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陈娟 《大观周刊》2010,(37):158-158
我国刑法中的普通强奸罪的成立与否是以违背妇女意愿为前提的,然而在被害人为不满14周岁的幼女时的准强奸罪时,只要是与该幼女发生了性关系就构成强奸罪,无论事前是否征得了该幼女的同意。  相似文献   

2.
读者来信     
补偿刑事被害人具破冰意义我国刑事被害人补偿金制度开始在上海试点,六种特困被害人将获政府救助,最高补偿金额不超过5万元,救助  相似文献   

3.
我国刑事被害人补偿金制度开始在上海试点,六种特困被害人将获政府救助,最高补偿金额不超过5万元,救助资金原则上由政府财政统筹。  相似文献   

4.
任玉洁 《大观周刊》2013,(12):55-55,36
在我国刑事诉讼中,被害人根据不同程序性质承担不同的权利义务,在自诉案件中被害人作为原告,承担证明案件事实的责任,而在公诉案件中,作为当事人的被害人是否也应承担一定的证明责任,这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赵中华 《大观周刊》2011,(46):11-11
在我国刑事诉讼中,被害人根据不同程序性质承担不同的权利义务,在自诉案件中被害人作为原告,承担证明案件事实的责任,而在公诉案件中,作为当事人的被害人是否也应承担一定的证明责任,这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张宇飞 《大观周刊》2011,(41):31-31
刑事被害人的知情权和诉讼参与权是被害人在刑事诉讼中的两项最基本的诉讼权利.是被害人其他诉讼权利行使的前提。但是,我国对被害人的知情权和诉讼参与权的保障在实际的诉讼运行中仍然存在着不少问题。因此,在立法和司法层面必须尽快解决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7.
警察是否打了杨佳? 接受自行车盘查的那个晚上,杨佳究竟有没有受到警察殴打? “如果被害人有过错,致使杨佳受到了不公正的对待,在激愤中不能控制自己。忽视这个环节而只考虑后果,这个案子就非常荒谬了。”刑法专家刘仁文表示。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刑事立法中,对于刑事被害人的权利救济是缺乏和不完善的。这严重影响了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和法律责任体系的合理化建设,也不符合世界各国立法趋势。本文,在对刑事被害人的权利救济问题上,着重从对刑事被害人的损害赔偿和国家救助制度两个方面做一客观分析,期待对现行立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9.
自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来,被害人在各国刑事领域中的地位日益受到重视,许多国家的刑事司法政策由以犯罪人为中心,转化为强调被害人与被告人权利的平衡,本文就两大法系中对被害人的保护进行比较,以供我国司法理论与实践中吸取有益部分。  相似文献   

10.
陈军 《大观周刊》2011,(18):16-17
犯罪被害人是指因犯罪行为侵害而遭受身心损害或秩序扰乱的人,其具有法益保有性、犯罪被害性和被害可责性的特征,恰当的分配刑事“责任总量”,有利于实现分配正义。加强对被害预防各阶段的积极预防、加强对易被害人群和易被害空间的被害预防、加强对一般群体和特殊人群的被害预防,均可达到预防犯罪、预防被害的刑法目的。  相似文献   

11.
储陈城  刘森 《新闻记者》2024,(3):97-112
当前网络暴力成为备受瞩目的社会问题,刑法在应对此类案件时显得左支右绌。本文认为其产生的原因有:理论和实务界将网络暴力型侮辱罪、诽谤罪的保护法益理解为单一、个人、轻微法益,导致刑法的关注程度大幅降低;网络暴力主体范围难以确定,促使“法不责众”刑事思维的产生;自诉人举证困难、司法协助不足致使自诉程序适用不通畅等。尽管理论界提出了增设新罪、出台《反网络暴力法》、全面公诉化,以及将网络暴力行为拟制为伤害、杀人行为等规制网络暴力的方案,但是均未有效针对网络暴力刑法治理乏力产生的底层逻辑,没有对症下药。合理提振刑法规制网络暴力的士气,营造清朗的网络环境,应明确网络暴力型侮辱、诽谤罪的保护法益为复合法益;划定网络暴力刑事责任主体为首发者和积极参与者;增强司法协助,畅通网络暴力案件被害人自诉程序。  相似文献   

