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清末陕西著名的出版机构——味经官书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鸦片战争后,江南制造局于同治七年(1868年)设译书局,翻译出版了不少时务新书和科技著作,西方的天文学、解析几何、微积分、代数、力学、植物学、化学、地学以及采矿、造船等知识介绍到中国.然而陕西地处内地,十分闭塞,购书甚为困难.光绪十一年(1885年)著名学者、教育家刘古愚在泾阳味经书院立“求友斋”,以经、史、天文、舆地、掌故、算术为教学内容,“而苦无书,则集资以刻  相似文献   

2.
在洋务运动兴起之时,与上海、天津、福建等地几乎同时,远处西北的兰州也出现了近代工业的烟囱。那就是,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陕甘战事行将结束,陕甘总督左宗棠将随营修军械的西安机器局移设兰州畅家巷创办的兰州制造局。制造局生产枪炮弹药,用于收复新疆,创了自鸦片战争后首次战胜外国侵略者的先例。还有左宗棠看准了的发展经济可利用的西北盛产的羊毛,于  相似文献   

3.
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开始向中国派驻领事。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列强开始派公使驻京,清政府也成立了主管外交事务的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光绪元年(1875年),清政府任郭嵩焘为驻英大臣,开始向各国派驻使节,并先后在新加坡、横滨、大阪、檀香山、古巴等国家和地区设立领事馆。光绪三十三年四月十四日,巴拿马总统向清政府递交国书,提出设立驻华总领事府。清政府在允许巴拿马设立驻华总领事的同时,并未立刻派驻巴拿马总领事。直到宣统元年(1909年)十二月十六日,为了保护在巴拿马的华工,清政府才任命欧阳庚为驻巴拿马国总领事官。次年四月初一日,驻巴拿马总领事馆正式设立。通过梳理清朝档案,可以廓清清政府设立驻巴拿马总领事馆的缘由和开展的活动。  相似文献   

4.
道光二十年(1840)鸦片战争爆发,落后的清政府被船坚炮利的英帝国打败.二十二年秋,英国要求五口通商,以经济侵略中国,清政府设闽海关等洋关,定各关各国洋税每三个月结报一次,四结奏销一次.  相似文献   

5.
医学传教是基督教(新教)传教的重要途径.鸦片战争以前,由于中国政府的禁令和澳门天主教势力的拦阻,基督教(新教)传教士在广州、澳门两地难以容身,只能在南洋各地向华人传教,间或在澳门、广州有些活动.1842年<南京条约>签订以后,香港割让,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被开辟为通商口岸,传教士顺势将活动据点迁移到这些口岸城市.1860年以后,随着<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的签订,传教士活动扩大到沿海、沿江和广大内地,医学传教进入新的阶段.本文主要叙述1860年以前的时期.  相似文献   

6.
晚清时期传教士在福建的出版活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雪峰 《出版史料》2005,(1):113-121
福建是我国著名的侨乡,早在鸦片战争以前,许多福建人就远走南洋,在马六甲、新加坡、巴达维亚等地谋生。1814年,当嘉庆帝颁布“禁止西人传教,查出论死,入教者发极边”的禁教令后,早期东来传教士失去了在中国本土传教的活动空间,福建侨民众多的南洋便成为他们的主要活动地区。鸦片战争后,福州、厦门被定为通商口岸,在中国传教的禁令也已被废止,  相似文献   

7.
在鸦片战争后,沿海五口——广州、厦门、福州、宁波和上海,根据1842年中英签订的《南京条约》,辟为通商口岸。五大商埠成为中国由清末到民国末年,中国和西方主要贸易之地,大量的商贸往来使五大商埠繁盛异常。  相似文献   

8.
在鸦片战争后,沿海五口——广州、厦门、福州、宁波和上海,根据1842年中英签订的《南京条约》,辟为通商口岸。五大商埠成为中国由清末到民国末年,中国和西方主要贸易之地,大量的商贸往来使五大商埠繁盛异常。  相似文献   

9.
十九世纪五十年代在宁波面世的《中外新报》,是浙江最早出版的一份近代报刊,也是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统治区内最早出版的中文报刊,它在我国新闻史上有重要地位。近代报刊在我国的出现是随着西方国家的入侵而开始的。鸦片战争后,帝国主义在中国取得了办报特权。最先办报的是西方教会与传教士。《中外新报》就是在这个历史背景下产生的。宁波地处浙东沿海,鸦片战争首当其冲,1842年南京条约签订后,即被列为五个通商口岸之一。第一个进入宁波的基督教传教士,就是美国浸礼会的玛高温(Dr.D.JmaeGowan)。他于1843年(道光二十三年)的秋天,从香港经福州到达宁波。当时鸦片战争刚刚结束,人民仇恨敌视洋人,他身无立足之地,经过几年  相似文献   

