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两年前,我为读书刊物《书脉》题词,写下如下一段话:"读书就是阅读历史,藏书就是收藏历史,我们无法割断历史,我们应该认真读书。"这是当时我对读书的一点完全个人化的可能是肤浅的认识。两年过去了,我的看法没有改变,但需要做一些补充。  相似文献   

2.
<正>《作文新天地》杂志要我谈谈我的读书与写作,我非常高兴。一个人年轻的时候一定要好好读几本书,这样好一生受用。特别是孩童时光,抓不住,一生都会有缺憾的。我们生于上世纪六十年的一代人对此感受太深了。因为历史的原因,我们这一代人一出生,就有饥饿等着了。可是有一样东西缓解了我的饥饿感,那就是听姐姐给我轻声诵读她喜欢的书了。听着听着便把什么都忘了,包括恼人的饥饿感。许多年后读刘半农先生的《饿》,特别感动,觉  相似文献   

3.
朱永新 《教师》2010,(10):1-1
我一直认为,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实质上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而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在一定意义上说,读书就意味着教育,甚至意味着学校。在学校中,我最看重的就是教师与图书。学校就是提供了一个读书的空间,一个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读书的空间。而学生读书的兴趣与水平又直接受老师的读书兴趣与水平的影响。因此,教师读书不仅是学生读书的前提,而且是整个教育的前提。  相似文献   

4.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句话被很多人奉为经典,仿佛这就是阅读的终极目的.我不知道杜甫写下这句话的时候自身处于何种状态,但这句话达到了一个目的,就是告诉我们,读书是为写作服务的,读书是输入,是为了获得更大的写作效益,甚至是为了出人头地.我从不反对读书为写作服务,因为阅读和写作之间的交融是水到渠成的关系,但如果仅仅为了写作而去读书,那读书就成了苦役,而且这苦役就没有了尽头.  相似文献   

5.
享受阅读     
教师,最大的职责,就是教会学生读书。这是希望的传递。那我们教师自己要怎么读书呢?听听三位各阶段的教师告诉你:读书.是一种享受。  相似文献   

6.
我一直认为,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实质上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而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在一定意义上说,读书就意味着教育,甚至意味着学校。在学校中,我最看重的就是教师与图书,学校就是提供了一个读书的空间,一个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读书的空间。而学生读书的兴趣与水平又直接受老师的读书兴趣与水平的影响。因此,教师读书不仅是学生读书的前提,而且是整个教育的前提。我认为,教师不仅仅是园丁,他  相似文献   

7.
历史学科拥有异常丰富的历史资源,决定了它是一门需要大量阅读的学科。阅读是我们了解历史、感知历史、分析历史的基本途径,也是我们学好历史的基本功。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更是今天研究历史、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目前就历史教学来看,学生缺少阅读、不愿读书、不会读书、不善读书、不爱思考已成为阻碍历史教学改革的瓶颈。  相似文献   

8.
阅读与竹篮     
“老师,我觉得您给我们这么多阅读课和阅读时间是没用的,是在浪费我们的学习时间。您经常说:做人欲脱俗气,第一是读书,第二是多读书,第三是有系统、有选择地读书。我姑姑是个老师,她也常常劝我要多读书。于是,我不停地读,读《红楼梦》、《安娜卡列尼娜》,读《汤姆叔叔的小屋》,读《西游记》、《爱的教育》……  相似文献   

9.
<正>教师要做一个内心丰富的人。丰富从何而来?从阅读与行走中来。古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就是这个意思。所谓读书与行走,对我来说,就是一件事,可以用"阅读"二字概括——读书,读世界。这或许可以称为"大阅读",所谓高贵的灵魂与美妙的肉身结合在一起的阅读。人的生命有限,书却是无限的。因此,我主张教师的读书,主要读经典,经典是历史的、文化的、知识的精华。读万卷书,仍然读的是经典,有万卷"经典"在肚、在胸、在心,那就是"底蕴"。而行走就不一样了,不一定都  相似文献   

10.
阅读与人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莫言 《中国德育》2008,(10):8-12
我童年最大的痛苦就是没有书读,而现在最大的痛苦就是书太多读不过来。我总结出一条经验:当书越多的时候,实际上人读书的热情就越淡薄;当书越少或者找不到书读的时候,人渴望读书的热情就会越高。在这里,主要讲一下我读书的经历以及阅读对于创作以及人生的影响,希望同大家一起分享。  相似文献   

