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政府公信力建设成为一个焦点。党的十七大报告在论及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时明确指出:要“完善各类公开办事制度,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和公信力”。这是党对政府公信力建设形势的准确把握与高度重视。作为新闻媒体,建设责任媒体、权威媒体和诚信媒体三位一体的和谐媒体,成为题中应有之义。要建设和谐媒体,提升新闻传媒公信力是重中之重。本文着重就新闻传媒公信力问题作一论述。  相似文献   

2.
齐美煜 《新闻世界》2013,(7):307-308
【摘要】政府的公信力和执行力反映了政府形象。政府形象也包括政府官员形象。一个亲民、爱民的服务型政府离不开廉洁、奉公、守法的政府官员。本文从政治传播的角度分析政府官员形象塑造的现状,总结经验教训,以期在塑造政府形象的同时将政府官员的形象塑造提上日程。  相似文献   

3.
赵文义 《编辑学报》2015,27(3):222-224
为了解读学术期刊公信力缺失的深层原因,从梳理学术期刊公信力的内涵和外延入手,根据有关信任、大众媒介公信力等方面的研究成果,探讨学术期刊公信力与产权制度、政府管制和市场环境的关系,分析学术期刊公信力培育的基础条件和深层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人民日报社论、言论数据库(2002-2009)中涉及"公信力"的言论文章为研究对象,运用内容分析法主要考察了"政府公信力"、"媒体公信力"和"司法公信力"被研究的变化趋势,分析了文本语境和用词模式,发现对"公信力"一词的关注度从05年开始逐年升高,并且较多出现在冲突性语境下.言论文章的作者们开始以更专业更市场化的角度来审视政府、媒体等组织的职能,并且对整体公信力的提升存在着期待.  相似文献   

5.
李华君 《现代传播》2013,35(5):69-72
网络媒体的时效性极易使得政府的负面舆论通过网络传播扩散,形成网络空间的政府舆情危机。危机给政府形象的传播、修复以及政府公信力的塑造等方面造成极大困境。政府形象修复的出发点和最终目标都在于获得公众的认同与媒体的支持。新媒体时代政府应创新行政管理方式,提高公信力和执行力,建立系统的危机传播管理体系,才能使政府形象在网络媒体信息传播中实现最优化。  相似文献   

6.
公信力的提出,是中国改革开放和思想解放运动发展到贯彻科学发展观和以人为本阶段后出现的。2005年,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要求把公信力作为政府工作的准则之一;2007年,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也提出要“完善各类公开办事制度。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和公信力。”作为电视媒体,如何提升电视公信力?它的着力点在哪里?  相似文献   

7.
信息公开与社会公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信力的提出,是中国改革开放和思想解放运动发展到贯彻科学发展观和以人为本阶段后出现的。2005年,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要求把公信力作为政府工作的准则之一:2007年,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也提出要“完善各类公开办事制度,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和公信力。”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政府官员参与电台直播热线节目有利于传播党和政府的政策;有利于增加政府工作的透明度;有利于提升政府的公信力;有利于更好地“上情下达,下情上传”;有利于提高公众参政议政的能力;有利于开展新闻舆论监督,推进政治文明建设等六个方面,说明政府官员上电台直播热线节目的优越性和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我们处在当今一个讲究效率、公平、公正的时代.政府的形象和服务水平都影响着它的公信力。政府的公信力除了在平日执政中体现出来,也越来越多在各级政府机构的相关部门、事业单位的服务中体现出来。在政府信息公开的环境下,档案馆肩负着政府公开信息的管理责任,也成为公众获取政府信息知情权的场所。因此,档案部门必须加强自身建设,以积极的态度为公众服务,为提升政府的公信力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0.
《新闻前哨》2008,(7):2-3
胡锦涛总书记6月20日视察人民日报社谈到新闻舆论时说:“要不断提高舆论引导的权威性、公信力、影响力”。 公信力的提出。是中国改革开放和思想解放运动发展到贯彻科学发展观和以人为本阶段后出现的。2005年,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要求把公信力作为政府工作的准则之一:  相似文献   

