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何晓红 《大观周刊》2012,(20):223-223
在语文教学中进行美育,要求教师要遵循美毕的有关原理,通过创设美的数学气氛,再现美的形象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受到美的启蒙,特别是要在综合性学习教学中加强美育的渗透,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市美素质,使他们成为审美的人.以提高学生的综合修养。  相似文献   

2.
李艳艳 《大观周刊》2012,(24):324-324
美育在语文教学中具有特殊的重要性,它既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和任务,还可以激发语文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比较高雅的生活态度,是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语文教学就是要让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引导、激励下去发现、感悟、体会这些美,让学生形成美的情感,美的德操,美的理念,让学生学会发现美,欣赏美和创造美。  相似文献   

3.
杨小辉 《大观周刊》2012,(31):269-269
在学生学习生涯中.数学是一门需要长期训练的课程.并且随着年级的增长难度会逐渐加大.因而教师从小学阶段开始认真了解学生数学兴趣的现状.努力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对于学生学习成绩的进步以及以后的人生道路都有着极为重要和深远的意义。在这几年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学习、交流还有自身教学的一点点经验.对如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总结了一点点心得如下:  相似文献   

4.
周德胜 《大观周刊》2013,(11):273-273
新课标下的数学课堂.是通过一系列的教学环节来达到教学目的。数学课程还倡导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学习数学的方式。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的习惯。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在教师引导下的‘再创造’过程。同时.高中数学课程要设立‘数学探究’、‘数学建模’等学习活动.为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多样的学习方式进一步创造有利的条件.以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的习惯。高中数学课程应力求通过各种不同形式的自主学习、探究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发展他们的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5.
周惠君 《大观周刊》2011,(43):147-147
成功的体育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学生被动的参与.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带有主动、积极、愉快、满意的情绪色彩和向往的心情去学习和掌握它。兴趣是学生学习并挖掘自己潜能的动力.它对体育教学过程中推动学生的积极思维、意志努力和提高学习效果,都有重要作用。因此,体育教师在传授知识,培养技能的整个教学过程中.不可忽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相似文献   

6.
公素菊 《大观周刊》2013,(11):256-256
我们一般认为,数学的能力,分为两种水平:一种是独立创造具有社会价值的数学新成果的能力:一种是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学习数学的能力。中学阶段的数学学习毕竟是将来学习数学,运用数学。以及进行数学创新的基础,也正是基于这一点.我们的传统教学.特别重视数学学习能力的培养.采取的方法是“满堂灌”——让学生多听一点:教出的学生是“记忆型”——学生的大脑都成了知识的仓库。但是.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却是数学的运用与创新。不论是数学的运用,还是数学创新,都离不开探索,没有了探索,任何学科——包括数学.都会失去灵魂。  相似文献   

7.
张胜红 《大观周刊》2011,(19):197-197
小学生学习数学是与具体实践活动分不开的.重视动手操作,是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新课程小学数学的特点之一是重视直观教学.培养学生实践活动和动手操作的能力。为此.操作活动成了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现就如何优化课堂结构.利用操作活动引导学生探究实践.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谈谈我粗浅的认识和体会。  相似文献   

8.
尚守清 《大观周刊》2012,(35):254-254
中学数学教学要讲求实效性.就必须“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发展为最终目的”。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数学探究的过程,它充满了观察、猜想、验证、推理与交流等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要让学生亲眼目睹数学学习的过程.形成形象而生动的印象.亲身体验如何“做数学”.如何实现数学的“再创造”。并从中感受到数学的力量,促进数学的学习。这就要求教师在学生进行数学学习的过程.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思维空间.使得学生能够真正地从事思维活动.并表达自己的理解.而不只是模仿与记忆。  相似文献   

9.
李向福 《大观周刊》2012,(7):199-199
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一部分学生不能感悟数学之美,因而不喜欢学习数学,本文介绍通过从多角度感悟数学之美,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相似文献   

