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感主要是指关于数与数量、数量关系、运算结果估计等方面的感悟.建立数感有助于学生理解现实生活中数的意义,理解或表述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具有良好数感的人,在数学学习上具有灵敏而强烈的感悟能力,也能自然而然地将数学运用到生活、学习的各个方面.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必须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数感",在知识传授中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小学生数感,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2.
数感是一种数学素养,是一种主动地、自觉地理解数和运用数的意识,是人们对数与运算的一般理解,这种理解可以帮助人们用灵活的方法做出数学判断,并为解决复杂问题提出有效的策略。数学课程标准在“总体目标”中明确指出:使学生经历……的过程,建立数感和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并在“内容标准”中的几个不同学习阶段都对培养数感的问题进行了阐述。可见,培养学生数感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对学生一生的学习与生活有着奠基意义。这里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有效培养学生数感。  相似文献   

3.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感主要是指关于数与数量、数量关系,运算结果估算等方面的感悟。建立数感有助于学生理解现实生活中数的意义,理解或表达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诚然,让学生建立与培养数感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一、联系生活、引导观察、建立数感低年级学生缺乏生活经验,理解数概念会感到困难。因此在数概念教学活动中要创设丰富的情境,引导观察,加强联系对比,使学生逐步建立数感。如:在"数的认识"教学中,  相似文献   

4.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感主要是指关于数与数量、数量关系,运算结果估算等方面的感悟。建立数感有助于学生理解现实生活中数的意义,理解或表达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诚然,让学生建立与培养数感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一、联系生活、引导观察、建立数感低年级学生缺乏生活经验,理解数概念会感到困难。因此在数概念教学活动中要创设丰富的情境,引导观察,加强联系对比,使学生逐步建立数感。如:在"数的认识"教学中,  相似文献   

5.
本文首先阐述了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感所具有的重要意义,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培养小学生数感的重要意义:有助于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和解释现实问题;数感有助于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数感有助于学生理解或表述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最后,提出了培养小学生数感的几点策略:在课堂设计中,通过猜想培养数感;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学生操作实践数感;在指导学生交流汇报中通过迁移同化锻炼数感;在学生质疑中反思强化数感;在营造氛围中,通过师生评价加深数感。  相似文献   

6.
正《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地把"数感"作为数学重要课程内容提出来,并将它列在六个核心概念之首,充分表明培养学生数感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所谓数感,主要指关于数与数量、数量关系、运算结果估计等方面的感悟。建立数感有助于学生理解现实生活中数的意义,理解或表达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呢?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谈四点体会。一、生活化策略,积累数感数学知识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对于小学生而言,数感的培养既非抽象说教习得的,也非一蹴而就可及的,更  相似文献   

7.
吕彩霞 《甘肃教育》2011,(24):33-33
所谓“数感”,就是一种主动地、自觉地理解数和应用数的意识,它可以帮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数感的建立,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需要;数感的培养,有助于学生用数学观念理解和解释现实问题。对于小学教师来说,如何理解数感,如何帮助学生建立数感解决生活问题呢?  相似文献   

8.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感对于发展学生的数学素养具有重要意义。我们要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以感知数感,让学生在小组讨论中强化数感,在现实生活中践行数感.只有这样,才能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数感,  相似文献   

9.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感对于发展学生的数学素养具有重要意义。我们要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以感知数感,让学生在小组讨论中强化数感,在现实生活中践行数感。只有这样,才能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数感。  相似文献   

10.
在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的数感,首先,可通过感知使学生理解数的意义,并能表示生活中的数,从而建立数感。其次通过实践活动、合作探究使学生加深对数的理解,使数感得到发展。最后可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把现实中的问题与数量关系建立联系,提出问题并选择适当的方法解决问题,领悟数感。  相似文献   

11.
<正>《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关于"数感"的诠释是:"数感,主要是指关于数与数量、数量关系、运算结果估计等方面的感悟。建立数感有助于学生理解现实生活中数的意义,理解或表达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低年级是培养学生数感非常重要的时期,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历,总结以下几个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感的策略:一、"数"出数感数数是低年级培养学生数感的最佳方法。通过有目的地让学生数数,带领学生将数数经验不断上升到对数的意义的  相似文献   

12.
邵文川 《考试周刊》2015,(41):68-69
数感是我们既熟悉又陌生的概念。建立数感有助于学生理解现实生活中数的意义,理解或表述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为了实现数与现实的连接,更好地发展学生的数感,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紧密结合教材,灵活运用沟通联系、情境体验、多元表征、算法多样、建构模型等教学策略,加强对学生数感的培养,把数感的培养落实到日常教学活动中。  相似文献   

13.
在《数学课程标准》中,"数感"作为一个全新的学习内容被首次提出,而且在六个核心概念中被摆在了首位。可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感是一项重要的任务。在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的数感,首先,可以通过感知使学生理解数的意义,并能表示生活中的数,从而建立数感。  相似文献   

14.
数感的建立是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标志,数感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利用数学理解和解释现实问题,数感的培养有利于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下将“数感”作为新的教学内容,而且列在教学内容的第一条,可见其重要性。数感能帮助学生理解数的意义,体会数的作用。培养学生的数感对每位学生的一生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作为学习起始阶段的一年级教材,更是应当始终强调发展学生的数感。那么,如何充分利用教材,在数学学习的开始阶段把培养学生的数感落到实处呢?一、联系生活,于情境中渗透数感现实生…  相似文献   

15.
数感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中是一个全新的重要内容.目前初中生的数感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对数概念的理解脱离现实的生活,而且缺少个性化和多样化的理解方式;学生的估算意识薄弱,缺少估算的方法;学生之间缺乏有效的交流,抑制思维的发散;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培养学生数感的策略有:在数概念的教学中,重视对数概念的切实体验与理解;注重对运算意义的理解,加强估算能力并鼓励算法多样化;在数学交流中领悟数感;在问题解决中培养和发展数感.  相似文献   

16.
在<数学课程标准>中,"数感"作为一个全新的学习内容被首次提出,而且在六个核心概念中被摆在了首位.可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感是一项重要的任务.在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的数感,首先,可以通过感知使学生理解数的意义,并能表示生活中的数,从而建立数感.  相似文献   

17.
建立数感有助于学生理解现实生活中数的意义,理解或表述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在教学中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的认知特点等创设易于学生有效理解知识,积极进行思维活动的情境,培养学生的数感。  相似文献   

18.
数感是关于数与数量、数量关系、运算结果估计等方面的感悟。作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认为:通过在生活情境中使学生理解数的意义,表示生活中的数,萌芽数感;通过学生间的表达与交流进一步形成数感;通过探索数与数之间的联系及估算加深对数的理解,发展数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把现实问题与数量关系建立联系,提出并选择适当方法解决问题,强化数感。  相似文献   

19.
数学教学在继续保证"双基"的基础上,还必须启发学生领会数学的基本思想其中之一便是培养学生的数感。培养数感对小学生理解现实生活中有关数的意义有很大的作用,对理解或叙述具体问题情境中的数量关系也有一定的帮助,而数感培养从小学就应该开始。  相似文献   

20.
<正>《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感是人的一种基本素养,是人主动地、自觉地理解和运用数的态度和意识。"数感主要表现在: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能在具体的情况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做出解释。"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数感是我们在数学课堂中的重要教学任务。笔者试从以下三个方面谈一谈培养学生数感的做法。一、融入生活,帮助学生建立数感我们要培养孩子良好的数感,就应让孩子体会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