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建平 《大观周刊》2012,(41):293-293
新课标要求解放思想.提高效率。倡导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学生提供充分地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促使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想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并在获取知识的基础上发展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自主探究性学习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原则.在数学教学中如何让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数学呢7我根据近几年来初中数学教学的实践和尝试,总结出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2.
张锋 《大观周刊》2011,(16):39-39
随着小学数学新课标的推进,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应该是现实的、多样化的、有趣的。探索性学习活动应该成为数学学习的主要方式之一。为了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实现数学学习由被动向主动、枯燥向有趣、单一向丰富的转变,在数学教学中要积极开展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不是可上可不上的附属课,要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就一定要上好数学实践活动课。  相似文献   

3.
杨德颂 《大观周刊》2012,(51):245-246
《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我们知道在人类的学习活动中.历来包括两种不同类型的学习方式——“接受性学习”和“探究式学习”。教学的目的是要让学生把所学知识内化为自己的东西,那就必须倡导探究式学习.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那么怎样才能使探究学习落到实处呢?在新课程教学的实践和探索中.我体会到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研究.  相似文献   

4.
廖永兵 《大观周刊》2011,(18):229-229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素质教育就是要调动全体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参与整个教学过程.获得主动发展和全面发展。教师重视学生的质疑正是调动其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参与学习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一环。在小学数学的教学实践中.我在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实践。  相似文献   

5.
赵景红 《大观周刊》2011,(41):151-151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据此.探究性学习已不仅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主要学习方法.而且也是数学常规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基本理念和教学方法。探究性学习是近几年来广泛提倡的教学方式。它的核心和实质就是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出发.充分发挥学生的自我教育潜能.促进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仝亚红 《大观周刊》2012,(21):161-161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因此数学教学中如何使学生由机械、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参与学习.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显得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7.
辜应保 《大观周刊》2013,(12):202-202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通过合作,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学生主动地构建知识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学生在循序渐进的学习中逐渐掌握学习的规律和方法。  相似文献   

8.
郑莉 《大观周刊》2011,(44):235-235
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一门系统性、逻辑性及相关性较强的学科。新的初中数学大纲强调,学生的数学学习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要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  相似文献   

9.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为体现这一新理念,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努力从课堂结构的模式上,教学内容的驾驭与处理上,给学生创设形式多样的操作、探究、合作的学习平台,引导学生运用观察、操作、交流等多种形式的数学活动,主动探究获取知识。现以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教学为例,谈谈自身的感受。  相似文献   

10.
余南海 《大观周刊》2013,(6):206-206
课堂教学是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主阵地.是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的主要途径。要打造有效的课堂教学,要知道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而要求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我们提供给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有利于他们从事观察实验、猜测、验证、  相似文献   

11.
袁纯珍 《大观周刊》2011,(26):152-152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那么在小学计算题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计算问题的能力呢?  相似文献   

12.
周德胜 《大观周刊》2013,(11):273-273
新课标下的数学课堂.是通过一系列的教学环节来达到教学目的。数学课程还倡导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学习数学的方式。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的习惯。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在教师引导下的‘再创造’过程。同时.高中数学课程要设立‘数学探究’、‘数学建模’等学习活动.为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多样的学习方式进一步创造有利的条件.以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的习惯。高中数学课程应力求通过各种不同形式的自主学习、探究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发展他们的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13.
尚守清 《大观周刊》2012,(35):254-254
中学数学教学要讲求实效性.就必须“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发展为最终目的”。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数学探究的过程,它充满了观察、猜想、验证、推理与交流等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要让学生亲眼目睹数学学习的过程.形成形象而生动的印象.亲身体验如何“做数学”.如何实现数学的“再创造”。并从中感受到数学的力量,促进数学的学习。这就要求教师在学生进行数学学习的过程.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思维空间.使得学生能够真正地从事思维活动.并表达自己的理解.而不只是模仿与记忆。  相似文献   

14.
闫春根 《大观周刊》2012,(48):283-283
教育家叶圣陶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让学生知道怎样学习。而探究性教学.正是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学生在学科领域或富有探索性的情境中.主动地通过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收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过程。它既是一种学习方式,也是一种学习过程。下面就如何在课堂上开展数学探究性教学谈谈个人看法。  相似文献   

15.
曹丽蓉 《大观周刊》2013,(5):199-200
数学研究性学习是学生数学学习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在基础性、拓展性课程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数学的和现实的问题的一种有意义的主动学习,是以学生动手动脑主动探索实践和相互交流为主要学习方式的学习研究活动。它能营造一个使学生勇于探索争论和相互学习鼓励的良好氛围,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数学研究性学习更加关注学习过程。  相似文献   

16.
陆伦 《大观周刊》2013,(2):120-120
斯托利亚指出:数学教育是数学活动的教育.也就是思维活动的教育。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引导学生主动地创造性地学习数学,是当前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课题。我们认为,实施创新教育,就是创设自由、和谐、开放、民主的学习氛围.让每个学生注定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为每个学生提供创造发展的机会,让学生在合作、探索的情境中.获取基础知识和思维方法.使他们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创新能力。下面就数学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谈点看法:  相似文献   

17.
宋宏杰 《大观周刊》2013,(4):176-177
《新课标》强调:“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合作交流的学习形式是培养学生积极参与、自主学习的有效途径。”小组合作学习已经成为新课标理念下的一项重要的教学组织形式。  相似文献   

18.
刘艳红 《大观周刊》2013,(2):105-105
兴趣又是学习数学的最佳营养剂和催化剂。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作用不仅在于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要精心设计每一堂课,通过创设情境、设置疑问、组织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让学生尝试成功等途径来培养好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使学生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从而更好地达到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韩占利 《大观周刊》2013,(5):186-187
数学实验教学,即教师引导学生自行观察,实验,动手实践,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等方式学习, 进行探究、发现、思考、分析、归纳等思维活动,发现数学新知,获得概念,从而理解或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过程。数学实验能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探究性学习习惯,数学实验教学可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开展小学数学实验教学一般分为;创设问题情境提曲探究问题,寻找解决问题方法;作出操作实验准备,动手操作实验;实验与活动,教师引导归纳总结;讨论与交流.练习应用拓展等五个基本环节。  相似文献   

20.
张红梅 《大观周刊》2011,(39):158-158
采用探究式、启发式教学方法,通过问题激发学生求知欲,使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实践活动,以独立思考和相互交流的形式,在教师的指导下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掌握数学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数学思想方法,培养积极探索和团结协作的科学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