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通过生理生化监控评价中国跤运动员高强度专项体能训练的效果,了解运动员对高强度专项体能训练负荷的承受及恢复情况,加深对中国跤运动员体能问题的认识.方法:对16名优秀中国跤运动员进行为期两周的高强度专项体能训练,分别在一次高强度专项体能训练前周一晨起安静、运动后即刻、次日晨、一周高强度专项体能训练后晨、两周高强度专项体能训练后晨测试血BU、CK、T、C、Hb和RPE等指标.结果表明:1)一次高强度专项体能训练后各生理生化指标运动后即刻变化明显,次日晨基本恢复,运动员机能状态良好,恢复快,没有出现疲劳.2)一周高强度专项体能训练后各生理生化指标变化不显著,运动员产生训练适应,具有良好竞技状态.3)两周高强度专项体能训练后各生理生化指标变化显著,运动员机能下降,出现过度训练,提示连续高强度专项体能训练后应及时采取调整和恢复措施,避免疲劳累积.  相似文献   

2.
中长跑专项男运动员40人参加了本项研究。中跑-800m最大速度跑。长跑-5×1000m最大速度跑(间隔10min)。上述运动负荷强度测试前至完成后按规定时间分别采血各20ul,即刻测定血尿素和血乳酸含量。从结果看运动员完成相应负荷运动后即刻至次日晨,血尿素及血乳酸水平均显著高于运动前安静值(P<0.01),表现出与运动强度和负荷量的高度相关性和个体差异。中长跑专项运动员运动后血尿素及血乳酸峰值的出现时间至次日恢复情况各具特点,具有一定的项目特征。5×1000m间隔跑血尿素为最大值。次日晨均值高于安静值。800m跑血乳酸值为最高值,次日晨均值接近安静值。根据测定结果,血尿素与血乳酸指标的联合应用,能较准确地指导运动负荷和强度的安排,了解运动员的机能状态、疲劳程度及日后恢复情况,从而科学地指导训练。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生化监控评价女子羽毛球运动员大强度专项体能训练的效果,了解运动员对大强度专项体能训练负荷的承受及恢复情况,加深对女子羽毛球运动员体能问题的认识。方法:对12名辽宁省女子羽毛球运动员进行一天大强度专项体能训练,分别在一次大强度专项体能训练前周一晨起安静、运动后即刻、次日晨测试血红蛋白、血睾酮、血尿素、肌酸激酶指标。结果:各生化指标在运动后即刻变化明显,次日晨有明显恢复,运动员机能状态良好,恢复较快,没有出现疲劳。  相似文献   

4.
以8名浙江省女子皮艇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其中4名运动员参加1周两次核心力量训练,另外4名运动员不参加核心力量训练。对其进行核心力量训练后即刻、次日晨、周日晨和第一周周日清晨安静时的CK和BU进行测试。研究表明,与第一周进行核心力量训练相比第四周训练后即刻运动员的CK值显著下降,次日晨CK也较大幅度地下降,周日晨CK恢复到第一周清晨安静值的水平;而BUN却并没有显著性的变化。在针对性间歇训练中测试血乳酸,结果表明在第四周训练后血乳酸堆积有显著的上升。  相似文献   

5.
优秀女子赛艇运动员核心力量与一般力量训练监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5名女子公开级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核心力量和一般力量训练后即刻和次日晨的CK和BU进行测试.研究表明,与最初进行核心力量训练相比第4周训练后即刻运动员的CK和BU值显著下降,次日晨CK和BU也较大幅度地下降.一般力量训练发展运动员的力量耐力与速度力量.训练后即刻CK和BU随着训练的进行呈现下降趋势,次日晨运动员的CK和BU值较低.在训练中测试血乳,结果表明力量耐力训练乳酸堆积较高时,运动员的动作完成时间并没有因为负荷增加而延长;快速力量训练后即刻乳酸积累较高,经过间歇血乳酸值有一定程度的降低.  相似文献   

