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和《现代科技馆体系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为主要背景,结合各类科普场馆所诞生的历史背景和各自特点分析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和科学家精神的时代使命。在此基础上,分析并提出了科学文化建设对科普场馆的要求,从实现科学文化价值引领的角度对现代科技馆体系建设提出了提升战略意识、加强学术研究、打破专业壁垒等建议。  相似文献   

2.
社会性科学议题(Socio-Scientific Issues,SSI)教学是利用真实世界中与学生日常生活相关的复杂科学议题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教学法框架,引导学生基于科学观念与方法、综合考量多元视角、通过协商合作最终针对议题形成道德决策或负责任的问题解决方案。在《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视野下,SSI教学是落实新课标教育理念与教学策略的适宜框架,是培养科学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然而,SSI教学在我国小学科学课堂中的应用与实践尚且有限,其小学科学教育的价值有待进一步发掘。本文提出,针对小学阶段的SSI教学,应当以“态度责任”素养为切入点,基于核心素养四个维度之间的相互作用,推动“科学思维”、“科学观念”、“探究实践”水平的提升。具体可从三个方面入手,明确态度责任素养的构成维度,形成相应的评价量规;从非形式推理转向社会科学推理(Socio-Scientific Reasoning,SSR),关注社会科学视角转换(Socio-Scientific Perspective Taking,SSPT)的认知、情感双重面向;融合科学建模与SSI教学,挖掘科学思维与态度责任的相互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美国在1996年的《国家科学教育标准》中提出了“以探究为核心的科学教育”理念,随后我国的科学课程标准也对“探究式学习”高度关注,这成为本轮科学教育改革的突出特点之一。我国新颁布的《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多次强调“探究”。本文从学习内容、学习方式、教学指导理念三个角度对其进行解读,对科学课程标准给科技博物馆教育带来的启示等相关问题进行了讨论,论证了将“探究”纳入科技博物馆教育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以参加2020年青少年高校科学营的592名中学科学教师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研究考察了科学教师对于科学精神的理解,以及科学传播活动对科学精神理解的作用。结果显示,中学科学教师更认同包括求实精神和探索精神在内的认识层次的科学精神,以及包括怀疑精神、创新精神在内的功能层次的科学精神。而对于与科研人员行为相关的人文层次的科学精神,如团队精神、平权精神、宽容精神,科学教师的认同程度较低。此外,科学传播活动能够影响科学教师对科学精神的理解,通过参加专家讲座、报告、参观,以及动手实践等活动以降低科学精神的抽象性是教师对科学精神理解的影响机制。最后,讨论了科研人员作为科学精神的载体,在传播过程中的不可替代性,并提出了加深或改变科学教师理解科学精神的可能的方向与路径。  相似文献   

5.
在央视众多栏目中,《走近科学》以“弘扬科学精神、宣传科学思想、提倡科学方法、传播科学知识”为宗旨,以轻松活泼的方式将生活中的推理故事与科学热点、疑点话题的解析相结合,使《走近科学》从最初的阳春白雪、曲高和寡,到如今已成为老百姓喜欢看、看得懂的品牌栏目。  相似文献   

6.
张杰波 《大观周刊》2012,(10):252-252
实施新课程改革就是要改革课程实施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着力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获取新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物理课程标准十分强调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探究式教学,将科学探究渗透在教学过程的各个部分。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对探究式教学作了一些尝试,现在写出来供同行参考指教。  相似文献   

7.
王素娟 《大观周刊》2012,(4):244-244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实施,很多数教师都比较重视课堂教学的革新,使得我们的课堂教学观念、教学形式和教学水平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已逐渐形成了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的互动式课堂,多了很多动感。新教材的使用,给学生充分提供动手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机会,让学生主动研究数学的实际问题,使学生思维活跃,敢于质疑,愿意与人交流,勇于发表不同见解,乐于表现自己。从而使数学课堂教学达到了比较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曹梅 《大观周刊》2012,(28):241-241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如果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注意科学知识的渗透、科学思想的培养,科学兴趣的激发,必能极大地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相似文献   

9.
陈海霞 《大观周刊》2012,(15):272-272
本文从树立学生科学正确的人生观,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注重教材“综合实践活动”内容,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三个方面,介绍了地理教学学生科学精神的培养。  相似文献   

