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明万历年间,董其昌在所著《画旨》(《容台别集》卷四)一文中讲到:“禅家有南北二宗,唐时始分;画之南北二宗,亦唐时分也。但其人非南北耳。北宗则李思训父子著色山水,流传而为宋之赵斡、赵伯驹、伯骕以至马、夏辈。南宗则王摩诘始用渲谈,一变钩斫之法。其传为张璪、荆、关、董、巨、郭忠恕、米氏父子,以至元之四大家。”无独有偶,与董其昌同时代的莫是龙、陈继儒、沈颢等人,均持一样观点,且也有类似提法,但董其昌较之他们地位煊赫,又有较深的艺术造诣,所以后人将这一风摩画坛的著名论断归于了董其昌,而延续至今。  相似文献   

2.
从宋代至明初,成就斐然的文人画是中国绘画的主流。明中叶之后,文人画渐呈衰微之势。董其昌以自己的绘画理论影响画坛,其中“南北宗”论首次系统地研究了历史上的画派,奠定了既要古典传统又要变革创新的文人画理论基础。自此,文人画的发展走出困境,重新焕发了生命力。  相似文献   

3.
"南北宗"论是中国明代书画家董其昌借鉴禅宗二派的分法,将中国画史分为"南北宗"的理论创新,其主要贡献是中国画流派理论体系的构建,学术指向是古代山水画,对明、清两代的中国画发展影响甚大。那么既然有"南北宗"的山水画,就必然有"南北宗"的人物画,本命题就是这样产生的。南宗人物画以写意为创作形式,因而它在中国古代绘画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目前研究南、北宗山水画的人很多,而研究南、北宗人物画和花鸟画者"鲜有闻"。所以梳理南宗人物画发展脉络,解读南宗人物画风格流变和审美取向,具有填补南宗人物画研究空白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董其昌是明代著名画家、理论家 ,他提出了山水画中南北宗之说。南宗画用笔文 ,北宗画用笔硬 ,并确立了南宗画在艺术史上的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5.
董其昌是明代名画家、理论家,他提出了山水画中南北宗之说。南宗画用笔,北宗画用笔硬,并确立了南宗画在艺术史上的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6.
赵孟颊和董其昌在书画史上向来并称赵、董。他们的书画作品在风格上有许多相近的地方,在绘画上按董其昌“南北宗”的说法,都属于南宗绘画的风格。在书法上,更是属于“二王”贴学流派的集大成者。然而,由于两人在取法师承、身世境遇、思想根源及艺术观念等方面的差异,反映在作品风格上也有很大不同,可概括为赵“腴”董“淡”。本文通过对上述诸因素的分析研究,梳理出两人不同艺术风格的成因。  相似文献   

7.
文章指出 ,董其昌是一位在中国书画史和书画美学方面都很重要的人物 ,他的书画美学提出很多富有争议的话题 ,尤其“南北宗论” ,三百年来成为一桩悬而未决的“公案” ;进而从“南北宗论”的理论前提、逻辑推理、禅学基础、绘画技巧等几方面全面阐述了董其昌这一重要理论 ,力图对董其昌本人及其南北宗论有一个公允的认识和评价  相似文献   

8.
关于“南北宗”的问题,众说纷纭。这里谈一谈自己学习中的粗浅体会,以求正于美术界的老前辈、老师们和同学们。一、“南北宗”说创立的依据何谓“南北宗”?所谓“南北宗”就是在古代艺术史上存在着南北两个流派。“南北宗”说把王维视为南宗的鼻祖。唐代绘画并非是到了王维时始出现这两大流  相似文献   

9.
禅宗自五祖弘忍后分为"南宗"和"北宗",南宗主"顿悟",北宗重"渐修"。受禅宗"南北宗"说影响,明代董其昌"以禅喻画",创立山水画"南北宗"说。然而古代诗歌领域的"以禅喻诗"还不充分,还没有明确的"南北宗"说。从古代诗歌创作实际看,类似禅宗"南北宗"区别明显存在。自唐代李白、杜甫起,古代诗歌也可分两个系统:杜甫、以及后来学杜者近禅之"北宗";李白、以及后来学李者近禅之"南宗"。  相似文献   

10.
王娇艳 《文教资料》2013,(34):60-61
展子虔的山水画作品《游春图》,被称为“唐画之祖”,对李思训、李昭道父子的金碧山水,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明代莫士龙和董其昌,在绘画美学上标列出了南北二宗,而南宗则为展子虔,北宗则为李思训,且将他列为“北宗”之祖,了解三人的绘画,有利于我们对当时绘画哲学的梳理。  相似文献   

