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人教版小学数学把"分数的认识"分布在三年级、五年级、六年级不同的阶段,这说明分数的学习对小学生而言,是关于数的认识的一次有序扩展过程。所以,认识分数也是一个需要从时间和训练两个方面有序深化的过程。一、小学生在《分数的初步认识》学习中存在的困难三年级学生认识分数的困难体现在两个方面:从意义上说,表示部分与整体的分率关系容易理解,表示比较量与标准量在比较中的倍比关系比较难理解。如:(1)兴趣小组12名学生,其中有4名女生,女生占总人数的几分之几?  相似文献   

2.
一、分析教材,把握教材的知识体系和教学目标"认识分数"这一内容在三年级上册是通过把一个物体(图形)平均分成若干份,引导学生认识它的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三年级下册是通过把一些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引导学生认识它的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五年级下册主要引导  相似文献   

3.
冯艳 《华章》2007,(12)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说:"教师是学生认识自己和认识世界的一面镜子。"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学生从教师对其情绪反应评价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在知识与能力、数学思考、解决问题领域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一、教材分析在量的计量方面,通过第一学期“比长短”的学习,学生已经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并会直观比较一些物体的长短。本单元在此基础上,教学一些计量长度的知识,帮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初步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概念,并初步认识线段。教材在引出长度单位时,注意呈现统一长度单位的过程。通过让学生用不同的物品测量物体的长度,发现两种情况:一是虽然测量的是同一长度,但是所用的标准不同,所以量得的数量不同;二是虽然测量的是不同长度,但是所用的标准不同,量得的数量可能相同。由此引起认知冲突,使学生感受到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  相似文献   

5.
<正>"倍的认识"是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教材中"倍"的概念是依据乘除法知识中"几个几""份"的概念扩展而来的,通过两个不相等数量的比较,由"份"引出"倍",使学生初步认识"倍"的含义。由于学生已经具备了认识"倍"的基础,所以教学中帮助学生建立"倍"的概念是核心任务。在一次校本教研活动中,我经历了对本课教学  相似文献   

6.
正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强调"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并要求"从生活实际中引入数学,联系实际学习数学,结合实际运用数学".同时,心理学也指出:"体验是人的一种心智活动".体验教学是教师努力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认识知识从生活中来并感受把知识运用到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使学生既掌握知识,又形成知识以外的能力.因此,我  相似文献   

7.
<正>《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在时下各种考试压力下,我们关注的是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接受,忽视了引导学生对数学本质、数学价值的认识。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常想学生在离开学校若干年后,哪些知识还能用的上,我想,除了加减乘除,其他的大约都还给老师了吧。这也促使我们再一次反思数学教育的价值。作为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的内涵十分丰富,  相似文献   

8.
马芯兰老师教改策略之一是围绕核心概念,在"退"中完成知识的迁移。"倍"概念是在比较中产生的,它表示的是两个数量之间的比较关系,"倍"是以一种量为一份,另一种量有这样相同的几份,这两种量之间就存在着倍的关系。它是"同样多、份、乘法意义"三部分概念的综合。在教学时紧紧抓住"同样多"这一概念,思考"同样多""份"与"乘法意义几个几"之间的关系,适时地渗透和迁移,从而使学生真正理解并建立"倍"的概念,充分体现了马芯兰教师以最基本的概念为核心的教学思想和方法,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围绕核心概念,在"退"中完成"倍"概念的迁移与建立。  相似文献   

9.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识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学时,教师应善于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为学生  相似文献   

10.
芮爱平 《考试周刊》2013,(26):52-52
<正>体验是指学生通过自身的经历和实践,认识周围的事物,获得知识和能力的过程。阅读教学中的体验,则是学生以教材为载体,在教师的引导点拨下,自主参与的一种阅读实践活动。美国教育家杜威说:"教学绝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告诉,教学应该是一种过程的经历,一种体验,一种感悟。"《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珍视学生独特的体验"。  相似文献   

11.
当前的知识量正以每3至5年增长一倍的速度激增,没有自信自立的学习品质跟不上时代的车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终身教育局局长保罗.郎格朗说:"未来文盲,不再是不认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而"先学后教"的核心是自学能力的培养,是学生主体作用的具体体现,"高效课堂"是教育者永远  相似文献   