11.
袁仲伟 《新闻世界》2010,(9):155-156
本研究通过个案研究的方法,深入剖析网络流言与政府形象的互动过程,认为网络流言的传播降低和破坏了政府形象,而这与地方政府在公众心目中的一贯形象是相吻合的。因而,地方政府形象提升已经成为势所必然,政府公信力有待提高。有效了解公众舆情和及时进行信息公开成为政府应对网络流言的必然措施。  相似文献   

12.
微博舆论已成为影响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而微博负面舆论的传播对政府公信力和政府形象的塑造与维护造成了巨大的挑战,政府公信力的损坏不但会影响政府的形象、破坏市场秩序,更会影响到政府在国际社会的形象。因此,一定要客观分析微博负面舆论的指向对象,认真思考应对措施,维护自身的公信力和形象。  相似文献   

13.
汶川地震发生以后,我国政府表觋出良好的危机管理能力。从信息公开的角度可以看出,政府通过多种信息发布渠道,迅速发布信息,并通过议程设置主导舆论,树立了良好的政府形象,增强了政府公信力。同时,政府在危机管理中也表现出一些机制上的问题,有待进一步改善。  相似文献   

14.
政府公信力话语权的建构,是一个政治层面的问题、公共服务的问题,同时也是一个传播学方面的研究课题。要对政府公信力话语权建构的战略思想、策略、原则、程序等操作思想作出学理上的归纳,必须了解政府公信力话语权的建构所处的时代语境特点和传媒语境特点。  相似文献   

15.
杨小芬 《大观周刊》2012,(46):77-77
近年来我国政府公信力存在缺失现象,法制不健全、行政监督不力、政务不公开、行政人员的腐败和行政效率的低下等问题给政府公信力造成了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因此,必须采取相关措施来防止政府公佶力的进一步恶化,重新在公众心中树立起服务型政府的美好形象。  相似文献   

16.
刘日江 《传媒》2009,(1):67-69
党报历来都是向社会展示政府公信力的先锋,更是政府行使行政权力产生社会反馈结果的重要载体。党报舆论张力的大小,关系到政府公信力在公众心目中的强弱程度,因此,党报具有政府公信力状况的“晴雨表”功能。  相似文献   

17.
在突发性公共事件中,政府信息传播的及时性和有效性是保证社会内部稳定的重要方面,而民众对政府信息传播的认可度直接反映出政府的公信力。因此,提升政府信息有效传播的关键是提高政府对突发性公共事件信息传播的可信度和对社会公共文明事业宣传的高效度,从而构建起政府新闻信息传播工作的完整体系。以"7·21"北京特大暴雨中北京市政府的新闻信息发布工作为例,分析政府与民众的有效沟通以及如何提升政府信息传播公信力的途径,以有效地促进政府公关工作的发展与进步。  相似文献   

18.
吕朋 《新闻世界》2014,(11):194-195
传媒公信力是公众对于传媒的信任程度,也可以理解为传媒获得公众信任的能力。它是公众与传媒互动的结果,同时受到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社会环境的影响。只有建立在理性基础之上的公信力才能对传媒功能的发挥产生积极影响,才能对社会进步稳定和谐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构建理性传媒公信力的主体不仅仅是传媒,还包括公众与政府。传媒是构建传媒公信力的主导力量,公众是构建理性传媒公信力的决定力量,政府是构建传媒公信力的重要力量。三大主体的努力不是各自为政,而是相互影响,互为一体的。  相似文献   

19.
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也暴露出政府行政管理中的一些弊端,政治体制改革的进程在一定的层面上跟不上经济改革的步伐,各级政府及管理社会事务的政府各部门迫切需要加强自身建设,推进体制改革,提高政府公信力,服务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20.
许凡 《新闻世界》2013,(6):180-181
政务微博的出现对政府形象的塑造是一把双刃剑,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割伤自己。因此,在新媒体,尤其是微博的舞台上,如何利用好政务微博提高政府部门的公信力和影响力,塑造政府的亲民形象,已然成为新的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