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针对我国煤矿区水资源短缺、矿井水利用率较低等问题,分析了煤矿区矿井水的充水来源和水质特征,探讨了不同类型矿井水的水资源化技术.分析结果表明,实现矿井水的资源化可使矿区水环境系统免遭破坏,缓解矿井排水与水资源保护之间的矛盾,从根本上解决矿井水对环境的污染,改善矿区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2.
矿井水伴随着煤矿生产的各个方面,也是造成煤矿事故的原因之一。矿井水的排放技术不仅关系水资源的循环利用,还关系到煤矿生产的安全。本文对煤矿的排水综合自动化技术进行了探讨,对采用PLC的自动化排水系统进行了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3.
本文结合河南省平顶山市八矿矿区进行煤矿开采的实例,对我国煤矿开采的难点进行分析,并对掘进支护技术进行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4.
水是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不可缺少的自然资源。尤其,在我国北方煤炭矿区,缺水已成普遍存在的现象,然而,煤矿生产过程中排出大量的矿井水,如果,这些矿井水未经处理直接外排,不仅浪费了宝贵的水资源,而且还会造成矿区周围环境的污染。因此,矿井水处理再利用是解决煤炭矿区严重缺水和矿井水污染环境这两个的难题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煤矿开采过程中产生大量的酸性矿井水,若直接排放势必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文章描述了酸性矿井水的产生原因、危害,并介绍了处理方法及合理化利用。  相似文献   

6.
矿井水处理与综合利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煤矿建设,一方面需要大量的生产、生活用水,另一方面为保证煤矿安全进行人为排水又大大地破坏了地下水资源。我国淡水资源严重缺乏,全国许多矿区更是严重缺水。文章简要介绍了根据矿井水的水质类型,将矿井水净化处理为生产、生活用水的各种方法,分析了矿井水资源化的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及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显德汪煤矿进入二水平深部开采后地应力显著增大,矿压显现剧烈。通过应力解除法对该矿1291工作面进行地应力测量,确定了区域地应力的大小和方向,并分析了地应力分布规律和特点。测试结果为矿区内巷道设计、开拓、支护提供科学依据,为煤矿安全生产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8.
污水资源化是启动再生水利用途径,目前国内煤矿矿井水在井下净化处理采用的技术是矿井水专用膜净化技术,矿井水经处理达标后可以作为生产和生活用水,可以减少地下深井水的开采量,保护矿区地下水和地表水的自然平衡,经过专用膜的净化分离可以去除掉水中大分子有机物、悬浮物、细菌、油污和其它微生物,净化出来的是不含以上杂质的清水。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煤矿矿井水处理的技术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综述.煤矿矿井水由于含有大量煤粉,具有典型煤炭行业的特点.高悬浮物矿井水的处理主要是通过混凝沉淀处理,配以沉淀、澄清、过滤和消毒等工序.混凝剂水解产物与胶粒之间的作用有压缩双电层、吸附-电中和作用、吸附-架桥作用和卷扫作用.絮凝剂的种类和用量以及搅拌工艺等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试验论证才能达到最佳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10.
我国是煤矿产业大国,同时也是资源消耗大国,因为国民的日常生活使用与工业的大量耗费,导致我国矿区工作效率一直因为开采环境压迫下没能有效的进行提高,促使经济发展的步伐受到限制,并因为种种不规范性严重影响了矿区周边的环境。而近些年变频技术在我国煤矿矿区的使用却解决了上述问题,同时为企业的良好节能与系统优化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本文将根据煤矿机电设备变频控制技术的工作原理入手,详细阐明变频技术在矿区开采中的实践应用。  相似文献   

11.
针对煤矿粉尘防治的重要性,首先介绍了粉尘的几个重要特性:润湿性、凝并性等,分析了其机理,随后简单叙述了煤矿粉尘可能引起的四大危害;接着根据煤矿粉尘的特性为出发点,以消除煤矿粉尘危害为目标,介绍了针对国内煤矿开采新形势下的煤矿粉尘防治技术:通风除尘技术、湿式除尘技术、煤层注水除尘技术等,并归纳总结了煤矿除尘设备和仪表仪器研究进展及成果;最后结合现状对现有除尘技术提出了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12.
煤矿生产的特殊性,导致其监测监控系统呈跳跃式发展态势。本文浅要介绍了基于CAN总线的煤矿监测系统,并简要分析了基于CAN总线的煤矿安全监控系统的结构框图。  相似文献   

