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简要介绍了英语格律诗的起源,它的特点,并把它与汉语格律诗相比较。然而对英语格律诗的翻译并无定论,本文探讨了英语格律诗的一般翻译法,即“以顿代步”和“以字代音节”这两种翻译法。但是由于英语诗歌和汉语诗歌在节奏,压韵方面的根本区别,英语诗歌的“顿”和汉语诗歌的“步”,以及英诗的“音节”和汉语诗歌的“字”是完全不同的,故不能照此来翻译英语诗歌。本文最后提出在译出诗歌的内涵的同时,不受英语诗歌形式的限制,不拘一格地翻译英语诗歌。  相似文献   

2.
诗要有韵,无韵非诗。今人写诗、诵诗,是给今人欣赏的,要用“现代语音”,不必依旧诗韵。“现代语音”是普通话和“普及方言”的语音总和,是革新诗的基本立足点。科学地划分新诗韵部。保留入声,入声归入新韵部。编制新的诗韵字表。  相似文献   

3.
吟诵是古代的读书方法,也是古人创作诗文的重要手段,当今,我们把吟诵作为一个对古诗文理解的途径。在部编教材中,优秀古诗文占到所有选篇的30%。针对部编教材的这一变化,教师若能教会学生吟诵,将吟诵注入格律诗教学,对促进格律诗乃至其他古诗文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今韵说略     
章认为押韵是我国诗歌在形式上第一个特征和最重要的条件。时代在前进,语音也在变化,今日作诗填词必须改革诗韵,废除平水韵,另编新韵。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字法》为法律依据,主张按《汉语拼音方案》的韵母表分为15个韵部。分部后的各韵之间不宜通押,特别是前后鼻音不能通押。  相似文献   

5.
在音韵、词汇与修辞、意蕴三个层面上分析格律诗英译中的翻译和变通问题。翻译诗歌要尽可能保留原诗的音韵之美,格律诗中的平仄押韵等与英诗的音步韵格之间存在可译性,因此应在不损原意的基础上表现出原诗的音韵之美;中国诗歌的用词、文法和修辞要有适当的译入语与之对应;上乘的译品能再现原作的意蕴。作者提出论点并结合大量翻译实例予以论述。  相似文献   

6.
关于仄声韵格律诗的平仄格式,学界迄今很少有人专题论及。将仄声韵的平仄格式与平声韵诗的平仄格式略作比较,我们可以发现,仄声韵诗的平仄格式,有不少与平声韵诗的平仄格式一样,无论是五言还是七言的诗,也都有四种基本句式和四种基本格式,平仄变化的规律性也很强,与平声韵诗不同的只是出句末字不入韵的字可用平声也可用仄声,且平仄格式更灵活多变。  相似文献   

7.
被誉为“国诗”的格律诗,又叫今体诗,近体诗,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它以用韵、平仄、对仗为其三大要素。而平仄是格律诗三大要素中最重要的要素,是格律诗的脊梁,是区别于其它诗的主要特征。毛泽东曾说:“律诗要讲平仄,不讲平仄,即非律诗。”也说明了平仄对格律诗之重要。  相似文献   

8.
9.
古代各朝多有韵书,当代使用却不尽合理。我们有责任重编权威韵书。编韵时应注意韵部暂不宜合并,入声也应予以保留。  相似文献   

10.
以闻一多,徐志摩为代表的新格律派诗歌的“建筑美”,曾被人讥为“豆腐干”、“麻将牌”、“形式主义”等,本文从新月派诗中选取大量格律诗作为例子,绘出其形体图谱并作简析,以期证明新格律派诗歌规范而灵活,凝重而放逸的形体风格。这不仅是对“建筑美”诗艺主张的误解和非议的回答,也是对新诗形体美学的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1.
英语格律诗的翻译主要涉及节奏、译文的体裁、风格的继承三大问题。英诗的节奏无法完全翻译 ;译文的体裁应有译者本国诗歌文化的烙印 ,能够丰富译文的底蕴 ,加强读者的文字想象 ;英诗原文的风格包含时代风格、语言风格 ,除此以外还有译者的写作风格 ,三者皆是继承原文风格需考虑的因素  相似文献   

