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钓事中,曾有“四季春秋好钓鱼,冬至过后难钓鲫”这样一句谚语来说明常年一旦进入小寒的隆冬时节,少游懒动,食不贪馋的鲫鱼也难钓获。  相似文献   

2.
淡水矶钓法较适合冬季、初春.这段“刀枪入库,马放南山”的寒冷季节,矶钓法的对象鱼首选鲫鱼、鲤鱼,尤其是在其他季节难钓获的肥鲫。这不但在寒冬季节里解决了众多的钓友难耐的钓瘾,而且也让只能在“温室”、“大棚”过钓瘾的钓友找到了无限乐趣。  相似文献   

3.
我的钓友老吕,人称“钓鲫能手”,在盛夏午时别人都很难钓到鱼的时候,他却屡获丰收。 老吕有何“法术”?在下在此“泄密”。 渔谚说:“神仙难钓午时鱼。”因此又有了另一条渔谚:“夏秋钓早晚。”实际上,就是在天气炎热的夏、秋季,中午的鱼照样能钓上  相似文献   

4.
邹思全 《钓鱼》2011,(24):38-39
前些年,因天气等自然因素的原因,天空是阴霾不断,能见度低,导致鱼较为难钓,而冬天钓鱼就更难了。往年的“立冬”后至“大雪”前,是我们在云蒙湖钓获大鲫鱼的好时候,而“立冬”后,我出钓云蒙湖多次,最多的时候也只钓获千多克白鲦,鲫鲤等鱼是一条未获。根据云蒙湖的水情、鱼情和多年的垂钓经验判断,我料定好鱼情将出现在“大雪”到“冬至...  相似文献   

5.
钓事中,曾有“四季春秋好钓鱼,冬至过后难钓鲫”这样一句谚语来说明常年一旦进入小寒的隆冬时节,少游懒动,食不贪馋的鲫鱼也更难钓获。  相似文献   

6.
钓事中,曾有“四季春秋好钓鱼,冬至过后难钓鲫”这样一句谚语来说明常年一旦进入小寒的隆冬时节,少游懒动,食不贪馋的鲫鱼也变得难钓获。不过,凭笔者多年的经验.这时候,要是从塘堰水库转战到一些平时很不“起眼”,极少冇人垂纶的小溪河,只要择时选点和钓法得当,不仅能钓有所获,还都是些个体大鲫具体的施钓办法,可根据以下几种情况来考虑确定。  相似文献   

7.
滑鲫难钓,于是钓者就各出高招应对。下文即是对付滑鲫的招术之一。  相似文献   

8.
有钓谚云:“钓鲫要走。”走钓是大量钓取鲫鱼行之有效的好办法。在每年的早春、晚秋、冬季,鲫鱼往往会聚集在一起抵御寒冷,此时它们一般会选择栖息在一些相对温暖、障碍物较多且利于藏身的水域中。我们以走钓的方式施钓往往能钓有所获。  相似文献   

9.
浑水钓黄颡     
任志新 《钓鱼》2004,(20):29-29
黄颡在江浙一带俗称“昂刺”,背鳍、胸鳍长有三根硬刺,是溪水中的小霸王。其肉质十分鲜美,是目前市场上高档经济鱼类。平时黄颡单独活动,所以野钓时往往偶尔钓获。由于它们只吃荤不吃素,笔者近几年用商品香饵悬坠钓时,还未钓起过。但事情也有例外,近日一次山塘野钓鲫和溪哥,却用“疯钓鲫“香饵钓到一尾。  相似文献   

10.
东子 《中国钓鱼》2001,(6):35-35
第七届“钓王杯”钓鲫高手赛”总决赛将于本月9-10日在北京稻香垂钓园再擂战鼓。群雄逐鹿,“钓王”之争在所难免,又是一番龙争虎斗。当今竞技钓坛谁来称王夺冠?“钓王”金杯属于谁?在此笔者妄加揣测一番。  相似文献   