10.
公素菊 《大观周刊》2013,(8):203-203
我们一般认为.数学的能力.分为两种水平:一种是独立创造具有社会价值的数学新成果的能力:一种是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学习数学的能力。中学阶段的数学学习毕竟是将来学习数学.运用数学。以及进行数学创新的基础,也正是基于这一点,我们的传统教学.特别重视数学学习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1.
王拱文 《大观周刊》2012,(48):277-277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当前数学课程改革中我们课堂教学的重要一环。现代生理学认为.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逐步培养起来的相对稳定的心理势态.是一种不假思索就能自然而然表现出来的学习能力。良好的数学学习能力.是学生一生受益的内在素养,是真正的“学会学习”、“学会发展”。这是新课程改革的目标.更是素质教育追求的理想目标,是初中数学价值的体现。那么.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呢?下面,我结合自己多年的探索.谈谈我的做法与感悟。  相似文献   

12.
沈国军 《大观周刊》2012,(51):332-332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有些学生虽智力一般.但南于学习目的明确,有较强的进取心和顽强的意志。我将各种影响数学学习的动机、情感、习惯等非智力冈素的积极参与归纳为学生学习的隐彤动力.基于以上考虑.我就高中数学教学中有关学生的动力问题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13.
雷兴远 《大观周刊》2012,(37):371-371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数学要从小给学生打好数学初步基础,发展思维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学习数学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学寥习惯”。随着近些年来社会与教育的快速发展,小学数学新课标理念逐渐被推广开来,这将促使学生挣脱传统数学学习的束缚.特别是针对手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学习能力和习惯形成的非常时期.也是好习惯和高能力培养形成的最佳时期.所以应积极实现新课标理念的转变,即在关注学生学习结果的同时,更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能力的培养和习惯的形成,并且有效的将二者结合,从而实现小学生能够在好的学习习惯中提高学习中的各项能力,在提高学习能力的厨时延续学生好的学习习惯,进而实现小学生学习数学的良性循环发展。  相似文献   

14.
王燕晓 《大观周刊》2010,(48):100-100
数学的美在于逻辑美,、简洁美、应用美.通过对学生数学的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李建斌 《大观周刊》2012,(15):205-205
创新教育已成为数学教学的一个重点,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已引起广大数学教师的高度重视,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找到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数学教学中愈来愈显得重要。  相似文献   

16.
王春枝 《大观周刊》2013,(11):288-288
由于高中数学本身就是理性思维较强的学科.学生也对此有着畏难情绪.再加上受传统教学思维的影响.教师被动的灌输也让学生思维僵化。于是学生被动的学习再算难免。新课标下的数学课堂.是通过一系列的教学环节来达到教学目的。数学课程还倡导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学习数学的方式。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的习惯。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在教师引导下的‘再创造’过程。  相似文献   

17.
张锋 《大观周刊》2011,(14):263-263
数学教学中的自主学习.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建构在自己认知结构的过程。数学教学就是为学生建构新的数学认知结构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充分自由的、主动积极的创造劳动获得数学知识,形成良好的数学素质。  相似文献   

18.
冉振云 《大观周刊》2013,(6):215-215,214
新课程以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为三维目标.一切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作为新课程熏要组成部分的数学来源于实践并反过来作用于实践.在生产、生活、教学的实践中占有很大的份量。是我们的文化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她不但有智育的功能。也有其美育的功能。数学美深深地感染着人们的心灵.激起人们对她的欣赏。下面从几个方面来谈在数学教学如何渗透数学美的教育。  相似文献   

19.
林选权 《大观周刊》2012,(14):220-220
在中学语文中.有许许多多大量文质兼美的文章。其中包含着生动丰富的文字美.变化有致的结构美.尤其蕴涵着动人心魂的人物形象美。可以说有文学有美学“文因美存”。语文课教学虽没有音乐、美术那么多的美学直感,但它却能赋予审美教育更为广阔的天地。语文教学与审美教育是不可分割的,是理智评价与情感评价互相融为一体的。所以,我们语文教师应着力引导学生从教材出发.展开想象和联想.让学生去感受美、欣赏美。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美好高尚的情操和审美素养。以提高学生审美素质,树立高尚的审美观。  相似文献   

20.
李刚 《大观周刊》2011,(26):96-96
数学教学离不开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在数学教学中,部分老师教学仍然没有摆脱应试教育的枷锁.导致学生学得累,教师自己也教得苦.到头来学生只会按部就班地解题.动手和应用知识的能力相当低下.更谈不上开动脑筋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性.严重地束缚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培养根本无从谈起.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经念谈以下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