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惜诵》是《楚辞》中明确为屈原所写的作品之一,现为《楚辞·九章》的首篇。其开头部分几句说:惜诵以致愍兮,发愤以杼(抒)情。所作〈非>忠而言之兮,指苍天以为正。篇名"惜诵"系拈取篇首二字为题。其含义自来众说纷纭,迄今尚未有定论。《屈原集校注》列举旧  相似文献   

2.
今本《九章》共有九篇诗歌,按王逸《楚辞章句》,这九篇诗歌的顺序是:《惜诵》、《涉江》、《哀郢》、《抽思》、《怀沙》、《思美人》、《惜往日》、《橘颂》、《悲回风》。关于“九章”之意,王逸首先作了解释:“屈原放于江南之野,思君念国,忧思罔极,故复作《九章》。章者,著也,明也。言已所陈忠信之道,甚著明也。”(《楚辞章句·九章》)这个说法不符合作品的实际,是王逸曲义求深,将屈  相似文献   

3.
屈原“发愤以抒情”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愤”就是“怒”吗? 有人提出“发愤以抒情”是屈原文艺美学思想的核心,这是很有道理的。屈原《九章·惜诵》开篇就提出“发愤以抒情”,可以说概括了屈原诗歌创作的总特征。屈原作品最突出的特征是它的抒情性,而情因愤生,他的作品强烈的悲剧美感力量源于一个“愤”字。对这个“愤”作何  相似文献   

4.
《楚辞》中的《九歌》,长期以来,学术界认为是屈原修定的民间祭歌。这一提法,主要来自王逸,《楚辞章句》中为《九歌》所作的题解中说:“《九歌》者,屈原之所作也。昔楚国南郢之邑,沅湘之间,其俗信鬼而好词。其词,必作歌乐鼓舞以乐诸神。屈原放逐,窜伏其域,……出见俗人祭祀之礼,歌舞之乐,其词鄙陋,因为作《九歌》之曲”。宋代朱熹在王逸此说的基础上,断定《九歌》是屈原对“昔楚南郢之邑”的民间祭歌,“颇为更定词,去其泰甚”而成。这样《九歌》就成了“屈原在民间祭歌加工而成”的定论。①目前,学术界和大中学校教村编者…  相似文献   

5.
屈原的流放地在哪里?《史记·屈原列传》写得含蓄,不易为人领会.王逸在他的《楚辞章句》中讲的,亦经不起人们的推敲.王逸说;“襄王复用谗言,迁屈原于江南.屈原放在草野.复作《九章》.” 又说.“《九歌》者,屈原之所作也.昔楚国南郢之邑、沉湘之间,其俗信鬼而好祠,其祠必作歌鼓舞以乐诸神.屈原放逐,窜伏其域.…”从他话意看:屈原的流放地在江南的“草野”;或在相当于今日的大半个湖南省的“南邵之色、沅湘之间”,其准确流放地仍然不清楚.王逸在《天问章句》中又说:“屈原放逐,忧心愁悴,彷徨山泽.经历陵陵”.这里肯定他在流放时过游历生活.可见,王逸口头上讲“屈原放逐”,实际是讲屈原是无定居的流浪.把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把“愤”同文学创作联系起来的是屈原,他在《九章·惜诵》中明确地说:“惜诵以致愍兮,发愤以抒情。”而在中国文论史上第一个把“发愤著书”作为理论提出来的是司马迁。他在《太史公自序》和《报任安书》中反复说: 昔西伯拘羑里,演《周易》;孔子厄陈蔡,作《春秋》;屈原放逐,著《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而论兵法;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也,故追往串,思来者。”(《史记》卷一百三十)  相似文献   

7.
要考察屈原晚期的思想和心理状态,要以《九章》为主要依据。《九章》是一组分篇独立的诗作,大部分可以确定为屈原晚期所作,它真实地反映了诗人晚期的思想情绪。当然,《九章》并不完全是屈原晚期放逐江南时的作品,其中的《橘颂》是其青年得意时的咏物抒情之作,格调清新明快,不同于屈原其他篇章的沉郁顿挫,并且文中有“嗟尔幼志,有以异兮”,“年岁虽少,可师长兮”等句子,就可证明这一点。另外,《抽思》和《思美人》两篇都是屈原居于汉北时所作,在内容与风格上都和《离骚》十分相近,同《离骚》有明显的连续性,故写作时代与《离骚》相距不远。除掉以上三篇外,其他六篇可以说是屈原晚期的作品,按顺序便是:《惜诵》、《哀郢》、《涉江》、《怀沙》、《悲回风》和《惜往日》。这里所说的《九章》主要指这几篇。  相似文献   