12.
起诉阶段刑事和解有利于实现诉讼效益,保护被告人和被害人双方利益,实现人权保障,最终实现刑法人道主义目标。应从明确起诉阶段刑事和解的适用条件、调解过程、和解结果、和解监督。构建起诉阶段刑事和解制度。  相似文献   

13.
王雨婷 《大观周刊》2011,(29):38-38
随着我国法制建设的进步,关于被害人权利保护问题的研究也引起了学界以及司法实践的关注。本文即对被害人的法律地位的演变、提高被害人法律地位的意义、我国目前的立法规定及不足之处、刑事被害人权利被忽视的原因和被害人权利保护机制的具体构建等方面进行了一定的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4.
八届人大五次会议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进行了修订,修订后的刑法适应了我国经济、政治、社会发展的需要,这将为包括出版工作在内的各项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特别是修改后的刑法增加了一批与出版领域有关的罪种、罪名,这将对进一步规范出版行为,依法打击出版领域的犯罪活动,维护我国出版事业的正常秩序,促进出版事业的繁荣,产生深远的影响。学好刑法,运用刑法为武器,维护出版工作者的正当权益,是当前出版工作中必须重视的一件大事。  相似文献   

15.
《上海档案》2007,(3):31-31
栾莉在《档案与建设》2007年第1期撰文说,档案犯罪在我国刑法、刑法修正案以及附属刑法中均有规定。目前主要有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16.
陈立 《大观周刊》2011,(22):274-274
目前学界对“次道德”的态度没有统一,甚至对“次道德”这个概念的合理性也存有质疑、我们应当对“次道德”做出严格的限定,并在此前提下寻求“次道德”与刑法基本理念的契合,认为“次道德”符合刑法的价值导向功能。并且,倡导刑法将“次道德”规定为刑法的量刑情节,完善我国的量刑情节体系,积极引导人们向善。  相似文献   

17.
刑法的谦抑性,是指立法者应当力求以最小的支出,获得最大的社会效益。近年来,恶意欠薪的行为在我国比较泛滥,给厂大劳动者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刚通过不久的《刑法修正案(八)》将恶意欠薪行为纳入到刑法规制的范围内,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关于恶意欠薪入罪与否的讨论变得更为热烈。本文将从刑法的谦抑性角度出发,认为恶意欠薪行为不应入罪,恶意欠薪的行为应当由民法、行政法进行规制。  相似文献   

18.
我国刑法中的档案犯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栾莉 《北京档案》2006,(12):16-17
一、档案犯罪的外延 档案犯罪的外延是指我国刑法规定的档案犯罪的范围或者种类.档案犯罪在我国刑法、刑法修正案以及附属刑法中均有规定,目前主要有以下几种: 1、抢夺、窃取国有档案罪.该罪由刑法第329条第1款规定.构成该罪的,可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2、擅自出卖、转让国有档案罪.该罪由刑法第329条第2款规定.构成该罪的,可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相似文献   

19.
《今传媒》2003,(3):78
二十一、根据加入WTO时的承诺,中国的新闻出版领域将在一年后对外有限度的逐步开放,我国目前在这一方面有何新的部署? 中国在新闻出版业方面的承诺主要是出版物贸易,分销服务和版权保护。挑战较大的是出版物分销服务业。我们目前正在做的就是落实承诺。  相似文献   

20.
我国刑法总则规定了犯罪未遂的成立条件和处罚原则,而刑法分则未对侵犯著作权罪未遂状态的认定作出明确规定,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国犯罪构成要件理论体系和刑法总则与分则衔接不够顺畅造成的。在未来的立法中,应当改变传统认定侵犯著作权罪的构成要件,加强犯罪形态与具体罪名的衔接,实现侵犯著作权罪未遂形态的明确界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