10.
2008年9月17日,由威海市档案馆、山东大学文史哲研究院、美国卡拉玛祖学院、比利时鲁汶大学联合举办的“一战华工国际学术会议”在威海召开,来自中国、美国、英国、法国、比利时、加拿大和香港、台湾地区的专家学者,以及国内的华工后裔和滞留法国的华工后裔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11.
参与式媒介素养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让我们从2007年发生的一则新闻事件开始,这是发布于维基百科①的一个共同协作完成的网页,其主要内容如下:厦门PX项目是指台资企业腾龙芳烃(厦门)  相似文献   

12.
医学传教是基督教(新教)传教的重要途径。鸦片战争以前,由于中国政府的禁令和澳门天主教势力的拦阻,基督教(新教)传教士在广州、澳门两地难以容身,只能在南洋各地向华人传教,间或在澳门、广州有些活动。1842年《南京条约》签订以后,香港割让,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被开辟为通商口岸,传教士顺势将活动据点迁移到这些口岸城市。1860年以后,随着《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的签订,传教士活动扩大到沿海、沿江和广大内地,医学传教进入新的阶段。本文主要叙述1860年以前的时期。一、马礼逊时期:医药传教事业的开拓1807年,英国新教传教士马…  相似文献   

13.
华工输入澳大利亚兴起于19世纪40—50年代,它是近代世界移民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早期中澳交往的有力见证。当时大批华工漂洋过海,前去位于南太平洋的陌生大陆澳大利亚淘金,人数一度多达6万余人。采金业萧条后,在澳华工又转向其它行业。他们为澳大利亚社会和民族经济的发展做出了杰  相似文献   

14.
<正>1840年鸦片战争后,英、法帝国主义强迫清政府先后开放蒙自、思茅、河口、腾越(今腾冲)、昆明等地为通商口岸并设立了海关。继而在云南开洋行、修铁路、设银行,加紧了对云南的经济侵略,云南逐步沦为帝国主义商品输出、资本输出和原料掠夺的场所。在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的刺激下,云南的近代工商业逐步有所发展,特别是滇越铁路通车后,占云南出口商品第一位的大锡生产直线上升,出口大增,带动了云南商品经济的  相似文献   

15.
清代的外务部及其文书档案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外务部的前身——总理各国事务衙门 1840年鸦片战争后,英、法、俄、美等资本主义国家,先后强迫清政府订立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清廷不但割地、赔款,而且还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以后交涉日益繁多,为此,清帝特设“钦差大臣”管理五口通商事务。第二次鸦片战争后,1860年10月(咸丰十年九月)英、法联军侵占北京。清廷先后与英、法签订了《北京条约》,互换了《天津条约》,除再次割地、赔款外,还特别规定了各国公使常驻北京。侵略者  相似文献   

16.
近读报纸上纪念鸦片战争150周年的文章,遇到这样几种说法: ——“1838年,林则徐在广州禁烟,将二百余万斤鸦片销毁在虎门海滩”(6月9日陕西工人报《鸦片战争始末》)。——“1840年6月3日至23日,林则徐……在虎门销毁了英、美鸦片贩子被迫交出的20283箱(每箱120  相似文献   

17.
1.中国近代文学大系中国新文学大系《中国近代文学大系》上海书店1990年起出版,共32卷,2000万字,收录鸦片战争至“五四”运动时期(1840-1949)有影响的作品。《中国新文学大系》第一辑由良友图书印刷公司于1935年出版。1980年上海文艺出版社在重印第一辑的同时,相继编撰以后各辑,其中第二辑(1927-1937)、第三辑(1937-1949)、第四辑  相似文献   

18.
正按语: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清政府与英国签订《南京条约》,被迫割让香港,并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口作为通商口岸。条约内有"英国君主派设领事、管事等官,住该五处城邑"之语,然而对于城邑的解释,中英之间发生分歧,清政府认为是指城外,英国则认为包括城内。此后在广州、福州都发生了反对洋人入城的斗争。  相似文献   

19.
《遐迩贯珍》是鸦片战争后在我国境内出现的第一个中文期刊。鸦片战争是中国由封建社会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一个历史转折点。反映在思想文化领域,中国近代化报刊在内容和形式上也随之而起变化。研究《遐迩贯珍》,可见这种变化之一斑。《遐迩贯珍》目前国内仅见六期。另有一些抄件散见于各种期刊、史籍。本文即根据上述材料撰写。《遐迩贯珍》(《chinese serial》)为月刊,每月一日出版,创刊于一八五三年八月一日,终刊于一  相似文献   

20.
9月17日,由威海市档案馆、山东大学文史哲研究院、美国卡拉玛祖学院、比利时鲁汶大学联合举办的“一战华工国际学术会议”在威海召开,来自中国、美国、英国、法国、比利时、加拿大和香港、台湾地区的专家学者,以及国内的华工后裔和滞留法国的华工后裔参加了会议。与会嘉宾参观了一战华工图片展和威海的英式建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