13.
首先分析了我国煤矿安全现状,并在前人对我国事故模式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更实际的煤矿事故致因模型,基于安全意识和双重责任结果明确了导致我国煤矿事故频发的本质原因。并运用该模型对两例煤矿事故的原因进行了分析以验证其适用性。  相似文献   

14.
煤矿开采区水、土地与煤炭资源同步利用模式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1世纪我国的资源紧张局面将进一步加剧,影响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我国煤矿开采区水、土地与煤炭资源互耗问题严重,煤炭资源的开采导致地下水污染、土地沉陷或淹没等资源浪费和生态环境破坏问题。本文在分析资源互耗矛盾的产生机理的基础上,提出水、土地与煤炭的资源同步利用理念及其应用基础,同时,指出实现资源同步利用的关键在于找到各种资源利用的最优临界值。最后,结合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南四湖流域的资源利用现状和调水工程特点,初步探讨该地区的资源同步利用的实现模式:①管道分级的输水方案;②将采煤沉陷区的地下水纳入南水北调工程的水量调蓄管理系统;③恢复南四湖流域沉陷区的土地功能。  相似文献   

15.
随着井下采煤工作的进行,对河流保安煤柱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利用堵塞裂缝、修拦水墙、挖沟排洪、充填塌陷区、河流改道、增大煤柱等综合防治措施,有效控制和削弱了采矿对煤柱的破坏程度,取得了较好的防治治理效果。  相似文献   

16.
半干旱地区煤矿开采生态影响评价模型构建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钱者东  王智  秦卫华  蒋明康 《资源科学》2013,35(5):1059-1065
随着我国煤炭开采的重心向西北地区转移,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矛盾日益突出.本文根据煤矿开采特点与半干旱地区环境特征,从矿井开采强度、生态敏感程度两个方面将煤矿开采的非污染生态影响分为土地占用、地面沉陷、地下水位变化、自然背景条件4个子系统,选取13项量化指标并确定其权重,构建了煤矿开采生态影响评价模型,系统提出了半干旱地区煤矿开采生态影响程度定量评价的方法.以神木大保当煤矿为例,验证了该评价模型的可操作性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7.
河南平禹煤电有限公司一矿处在禹州岩溶水系统最下游的承压自流排泄区,煤层底板太灰和寒灰岩溶发育,富水性和导水性强,补给充沛,易发生突水事故。矿井属于水文地质极复杂类型的煤矿。地下水可分为基岩裂隙水、碳酸盐岩类岩溶水、碎屑岩类孔隙裂隙水和松散岩类孔隙水四个类型。根据矿区地质和水文地质特征,提出了区域治理和局部治理相结合、浅部帷幕注浆截流、井田疏水降压和局部底板注浆加固相结合、井下物探与钻探相结合、堵水和排水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水方案。  相似文献   

18.
实践证明,实施煤炭保水开采,不但可以保护矿区水资源,而且可以大大减小因为矿井水排放对矿区生态环境的污染,兼顾了经济、社会、生态三大效益。本文系统分析了台格庙矿区的水文地质条件、含隔水层特征及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确定首采煤层顶部隔水层为煤矿保水开采的隔水关键层,提出了安定组隔水层以上的含水层坚决保护,安定组隔水层以下的含水层充分利用的思路进行保水开采工作。  相似文献   

19.
上林贤按煤田位于广西山字型前弧西翼,煤田出露为三叠系、二叠系和石炭系,煤田主要在二叠系上统合山组,煤底板隔水层约厚38m,突水系数为0.092,底板没受构造破坏,发生突水可能性较小。  相似文献   

20.
晋陕蒙接壤区是我国正在开发建设的能源重化工基地,煤炭资源丰富而水资源短缺是接壤区资源配置的基本特点。水是能源基地建设的制约条件,本文在通过实地考察和计算分析后提出,只要提高当地河川径流的调蓄能力和充分利用黄河水源,近期能源基地的用水是可以满足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