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鸿门宴》选自《史记·项羽本纪》,是一篇情节紧凑曲折,人物形象鲜明生动的史传文学,是史传文学中最为精彩的篇章之一,是中学阶段典型文言词法、句法知识较为集中的一篇课文。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尽快进入课文,掌握课文内容,因此,导入新课的内容设计就显得特别重要了。下面就自己在教学中如何设计导入新课内容,谈谈几点看法。一、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特点导入新课现在的中学生喜欢音乐,尤其是流行歌曲,可以说大部分学生对流行歌曲是“百听不厌,百唱不烦”,一提到要唱歌,便眉飞色舞,喜笑颜开,甚至如痴如醉,哪怕几餐饭不吃,…  相似文献   

2.
所谓“四议”,就是指从《鸿门宴》一文中人们不太注意的四个细小方面着手,来窥视刘邦这个人物的一斑。司马迁不愧为语言大师,文中的一词、一句都有极强的感情色彩和表现力,细咀嚼不能不令人拍手叫绝。  相似文献   

3.
《鸿门宴》的三种教学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鸿门宴》是司马迁史传文学的代表作之一,也是高中语文教材中的传统篇目。但是,目前教师在组织实  相似文献   

4.
华向娟 《学语文》2010,(3):15-15
《鸿门宴》涉及许多古文化知识,如典章制度、礼仪习俗、器物用具、衣食住行、姓名称谓等。学生们对这些古文化知识缺乏了解.就会误解文句,就不可能正确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甚至不能发现作者的匠心所在。因此,有必要对其中的古文化进行分析,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  相似文献   

5.
初夏 《考试》2004,(Z1)
鸿门宴是项羽和刘邦在灭秦之后五年争斗的开端。但在某种程度上预示了这场斗争的结局。文章耐读的地方很多,这里我们仅谈谈其引人入胜的情节。课文中的情节可分为四起四落共8个片段。一起:项王备战事情源于刘邦左司马曹无伤看透了刘邦的计谋,  相似文献   

6.
在阅读学习中,"言语形式"有时比"言语内容"更重要,或者说"怎样写"有时比"写了什么"更重要。在《口技》一文中,作者用了七种写法来展现口技人表演  相似文献   

7.
高中语文(人教版)《鸿门宴》写樊哙临危救急,拥盾人帷一节,生动地刻画了樊哙亦智亦勇的人物形象。文中写项羽赐其酒食,对樊哙形象的生成起着很大的作用。其文如下:  相似文献   

8.
《鸿门宴》节选自司马迁的《史记·项羽本纪》.“鸿门宴”是节选者加上的题目.“本纪”本是按照年月先后记载帝王的一生事迹的.项羽并没有称帝,但司马迁认为,自秦亡以后,政令由羽出,权威同皇帝一样,所以为项羽作本纪.公元前二○九年,陈胜、吴广发动的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其势如疾风暴雨,使秦王朝土崩瓦解.起义军发展过程中,泥沙俱下,鱼龙混杂,秦的小吏刘邦和贵族出身的项羽也都混入义军,成为陈、吴的部属.陈胜、吴广失败后,刘邦和项羽尽量发展个人势力,借义军力量攻秦.公元前二○七年,项羽在鉅鹿(今河北平乡)大战中,消灭了秦主力章邯部,第二年即领兵西上,直趋秦都咸阳.秦王子婴出城投降.刘邦获秦都后退兵霸上,派兵把守函谷关.当项羽得知刘邦这消息,便怒破函谷关,率四十万大军抵咸阳附近的鸿门.项羽又得知  相似文献   

9.
10.
有惊无险《鸿门宴》四川宣汉县中学谯义三当学生那阵,颇爱文史,特别仰慕历史上那些英雄豪杰。“生当为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李清照的诗,让我一度把“力拔山兮气盖世”的项羽当成了英雄。因此,初读《鸿门宴》时,深为他放掉刘邦这只虎而惋惜,...  相似文献   

11.
《鸿门宴》历来为人所关注,教学与解读文章可谓汗牛充栋。然不外乎鸿门宴上该不该杀刘邦?项羽、刘邦的性格决定了各自的命运。然这只是据一个个表象加以分析,然后,导致这些表象的根源是什么,少有人问及,或谈及非是。本文试从行为—目的学角度加以破解。  相似文献   

