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唐代初期出现了“史学热”,包括史著和史论两大系统。前者蜂然出现8部著作,占了二十四史的三分之一;后者如刘知几的《史通》。这些史著的基本特点,是以美学史家的眼光评述文学、美学史的历程,把文学、美学作为人文哲学范畴来看待,提出了文学的教化功能和审美功能,对前代文学、美学的评判富于极强的历史分寸感,确立了唐初的审美理想和标准。  相似文献   

2.
唐初的民族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朝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高度发达时期 ,各民族的融合也达到了封建社会的最高峰 ,这是与唐初封建帝王政权采取的“战”、“和”的民族政策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3.
秦始皇是一位雄才大略的政治家,他非常注意从历史中挖掘资源为己服务,在制定社会制度、文化政策方面表现出了强烈的历史意识。但其视史学为个人的精神财产而非广大民众的精神财产,采用“焚书坑儒”的极端专制方式消灭民众对于统一之前的历史记忆。秦始皇这种对史学采取的正面利用和严格限制的两手政策,使其没有建立起与大一统政治格局相适应的思想体系。西汉学者陆贾和贾谊立足于秦始皇的史学政策对秦亡汉兴问题的探讨对后世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4.
唐初诗歌,深为后世所诟病.《新唐书·文艺上》:“唐兴,诗人承陈、隋风流,浮靡相矜”.①这里所谓“陈、隋风流”、“浮靡”的具体含义不很明确,但这个观点历代相因,却渐渐演变成一种具体、明确的批评:唐初诗是梁陈宫体诗风的继续,宫体诗充斥着唐初诗坛.闻一多先生把唐太宗的宫廷看作与梁简文帝为太子时的东宫及陈后主、隋炀帝的宫廷一样,是写作宫体诗的中心,“宫体诗在唐初,依然是简文帝时那没筋骨、没心肝的宫体诗”.②我们现在几部影响较大的文学史,也作了类似的论述.刘大杰《中国文学发展史》:“当时文士诗人陈叔达、袁朗、杨师道、虞世南、孔绍安、李百药诸子,俱为陈、隋  相似文献   

5.
唐初诗歌,深为后世所诟病。《新唐书·文艺上》:“唐兴,诗人承陈、隋风流,浮摩相矜”。这里所谓“陈、隋风流”、“浮靡”的具体含义不很明确,但这个观点历代相因,却渐渐演变成一种具体、明确的批评:唐初诗是梁陈宫体诗风的继续,宫体诗充斥着唐初诗坛。闻一多先生把唐太宗的宫廷看作与梁简文帝为太子时的东宫及陈后主、隋炀帝的宫廷一样,是写作宫体诗的中心,“宫体诗在唐初,依然是简文帝时那没筋骨、没心肝的宫体诗”。我们现在几部影响较大的文学史,也作了类似的论述。刘大杰《中国文学发展史》:“当时文士诗人陈叔达、袁朗、杨师道、虞世南、孔绍安、李百药诸子,俱为陈、隋  相似文献   

6.
论唐初宰相封伦贺润坤一翻开史书,唐初宰相封伦并非一个光彩人物。封他字德彝,出身于北朝贵族,隋开皇末年,随杨素平定江南,被署为行军记室,后“素将营仁寿宫,引(封伦)为土木监。”仁寿宫修成后,文帝责其制度奢侈,杨素恐惧,封伦为之揣摸文帝之意甚验,为杨素叹...  相似文献   

7.
论唐初诗风的嬗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诗是中国文化史的骄傲。但唐诗真正的繁荣却是在唐朝立国百年之后才出现的。初唐时期 ,齐梁文风仍然影响很大 ,但经过几代诗人的不懈努力 ,无论从创作实践还是理论探索 ,都逐渐从朦胧到明晰、从比较粗疏到渐趋完善 ,这是一个艰难的孕育过程。本文试图勾勒这一转变的轨迹。  相似文献   

8.
一、问题的提出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高度发展的时期,封建经济文化呈现空前的繁荣。对唐初经济蓬勃发展的原因,史学界历来有“让步政策”论、“反攻倒算”论、以及“缓和矛盾”论等,这些论点,由于不同程度地受到“阶级斗争为纲”的影响,因而不可能实事求是地分析出唐代经济和唐代社会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9.
唐初著名史家李百药受诏修撰的<北齐书>,是二十四史之一,也是唐初所修"五代史"中的一部.<北齐书>记载了东魏、北齐两朝四十四年的兴亡史.虽然李百药的原稿今天仅存十七篇,但从这些记载中仍能窥见李百药民族观之一斑.李百药的民族观从编纂观、融合观、正统观三个方面表现出来.从总体上看,他的民族观具有独特性和进步意义,但又未能摆脱封建史家的局限,在正统观上表现出唯心的一面.  相似文献   

