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3 毫秒
1.
从江苏连支港支台山赤松林区黑刺蚁(PolyrhachisdivesF.smith)幼虫体内分离出一株产生伴孢晶体的芽孢杆菌LY30株。该菌株具有苏云金杆菌(B.thuringiensia)的特征。具周生鞭毛,所产生的晶体为钝菱形、不规则形、卵形等多种形态和它们的镶嵌体。且具显著晶格。经生理生化和血清学鉴定,该菌株属苏云金杆菌鲇泽亚种,血清型7(B.thuringiensissubspaizawai,serotypeH7),对赤松毛虫(DendrolimusspectabilisButler)、柏毛虫(Dendrolin. islatipenniswalker)、玉米螟(Ostriniafurnacalis)、莱青虫(Plerisrapae)等幼虫有明显的致病性,尤其对赤松毛虫具有很高的毒力。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结果表明该菌具有135—185Kd大小的特殊晶体蛋白组分。  相似文献   

2.
苏云金芽孢杆菌四个亚种对温度和pH值的耐受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4个亚种的苏云金杆菌为材料,测定其对温度及pH值的耐受性.试验结果表明,经70℃水浴10min处理后,存活率为95%-100%,80℃水浴10 min处理后,存活率为45%-70%,90℃水浴10 min后,有27%-40%的存活率.说明这四株苏云金杆菌对高温有较强的耐受力.当将培养基的pH值调至3时,四株菌都无法生长.当培养基的pH值为4时有两菌无法生长,pH值为5时4个亚种都能生长,pH值为8、9时4个亚种都生长旺盛.说明其在酸性环境中生长性能较差,在弱酸性和微碱性环境中生长较好.  相似文献   

3.
球形芽孢杆菌和苏云金芽孢杆菌是目前研究较为深入的杀蚊微生物.球形芽孢杆菌产生二元毒素,苏云金芽孢杆菌产生Cry和Cyt两类杀蚊毒素.新菌株和新毒素的分离,以及毒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的研究,有助于生物防治危害严重的蚊虫.  相似文献   

4.
单剂生物药剂及对各生物化学药剂进行正交试验设计的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单剂生物药剂0.6%阿维菌素水剂在敏感性和毒力上时2龄幼虫有较好效果:混合生物化学药剂室内药效试验的最优组合为16000IU/mg苏云金杆菌粉剂2000倍+25%灭幼脲三号悬浮剂3000倍+20%氰戊菊酯乳油30000倍.这两种药剂可选用于林间对幼虫的防治。  相似文献   

5.
从陡水湖、五指峰、阳明山、赣南师范大学校园和井冈山采集土壤样本103份,采用醋酸钠-抗生素法并结合形态学观察和生物测定的方法,分离得到对致倦库蚊幼虫有毒性的芽孢杆菌菌株52株,有毒株占分离菌株总数的32.70%,其中获得高毒力菌株6株.对6株高毒力菌株进行深入研究,生物测定结果表明6株分离菌株对致倦库蚊幼虫LC_(50)值在0.69~1.18μL/mL之间,都可以作为潜在的杀蚊幼微生物资源.光学显微镜观察发现伴胞晶体形态以方形晶体为主.通过16S rDNA序列比对鉴定其种属类型,结果表明6株菌均归为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SDS-PAGE结果发现6株菌株均出现了明显的晶体蛋白条带.该研究结果不仅可丰富杀蚊微生物菌种资源库,还对控制蚊媒传染病爆发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宜宾学院学报》2017,(6):111-114
为获得抗高粱蚜的芽孢杆菌,从被高粱蚜侵害的高粱根际土壤、叶片及死亡蚜虫中分离出7株芽孢杆菌.毒力试验表明,菌株RA1402对蚜虫的校正死亡率最高,可达57.3%.对该菌株进行形态特征、生理生化及16S r DNA序列分析,初步鉴定为特基拉芽孢杆菌(Bacillus tequilensis).其特征为:细胞呈杆状,链状或成对排列,芽孢位于中部或近中部,无孢囊;不能将硝酸盐还原为亚硝酸盐,可分解淀粉,能利用木糖、阿拉伯糖和甘露醇.其16S r DNA序列与特基拉芽孢杆菌的相似性达到99.93%,在Gen Bank上的登录号为KR819163.  相似文献   