6.
文章以解放军武术队夏训一个训练周期的三次不同训练课(专项素质课、大强度技术课和中等强度技术课)为研究内容,在不同形式训练课运动前、后、次日晨对男子武术套路运动员血、尿一些指标的测定,来探讨训练对运动员肾功能及身体机能的影响,以及运动员对训练负荷的适应能力及恢复程度,为教练员进行科学化训练提供一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7.
文章对21名北京女足一线运动员赛前准备期5vs5训练课进行生理及生化指标检验(全程心率采集、组间乳酸、次日晨尿的尿十项检验),并与北京队与国内一线队伍的模拟比赛数据相比较分析,对5vs5训练模式的运动强度进行量性分析,探讨5vs5训练模式对足球专项体能的训练效果,从而达到优化训练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运动成绩的发展趋势使我们认识到:一名竞走运动员要经过6-8年的系统训练,才有可能达到国际水平。竞走全程性多年训练计划一般划分为:基础训练阶段、初级专项训练阶段、专项提高阶段、最佳竞技阶段和竞技保持阶段。青少年竞走运动员的基础训练年龄一般选择在9-10 岁,教练员要掌握青少年耐力的自然发展趋势,以便科学地安排耐力训练。本文仅对竞走的基础训练阶段加以阐述,探讨培养青少年竞走运动员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9.
采用功率自行车或心率遥测仪对WCBA优秀女篮运动员进行测试,通过血乳酸和心率的变化对训练负荷进行监控和评价,为女篮运动员体能训练提供科技支撑。研究结果发现运动员功率自行车或训练中大强度训练血乳酸和脉搏呈现不稳定状态,持续一段时间后,运动员的专项体能明显下降,反应延迟,注意力分散,通过短暂调控,运动员恢复到较为理想的状态。研究结论:在WCBA运动队训练中,建议使用心率和血乳酸指标监控和评价WCBA的训练负荷。通过对WCBA运动员训练负荷(心率和血乳酸)的测定,可以反映训练负荷强度的大小,对运动员承受训练负荷的能力和训练后的状态进行综合评价,提高训练效果。训练中应根据心率和血乳酸指标变更训练计划,调整运动强度,防止疲劳的产生。运用心率和血乳酸指标加强科学化训练,提高WCBA女篮的训练质量和专项负荷能力。  相似文献   

10.
对田径训练负荷的描述采用两类指标,一类训练学指标;另一类足生理生化指标。训练学指标表示运动员承载训练负荷时机体变化的原因,生理生化指标表示运动员承载训练负荷的结果。常用的生理生化指标主要有血乳酸、心率、次日晨的血清肌酸激酶(CK)、尿酮体,血红蛋白、尿胆原、血尿素等。  相似文献   

11.
对男子自由式摔跤运动员大强度训练课前、训练后即刻及训练后次日晨的血红蛋白、血睾酮、血清肌酸激酶和血尿素指标进行监测分析,结果显示:血红蛋白和血睾酮在训练后即刻明显下降,训练后次日晨又明显恢复,但仍未恢复到安静水平;血清肌酸激酶和血尿素在训练后即刻明显升高,训练后次日晨又明显下降,但仍未下降到安静水平。提示训练内容比较合理,训练后队员机体产生了一定程度疲劳,训练后次日晨疲劳明显恢复,队员能够适应当前训练负荷强度。  相似文献   

12.
马拉松运动是典型的以有氧代谢为主的周期性运动项目,本文以参加大运会香港女子马拉松运动员12人为研究对象。不同训练课训练手段为800m×6组最大速度训练,组间休息45s;18000m×3组专项速度耐力训练.组间休息8min;训练前后按规定时闰采指血测定血尿素和血乳酸含量。结果发现:两种不同训练手段训练后即刻至次日晨,血尿素及血乳酸水平均高于训练前安静值,表现出与训练手段的高度相关性和个体差异性。可见,用血尿素指标科学化监控马拉松耐力训练是可行的,用血乳酸指标科学监控马拉松速度耐力训练是可行的.用血尿素与血乳酸指标综合监控训练负荷和强度是科学的。  相似文献   

13.
对我国竞走项目青少年阶段训练安排现状进行研究后认为:竞走项目青少年阶段训练安排存在训练理念落后、内容单调、早期专项化、过量训练以及训练模式成人化等问题。建议:通过教练员能力培养、改变青少年教练员考核标准、改良三级训练体制、针对青少年阶段生理与心理特征设计有的放矢的训练计划等策略来提高青少年竞走运动员训练目标的长远性与训练过程的系统性,避免教练员因急功近利而导致的青少年训练早期专项化与过量训练现象。  相似文献   

14.
薛胜峰 《体育科技》2010,31(4):74-75,84
目的:探讨高住高练低训的训练模式对乳酸代谢能力的影响。方法:将24名赛艇运动员随机分为实验组(n=12)和对照组(n=12),实验组每晚20:00至次日晨6:30在低氧房内休息和睡眠(≥10h/day),低氧条件设置为海拔2500m高度,对照组在常氧环境里居住。两组日常训练安排基本保持一致,试验组每周进行2次低氧训练,低氧条件设置为海拔2100m,采用测功仪10000m的训练方式,负荷为本人平原测功仪最大功率的65%强度,训练时间约为31-40min,血乳酸水平3-6mmol/L;低氧训练前及20天低氧训练结束后分别进行最大功率的2000M测功仪测验,比较高住低训前后的血乳酸水平。结果:高住高练低训结束后,运动员的血乳酸水平均低于高住高练低训前,但高住高练低训结束后,运动员专项运动成绩没有立即出现明显提高。结论:高住高练低训的训练方法降低了同等运动负荷时的血乳酸值,提高了身体血乳酸的代谢水平,增大了机体承受更大运动负荷的潜力;也有利于运动后的疲劳恢复。  相似文献   