10.
唐初所撰史籍对大量历史人物进行了评价,其目的是以古鉴今,为现实寻找楷模。而唐太宗的用人标准,更是出自对本阶级利益的考虑,以维护其万代基业。但是,同是品评人物,同是服务于唐朝政治,在同一价值观念系统内,唐初评价历史人物与当时品评现实人物的标准中所体现出来的价值取向,却出现了某种不一致的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一差异?两种价值取向不一致的实质在哪里?探讨这一问题,将引起我们对中国传统价值观的再思考。  相似文献   

11.
唐太宗李世民的贞观之治 ,在“与民同利”等“仁政”、“王道”的儒学思想指导下实行“三省分权”的行政机制 ,成就了为后世所企羡的“盛唐气象”。但这并不意味着任何现代意义上的民主机制和民主意识 ,与以尊重个体人权自由为旨归的现代民主政治无缘。  相似文献   

12.
史学中介论     
1 每一个历史学家都在追求着历史研究的最佳境界:如实地再现历史的本来面目;历史本身是怎样的,历史学家就怎样写历史。然而,同一历史事件、同一历史过程,同一历史人物,却有着情节相异甚至完全不同的历史著作。比如,在不同学派学者的笔下,便有着面目并不一致的柏拉图:有神秘  相似文献   

13.
纵观中国二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原王朝的兴盛与边疆关系息息相关。历代帝王都极为慎重地采取对策,以安疆强国。历史上出现了素被史家赞誉的汉唐盛世,然考察汉唐两代在对西北边疆问题上,竟采取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政策,即西汉实行大规模的徙民实边,而唐初则采取羁縻政策,并成为对各少数民族的主要政策。究竟是怎样的历史因素,使汉唐两代在对待同一问题上采取了两种不同的方式以及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本  相似文献   

14.
晚清道成以降的学术多有对乾嘉学术的反动,但乾嘉考据学风很大程度已内化到士人治学之中。考察这一阶段的学术,当见其变与不变。朱一新在义理与致用的焦急下,治学欲一反乾嘉轨则,另辟蹊径,确有独出之处,可又自觉不自觉地受到考据学风的影响。在经学与史学、汉学与宋学之间、孤怀闳识与精审超绝之间,他的史学也呈现着多重的面貌。  相似文献   

15.
在史学界,多年以来讨论的"史学评论"或称"史学批评"问题,所涉两个词语含义相同,但选用不一。实际上稍作辨析,以"史学评论"为佳。史学评论在学科上何所归属?学界流行两种见解,一是主张自成一门学科,二是属于史学理论,二说皆不允当。史学评论是史学史学科的一项内容,是史学史评议以往史学现象向当代的延伸。史学史视域下的史学评论要将评论对象置于历来史学发展的进程中作定性和定位分析,眼光是长时段的、广视野的,具备深入的学术性。史学评论的价值标准,只有学术标准一项,其他因素都应该深化为学术性评议。史学史视域下的史学评论,需要克服难点,承当其推动历史学健康发展的学术使命。  相似文献   

16.
道教对唐代政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君臣之道理论、道教的政治理性、御史监察制度和道教与唐代政治的关系调适上。本文从道教与唐代政治关系的视域进行分析,它将更好地帮助我们理解唐代政治清明和臣子的力谏精神。  相似文献   

17.
何炳松是我国近现代著名的历史学家、出版家、教育家,为史学的发展和进步做出了卓越贡献。他的成就是多方面的,包括从西方引入新史学,强调历史的比较研究方法,在如何正确看待史料和史学的价值方面有独特见解。除此以外,他还把自己的史学思想渗透到华侨高等教育和历史教学中去,收到了良好效果。他在历史研究中有很多颇具特色的思想,值得我们去思考和体味。  相似文献   

18.
唐初确立了史馆制度,以贞观末年重修《晋书》为标志,中国古代官方史学真正具备了宏大的规模和严密的制度,形成了基本的价值体系。重修《晋书》活动规模浩大,从修撰缘起到具体的修史制度、史学政策、编纂法则以至史书体例、内容等各方面,都很好地体现了官方史学的价值取向标准,对后世官方史学表现其价值体系具有重要的模范作用。  相似文献   

19.
李大钊的《史学要论》作为我国历史上第一部马克思主义的史学论著,在20世纪中国史学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它关于“历史”与历史记录的明确区分,关于历史学的科学性质和学科体系的精辟论述,对中国史学史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上世纪50年代初,日本基本走出了战败后的阴影,经济获得了较大的发展.自1995年起,日本进入经济高速增长期.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技术人才的需求日趋凸显.为此,日本政府制定了高等教育理工科扩充政策.这一政策的出台,不仅为日本经济增长和产业发展提供了人才资源,促进了日本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繁荣,同时也带动了高等教育的发展与规模扩大,为日本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和确立"科学技术立国"发展战略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