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从亲身经历的教改实践中认识到,教材是文化科学的载体,是社会文明的象征,是国家意志的体现,教法学法改革,无不受制于教材。教材不改,再好的教法也不能奏效,而且正确的教育思想内容也得不到体现。因此,借助教材内容和体系的改革,把十几年乃至几十年的教改成果巩固下来,即用教法改革来促进教材改革,又以更新了的教材从根本上来制约教与学,这可以说是深化语文教学改革的新思路。按照这条思路,从1983年起,我开始了改革教材的新探索。我以“五说”(工具说、导学说、学思同步说、渗透说、端点说)语文教学观和双引(引读、引写)教学论为基础,学习…  相似文献   

2.
三十年来,中学语文教学走的是一条坎坷不平的道路。广大中学语文教师和语文工作者象接力赛一样,一代一代地不断实践、不断研究,为培养建设祖国的合格人材,付出了辛勤的劳动,他们从正反两个方面,努力探讨语文教学的规律,为加强中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性、科学性、系统性积累了宝贵的经验。特别是粉碎“四人帮”以来,广大教师思想解放,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实验,不论是在教学实践方面,还是在语文教学理论研究方面,都出现了空前未有的生动活泼局面。但是,由于语文课自身的复杂性,语文这门学科存在的许多问题几十年来一直未得到很好解决,语文教学至今仍称得上是个“老大难”问题。为了便于关心这项事业的同志们在教学实践中进一步探究,现把当前语文教学研究中几个主要问题的意见辑录如下,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3.
把握《语文课程标准》树立语文教育新理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 )的颁布 ,标志着我国语文教育教学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欲立先破 ,沿用了几十年的《语文教学大纲》被《语文课程标准》所取代 ,表明我国的语文教育教学改革已开始越过“瓶颈” ,向改革的纵深方向发展。深刻领会《语文课程标准》的精髓 ,树立新的语文教育理念 ,是不断推动语文教育教学改革前进和保证《语文课程标准》推广 ,实验成功的必要前提。一、着眼于未来社会发展 ,着力提高语文素养1 实施感性教育 ,开发感性素质语文教育是实施感性教育的有效载体 ,儿童青少年时期是感性素质开发和…  相似文献   

4.
作为语文教育工作者,首先必须明确自己教的是什么。也就是说,首先必须明确语文学科的性质,因为它决定着语文教学的目的、内容、方法、效果,是实现语文教学改革,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和质量,使语文教学走向科学化的前提。对于语文学科性质的认识,几十年来一直争论不休:有一元论者,认为是工具性;有二元论者,认为是工具性加思想性;有多元论者,认为是工具性、思想性、文学性、知识性的综合。叶圣陶、吕叔湘、张志公这三位语文教育家是一元论者,他们认为“语文是工具”。他们由“语文是工具”这一本质属性出发,明确而具体地提出了语文…  相似文献   

5.
语文教学要走出“文道结合”的误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几十年来,我国中小学的语文教学一直在一种误区中徘徊,语文课的学科性质和语文教学指导思想被严重曲解。从现行中学语文教材的编选内容和语文课的教学实践中不难看出,“语文”基本等同于“语言文学”;从新时期颁布的第一个《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和1990年颁行的《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中也不难发现,语文与政治紧密联系,突出“文以载道”的古训。其实,语文课毫无疑问应是基础工具课。语文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是要为语文教学正名、定位、松绑,使语文教学走出“文道结合”的误区,编出一套能真正体现二基教学的新教材来。  相似文献   

6.
我的语文工具观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我的语文工具观刘国正十多年来,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理论收获是肯定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尽管在大同中还有小异,但是,已经取得广泛的共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是由语言是一种工具来决定的。语言是怎样的工具呢?有的说是交际的工具,有的说是交流信息的工具,有的说...  相似文献   

7.
要教好语文课,首先要了解语文课。 过去说“语文课是一门工具课”,这种界定一直沿用了几十年,深深渗透到了语文教育工作者的心中,直至现在还居于统治地位。其主要表现就是教学、考试都向术语概念、技术技巧倾斜,完全抹杀了外国人学汉语和中国人学语文的区别,出现了严重的重“语”轻“文”的局面。  相似文献   

8.
俞红 《小学语文》2011,(5):20-21
语文教学改革几十年来一直在进行着,但一线教师对语文课堂教学究竟应该如何改依然困顿、迷茫,不知所措。虽然我们也明白,语文教学就是要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但在实际操作中,这种训练又不知如何抓起。“训练”成了“雾里花…‘水中月”,看不清、摸不着。  相似文献   

9.
语文教学改革的突破口在课堂教学,这是语文教师的共识。十多年来,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果,涌现出像钱梦龙、魏书生那样一批优秀语文教改专家,总结了如“三主”、“六步”等一些成功的教改经验。但是,就目前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实际状况来看,还存在着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必须重新摆正“读”、“讲”、“问”的关系。下面我仅从“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应以读为本”谈谈我对高中语文课堂走向的认识。“读”是学生获得知识的基本途径,它是学习之母,智慧之源。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要培养和提高学生读、听、说、写的能力,它…  相似文献   

10.
经历了 1 997年波及全国的语文教学大讨论的洗礼 ,依托数十年语文教学改革的积淀 ,借着全国第三次教育工作会议的东风 ,高中语文新大纲、新教材带着浓浓的文化气息走到了我们面前。重视文化熏陶 ,培养审美情趣——这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 ,也是新大纲新教材对语文教师提出的新要求。新大纲指出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也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说 ,这是迄今为止对语文学科性质的最全面、最恰当的表述。过去 ,关于语文学科性质的讨论 ,一度在这个“性”那个“性”问题上论来论去 ;直至两省一市试用的大纲中 ,也仅仅将语文…  相似文献   