12.
格律诗在中学语文课本中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在中学格律诗教学中,由于习惯和误解,很容易造成常见的教学失误。本文旨在从平仄律的角度对如何去修正和避免一些语音、语义、语法失误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3.
吴芳吉不只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位新诗诗人,而且是第一位创作现代格律诗的诗人。他创作现代格律诗52首,分齐言体和杂言体两大类。在音顿、字数、句数、段数及押韵等方面都具较严整的格律。内容丰富,关系国计民生和日常生活,抒情言志,情真意笃,语言生动,形象鲜明,既有现实主义诗篇,还具浪漫主义色彩。在新诗不尽如人意的今天,研究与提倡写作现代格律诗是具有现实和历史意义的。  相似文献   

14.
从语文新教材的编排来看,对中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的要求已提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不过,对于语文知识、文学修养和人生阅历都很欠缺的高中生,诗歌教学一定要有的放矢,不可以搞纯粹的鉴赏.另外,如果从诗歌的结构--起、承、转、合作为切入点讲起,也许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古典格律诗英译的等值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军营  张换成 《培训与研究》2007,24(3):123-125,130
等值论是现代西方翻译理论的一个中心议题,关于等值概念本身以及能否达到、如何做到等值,翻译界并无定论。针对诗歌翻译的等值,许渊冲先生提出了“三美论”,即:意美、音美和形美,被认为是诗歌翻译的最高境界和标准。本文以许先生的原则为基础,结合一些经典格律诗的翻译实例,试图在意境(意)、韵律(音)、选词与修辞(形)三个层面上分析和探讨古典格律诗英译中的等值问题。  相似文献   

16.
徐丽君 《现代语文》2006,(12):10-11
中国历史上的女诗人本就屈指可数,载于史籍的则更少,但《全唐诗》却花了足足93字记载了一个颇富传奇色彩的女诗人薛涛的生平:“薛涛,字洪度,本长安良家女,随父宦流落蜀中,遂入八乐籍,辩慧工诗,有林下风致。韦皋镇蜀,召令侍酒赋诗,称为女校书。出入幕府,历事十一镇,皆以诗受知。暮年屏居浣花溪,女冠服,好制松花小笺,时号薜涛笺,有洪度诗集一卷。”事实上薛涛在中晚唐诗坛占有很高的地位,晚唐张为《诗人主客图》将薜涛与方干、贾岛等同列。今天看来,历代对涛诗的研究字虽说不少,但多从其生平及诗的内容角度切入。其实,薛涛诗为时人及后人看重,我认为首先还是诗的形式问题,尤其是押韵的工整严格。  相似文献   

17.
本文针对现代格律诗在中国式微的现象,追溯中国新诗发展之80年历程,并进行分析,认为创立新诗固定的又能为诗人和读者普遍注目的格律形式是新诗步入中兴之路的关键。同时,文章也认为像郭沫若、戴望舒、艾青等人的诗作中也包含有格律化因素,并在不断地探索和维护新诗文体的自觉。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初写格律诗,通常会出现平仄、用韵、节奏、词汇等四个方面的错误。原因是学生古典文学修养不够,没有熟练掌握四声和平水韵。教师在教学时,应当加强入声辨识的训练,并鼓励学生背诵经典诗篇。  相似文献   

19.
赵萍霞 《文教资料》2010,(34):34-36
本文首先对汉语格律诗进行了界定,然后简要介绍汉语格律诗英译历史,界定“方法”一词;之后介绍了汉语格律诗英译的四种方法,分别是以韵体翻译的格律派、以自由诗体翻译的散体派、根据原诗内容进行创造性改写的创译派和散文诗译法。  相似文献   

20.
汉语是以意合为主的语言。古汉语的意合特点尤为突出。主要不靠词形和虚词关联,而主要靠意义贯串的意合,给格律诗的创作以极大的方便。汉语的格律诗,是中国的文化瑰宝和艺术奇葩,而它产生,离不开古汉语的意合特点。它的种种艺术美,生长在古汉语意合的土壤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