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一、潜心吟诵,让心灵与诗人亲密接触 诗歌是最为注重情感的一种艺术形式,可以说诗歌的生命和灵魂就是情感。因此情感体验在诗歌的教学中是第一位的,而最为直接地表达情感的形式就是潜心诵读诗歌。儿童诗歌教学中,应重读轻讲。摒弃“句句讲解,字字分析”的教学程式,引导学生用自己的声音去诵读,用自己的方式去歌吟诗歌,充分发挥学生的多种感观积极体验诗歌表达的情感。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代诗歌,既是语言的艺术,更是声乐的艺术,诗人通过"吟"的方式创作诗歌,传达他们兴发感动的生命、情感。欣赏、学习诗歌也必须通过吟诵的方式才能再现诗歌的生命。吟诵须投入情感,注意节奏停顿,掌握必要的声律,依字行腔,因声使气。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诗歌,既是语言的艺术,更是声乐的艺术,诗人通过"吟"的方式创作诗歌,传达他们兴发感动的生命、情感。欣赏、学习诗歌也必须通过吟诵的方式才能再现诗歌的生命。吟诵须投入情感,注意节奏停顿,掌握必要的声律,依字行腔,因声使气。  相似文献   

4.
古典诗歌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它充分地体现了民族精神和文化底蕴,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古典诗歌吟诵具有非常现实的价值。吟诵是小学古典诗歌的一种学习方式,学生在吟诵的过程中能够与作者产生共鸣,形成情感交流,对提高学生的古诗歌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中国是一个拥有几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也是一个诗的国度.历代经典诗文经过岁月的淘洗,成为中华民族语言的典范和精华,更蕴含着我们民族的精神和品格.这些经典诗文通过一代代的吟诵得以流传下来. 一、"吟诵"和"诵读" 吟诵,是传统的读诗文的方法,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这是因为一方面,诗歌产生于人们生产劳动的呼号之中;另一方面,传统诗歌讲究平仄、押韵、对仗,富有音乐性.也就是说,诗歌自产生之日起就和音乐结下了不解之缘,适合于吟诵.  相似文献   

6.
吟诵作为中国传统的读书法,以其自成曲调、情通古人、修身养性的特性,在课堂教学中具有独特的作用。本文通过分析吟诵阅读法的特点和初中古典诗歌教学的目标要求,认为吟诵古典诗歌可以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和鉴赏水平,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并进一步从诵读“诗韵”、启引“诗思”、体悟“诗心”、践履“诗行”四个方面探究吟诵在初中语文古典诗歌教学中的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7.
刘铁丰 《高中生》2012,(11):4-5
形象的魅力在古代诗歌中是不可忽视的,考生在吟诵诗歌时,要细心地去捕捉诗歌美的形象,领略古代诗歌那别有洞天的美丽。  相似文献   

8.
《石家庄学院学报》2016,(5):118-121
张志民是中国当代著名诗人,其历经半个世纪的诗歌创作在见证中国当代诗歌发展的同时也为后者提供了丰富的诗歌资源。这些资源包括乡土经验、诗歌形式、现实精神、行吟诗篇以及创作上的转型。综合评价张志民的诗歌创作,既可以看到一部关于诗人和诗歌的成长史,同时也能深入认识中国当代诗歌史的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的诗歌教学,应从吟诵诗歌入手,进而感悟诗歌意境,揣摩诗人情感,领会诗人意旨。为学生今后自由、自主、自信地吟读诗歌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王卉娟 《成才之路》2012,(35):80-81
中国自古就是一个诗的国度,但语文教学实践中,诗歌的教学效果却令人失望,学生虽能诵读,但欣赏水平不见提高,甚至对诗歌的学习产生畏难心理.文章对学生学习诗歌的障碍进行分析,提出知人论世、驰骋想象、研读语法、吟诵赏析的教学建议,以实现跨越诗歌学习障碍的目标,从而形成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真正不断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  相似文献   

11.
咏物诗发展到唐代,已臻完美。宋人只能抛却陈规、另辟蹊径。陈与义的咏物诗的遗貌取神、侧面着墨的手法正是宋人所开辟的蹊径,并且非常恰当地体现了宋诗“皮毛落尽,精神独存”的特征。  相似文献   

12.
明末清初,钱谦益转益多师、唐宋兼宗的诗学宗尚建立在反思明代诗学的基础上,扩展了人们的师法对象,对唐宋诗做出了新的评价。入清后,钱谦益的诗学思想与佛学思想融合,并融通诗论中的世运、灵心、性情、学问等概念,从诗学基本理论的层面对师法宗尚做出解释。钱谦益的诗学思想在明清两代唐宋诗之争流变史上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承接明末诗学思潮,给清代诗学确立了更宽阔、更深入的视野。  相似文献   

