。  相似文献   

8.
占卜在殷商时期是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大事,龟甲和兽骨是占卜所需的物质材料,是显示卜兆及契刻文辞的载体.殷商晚期,龟卜代替骨卜成了主流,但只有在龟甲和兽骨上刻上解释性文字,才是完整意义上的卜用甲骨.对于这个变化,从历次殷墟考古发掘的资料观察,卜甲和卜骨在选择、来源、存积形态等方面存在种种不同,这些不同之处是受灵龟思想支配,和使用等级有关.  相似文献   

9.
1.“殷墟”之名源于“商朝都城留下来的废墟”。公元前14世纪,商王盘庚把都城迁到殷墟,即今天的河南安阳西北,商朝从此稳定下来,“殷墟”成为商朝帝都的名称。上个世纪初,殷墟被发现以后,学者常借用“殷墟”来指称殷墟的遗址,乃是因为古已有其名,并非因其成为废墟而得名。2.甲骨文是商朝刻在龟背甲和兽骨上的文字。甲骨文应是商周时代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因为除发现了大量商朝甲骨文外,还在陕西扶风、岐山一带的周原等地的考古发掘中出土了一些西周早期的甲骨文;而从已出土的甲骨文看,所用龟甲通常是龟的腹甲,有时也用龟的背甲。3.判断…  相似文献   

10.
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下图为上海市博物馆的建筑造型图,设计师将它设计成一个“鼎”的形状。在青铜时代,原为食器的鼎又成了权力和地位的标志。这说明A.“食”在青铜时代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B.青铜时代拥有食物的人就拥有权力和地位C.青铜时代解决“食”的问题是统治者的惟一任务D.青铜时代的统治者都是“钟鸣鼎食”之家2.从定义的角度,甲骨文是A.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B.商周时期的卜辞C.考古出土的商周时期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D.具有重要史料价值的较成熟的汉字3.2004年11月,中国古都学会正式确认郑州为第…  相似文献   

11.
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语》课本第三册中《从甲骨到缩微图书馆》一,错误地认为甲骨是书籍的雏形。甲骨是古代(尤其是商代后期)书写或契刻在龟甲和兽骨之上的一种古老字,其内容是当时人们占卜的记录,故又称甲骨卜辞。甲骨的这种性质和用途就决定了它只是当时字使用的一个特殊方面而已,不是当时流行于社会的主要字形式,甲骨卜辞更不是所谓的书籍。当时的书籍是先商时代就已经产生并一流传于后世的“典”、“册”。  相似文献   

12.
你知道吗?     
1.我国现存最早的汉字是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叫甲骨文;商周时代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称为金文,又叫钟鼎文。  相似文献   

13.
关于甲骨的基础知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甲骨和甲骨学从夏代到西周,是中国奴隶制社会的早期阶段。由于缺乏直接的文献材料,研究这一段的历史,必须更多地依靠考古学的成果。关于商代的史料应以甲骨卜辞为主。对甲骨卜辞的内容及其规律的研究属于甲骨学,这是一项新兴的史料性的辅助学科。甲骨是古代占卜的遗物。在商代,崇拜祖先神和自然神的原始宗教是占据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有疑难事情一定要求神问卜,烧灼龟甲或兽骨,看甲骨上的裂痕,借以“决定”吉凶。这种巫术在中国起源于原始社会晚期(龙山文化),在商代异常盛行,到周代及其以后也还有遗留。甲骨学所研究的对象是有字的古代甲骨,主要是河南安阳地区出土的大量的殷代(盘庚迁殷后的  相似文献   

14.
我国目前能够见到的较为成熟的、已初具记录语言的功能的文字是殷墟出土的殷墟文字,距今已有3500年的历史。由于这些文字刻写在龟甲之上或兽骨之上,故称之为“甲骨文”,这也是世界上最美的文字。它具有“三美”,即形象美、音韵美和意蕴美,很具审美价值。现仅就此谈点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15.
甲骨文是我国殷商时代刻划在龟甲和兽骨上比较成熟的文字。可是三千多年来,人们对它不甚了解。它的发现是近代考古史上一件大事。第一个揭开甲骨文之谜的是清代王懿荣。1899年,任国子监祭酒(最高学官)的著名金石学家王懿荣,患了疟疾。他精通医道,一次从药中  相似文献   

16.
甲骨文是目前发现的最早的字,那是3000前商朝的古文字,刻在龟甲、牛骨上,上世纪末在河南省安阳小屯村被发现。学者们经过搜集和研究,估计甲骨文大约有3500-4500个字,已经认识的还只有1500多个字,“美”是其中的一个。  相似文献   

17.
甲骨文,河南安阳殷墟出土,乃商朝后半期殷代帝王利用龟甲兽骨进行占卦时写刻的一种所谓卜辞,也间或有少量与占卜有关的其他偶然的记事文字。这种所谓甲骨卜辞,虽然严格地说起来并不是什么历史记载,但是因为它的数量繁多,内容丰富,又因为时代比较早,无疑是研究我国古文字和古代史、特别是研究商代历史的最重要的直接史料。  相似文献   

18.
<正>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最新发布的《濒危语言图谱》记载,全世界有7000多种语言。而汉字是世界上使用时间最久、空间最广、人数最多的文字。汉字的创制和应用不仅推动了中华文化的发展,也对世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大约在距今六千年的半坡遗址等地方,出现刻划符号共达五十多种。考古证实,商朝早期,中国文明已发展到相当高的水平。那时就有了甲骨文,这是一种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古老文字。在商代,帝王做每件事之前都会占卜一下,而甲骨就是占卜的用具。世界上所有国家里,只有中国的汉字是始终  相似文献   

19.
河南安阳以小屯村为中心的地区,自秦汉以来被称为“殷墟”,是商代后期“盘庚迁殷”以后的都城之所在。自清代末年以来,这里出土了十余万片龟甲和牛骨等,上面刻有商代后期占卜等的文字,即甲骨文。甲骨文是目前已发现的我国时代最早的、较为成熟、较为  相似文献   

20.
《甲骨文编》,是一部殷虚甲骨刻辞的字典。旧本为孙海波于一九三四年所编纂,燕京大学石印;新版为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于一九六五年改订、增益,由中华书局影印出版。甲骨文是先秦(主要是商代)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清代光绪年间(公元一八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