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尚丹 《大观周刊》2012,(49):103-103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社区论坛已经成为公众发布信息、进行意见交流的平台。地域性社区论坛具有明显的地域特色,本文以“郑州19楼”为例,通过分析其发展模式,试图为地域性社区论坛的发展提供一个有益的视角。  相似文献   

2.
“八千卷楼”是晚清四大著名私人藏书楼之一,仿文澜阁款式建造。但至今踪迹全无,令人遗憾。本文考证了“八千卷楼”的具体位置和存在时间,以供参考。同时,借此引起人们对藏书楼这样的文化遗产的重视,以便挖掘出更多的文化遗产,丰富浙江私人藏书楼史料和杭州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3.
符思毅 《大观周刊》2012,(41):24-24
文章认为对“存在者”之探讨可以从抽象概念和事实关系两个方面进行,而对“存在”之探究,则只能是基于“存在者”事实关系意义之认识。  相似文献   

4.
我国私家藏书历史悠久,人数众多,到了近代,以霍、杨、丁、陆“四大家”为巨,声名显赫。在四大家之外,还有众多谓之“小藏家”的,他们不显山,不露水,看似普通却藏龙卧虎,所藏之书不乏孤本珍本,常熟赵氏旧山楼就是其中之一。它规模虽小,但所藏精粹颇多,一些名家手写稿本都是海内孤本,还有不少旧抄本也都是十分稀见的。不过,旧山楼并不为时人所知,其藏书秘不示人,当年叶昌炽造访旧山楼,未遇主人,没能见到所藏珍本秘算,因而对其不了解,故称其为“小藏家”。(叶昌炽《藏书纪事诗》七)吴晗先生所撰《江苏藏书家小史》一文中…  相似文献   

5.
“李刚门”与网络舆论的形成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网络媒体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公众选择在互联网上参与公共话题的讨论,网络舆论在大众中的影响力日益增强。由于网络媒体平台的特殊性,网络舆论和传统的社会舆论不一样,其形成模式和存在形态都出现新的内容,从这种层面上说,舆论的形成在网络中变得更加多元化,更加不可控。本文试图从传播学的角度出发,以2010年10月的"李刚门"事件为例,对网络舆论的形成过程及模式进行探究,以期更好地把握网络舆论的实质。  相似文献   

6.
百年前哲学门的创立开启了中国思想界的一片新天地。从那开始,哲学的理性、自由和批判精神真正与中国发生关联"我生活在不同的文化矛盾冲突的时代。"冯友兰曾在《三松堂文集》的序言里写道。"我们的大背景一直没有变过,就是中西文化的冲突和纠结。"如今,北大哲学系系主任王博赞成冯友兰的说法,他对《中  相似文献   

7.
电影作为国际文化交流的重要手段,在塑造、传播国家形象的作用日益突出。然而,在西方文化强势输入下,影视中中国国家形象在自我构建与顺从他者视域中博弈。本文以后殖民主义理论为视角,分析新世纪以来具有代表性的华语电影中构建的多种中国形象,研究反"他者"与"自我他者化"的倾向,探讨电影创作在解构或建构西方既定权力话语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新闻人是"时代船头的瞭望者",地市级党报媒体记者,要树立牢固的党性原则,服从服务地方党委和政府的统一领导,要有敢于吃苦、勇往直前的拼搏精神,牢固树立永恒学习、永远进步的姿态,做时代的记录者、建设者、先进文化的传播者。  相似文献   

9.
新的编辑学理论将作者、读者、编者、媒体四要素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解构为“间性”理论,认为四者之间存在着三种“间性”,即“主体间性”“媒介间性”和“主媒间性”。本文认为,上述四要素的交互作用必然造成编辑活动的主体、内容和客体三元素之间经常处于失衡状态,需要编辑充分发挥“平衡者”的角色定位。文章首先介绍“平衡者”概念的理论渊源,即“间性理论”,认为编辑活动的交互性必然导致编辑过程中各元素之间的不平衡。其次从编辑活动的实践方面分析不平衡现象四个方面的具体表现。最后探讨学术期刊编辑如何处理上述诸多不平衡问题,发挥“平衡者”的角色定位。  相似文献   

