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深沉的爱     
杨素丽 《大观周刊》2012,(5):161-161
记得法国作家罗曼·罗兰说过:“要撒播阳光到别人心中.总得自己心中有阳光。”我想.我们每个教师的师德就如同这里的“榜样”和“阳光”。俗话说,亲其师,则信其道;信其道,则循其步。所以说教师是旗帜,学生如影随形般地追随:教师是路标.学生毫不迟疑地顺着标记前行。所以我觉得自己一定要有良好的师德,去做学生们的旗帜、路标这样才不愧为人民教师的头衔。它需要我们有一种最为深沉的爱-师爱.  相似文献   

2.
赵秀娟 《大观周刊》2012,(40):172-172
爱在我们的生活中并不陌生,人与人这间有着“母爱”、“友爱”、“情爱”等,还有一种老师与学生之间的爱——师爱。这种爱在学生的心目中是至高无上的母爱,它并不是血缘关系,也不是亲情关系,而是教师的职业中特有的道德标准。也就是说,你是教师,就必需真心实意的对待学生,应该像教育自己的孩子那样爱自己的学生,做到教生如己,爱生如子。否则就达不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一缕阳光     
和谐、温暖生活的经典法则: 第一,为爱而生。爱自己,所有的爱都是从爱自己开始。慢慢地培育你的爱在心灵中生根发芽,让心中拥有一片爱的绿洲。人必先自爱而人爱之,不要对自己不屑一顾,每天给自己一个希望,给自己一个目标,给自己一点儿信心。爱他人,欣赏别人的好,就会提升自己的好;赞扬别人的好,就会强化对方与自己好。奉献就是爱,爱能让我们拥有财富,把内心鼓励、赞美、欣赏、关切的话语送给身边的每一个人。  相似文献   

4.
程树丰 《大观周刊》2013,(7):128-128
班级是培养学生良好道德情感的场所,而“爱”是培养班级情感文化建设的核心,班主任和学生都是构建班级情感文化的主体,班主任更是班级情感文化的引导者。班主任了解、尊重学生的情感,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平等、真诚地对待每一位学生,理解、宽容学生的无心之过, 让学生在感受到师爱的温暖中产生积极健康的情感,形成良好的班级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5.
李娜 《大观周刊》2012,(12):275-275
1情趣教学的基本内涵 情趣教学主要指教师用自己的教育和爱心来唤起和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学科的一种积极情感;同时,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蕴含的好奇、好问、好学的求知热情和探索精神,给予尊重、爱护和引导,使学习成为学生富有情趣的活动。情趣教学中的“情”,主要指师生之间的情感和师生之间的良好关系,教师将爱倾注在学生身上,以情动人,以情感人,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爱,自觉地爱戴教师、喜欢教师,以及延至他所教的课程。  相似文献   

6.
影像人生     
《报林求索》2012,(1):144-147
<正>卞之琳曾经在《断章》中写到"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桥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而收藏相机现如今已经成为一些摄影爱好者表达自己情愫的一种方式,每一个真正爱摄影的人都会对自己手中的相机有着一种难以割舍的情愫,而在情愫背后又会是怎样的一个影像人生?  相似文献   

7.
让心自由     
托尔特智者的四个约定: 第一约:不妄加评判 说话要公正客观,不说违心的话。不说对自己不利的话,不说别人的闲话,把言语的力量用到真和爱上去。 第二约:不受别人影响 别人所做的事,没有一件是因为你才去做的。别人所说的话、所做的事都是他们自己世界观和价值观的投影。不受别人言行的影响,你就能减少许多无渭的痛苦。 第三约:不作假设  相似文献   

8.
王凤田 《大观周刊》2013,(6):202-202
我是一名小学教师。作为一名教师我深深的知道这句话的分量。因为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了爱,也就没有了教育.作为教师,只有热爱、尊重、理解和信任学生.才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缩小师生心灵的差距,从而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激活学生思维的波涛。尤其是一个小学数学教师.要想与孩子们达成思想的共鸣就更加不易。因为我们都知道数学是一门比较枯燥无味的学科,由此我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我力求做到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9.
王兵 《大观周刊》2013,(3):80-80
正如鲁迅先生所说的“教育就是爱”。教育如没有情感,没有爱,就如同池塘里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必须了解学生始终以一颗宽容、理解、善意的心对待学生。严格要求学生,灵活处理各种问题,与学生共同度过特殊的生命历程。  相似文献   

10.
曹海娈 《大观周刊》2012,(31):215-215
“爱心教育”不仅仅是一般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要求,更是教育人道主义的体现。教师的天职是给孩子希望,教育是播种希望的事业.教师对学生的爱。来源于教师对教育事业的深刻理解和高度责任感。以大爱的心胸去美爱学生,体会学生的思想,感受他们的内心.给教育插上爱的翅膀.让爱洒满学生的心田,让爱与学生同在,让爱与教育同在,哪里有教育哪里就充满爱。通过关爱一个学生.改变学生的一生,让爱心在每个学生身上开花,结果。  相似文献   

