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暴发"还是"爆发""暴"和"爆"音同形近而义不同。"暴"是个会意字,表示日出双手捧米晒,本义指晒,这个意义后加"日"写作"曝(p)",引申指显现(如"暴露")、急骤或突然(如"暴雨、暴病、暴怒、暴乱")、凶残(如"暴行、暴虐、凶暴、残暴")等。"爆"是个形声字,形旁是火,本义指火迸散而破裂,引申指猛然迸裂(如"车胎爆了、  相似文献   

2.
“一节”与“一截”是两个容易混淆的数量词。“节”(繁体为“筛”)的本义是名词,指竹节;泛指草、禾茎上生叶的部位或植物枝干相连接的部位;引申为人或动物骨骼连接的地方:又引申为互相衔接的事物的一个段落、整体中的一个部分等。“截”的本义是动词,割断;引中为长条形的东西上割取下来的部分,相当于“段”,如“一截铁丝”“两截木头”...  相似文献   

3.
读音为“meng long”的词有三种不同写法。 “朦”,《说文解字》云:“月朦胧也,从月,蒙声。”本义乃“月光不明”。“胧”,《说文解字》云:“朦胧也,从月,龙声。”本义乃“微明”。二者皆含“不太清楚”之意,合成之“朦胧”必亦含此意。“朦胧”之本义即乃“月光不明”,并引申出了“客观景物模糊不清”(如例①)、“语言表达不明”(如例②)及“主观意识模糊”(如例③)等意。于实际运用中,其常与“暮色”“月色”、“烟雾”、“意思”、“感觉”等词语相搭配使用。例如:  相似文献   

4.
“飙X”新义     
在现代汉语中,“飙”由其本义“暴风”引申出一些新义,“飙X”也成为时下流行的构式。“飙”具有下面四种新义:“暴风般的,急速的”、“急速地行动”、“奋力地争取、比拼”、“奋力地展示”。“飙”的新义与本义之间或者具有相关性,或者具有相似性,前者是转喻机制发生作用的结果,后者是隐喻机制发生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示儿》中“死去元知万事空”为什么不用“原”而用“元”? “元”字的本义是“人头”。《左传》中有“狄人归其元”的句子,意思是:狄人把他的头颅送了回来。后来由“头”的意思引申出“第一”“原来”“本来”等意思。“原”字的本义是“水源”,后来引申出“开始”“本原”“原来”“本来”等意义。  相似文献   

6.
“度”的本义是计量,由此引申,凡是能用一定标准计量或揣测的都叫“度”,如温度、湿度、深度、广度、精度、密度以及风度、  相似文献   

7.
李敏 《中学文科》2008,(7):45-45
“安”与“按”两个字的字音、字形相近,最易混。“安”ān,指女子在深屋(宀)中,平安无事。(1)本义是安定、安稳。(2)安放、安置。例如:安装、安排。(3)存着,怀着(多指不好念头)。例如:你安的什么心?(4)使安定(多指心情)。例如:安神。  相似文献   

8.
才(cái)、材(cái) 辨析:“才”本义指才能。也指有才能的人,如才干、才气、干才、德才兼备等;。材”本义指木材,泛指材料,引申为有才能的人。如木材、药材、人材等。“才”主要用于人,而“材”主要指木料、资料等事物。只有在指称有某种特长的人时,两字通用,如“人才”同“人材”。“才”能够作副词,如刚才、才来等,而“材”却不能。  相似文献   

9.
“给”的语义非常丰富,共有八个义项,对应三个词性。文章描写“给”的语义类别,考察了其语义演变过程:在认知隐喻与类推机制的作用下,存在“给”的本义(使事物位移)分别向给2(方向性标记)、给3(允许某人做某事)、给4(目标性标记)引申的放射型过程,“给4”向“给6”(强处置标记)、“给8”(处置标记)引申的放射型过程,“给3”向“给5”(施事标记)向“给7”(强施事标记)引申的链条型过程。最后讨论“给”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语义演变过程教学。  相似文献   

10.
《中学文科》2004,(9):6-11
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本义指词的最初的最常用的一种意义;引申义是在基本义的基础上引申,发展而来的意义;比喻义则是借一个词的基本义来比喻一种事物,且这种新的意义逐步固定下来。例如“深”的本义是“从水面到水底的距离大”,而“情深似海”“道理很深”则是对本义的引申。再如“铁”的基本义是一种坚硬的金属,“铁拳”“铁的意志”则用了它的比喻义,有“像铁一样坚硬”的意思在里面了。  相似文献   