11.
董其昌山水画论的美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其昌山水画论的美学意义:一是概括了董氏山水画论的基本美学倾向;二是总结了董其昌丰富而又有创新意识的山水画艺术实践;三是展现了中国山水画的主要美学风貌;四是描述了"南宗"画派鲜明独特的艺术风格与美学追求.  相似文献   

12.
"南北宗论"是明末中国绘画理论家、画家董其昌在绘画理论上最有影响的作品,也是后人争论较多的一部中国绘画理论。董其昌发现中国绘画史上有两种不同的指导思想和艺术风格,于是他提出了中国绘画的"南北宗论"。他认为"南宗"绘画是"顿悟";"北宗"绘画是"渐修"。在画论中他有意推崇"南宗"画中的"文雅、淡柔、多韵"的绘画精神,有意贬低"北宗"画中的刚硬线条、急烈皴法及愤满不平之纵横气。"南北宗论"是一个时代艺术思潮的产物,它对后世中国绘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传统美术史的研究中,对绘画风格地域差异的认识一般倾向于南北地域差异,主要以明代董其昌提出的"南北宗"论为代表。而同纬度地区的东西地域差异却容易被忽略,同样是南方长江流域的上下游地区,其画家的地域分布,作品所表现的场景分布以及其作画风格所呈现的地域差异也有着非常密切的关联和内在规律。文章以五代及两宋分布在长江上游的成都区与下游的江浙区区的画家以及其作品为研究对象,来探索形成这种地域差异的因素和规律。  相似文献   

14.
明代画家董其昌突出的艺术理论是"南北宗论"。南北宗论,并非指地域的南北而论,而是把刚性的、躁动的、具有激励情绪的乃至于雄浑的、气势豪纵的,画法上使用勾线填色斧劈之法的定位北宗,而把柔、润、淡、清、静见长的水墨画、清新淡雅的青绿绘画定位南宗,同时把南宗艺术定位正宗,而北宗为非正宗,董其昌的崇南贬北,严重影响了后学者,他的艺术主张影响了明末清初的画坛。  相似文献   

15.
明人董其昌,把唐宋以降的山水画家分为两派,创立了山水画南北宗说。也就是不论画家里籍,专指其画风:南宗指文人画,北宗为院体画,且抑北而扬南。董其昌称:文人画始于王维,董源、巨然、李成、范宽均为王氏嫡子,而董源、巨然影响更大。宋之李公麟、  相似文献   

16.
董其昌的艺术理论对中国明清山水画的影响是有目共睹的,但董其昌为什么会提出“人化论”却缺乏系统阐述,本力图从历史、化、艺术等角度来解释与定位董其昌艺术观的产生。简陋之处,敬请专家指正。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传统绘画中,特别是两宋与明清画风的交替时期,倪瓒的“逸气”努力促进了文人绘画质的飞跃。无论从董其昌“以禅论画”到石涛“一画论”,都是在儒、道、释三种思想渗化的过程中,激发着新传统的创造和升华。  相似文献   

18.
正作为一代伟大的艺术家,董其昌在明末引领了崇尚平淡天真的新风尚:以禅喻画的南北宗派论,崇南抑北。在江南的烟雨迷蒙中,董源的山水画面貌得到广泛的认同与尊崇。也许是出于同宗共祖的原因,董源的"北苑春山"一再出现于董其昌的款识之中。董源曾官北苑使,世称"董北苑"。而董源的传世作品上亦多见董其昌的题跋。董源《龙宿郊民图》,展现了江南水乡的壮阔景象。图中草木葱茏,烟水逍遥,  相似文献   

19.
我国十九世纪绘画思想之处于凝滞状态 ,与复古思潮大有关系。但凝滞并非不变 ,在凝滞中又有缓进 ,表现在 :深入反思山水画“南北宗”论 ,为合理的继承破除了理论障碍 ;因碑学、篆刻的发展 ,援书入画 ,造成“道、咸中兴” ;吸收新技艺以改变正统 ,使文人画走上通俗化道路 ;在中西文化碰撞中 ,开始思考“体”、“用”关系 ,成为 2 0世纪国画改革的先行。  相似文献   

20.
我国十九世纪绘画思想之处于凝滞状态,与复古思潮大有关系。但凝滞并非不变,在凝滞中又有缓进,表现在:深入反思山水画“南北宗”论,为合理的继承破除了理论障碍;因碑学、篆刻的发展,援书入画,造成“道、咸中兴”;吸收新技艺以改变正统,使文人画走上通俗化道路;在中西文化碰撞中,开如思考“体”、“用”关系,成为20世纪国画改革的先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