13.
音乐是唐诗的重要题材,几乎唐代所有的著名诗人都写有过咏乐诗。而不同诗人的咏乐诗又体现出不同的风格。本文正是通过对三首咏乐诗的比较,来辨析三位诗人的不同创作风格。  相似文献   

14.
南朝咏物诗对唐代咏物诗影响深远。后者能够“擅其美”,离不开对前者的题材、创作方式、注重“形似”的艺术追求以及形式华美等方面的继承和发展。这也是南朝咏物诗为中国古代诗歌所作出的重要贡献,是其重要价值之所在。  相似文献   

15.
唐代是边塞诗创作的繁荣时期,而初、盛、中、晚唐不同时期的边塞诗风格又不尽相同。唐王朝在由盛转衰,由治转乱的过程中,人们的精神面貌所发生的变化是唐边塞诗反映出不同特点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6.
林黛玉主张学习盛唐诗风,作诗应自由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重视格律而不拘泥于格律。林黛玉的诗论暗含着她对礼法的蔑视和对美好爱情与独立人格的追求,体现了作者创作手法的多样性,表达了作者的末世情怀。  相似文献   

17.
王昌龄对盛唐诗坛的独特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盛唐诗坛,如一个紧张、激烈的体育竞技赛场,风云际会,各显身手。王昌龄则是这一特殊赛场上的特殊人物:其诗作,特别是七绝,取得了令当时及后世共同称誉的辉煌成就;同时,他又开馆授徒,传授作法,培养诗才;他还潜心于创作理论的总结和研究,提出了许多颇有价值的诗论观点。因而,王昌龄既是一名竞技水平较高、比赛成绩突出的“运动员”,又是执教有方、颇有建树的“教练员”,同时还是对这一“比赛项目”潜心探讨,理论创获颇多的“研究员”。一人而身兼“三职”,这在盛唐诗坛“赛场”上是绝无仅有的,这正是王昌龄对盛唐诗坛的独特贡献。  相似文献   

18.
赵翼《瓯北诗话》一书的写作,至迟在嘉庆二年(1797)就已经开始准备;嘉庆六年(1801)秋天,赵翼曾将写好的唐、宋、金7家诗话给洪亮吉看,后反对他以查慎行配作8家的写作计划;但赵翼没有接受他的意见,反而添上了高启、吴伟业、查慎行三人,于嘉庆六年冬天完成10卷本《瓯北诗话》写作;并于第二年夏天刊印。而全书12卷的最后完成当在嘉庆九年(1804)。选择唐宋以来各代优秀诗人加以评述的写作体例,充分体现了赵翼一贯的发展变化的诗歌史观;尤其是通过把当代诗人查慎行、昊伟业树为经典,赵翼强调了“爱古不薄今”的诗歌史观。这样的写作安排。反映了以赵翼为代表的清乾嘉时期人对自己、自己所处时代的学成就在整个学史上获得承认的自信和渴望。  相似文献   

19.
中国诗歌史 ,经历了两千多年 ,各个时期各有自己的表现形式 ,高峰迭起 ,各领风骚 ,但都离不开音韵 ,有了音韵 ,才音调铿锵 ,琅琅上口。到了唐代 ,律诗成熟 ,音韵再加平仄对仗成了格律诗 ,几乎成为我国诗的民族形式 ,经久不衰 ,一直流传到近代。现代律诗式微了 ,能者不啻凤毛麟角 ,胡云辉同志的《哀牢吟草》是律诗的习作 ,虽格调韵律平仄对仗诸方面都不那么纯熟 ,但他“熟读唐诗三百首” ,有一定的旧诗底蕴 ,加上他的灵性 ,粗具律诗规范。我们作些介绍 ,以资鼓励 !  相似文献   

20.
苏轼破体为文,把古文的笔法渗入到各种文种之中,诸如以文为赋,以文为四六等,形成内涵丰富的诗文改革运动,完善了"古文"理论。他兼取骈散之长,在骈文因定体制中,或穿插单行句式,或加长骈句,或运以散体之法,不求切对工整,不用故事陈言,打破浮靡堆砌,风格追求疏散,语言力求平易,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散体骈文,树立了散化骈文的典范。苏轼以自身的实践,改良着骈文,推动骈文的散化,影响了北宋文人的骈文创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