11.
“勹”“父”两部首与上面各部首有所不同的是,用“又”(右手)的动作表示别的意思.勹,音bāo,金文写作“(ζ)”,像人的手臂弯曲包裹东西之形,前部三指表示手;小篆写作“(Φ)”,像人身弯曲手臂环抱东西之形;隶书写作“(∩)”.本义是包裹,动词,此义后来用“包”表示,“勹”则专作偏旁,在构字中作意符,表示人体弯曲、包裹等义,如“匀、匈、匍匐”.例释:匀,音yún,会意字,金文作“与”,从勹(人体弯曲包裹东西形)从二(将东西分为二).本义是分,如“匀出两斤面粉给他”.引申为均匀,如“匀称”、“匀速运动”.  相似文献   

12.
一、关于德育的概念 在讲“德育”之前,笔者想先谈谈对“道德”的理解。有人说道德即规范,指外在于人的知识;有人说道德即德行,指内在于人的品德、品质(包括知、情、意、行等方面)。笔者认为要理解“道德”,首先得溯本追源,“道”本义为“道路”,引申为规律和规则,指外在规范,是未转化为个体内在心理的社会规范;“德”本义为“得”,引申为“品德”“道德品质”,指内在规范,是已经转化为个体内在心理的社会规范。因此,所谓“道德”,是上述两方面的结合,它既包括外在于人的社会规范,也包括已经内化于人的德行。  相似文献   

13.
古代汉语的“好”是一个形容词,《说文》中本义是指“女子貌美”,引申而指一切东西的“美好”。而在现代汉语共时平面上,“好”有四种用法:1)跟“坏”相对,表示优点或是人满意的:-东西、-事情;2)表示容易或可以:那个事儿-说;这事不-告诉他;3)用在形容词、动词前。表示程度深,并带感叹语气:-冷;-香;-漂亮;4)表示便于,以便:屋子打扫干净了-请客。  相似文献   

14.
释“尤”     
“尤”是“(疣)”、“()”、“”的本字,它的本义是“六指(支指)”; 六指是“突出于手”的,所以引申出“特异的、尤异的、突出的、最优异的、过甚”等义及“格 外、尤其、特别”等义;六指是畸形的、怪异少见的,所以又引出“灾异、灾祸、过错、缺点” 和“责备、指责、怨咎、非议”等义:“尤”训出的两对相反意思是由于六指在手上生长的不同 部位和民俗文化、体态语造成的。  相似文献   

15.
“占”本义为“占卜”,战国以后即有引申义“预测”、“征兆”、“验证”及“气数”。两汉时又间接引申出“窥视”和“思考或测算后口报”的意义,后者又引申出“计数口报”财物和“口授之词”及“口头吟作”。今之“占有”之意亦来源于“计数口报”财物,其他意义有的则消失。  相似文献   

16.
颜色词“金”先秦便广泛使用,其颜色义源于黄金。而关于“黄金”是否为其本义,争议很多:(1)《税文解字·金部》:“金,五色金也。黄为之长,久蕴不生衣,百炼不轻,从革不违。”认为其本义为金属总称;(2)王赞源认为“二”是金的本字,象沙金之形。本义为黄金;  相似文献   

17.
“出位”最早流行于港台,多用来形容明星与众不同的行为。现在大陆的媒体经常使用并扩大了使用范围,广泛用于时装、娱乐和媒介等时尚娱乐文化领域,并用作书名、影片名、歌曲名,如:王瑞吉、姚瑶著的《出位》,莫少聪等主演的《出位》,张卫健演唱的《出位》。“出位”的“出”,超出的意思。“位”是指很虚的一个个范围,往往是无形的,或者抽象的事物,也指惯常的某种动作行为。“出位”指突破原有的规矩、习俗、做法、惯常的言行、某个范围、一种事物等。既可以指自己对过去的突破,也可以指对本行业间很流行的做法的突破。娱乐界流行的“出位”由“突破”之义引申而来,主要有两方面的意思:  相似文献   

18.
鲁迅先生在他的《自嘲》诗中有这么两句名言:“横眉冷对干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对于其中的“孺子牛”一词,一般人往往理解为“人民大众的老黄牛”。不过,如果从作者当时写作的实际情况考察,我们不难发现这种理解是属于一种政治引申,“孺子牛”的本义乃是喻指作者做儿子周海婴的“牛”。  相似文献   

19.
“幅”“副”“服”这三个量词,读音相同或相近:“幅”读“fú”,“副”读“fù”,“服”作为量词时读“fù”。但是它们的适用范围却是不同的。“幅”的本义指布匹等纺织品的宽度,借用作量词,用于布帛、字画等,如“一幅窗帘”“几幅画”等。“副”用于戍双成对的东西,如“一副手套”“两副对联”等;用于配套的东西,  相似文献   

20.
“獭祭鱼”之“祭”,《辞源》及故训皆释为祭祀,供祀,“祭”在甲骨文中无“示”作意符,其字形显示的本文与祭祀无关,而指杀戮,“祭”由杀戮引申而特指杀猎物或牲畜而祭,即血祭,后词义扩大而泛指祭祀,“獭祭鱼”等语例中“祭”表示杀戮,正是该字本义是杀戮的有力证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