12.
一、不可避免的矛盾《鸿门宴》不仅是一篇经典名作,也是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凡事都有一定的起因,而这场充满着紧张与悬念的斗争正是基于两个不可避免的矛盾而闻名于世。第一个原因,是客观的历史原因所为,这是必然因素。当时秦王朝的覆灭已  相似文献   

13.
《鸿门宴》这篇传统的语文教材,选自司马迁的《史记·项羽本纪》,是一段极其精采的文字。它描写的是刘邦、项羽在推翻秦王朝后,为了争夺农民起义军胜利成果而首次展开的一场惊心动魄的政治斗争。作者以娴熟的艺术技巧,生动地刻划了不同性格的人物形象,描绘了许多富有戏剧性的难忘场面,情节波澜起伏,扣人心弦。因此,《鸿门宴》具有很重要的史学价值和文学价值。  相似文献   

14.
一、不可避免的矛盾 《鸿门宴》不仅是一篇经典名作,也是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凡事都有一定的起因,而这场充满着紧张与悬念的斗争正是基于两个不可避免的矛盾而闻名于世。第一个原因,是客观的历史原因所为,这是必然因素。当时秦王朝的覆灭已经是既成的定局,而由谁来统一天下还是个悬念。从军事实力来看,项羽无疑占有无人匹敌的优势,拥有精兵四十万,打过许多经典的硬仗,  相似文献   

15.
《鸿门宴》一文具备了完整的故事情节。说的是秦统一六国后.由于秦王的暴政导致了陈胜吴广的起义,各地诸侯纷纷响应,刘邦和项羽也于江苏起兵。公元前206年10月,刘邦率南路军先于项羽入关破咸阳,为了“待诸侯至而定约束”,然而又恐失掉关中.于是又派兵守关。11月。项羽率军住鸿门。此时,刘邦手下的左司马曹无伤派人带来消息:刘邦带军队抢占了皇宫,想要在关中称王。  相似文献   

16.
岳梓逸 《初中生》2015,(26):64-65
“茴字有四种写法,你知道么?”孔乙己说. “那是哪四种呢?”我想. 想这个问题,大抵对于阅读理解是毫无帮助的.说不准,还要因为错别字被扣0.5分.比如我们现在的“回”,大框包小框,圈起来的东西出来不得,又或是只能在那个框里打转,便叫做“回”,别的写法都不作数.而那个时候,写成回、回、同,或者框里面加个目字儿,都是不错的.  相似文献   

17.
陈清华 《学语文》2011,(6):23-24
【整体把握】 《鸿门宴》节选自司马迁的《史记》,该历史事件发生于公元前206年,地点在“鸿门”。这是刘邦、项羽在推翻秦王朝后,为了争夺胜利果实而展开的一场惊心动魄的斗争。当时项强刘弱。刘邦为了获取项羽的信任,冒险到项营,经过一番曲折的斗争,终于脱险逃归。文章描述了尖锐的矛盾冲突,塑造了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18.
在了解鸿门宴会的时代背景、疏通文意和把握文本内容的基础上,通过分析评价项羽这一人物形象,充分展开与项羽和司马迁的心灵对话,深入探究性格与命运的关系,从而引导学生真正走进《鸿门宴》,真正把握项羽这一"悲剧英雄"的伟大形象,深切体会司马迁寄寓项羽的复杂感情和审美评价。  相似文献   

19.
第一课时关于背景介绍(略)师:本节课是一堂听读课。请同学们先听录音,注意听清字音和句读,听出语气。(教师放录音,约十五分钟)师:下面我们开始读。根据有无声音,读可分为朗读和默读,在文言文学习中,朗读的效果要大大优于默读——它能培养语感,增强阅读理解能...  相似文献   

20.
《鸿门宴》细节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精选入中学教材中的古代作品里,有些细节看似不经意,但却和整篇作品的情节结构密不可分。我们若明了这些细节在情节结构中的作用,便能揭示出其中精妙之处。《鸿门宴》中有一情节,刘邦借口上厕所,逃离宴席,“令张良留谢。良问曰:‘大王来何操?’曰:‘我持白璧一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