11.
安静的阅读     
<正>当居然需要为阅读而鼓与呼,这个社会是有问题的;当读书变得嘈嘈杂杂,这样的阅读是有问题的;当深度阅读近乎成为一种奢侈品,这个时代是有问题的。我的青少年时光有10年是伴随着浩劫年代度过的。回想起来,我们那时候只要找到可看之书,立即就是躲进小楼成一统废寝忘食起来,无论平日里如何淘气,到了那个时刻就只剩下两个字:安静。  相似文献   

12.
我童年最大的痛苦就是没有书读,而现在最大的痛苦就是书太多读不过来。我总结出一条经验:当书越多的时候,实际上人读书的热情就越淡薄;当书越少或者找不到书读的时候,人渴望读书的热情就会越高。在这里,主要讲一下我读书的经历以及阅读对于创作、对于人生的影响,希望同大家一起分享。在阅读中快乐地成长我是1955年出生于山东的一个农村,十  相似文献   

13.
如果一个孩子真的做到了课程标准所描述的那样"好读书,多读书,读好书"的话,那他就是一个优秀的"终身阅读者"了。但是,要让孩子成为一个"终身阅读者"并不简单。很多人说,这个世界上弥漫着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与遥控器的战争。面对这个现状,我们老师必须要有所作为。但是,我个人并不喜欢用下面这些方式让孩子爱上读书。  相似文献   

14.
夏天的太阳灼热起来,我又开始了坐公交车上班的日子。自然,送儿子上学的任务也开始由我承担。这个时刻,一向是我喜欢的时间,牵着他的小手过马路,心里感觉特别得意。我们家在14路车的终点站,随时有车。车还没开,我从包里拿出一本精装的唐诗来读,只读了一首,就被儿子抢过去了,然后抑扬顿挫地读了两首。有拼音就是好啊,儿子读书可以所向无敌了。然后我又从他  相似文献   

15.
营造氛围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最重要的就是读书氛围的营造。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来做:一是班级读书环境的布置。如,在教室里张贴关于读书的名人名言以及小故事,开辟"好书大家读"、"快乐读书屋"等评比栏。二是家校沟通,建立属于学生自己的小书架。在学生识字伊始,教师就和家长商量,给孩子成立家庭小书库。现在很多学生在  相似文献   

16.
苏霍姆林斯基说:“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是我的教育信仰的真谛之一。”中国是一个有着几千年文化历史的文明古国,那么,我们是怎样对待书籍的呢?怎样才能让每一个中华儿女热爱读书呢?  相似文献   

17.
王方全 《新教师》2020,(3):78-79
记得冰心老人有一句话:我读书奉行九个字,就是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简简单单九个字,把关于阅读的哲学诠释得恰到好处。英国哲学家培根也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使人善辩。这句话,说得比较深奥,但是从小处细想,阅读的确可以给人带来诸多变化,不仅仅是知识方面的,还有个人修养方面的。读书与人生这两个看似并不相关的词语,却往往密不可分。一个人的阅读过程往往就是他思想历练的过程。我阅读意识的萌芽,源于父亲对我的一次教训。小的时候,懵懂顽童,贪玩好动,静不下心,最不喜欢的就是读书。  相似文献   

18.
挑战阅读力     
亲爱的咖啡们,读书难吗?不难,有人举手说,随便什么书,拿来就能读。难,又有人说,我一看书,就打瞌睡。哈哈,其实,读书也是我们阅读力的锻炼与提高的过程。我们的阅读力越强呢,读书自然就越轻松了,不仅容易,还其乐无穷,  相似文献   

19.
今年说读书,是有很多身边的例子的。在我们不得不宅在家里的日子里,不少人都重新拾起放下许久的书开始阅读。我的一个朋友给我发消息说:"宅在家里,晚上读书,阿赫玛托娃的诗,不知不觉,眼泪就流下来了,很久没有这样的感觉了。"当我们放下喧嚣和浮躁,与红尘稍稍隔开一点距离的时候,阅读就成了我们对自己最好的救赎。在全民抗疫的过程中,有两个场景大概和我们说的读书有关系。  相似文献   

20.
苏霍姆林斯基说:"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是我的教育信仰的真谛之一."中国是一个有着几千年文化历史的文明古国,那么,我们是怎样对待书籍的呢?怎样才能让每一个中华儿女热爱读书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