7.
苏云金杆菌内毒素和外毒素的提取及生物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苏云金杆菌是目前世界上生产量最大的一种微生物杀虫剂,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实践中。苏云金杆菌的主要杀虫毒性来自内毒素,本文对苏云金杆菌的内毒素进行了提取,利用菜蛾与斜纹夜蛾进行了生物测定,并且对其分泌的另外一种杀虫谱更广的外毒素进行了初步测定。  相似文献   

8.
苏云金杆菌是目前应用最广的微生物农药,对此菌的研究一直久经不衰。本文简要介绍了苏云金杆菌的发现,不同类型对昆虫的毒性、伴孢晶体的分离纯化以及晶体组份的毒性的一些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2018-2019年7个批次送检的病死雏鹅的肝脏组织进行病原菌的分离鉴定、药敏试验、毒力基因,以及药物抗性基因的PCR扩增,为畜禽相关疾病治疗提供用药指导,并对其致病机理和耐药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用病死鹅的肝组织进行病原菌分离培养、形态观察、生化试验、药物敏感试验,并提取分离菌DNA模板、16S rRNA基因序列测定并进行同源性对比,并对其相关的毒力基因和耐药基因进行PC R扩增.结果:从上述试验中分离到7株肠道沙门氏菌.7株分离菌均表现多重耐药性.2株扩增出blaterm-1基因,3株扩增出baCMY-2基因,6株扩增出卡那霉素耐药基因aasA1,7株均扩增出磺胺类耐药基因sul1,均未扩增出喹诺酮耐药基因qnr,与药敏试验结果一致.毒力基因检测结果显示:4株扩增出肠毒素基因stn和菌毛素基因inv J,3株扩增出菌毛素基因sip A,均未扩增出毒力岛基因misL和毒力岛基因ss aB.结论:7次送检鹅死亡原因是肠道沙门氏菌感染引起的.7株分离菌均含有多种毒力基因及多重耐药基因.  相似文献   

10.
目的:确诊安徽五河某养殖户送检病死草鸡的病原菌.方法:通过采集病死草鸡的肝脏组织,进行病原分离培养、染色镜检以及16S rRNA基因的PCR鉴定,然后采用PCR方法对其荚膜血清型capA基因及毒力基因(ptfA、fimA、nanH、hsf1、hsf2、tbpA、pmHAS、pfhA、tadD、toxA、sodA、sodC、ompA、omp H、oma87、plpB、exbB、exbD、tonB、hgbA、hgbB、Fur、nanB)进行检测,并进行测序分析.结果:分离菌为革兰阴性短杆菌,其16S rRNA和capA基因测序结果表明与多杀性巴氏杆菌的同源性分别高达99.86% 和100%,除toxA、nanB和nanH基因外,共检出20个毒力基因,其序列结果与多杀性巴氏杆菌对应毒力基因的同源性介于98.11% ~100% 之间.结论:从送检病死草鸡分离到的主要病原为A血清型的多杀性巴氏杆菌,共检测出20个毒力基因,为多杀性巴氏杆菌的致病性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苏云金芽孢杆菌及其在害虫防治上的应用(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苏云金芽孢杆菌 (Bacillusthuringiensis,简称Bt)自 1 90 1年发现以来 ,一直在微生物学、昆虫学和生物化学等方面受到研究者的关注。由于Bt能形成对许多昆虫具特异性毒力的杀虫蛋白 ,因此从 1 959年开始Bt已被制成杀虫剂防治鳞翅目害虫。近 1 0年来 ,随着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工程技术的成熟和发展 ,使人们增加了有关晶体形成的分子生物学知识。Bt的杀虫活性主要是其能产生含有杀虫晶体蛋白 (ICPs)的伴孢晶体。一些杀虫蛋白基因 (又称cry基因 )已经成功用于转基因抗虫植物中。本文将从Bt微生物学、Bt制剂在害虫防治中以及Btcry基因在转基因抗虫植物中的应用等方面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几株Bt菌株对紫外线的抗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不同照射时间的紫外光(UV)对1株野生型Bt菌株及3株Bt菌株Bt001、Bt200、Bt087进行照射处理后再置于双碟上培养16h,结果表明,Bt野生菌株在UV处理3min后已基本全部失活,而Bt001、Bt200、Bt087在UV处理8min后仍有活性。从UV处理时间的长短及平板上出现菌落数的多少得知,尽管菌株Bt001、Bt200、Bt087对UV的抗性都比野生Bt菌株强得多,但并不相等。其中,Bt200相对弱些,UV处理9min后已无菌落;Bt087最弱,UV处理8min后已无菌落;而菌株Bt001对UV的抗性最强,UV处理13min后仍有菌范出现。这说明不同的Bt菌株,其遗传背景是不同的。另外,Bt001经紫外线照射9min,培养16h后发现有9个菌落发生明显的变异,菌落呈棕黄色,菌落明显比原始菌落小。涂片,油镜下观察其菌体要比原始菌体小,此为明显发生突变的菌株。  相似文献   

