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陶行知于1917年夏自美国学成归国后,在教育实践中对中国教育进行了考察。他深感“新学办了三十年,依然换汤不换药,卖尽力气,不过把‘老八股’变成‘洋八股’罢了”。(《陶行知全集》卷二,第76页)在一般的学校里,先生“只会拿一本书要儿童读它、记它,把那活泼的小孩子做个书架子、字纸篓。先生好象是书架子字纸篓之制造家,学校好象是书架子字纸篓的制造厂”。(《全集》卷一,第87页)把教育变成了死教育,学校变成了死学校。陶行知一方面批判旧教育,同时对新教育进行了探索。他提出了评价学校、校长、教师和学生的标准。早在1919年,他在《教学合一》、《第一流教育家》、《新教育》等文中,对这些标准都  相似文献   

2.
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一生致力于中国教育改造,为中国教育寻找出路。他一方面猛烈批判中国传统的“旧八股”和西化的“洋八股”教育,另一方面又在批判的基础上创立了生活教育理论。生活教育理论实质上就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行之有效的教育理论,不但对当时的中国教育有着深刻的影响,而且对当前的新课程改革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作为生活教育理论重要组成部分的课程理论,由于受杜威实用主义  相似文献   

3.
自从有了科举,便有了“八股”,至今也没有人否认“八股取士”对历史发展的重要贡献。但随着社会的发展,所谓破题、承题、起讲、入手等已严重地禁锢了人们的思想,阻碍了社会的进步。在清朝末年废除了“八股”,但随后出现了“洋八股”、“党八股”,而后又出现了“帮八股”、“学生八股”、“教八股”等所谓的“现代八股”。  相似文献   

4.
陶行知先生一贯痛斥传统的“老八股”教学和引进的“洋八股”教学是“死读书,读死书,读书死”,极力主张要把学生置于教学的主体地位,弘扬学生的主动精神。这些论述,都集中地体现在他主张的“教学做合一”原则里。这条教学原则,至今仍有强大的生命力。近几年来,我们学习和实践了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并用“教学做合一”的原则,改革语文课教学,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改革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陶行知(1891—1946) ,作为中国近代史上一位卓有成效的教育家 ,毕生致力于人民教育事业 ,提出生活教育理论 ,享誉海内外 ,被称为“人民教育家”。陶行知的整个求学过程主要是在教会学校里度过的 ,但作为未来教育家的陶行知 ,却始终保持着鲜明的民族性和平民性。这在他的教育实践中处处得到了体现。陶行知的教育生涯总结起来主要有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以高等教育为主要阵地 ,推行实用主义教育理论。时间为1917年—1923年。第二阶段提倡平民教育 ,既反对“土八股”又反对“洋八股” ,时间是1923年—1926年。第三阶段…  相似文献   

6.
一、俞庆棠论民众社会教育内容俞庆棠认为“广义的社会教育就是全民教育,以社会全体民众为对象”,“现在的民众教育,也可以说是社会教育的一部分,但是民众教育的事业,有学校式的,就称为民众学校教育。社会式的,就称为民众社会教育。总之,是社会教育的一部分。”本文就其民众社会教育内容予以研究。俞庆棠所生活的时代,中华民族外有列强侵略,内有军阀混战,人民生活困苦,面对中国的具体国情,围绕着民众生活,她提出生计、公民、公共体育、休闲娱乐等教育内容。这一内容系统是在民众实际生活需要基础上提出的。它的最显著特点是“活”。俞庆棠曾…  相似文献   

7.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若干特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陶行知一生致力于中国教育改造 ,为中国教育寻找出路。他一方面猛烈批判中国传统的“旧八股”和西化的“洋八股”教育 ,另一方面又在批判的基础上创立生活教育理论。生活教育理论实质上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行之有效的教育理论 ,她与时代发展同步 ,既反映政治、经济、文化生活发展的趋势 ,又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 ,着重培养学生的生活力和创造力。具体地说 ,生活教育理论具有以下特色 :生活教育的目的———“造成中华民族的伟大的新生命”。陶行知是一位坚定的教育救国论者 ,他认为要改造落后的中国 ,应先改革中国的教育。他经常对人说…  相似文献   

8.
本文回答了何以提出制度育德、何谓制度育德以及制度何以育德三个问题.面对经济与道德背离的时代难题,有必要超越传统的教育理论与德育理论,把落在传统教育学理论视野之外的制度纳入进来,把制度看作是教育的资源、教育的手段,甚至是教育的过程,倡导建构道德的制度来培育道德的人.制度育德有两种含义,即制度培育、促进社会道德与制度培育、发展个人道德,教育学关注的是通过学校制度来培养个人的道德或道德的个人.实现制度育德有三步曲:第一,“制度是教育资源”:彰显学校制度正向的多方面的育德功能;第二,“制度是教育过程”:确立优良学校制度的品质,对现行学校制度进行批判性审视,建构公平正义、民主平等、自由发展的学校教育制度,把制度建构活动变成教育过程;第三,“制度是生活方式”:把成文的制度规定与有组织的制度活动,通过内化与外化双向机制,变成稳定的制度化行为模式,化为学校制度生活,通过学校制度生活来培养学生品德.这三步曲也就是制度育德的三种机制.应该强调的是,倡导制度育德并不否定环境育德、榜样育德等其他德育模式.  相似文献   