8.
关于《楚辞》十六卷的结集,当代楚辞学者在旧有的“刘向结集《楚辞》说”之外提出了“王逸结集《楚辞》说”。在此之前,清季民初的楚辞学者郭焯莹提出了“班固结集《楚辞》”的全新看法,鲜为人知。郭氏认为:以刘向对东方朔人品与作品的了解,他不会将《七谏》编入《楚辞》;王逸《九怀序》所说的“史官录第”是指班固(而非刘向)编录了楚辞作品,但因为王逸不满于班固对屈原的指责,不想彰扬班固,所以将班固的名字隐匿;班固所结集的《楚辞》篇第是《楚辞释文》的篇第。郭氏提出的“班固结集《楚辞》说”可以补证,但也有可议之处。《九思序》所说的“谱录”指的是《楚辞目录》,是班固参与撰写的《书部》中的一种,这就是“史官录第”的含义;王逸对班固结集《楚辞》一事并非刻意隐匿;班固结集的《楚辞》篇第应是今本篇第而非《楚辞释文》篇第。郭氏提出的“班固结集《楚辞》说”虽有疑点,但仍有其合理性,值得我们关注。  相似文献   

9.
屈原《涉江》:“乘船船余上沅兮,齐吴榜以击汰。”这句中的“吴”字,有三种不同的解释:一、南宋人朱熹在《楚辞集注》中说:“吴谓吴国;榜,棹也,盖效吴人所为之棹如云越龄、蜀艇也。”二、东汉人王逸在《楚辞章句》中说:“吴,大也。言已始去乘窗舲之  相似文献   

10.
屈原自沉以后,他的事迹和作品在楚国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王逸所谓“楚人惜而哀之,世论其词,以相传焉”便是明证。但秦灭六国之后,数十年间,“楚辞”却典籍不载,似乎声息寂然。大概是由于秦、楚两国长期处于敌对状态的政治原因,秦始皇虽好《仙真人诗》,却不喜欢楚人的辞作,故“楚辞”便只能在民间,尤其是故楚地区流传。  相似文献   

11.
屈原《招魂》 湖南人相信人有灵魂,灵魂离窍是遭灾致病的主因,因此有招生魂的习俗,类乎《楚辞·招魂》内含。 《招魂》是屈原的作品,招的是他自己的生魂而不是招他人的死魂。王逸以来历代许多楚辞学者谓为宋玉之作,谓宋玉在招屈原之魂;也有定为屈原作的,谓屈原在招怀王之魂。招魂之礼,本来既施之于死人,也施之于活人之“失魂落魄”者。古人认为人有“三魂七魄”,如果一魂不守舍则精神恍惚;二魂不守舍则久病缠绵;三魂不守舍则谓之“魂离魄散”,一命呜呼了!所以宋人朱熹在《楚辞集注·招魂》篇中说:“古者人死则使人以其  相似文献   

12.
本“破”,肉《楚辞》成书的角度,一一辨驳郑先生否定王逸之《哀时命》为严忌“哀屈原”“叹而述之”之说;“立”,从屈原与《楚辞》中之汉人作品的种种同共点考察,并分析《哀时命》与屈原思想所以有某些差异的原因,证明王逸《哀时命序》之说正确,从而指出:《哀时命》可作为考屈原事迹之一助,而以之考严忌之生平事迹则非。  相似文献   

13.
一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他的作品思想的深刻,艺术形式的完美,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屈原诗歌艺术是一座丰富而深邃的宝库。本文仅就寓言是屈原诗歌艺术的重要特征这一命题作一些探讨。最早探讨屈原诗歌艺术特征的是司马迁,他在《史记·屈原列传》称赞屈原《离骚》“称文小而其旨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就是说,从屈原的作品中,可以小中见大,近中见远。这种认识还不是很深刻的。《楚辞章句》作者王逸说:“《离骚》之文,依《诗》取兴,引类譬谕,故善鸟香草,以配忠贞;  相似文献   