11.
话说“工具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一个时期以来,“工具性”与“人文性”之争越炒越凶。随着争论的不断深入,“工具说”似乎越来越接近“荒谬”了。有的同志在这场争论中则走得更远,甚至认为“工具说”导致了语文教学“伪圣化“、“技术化”,禁绝个人语言、多元解读,制定一个公共的话语套子让师生使用,程式化、训练化,无视人的精神存在,无视人文涵养、人文积淀,进而对百年来的语文教育大加挞伐。综观这些批判性意见,客观地讲,也的确指出了百年来中国语文教育和“工具说”的一些缺陷,发人深思。但矫枉过正是要有一定限度的,不应脱离  相似文献   

12.
语文教学改革十多年的一个重要收获,是语文界广大同仁对语文教学“效率低效益差必须改革”已经形成共识。语文教改出路何在?笔者认为,我们不能只把一双眼睛死死盯住“课内”,我们同时应该把视线投向语文教学的“另一半”——课外阅读。 一、摆正两者关系,“补充”说可以休矣 语文教学领域提倡课外阅读已经不是一年两年了,但只要你对身边的语文教学现状做一番调查,你便  相似文献   

13.
“语文教学越来越令人困惑了。”——很多语文教师如是说:这不是对语文教学改革的否定,而是认真的反思之语。诚然,自吕叔湘先生《当前语文教学中两个迫切问题》一文在1978年3月16日人民日报发表之后,全国范围内很快掀起了语文教学改革的热潮,一时可谓搞得轰轰烈烈。十多年来,语文教育呈现了生机勃勃的局面,理论研究和教学试验都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是,为什么自“一声春雷”炸响迄今将近20年,语文教学的现状仍然不容乐观,效率不高,困惑丛生?  相似文献   

14.
一、两种工具说的合流   语文工具说在语文独立成科不久即产生了,而且从一开始就产生了两种不同的工具说。程其宝先生于 1931年指出:“语文为传达思想的工具。” 1932年穆济波先生又提出:“语文只是人类生存必有之一种工具。”这两个定义,从回答问题的方式看没有什么不同,其实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工具说。传达思想的工具,是试图从本质特点上回答语文是什么;而生存工具则是撇开了本质特点,回答的完全是语文有什么作用,逻辑思维方向就是错误的。不过,从对语文学科性质的认识上说,两种工具说都是不足取的。语文是传达思想的工具,…  相似文献   

15.
叶圣陶先生是我国现代杰出的语文教育家和语文教学改革的先行者。早在50年前,他就提出了“国文教学改革”、“给与国文科以科学性”的问题。叶圣陶先生认为,改革,首先必须是认识上的改变,观念上的更新。他说;“惟有正确的认识,国文教学才会有成绩。” 1942年8月,叶圣陶先生在自己主编的《国文杂志》中,特以《认识国文教学》作为发刊辞,高举对旧式语文教育批判的旗帜,道出了语文教育的真谛。他认为,“国文,在学校里是基本科目中的一项,在生活上是必要工具的一种”,而“阅读和写作两项”又是“国文科所做的工作”,是“…  相似文献   

16.
也说﹃圆规很不平﹄谈借喻与借代区别首都师范大学贺诚璋鲁迅先生的作品《故乡》,作为典范的文章被选入中学语文课本已有几十年,在一代代学生中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围绕着作品中“圆规很不平”,究竟是借代还是借喻的争论,也在语文教育工作者和修辞研究者中持续了几...  相似文献   

17.
中学语文是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很强的基础工具课;也是学好数理化等各科的基础工具课。通过语文教学,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逐步提高学生的水平,达到较高的标准,使新的一代成为实现四个现代化的生力军,语文教师负有重大的责任。中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关键又在于提高语文教师的思想水平和业务水平。由于林彪、“四人帮”十多年制造的浩劫,也给语文教学造成了灾难性的破坏,使得不少教  相似文献   

18.
徐明 《异步教学研究》2007,(4):36-36,42
“异步教学法”是黎世法教授几十年研究实验的成果。成为一种现代教学模式,“异步教学法”曾在1997年荣获全国基础教育教学改革优秀成果一等奖。我县将以点带面的发展格局在全县推开异步教学法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9.
历史在前进,认识在深化,《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中语文教学大纲》(以下简称新大纲)与《全日制语文教学大纲》(以下简称“原大纲”)相比,是继承与发展。一语文是一种工具,但它不是通常意义的“工具”,而是思想和情感的载体。因此,如何正确处理语文训练和思想教育的关系,始终是语文教学中的根本性问题。几十年的历史经验证明:凡是正确地处理了二者的关系,语文教学就前进一步,思想教育也同时得到加强;反之,  相似文献   

20.
在当代语文教坛的名师中,洪镇涛老师是一位永远不安于现状的探索者和改革家。他的语文教学改革早在1978年就已起步,1991年,在总结十多年改革成果的基础上,形成了语文教学本体改革的理论框架,亮出了“学习语言”的鲜明旗帜;同时,他还主编了从小学到中学的语文本体改革实验课本,并在不少省市建立了实验基地。有理论、有实践、有配套的教材、有实验基地和实验教师,这样全方位的推进语文教学改革,在国内的语文教学改革名家中大概是独一无二的。洪老师的语文教学本体改革究竟为语文教学带来了什么?一、对当前困扰着语文教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