12.
“倍”是一个重要的数学概念,它可以表示两个量之间的比较关系。在教学人教版教材三年级上册“倍的认识”时,教师可以以学生的已有知识与生活经验为基础,由“相差关系”引出“倍数关系”,引导学生感知倍的认识;再通过取球活动等例子丰富学生对“倍”的感知,从而建立“倍”的概念;最后让学生结合巩固拓展练习,强化倍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何为深度学习?这是近几年提出的新型教学方式,指的是通过教师的不断引导,让学生从认识知识的表面到本质,更深层地掌握知识,因此这种教学方式也被称之为"深度学习"。学生的思维往往分成两个层面,一种是浅层认识,另一种是深层认识,从浅层到深层的认识学习是一种递进的过程,也是学生的思维不断延伸、扩展的过程。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课堂上的故事情节导入、数学问题的引导以及课堂合作讨论环节,帮助学生培养数学的学习兴趣,带领他们认识数学从浅到深、从"仿学"到学会"应用",从而实现让学生的学习真正发生。  相似文献   

14.
以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中的"原电池"教学为例,从原电池的反应本质、电池结构、工作原理和电池性能四个方面分析了学生的认识发展过程,并以此为基础给出了教学设计的基本思路和若干教学建议。认为化学教师应该做学生认识发展的探路者,要多站在学生的角度推敲知识的形成过程和学生的认识发展过程,最大程度地帮助学生化解认识发展中的疑难问题。  相似文献   

15.
一、教学目标分析 正比例和反比例是在学生学习了比和比例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让学生结合实际情境认识成正比例和反比例的量。知识与技能方面的教学目标是:经历从具体实例中认识成正比例和反比例的量的过程,理解正比例、反比例的意义,学会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  相似文献   

16.
一、长度单位1.内容与结构。本单元教学长度单位及线段的相关知识,主要是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初步认识线段。具体编排结构如下图:2.具体教材分析。(1)例1,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例1首先从历史的角度,介绍很久以前人们用身体的一部分作为测量长度的"单位",并呈现了用手臂(一庹)、用拃用脚量某一物体的长度的图片,渗透了测量的本质:用"单位"去"量"。然后让学生用"拃"作"单位",体会测量的过程,并通过学生和老师同样用拃量同样长度的课桌,所得的测量结果却不一样的活动,使学生体会:虽然都用"拃"作单位来量长度单位例1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例2、例3认识厘米,用厘米量例4、例5认识米,1米=100厘米例6、例7认识线段,画线段例8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7.
"知识是客观的"主要是从认识方式上来界定的。认识方式可区分为"自我中心认识"和"自然中心认识",知识所倚重的是自然中心认识。在自然中心认识中,认识的参照标准从"人的内部感受"转到了"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外部自然",知识的客观性由此获得了坚实的基础。"知识是客观的"意味着知识的学习必须要有全新的理论指导,而不能完全寄托在学生的自主活动上。  相似文献   

18.
“比较法”是对彼此有某种联系的事物通过对照确定其异同,从而区分与认识事物的思维方法。“概括法”是从具有若干相同属性的事物中抽取其本质属性,通过迁移形成关于此类事物的普遍概念的思维方法。“比较和概括”既是一种科学的思维方法,也是一种具体的研究方法。它被广泛地应用于物理学的学习和研究。一、在物理实验中培养“比较和概括”能力初中《物理》第一章第一节“长度的测量”就是用所规定的标准长度(长度单位)与被测的长度进行比较,看被测长度是标准长度的多少倍或几分之几,从而得出被测长度的具体数值。在这里要使学生了解到,从标准长度(长度单位)的确定,到用标准长度去量  相似文献   

19.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不应仅仅以知识为中心,交流与合作的品质和能力本身应为一种重要的数学教学目的。美国斯坦福大学校长在"中外校长谈创新"时也指出:"在学生获得的知识中,有50%是在交流中从学生那里学来  相似文献   

20.
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百分数应用题,基本上可以归纳为两类(三种),一类是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另一类是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后一类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一倍量是已知数,另一种是一倍量是未知数,可以设一倍量为X,然后列方程解答。当然也可以直接写出除法算式。复习时,应让学生认识这三种问题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