11.
余朝英 《大观周刊》2012,(49):224-224,195
在我们的语文课堂里.长期以来学生所习惯的学习过程便是由教材、教法把别人“已知”“已有”的东西传授给自己.通常的做法是,在教师的训练下一步一步靠近现成的答案.或者干脆等教师把答案告诉自己之后,化工夫背下来;再就是跟着教师按设定的模式反复物操练,逐步掌握由别人设计好的技能和方法。  相似文献   

12.
吴光先 《大观周刊》2011,(18):148-148
班主任工作平凡而又琐碎.这一学期我的班主任工作经历一个漫长的心路历程。其中有疲惫,有抱怨,但当看着一个个学生慢慢变得成熟而懂事,心里也充满了甜蜜。要想当好一个班主任,首先要有一颗关爱的心,有人说“只有当你的心中充满阳光,你才能把阳光代给别人;只有你心中充满爱,别人才会感觉到你的关爱。”  相似文献   

13.
师爱     
格绒益西  泽西拉姆 《大观周刊》2013,(12):I0001-I0001
师者,德为先。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只有德才兼备,才能赢得学生的尊重和信任,才能使学生乐意接受教育。而教师的情感分为多种,有教的情感、导的情感、爱的情感。爱的情感是搞好教学工作的动力和源泉,也是衡量一个教师是否合格的标准。  相似文献   

14.
余俐 《大观周刊》2011,(36):131-132
活动目的:我班的盲孩子对于别人的付出习以为常,他们许多人并不知道自己的行为在伤害了别人,他们缺乏一颗爱心。因此我打算在班里搞一次感恩教育的活动,我想通过活动使学生们认识到别人的艰辛,别人对他们的爱他们也应该懂得回报。  相似文献   

15.
戴金洪  侯立颖 《大观周刊》2011,(14):144-144
当前的高考在检测语文能力的同时,越来越注重文学素养的测试。其中,对诗歌考查的比重较大,难度也不断增加。这就给广大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它一方面促使教师提高自己的诗歌修养和品味;另一方面,以切实提高学生鉴赏能力为前提,以情感教育为突破口,使学生在诗情的熏陶下,接受美感教育,提高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16.
1、对自己的情感负责。别把不幸怪罪于你的配偶。 2.对自己的愿望负责。你要明确地说出自己的愿望,但别要求配偶非得满足你的所有愿望不可。请用“我”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愿望,如“我希望……因为我……”对方才可决定,他能满足你的什么愿望。就一种成功的夫妻关系而言,重要的是你的配偶知道在你身上正发生着什么。  相似文献   

17.
半疯教诲     
<正>甲:"老头儿,你为何把别人的小麦倒入你自己的麻袋里?"乙:"因为我是个半疯的人啊!"甲:"既然是半疯的人,那为何不把自己的小麦倒入别人的麻袋里?"乙:"那我就成了完全的疯子啦!"  相似文献   

18.
薄家森 《大观周刊》2012,(43):398-398
高中地理课是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一门科学,是中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一 幅幅美丽的图画,展现在我们的眼前,培育着我们建设祖国,热爱祖国的情感。地理知识给我们揭示了地球上的许多奥秘,启发学生探索大自然的兴趣,激励学生爱科学的情操。也是我们生活的向导。 但是初中考高中不考地理,所以许多学生还有领导都把地理学科看成是副科。刚上初一的学生也就普遍认为地理学科是副科,学不学都可以,甚至认为教地理的老师也是次等教师。  相似文献   

19.
曹朝辉 《大观周刊》2011,(50):229-229
“现在的孩子越来越没感情”,在这句社会性口头禅中,我们将解读到多少信息?作为语文教师,我把焦点集中在学生的情感倾向上,孩子的这种消极情感向我们的教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新课标更是明确地把“情感”作为课程的目标之一。语文教师应充分发挥文学作品饱含情感和人文性这一得天独厚的优势,适时有效地对学生谈情说爱,让学生自由地表情达爱,形成积极健康的情感世界,让学生安然、快乐地度过这个花季。  相似文献   

20.
白慈瑰 《大观周刊》2012,(32):286-286
教师的职业,是一种爱的蕴涵与奉献。爱心是对工作的热爱,对孩子的热爱。有了爱才能产生工作的动力,有了爱才能在工作中倾注满腔热情,有了爱才会台得付出。教师的天职是“奉献”。要真诚地去爱每个学生,就需要教师奉献自己的全部精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