10.
自2011年美国颁布《K-12科学教育框架》提出STEM教育以来,越来越多的科技博物馆尝试探索基于本馆资源开展STEM教育。随着2017年1月《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公布,我国在小学阶段对于STEM教育有了自己的标准与参考。但应该清楚地认识到,我国科学课程标准与美国科学教育标准从定位到内容都存在现实差异。本文试图从比较中美课程的差异中解读出不同的理念与方向,以寻求更适合在我国科技博物馆开展科学教育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1.
展群 《山东档案》2012,(2):13-13
对于“南下精神”的理解,不同的人会给出不同的答案。在《告诉你一个真实的南下》这本书中,将“南下精神”诠释为“顾全大局、艰苦奋斗、勇于牺牲、乐于奉献”,可以说这是“南下精神”的精髓所在。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分析,提出近年来科学教育的两个重要进展,一是对科学学习目标与过程的重新认识;二是STEM教育的异军突起。在进一步分析2013年美国颁布的《新一代科学教育标准》和我国刚刚颁布的《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对目前科学教育变革应对的具体表现之后,对科技博物馆教育活动的设计提出三点启示:一是科技博物馆教育活动应该成为学生开展科学与工程实践的重要场所;二是科技博物馆教育活动设计需要考虑大概念和儿童学习的进程,开发适合不同年龄层次儿童需求的有结构的探索活动;三是结合STEM教育与创客教育,需要大力发展跨学科综合类学习活动。  相似文献   

13.
目前,许多基于科技馆展教资源的“馆校结合”项目仅关注了对接《科学课程标准》的课程内容,而忽视了其中的教育理念与课程目标。在结合国际科学教育发展趋势深入研究分析我国《科学课程标准》的基础上,笔者认为:“馆校结合”科学教育项目的教育目标应是引导学生“像科学家一样想事情、做事情”,同时这也是“馆校结合”科学教育项目的设计思路。根据这一目标和思路设计的“小小赛车会”项目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贡晔 《大观周刊》2012,(24):222-223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新的化学课程倡导从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发挥化学学科自身的优势,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倡导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强调:“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教学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逐步树立科学态度,形成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探究性的教学模式,有利于调动学生的探究热情,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5.
朱熹对“格致”概念的阐述是其科学思想方法的突出体现,朱熹对“格致”概念的见解十分独到,一方面体现出一定的科学精神。另一方面展现出人文主义的关怀。朱熹的“格致”概念具有质疑和灵感的方法论意义。这种方法论对后世“格致学”的特殊贡献表现为,一是认识论的科学意义,一是赋予现代科学研究以启迪。  相似文献   

16.
冯艳霞 《大观周刊》2012,(12):277-277
《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提出:学生要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可见《课标》对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也摆在了重要的位置上。  相似文献   

17.
杨丹  杨永华 《大观周刊》2012,(32):229-229
《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中指出:小学生应当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晨合作精神.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要从兴趣,培养学生曲交际欲望,让学生敢于、乐干与人交际。因为有了兴趣,学生才有交流的动机;有了兴趣,学生的思维才会活跃。  相似文献   

18.
崔艳新 《大观周刊》2012,(23):116-117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改变课程实施中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得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新课标明确提出了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的教育目标。在《历史新课标》中所提倡的自主与合作的学习方式,正好改变了传统教学中的一些学生为了提高学习成绩而拼命学习,完全成了学习的奴隶,没有学习兴趣,没有了学生的个性这一现象。而另一些学生则甘于平庸,缺乏对所学知识的渴望,“混、等、靠”成了他们学习的全部内容。要改变这些怪现象,就必须进行历史课程改革。  相似文献   

19.
复旦精神是一代又一代复旦人在长期奋斗中铸就而成的,有着深厚的人文和科学的精神底蕴。复旦大学图书馆在配合学校加强学生的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弘扬复旦精神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地位。本文探讨图书馆在人文教育、科学教育中的优势,并提出建议与设想。  相似文献   

20.
袁薇佳 《新闻知识》2004,(10):29-30
日本学黑田鹏信说,“求真的知识欲的对象有科学,求善的道德欲的对象有道德,求美的审美欲的对象有艺术。追求真善美这一人类的其同的原始本质,既关注科学,又关注人,科学与人是不可分割的。”科学与人的融合是时代性和人类性的追求,将他们各自的精华提升便成为“科学精神”与“人精神”。科学精神体现着“以物为尺度,追求真实、推崇理性、重在获取真知,实现最大功效等等价值和观念体系,而人精神则体现以人为中心追求美好、推崇觉智、重在达就良善、实现最大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