13.
从新疆某铀矿厂采集土样,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其伴胞晶体,并经生理生化特征和cry基因的鉴定确认为苏云金芽胞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简称Bt),将其命名为BRC-ZYR4。利用PCR-RFLP方法和SDS-PAGE方法对该菌株进行了cry基因型和杀虫晶体蛋白(Insecticidal Crystal Proteins,简称ICPs)的鉴定。结果表明,BRC-ZYR4可能含有cry1Ad、cry1Cb和cry1Ea基因,含有约130、75、50、30和25kDaICPs。  相似文献   

14.
苏云金芽胞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简称Bt)是世界上应用最广的微生物农药,通过比较三种经典的从土壤样品中分离Bt的方法,发现NaAC—抗生素法的分离效果最好,最高分离率5.06%,平均达到2.82%,为大规模从土样中分离Bt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采用醋酸钠-抗生素分离法对超市牛奶样品进行苏云金芽胞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Bt)的分离,获得2株Bt菌株,分别命名为BtBRC-LJ1和BtBRC-LJ2。利用PCR方法对BtBRC-LJ1和BtBRC-LJ2菌株hblD和nheC肠毒素基因的分布进行检测。结果显示,这2个菌株均含有这两种肠毒素基因。  相似文献   

16.
应用高压电激法,把载有表达不同杀虫谱晶体蛋白基因的两种质粒同时转入晶体缺陷型的BT菌株,或者把载有表达单一晶体蛋白基因的质粒转入不同亚种且产生晶体的天然BT菌株中,通过生物测定法,快速而简便地筛选出杀虫谱扩大及杀虫毒力提高的重组菌株。所筛选到的菌株产生的伴孢晶体,同时对鳞翅目及双翅目昆虫幼虫有毒杀作用,并且重组菌株所产生的伴孢晶体的形状有异于其出发菌株的伴孢晶体。  相似文献   

17.
A transgenic maize event ZD12-6 expressing a Bacillus thuringiensis (Bt) fusion protein Cry1Ab/Cry2Aj and a modified 5-enolpyruvylshikimate-3-phosphate synthase (EPSPS) protein G10 was characterized and evaluated. Southern blot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ZD12-6 is a single copy integration event. The insert site was determined to be at chromosome 1 by border sequence analysis. Expression analyses of Bt fusion protein Cry1Ab/Cry2Aj and the EPSPS protein G10 suggested that they are both expressed stably in different generations. Insect bioassays demonstrated that the transgenic plants are highly resistant to Asian corn borer (Ostrinia furnacalis), cotton boll worm (Helicoverpa armigera), and armyworm (Mythimna separata). This study suggested that ZD12-6 has the potential to be developed into a commercial transgenic line.  相似文献   

18.
硅酸盐细菌几种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对硅酸盐细菌分解钾矿石能力的研究,并对硅酸盐细菌的促生作用和抑菌作用进行了初步探讨。指出:硅酸盐细菌无分解钾长石的能力;在含菌10^5-10^7个/mL的范围内能使萌芽不高的陈旧小麦种子萌发率提高2-3倍;盆栽试验表明在灭菌土壤里接种硅酸盐细菌比不接种能显增加苗期植物的生长量;平板试验表明硅酸盐细菌对棉枯萎病、小麦全蚀病、小麦赤霉病等植物病原菌有明显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