9.
何以“有令不行,有禁不止”?路程占用中小学生节假日补课,是违反国家教委有关规定的。对此,许多地方教育主管部门也都是明令严加禁止的。但是,很多学校依然照补不误,并且愈补愈烈;尤其是毕业班,学生的节假日几乎都被占用了。何以出现如此“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现...  相似文献   

10.
不同的教育理念必然催生出价值取向迥异的评语.这就是人们普遍对老八股评语感到反感的原因所在.因为隐藏在老八股评语后面的教育理念本质上是与以人为本的科学教育观背道而驰的。耐人寻味的是,在素质教育成为主流教育观的今天,评语同样出现了八股趋势,那就是人为拔高对学生的评价,只报喜不报忧.等等。家长埋怨无法了解孩子的真实情况,而教育部门似乎也是委曲求全——从老八股到新八股,  相似文献   

11.
怎样跨越教育理论与实际之间的鸿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这是个老话题。在中国,几乎难得有不批评教育理论“脱离实际的”时候,但是,这“毛病”似乎改不了。究竟为什么? 那些具有丰富教育阅历并在实践中颇有建树的人们,常常力图总结出自己的教育理论,而所总结出的往往是别人的理论,这是为什么? 长期“下实践”的教育理论工作者,不见得都能“指导”实践,这又是为什么? 究竟怎样跨越教育理论与实际之间的鸿沟?  相似文献   

12.
虚伪与无耻     
自学界有高人说“要反八股,须先知八股”以来,市面很有了几本“八股”书。有收罗八股范文的,有赏析八股奥妙的,也有详解八股精义的。勉力读了一点,实在大觉苦痛,全无读他种书之乐趣,好歹算是知道了八股文作法的几种程式。明显地,依照“反八股须先知八股”的理论,我这等“八股”素养,自无资格来说八股一个“不”字。然而我又知道,欲知梨子滋味,虽然先要尝一尝,但要使自己有发言权,未必就得把每个梨子都尝遍。何况很多人没有  相似文献   

13.
虚伪与无耻     
自学界有高人说“要反八股,须先知八股”以来,市面很有了几本“八股”书。有收罗八股范文的,有赏析八股奥妙的,也有详解八股精义的。勉力读了一点,实在大觉苦痛,全无读他种书之乐趣,好歹算是知道了八股文作法的几种程式。明显地,依照“反八股须先知八股”的理论,我这等“八股”素养,自无资格来说八股一个“不”字。然而我又知道,欲知梨子滋味,虽然先要尝一尝,但要使自己有发言权,未必就得把每个梨子都尝遍。何况很多人没有  相似文献   

14.
一、俞庆棠论民众社会教育内容 俞庆棠认为“广义的社会教育就是全民教育,以社会全体民众为对象”,“现在的民众教育,也可以说是社会教育的一部分,但是民众教育的事业,有学校式的,就称为民众学校教育。社会式的,就称为民众社会教育。总之,是社会教育的一部分。”本文就其民众社会教育内容予以研究。  相似文献   

15.
明末书生误国 ,与明代书生的知识结构和素质有关。明代实行八股取士 ,束缚了知识分子的思想 ,扼杀了人才。明代的学校教育又变成了科举制的附庸 ,培养出一批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书呆子。我国当前的学校教育 ,虽然全面发展的方针已提出多年 ,但“智育第一”的观念始终左右着家长和老师 ,吸收明末人才培养的教训 ,迫切需要切实转变教育观念 ,注重人的全面发展 ,以培养高素质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  相似文献   

16.
生活德育探问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生活德育作为一个新概念,能否为教育理论所认同,生活德育的开展何以可能,这需要我们做五方面的逻辑思考:生活是否需要道德?需要什么样的生活道德?为什么需要生活德育?如何理解生活德育?学校生活德育如何可能?  相似文献   

17.
一、“重点学校”何以成为问题 其一,重点学校建设加剧了教育资源的不公平分配,使重点学校与非重点学校的差距日益拉大。在建设重点学校的过程中,各地政府为了落实这个政策和显示政府对教育的重视,不惜余力地把有效的财力用于重点学校基础条件建设,高水平的教学楼、体育馆等校园建设攀比而上,导致不同学校之间教育资源和教学条件悬殊加剧,普通学校和民众不公平感加深。在当今追求教育公平的社会,“重点学校制度”遭遇到前所未有的公平抱怨。  相似文献   

18.
自1929年起,青岛市以政治推进教育,以学校式教育为主体,广泛动员各界力量,民众教育得以迅速普及发展,呈现社会化、政治化和实用化的特点,在传播知识消除文盲、统一思想迎接抗战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教育效果。考察这一时期的民众教育,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沈鸿烈“政教合一”的施政纲领及实践,探究以教育完成政治即“政治教育化”的深意。  相似文献   

19.
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在他所创造、所提倡的“生活教育”中,非常重视创造的教育。陶行知先生一贯反对贩卖脱离生活、脱离实践的苍白贫乏的死知识、假知识,反对老八股和新八股,大力提倡读活的书,读真的书,主张“手脑并用”,“在劳力上劳心”,教师在做中教,学生在做中学,师生在做中共同学习真知识,在做中协作探求真理。创造的教育,  相似文献   

20.
从国家纲领性文件的颁布,到《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这两门以培养学会做人为核心新课程、新教材的实施,都力图推动我国青少年的道德建设,实现道德教育的实效性。但从宏观的教育环境到微观的课堂教学,可以看到道德教育的实效性,依然很难实现。所以,在考问道德教育的实效性何以落实这一老话题时,必须正视问题的本质所在,思考解决的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