15.
采用实验法对12名健将级速滑运动员赛后尿蛋白、尿红细胞和主观体力感觉进行测试,先后将运动员分为对照组,亚乳酸阈强度、130~140次/分和110~120次/分匀速有氧跑组,训练后间隔4小时蹬车组,赛后个体乳酸阈心率(30~ 35)次/分和110~120次/分自行车恢复组.研究表明,不同陆地恢复性有氧训练对速滑运动员尿液指标及主观体力感觉影响差异不大,尿蛋白较尿红细胞更能反映运动量的大小及运动员恢复情况,亚乳酸阈强度匀速跑和乳酸阈心率(30~35)次/分自行车恢复组尿蛋白及主观体力感觉恢复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6.
1,6-二磷酸果糖促进疲劳恢复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1.6-二磷酸果糖(FDP)对促进速滑运动员无氧耐力训练后消除疲劳的机理。通过对16名速滑运动员无氧代谢训练前后、运动后1h及次日清晨的生化检测,结果表明:a.服用FDP无氧训练后2h及次日清晨CK活性比,对照组明显降低,说明FDP对人体骨骼肌的细胞有保护作用;b.服用FDP在无氧耐力训练后2h及次日清晨血乳酸浓度明显降低,接近安静时水平,对照组值也降低,但仍高于安静时水平,说明FDP可促进糖酵解,加速运动后血乳酸清除,促进运动后糖原合成;c.对照组次日清晨CK、血乳酸明显高于服用FDP组,说明FDP对运动后疲劳的恢复有明显作用:d.通过询问运动员自我感受。服用FDP能明显减轻运动后肢体酸痛的症状。  相似文献   

17.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和数理统计法,对辽宁省青少年竞走运动员现状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重视培养年轻、高素质的教练员队伍是提高训练水平的根本保障;辽宁省青少年竞走运动员目前的专项技术存在许多问题,改进运动员的专项技术是提高运动成绩的关键;科学安排基础训练阶段的运动负荷是培养高水平运动员的策略;管理部门的重视是竞走项目发展的根本保证;高度重视竞走运动员的心理训练,是青少年运动员将来成为优秀运动员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目前,国内已有人报导100M、400M、800M、1500M、5000M和10000M赛跑后的血乳酸值。但是,对发展中跑运动员无氧能力的主要训练手段——600M跑的能量代谢特点及血乳酸的变化未见有报导。本文目的是:通过对青少年运动员场地600M全力跑测验,观察600M全力跑后不同时相血乳酸和心率的变化,分析血乳酸及心率与600M跑的时间之相关关系,试图找出600M全力跑后血乳酸峰值的出现时间。以便为教练员安排训练提供参考。 1 研究对象 27名参加正常训练的男子青少年运动员(北京摔  相似文献   

19.
目的:找到有效的陆地恢复性有氧训练手段,促进速滑运动员体能恢复.方法:运用实验法先后将12名优秀速度滑冰运动员分为对照组、亚乳酸阈、130~140次/min、110~120次/min匀速有氧跑组、个体乳酸阈心率-(30~35)次/min和110~120次/min自行车组,在2010年全国速滑联赛哈尔滨站赛后测试不同时间点血乳酸、肌酸激酶、肾上腺素等生化指标,分析对比不同恢复训练对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速滑运动员赛后血乳酸峰值出现在5~10 min,且随运动距离不同而存在差异;亚乳酸阈强度匀速有氧跑能有效促进乳酸消除,运动安排适宜时间为20~25员min,也有助于运动后血清肾上腺素恢复;个体乳酸阈心率-(30~35)次/min自行车恢复训练乳酸清除速率及肾上腺素恢复较110~120次/min快,25~30 min乳酸基本恢复,但肾上腺素恢复较亚乳酸阈强度匀速有氧跑差;不同恢复组赛后血清CK差异不大.结论:个体乳酸阈心率-(30~35)次/min自行车恢复训练是上述恢复手段中效果最佳的陆地恢复方式,能有效促进速度滑冰运动员疲劳的消除;亚乳酸阈强度匀速有氧跑可促进植物神经系统恢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应用生化指标了解力量训练和冲坡训练后优秀男子短距离自行车运动员机体的适应规律,并对运动员机能状态和训练效果进行评定;方法上海自行车队8名优秀男子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对其力量训练课与冲坡训练课后CK、BU、尿10项、Bla进行监测;结果1)力量训练课后5 min的CK就达到峰值,次日晨BU、Hb较前一天早上结果变化不显著,4g尿潜血检出率增加.2)冲坡训练课后4 h的CK达到高值,次日晨CK、Her明显升高,Hb、BU变化不显著,尿潜血检出率增加;结论1)力量训练课后的CK达到峰值时间早于冲坡训练,但冲坡训练强度大,对肌肉的刺激较强,导致Hb破坏得更多,恢复相对较慢.2)力量训练与冲坡训练课后,尿潜血检出率增加,但是尿潜血出现的时间有明显的个体差异.3)使用Bla、CK、BU、尿10项对运动训练进行监控,可以了解运动员对运动负荷的适应情况,对教练员科学训练有重要的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