10.
波伏娃以一种女性主义的视角和对女性的“他者”境遇及生存状态做了全方位的剖析。本文试图对波伏娃的女性生存论的“他者”角色进行解读,认为“内在性”“绝对性”和异化是女性“他者”的重要特征,只有充分认识到女性的“他者”角色,才能,找寻一种适于实现女性超越性的存在形式。  相似文献   

11.
社区图书馆的“香港模式”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区图书馆作为社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存在一些问题限制了它的发展,包括:缺乏对社区图书馆的认识,经费短缺,管理人员不固定,缺乏宣传等。根据香港社区图书馆的发展模式:地区行政参与,社区图书馆伙伴计划,提供便利服务及义工参与管理等,提出了社区图书馆的几条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2.
《声屏世界》2013,(7):33
我们要向红军学习,学习他们的根据地模式。我们将在全国各省的县选择出我们的根据地市场,我们将在这个市场建立自己的根据地。我们的根据地要建在乡镇,但是我们的活动地点要在乡镇和农村,不要建在县城,要和农民更接近,要将农民的工作和分销的工作日常化,我们要和分销商在一起,我们不做县长,不做镇长,我们要做村长,做生产队长,要在终端和竞争对手打一场服务农民争夺战——施可丰根据地模式。  相似文献   

13.
2018年5月6日,空姐滴滴顺风车遇害案在网络上引起轩然大波,与此同时,一味追求流量、迷失在10万+中的自媒体开始盲目跟风,其中,拥有百万粉丝的自媒体大号二更食堂也置身其中,深陷舆论漩涡,并最终导致被永久关停。二更食堂关停事件给自媒体人敲响了警钟,值得我们思考新媒体人应如何更好地承担起社会责任,做好社会的瞭望者。  相似文献   

14.
新媒介技术侵入“日常生活”,破坏了“日常与非常”、“公共与私人”、“自我与他者”之间的边界.这一现象要求彻底修改“日常生活”的理论.媒介化的“日常生活”成为建构自我与他者之间关系的道德的与社会的空间.  相似文献   

15.
在理性分析高校图书馆阅读服务现状的基础上,结合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北京大学图书馆"送书到楼"服务的启示,对阅读服务工作优化进行了系统的思考和分析,认为高校图书馆应具备更为主动的服务意识,依托图书馆的专业优势,为读者提供全面的多元化服务以及精准的个性化服务,充分开发馆藏,做好为书找人的工作。为保障阅读服务优化工作顺利进行,图书馆内部应建立一套有效的横向协作机制。  相似文献   

16.
新闻是一种再现的文本,是意义的生产者,其对报道对象的形象塑造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先从前人对“他者”的研究入手,然后把“他者”概念引入新闻报道领域,试图以一种宏观的视野,从新闻刻板印象、媒介框架、意义建构与解读、符号分析、新闻生产等几个角度切入,分析日常新闻报道过程中形象再现的他者化倾向产生的机制和表现,及其背后的权力关系,从而理解新闻报道的他者神话.  相似文献   

17.
新闻是一种再现的文本,是生产意义的重要工具,它对报道对象的形象塑造和建构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新冠肺炎的暴发与传播的过程中,媒体承担了再现疾病及其暴发地族群的重要角色。本文从刻板印象、媒介框架、符号分析等几个角度,分析此次全球大流行的新冠肺炎疫情新闻报道过程中他者化倾向产生的机制和表现及其背后的权力关系。  相似文献   

18.
土家族民俗最能反映土家族历史的“生活相”,是记录土家族发展、演进历史的最重要符号.在长期的岁月流变中,土家族民俗在不断变异,但民俗传播过程中的误读是土家族民俗传播中更为突出的信息失真现象,不利于外界准确认识土家族民俗.本文以“改土归流”和土司“初夜权”为例,阐释了这种误读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19.
《忏玉楼丛书提要》辑有八种翻刻"红楼梦"书目,兹就有关资料,对其版本一一进行考辨。  相似文献   

20.
本文作者论述了新闻人作为社会"嘹望者"的重要性,并就如何做好社会"嘹望者"进行了具体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