14.
一、关于《楚辞》西汉人刘向在天禄阁(汉朝国立图书馆)校书时,把屈原、宋玉、唐勒、景差、东方朔、荘忌、淮南小山、王褒的作品以及他自己写的《九叹》编辑成一部书,定名为《楚辞》。东汉人王逸为楚辞作注释,又加进他自己写的《九思》,成《楚辞章句》。宋人朱熹,作《楚辞集注》。“楚辞”这个名词,在刘向以前就有。汉武帝时人朱买臣,能“说春秋,言楚辞”。不过“楚辞”这一名称在当时并不成为这种文体的通称。司马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屈原“乃作怀沙之赋”。班固《汉书·艺文志》记载:“屈原赋二十之篇”。可见西汉早期称  相似文献   

15.
《惜诵》是屈原《楚辞·九章》中的一篇。屈原虽然没有系统的文学理论专著,但他“发愤抒情”的思想承前启后,对中国文学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韩愈的“不平则鸣”说,欧阳修的“诗穷而后工”说,都是对屈原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在此基础上的文学创作也达到了一定的高度。  相似文献   

16.
宋玉,战国时期大诗人,生卒年不详,其现存生平资料甚少。东汉王逸称其为屈原的学生,并称“屈宋”;司马迁在《史记·屈原列传》中曾提到过:“屈原既死之后,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皆好辞而以赋见称;然皆祖屈原之从辞令。”王逸之论当本此而出。宋玉的作品,王逸《楚辞章句》录有《九辩》、《招魂》两篇;萧统《文选》载《风赋》、《高唐赋》、《神女赋》、《登徒子好色赋》和《对楚王问》共五篇;《隋志》称有《宋玉集》三卷,今佚。目前学术界对宋玉是否为屈原学生,以及以上作品是否为宋玉所作,都有不同意见,并时时发生争议。考察这些作品,…  相似文献   

17.
诗国丰碑     
《屈原列传》(高中语文第六册)末尾说“屈原既死之后,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皆好辞以赋见称;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终莫敢直谏。”此处把屈原和宋玉一班人进行比照,高低上下自见分明。 为什么宋玉他们只能模仿屈原华文,而不能攀而过之?关键在于他们“终莫敢直谏”。且看: 宋玉是屈原以后重要的楚辞作家。参见宋玉的作品,他是屈原的后辈。他潜心向屈原学习,从事楚辞创作。惜其作品大都散佚,传今独有《九辩》  相似文献   

18.
《离骚》题名作何解释方才确当,至今没有定论。司马迁《史记·屈原列传》: “离骚者,犹离忧也。”班固《离骚赞序》: “离,犹遭也;骚,忧也。明己遭忧而作辞也。”王逸《楚辞章句》:  相似文献   

19.
《史记·屈原列传》云:“余读《离骚》、《天问》、《招魂》、《哀郢》,悲其志”。《招魂》之作者为屈原,司马迁说得很清楚.但四百余年后,后汉校书郎王逸在《楚辞章句·招魂叙》中又说:“《招魂》者,宋玉之所作也。”“宋玉怜哀屈原,忠而斥弃,愁懑山泽,魂魄放佚,厥命将落,故作《招魂》”。王说何据,未见详述。故后世之治《招  相似文献   

20.
我国现代散文诗发展轮廓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在我国支派曼衍的文学史长河中,较之诗和散文,散文诗虽只是涓涓细流,却也是源远流长的。诚如郭沫若早在一九二○年所说的:“我国虽无‘散文诗’之成文,然如屈原《卜居》《渔夫》诸文以及庄子《南华经》中多少文字吾人可以肇锡以‘散文诗’之嘉名者在在皆是”(《文艺论集·论诗》)。屈原、庄子之外,王羲之、郦道元、陶渊明、柳宗元、陆龟蒙、欧阳修、苏东坡、归有光、袁宏道、张岱、龚自珍等名家的一些作品,有人就认为是古代散文诗的杰作。古人评郦道元的《水经注》为:“其法则记,其材其趣则诗也”,虽还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