11.
陈中春 《钓鱼》2012,(8):28-29
季春时节的气温、水温正适合淡水鱼类的生存环境,而使各种大型鱼类显得异常活跃。所以,在南方曾有钓界前辈用“小寒隆冬难钓鲫,清明季春钓草鲤”来告诉钓友,不要错过农村一些养殖鱼塘钓草鲤的这段大好时机。不过,通过长期实践,笔者认为即使如此养殖鱼塘的草鲤较自然水域相对好钓,但仍需注意以下五点,才能如愿以偿。  相似文献   

12.
阳春三月,是戳茬钓鲫的好时机。但在芦苇茬中垂钓跟其他钓法有很大不同,必须掌握一定的技巧才能有较好的钓获。总的说来我认为此时钓鲫要在一个“浮”字上做文章。芦茬的水底实在是太不容易下钩了,有横七竖八倒伏的陈年芦苇不说,单是那厚实的苇叶便会让鲫鱼难以发现鱼饵。另外春季大部分时间上层水温高于下层,鲫鱼多半会追温上浮,吃长在芦茬上的水藻或芦苇刚生出的嫩芽尖。若此时垂钓钩饵落底,定然所获不如钓浮。这里我就把自己总结的一些小经验告诉大家。  相似文献   

13.
水轩 《钓鱼》2004,(7):11-11
为野钓混合鱼、大鲫鱼,2004年“龙王恨”特别“度身定做”的新品钓饵——“野战蓝鲫”和“大鲫友”,在全国各地的自然水域进行了多次野钓和竞技钓测试。试钓结果,“野战蓝鲫”对鲫、鲤、草、鳊、鲢鳙等均有较大的诱惑力,“大鲫友”对钓获大鲫鱼有较强的针对性。此二款鱼饵在2004年北京怀柔春季钓具展销会上经推出,即呈现出不凡的销售业绩。  相似文献   

14.
颜恒 《中国钓鱼》2005,(12):64-65
2002年,一个我难忘的冬季,先是于初冬11月几度在彝乡蚂蝗沟钓出畅快。再到了12月,转场至壮乡黑善水库,更是钓出了我多年不曾有的辉煌:1日中午至傍晚,初钓黑善,晴空万里,获大鲫和少量湖鲤共39尾,萤13.5千克;7日再钓黑善,多云天气,又获大丰收,获湖鲤和少量大鲫共43尾,重14千克;14日三钓黑善,天阴欲雨,获27尾大小湖鲤和3尾大鲫,重达17.5千克。  相似文献   

15.
陈中春 《钓鱼》2012,(1):26-27
冬日来临,您是否还在为如何钓鲫鱼而苦恼?是否还在为寻找钓点而烦心?本刊“钓技交流”栏目特别为您准备的“冬之鲫”专题中,无论是小沟渠还是隆冬小河,抑或是水浮莲塘与大中型水库,都向您展现了不同的钓“鲫”。  相似文献   

16.
张炎冰 《钓鱼》2008,(6):12-13
郝国强,北京人,擅长钓快鱼,善思索,技术上受邓刚、徐银舟影响,快中求稳定,极少失误。2002年入竞技圈,曾先后获首届“蓝鲫旺鲫杯”钓鱼大奖赛第7名:西安第二届”百合杯”第4名;2004年“体彩杯”全国钓鱼锦标赛总成绩第4名、手竿钓鲫鱼第2名。武汉“天元”竞技队签约钓手。  相似文献   

17.
拉小米     
张炎冰 《钓鱼》2013,(10):23-23
拉饵的出现是因为钓快鱼,减少手上饵时间,可是它有个缺点——鲫鱼往上跑。本来不管大鲫、小鲫都是沉底咬钩,但钓着钓着小鲫离底了,之后离底越来越高成了钓一标深。拉小米是由拉饵得到启示,由河南钓手在实践中创造,专用于底钓鲫鱼的一项技术。以鲫鱼为唯一对象鱼的“钓王杯”共进行了七届,至1999年的前五届比赛都是搓饵钓底,最高时速137尾。2000年,  相似文献   

18.
余淼 《钓鱼》2007,(10X):9-11
19岁,当马焱这个略显腼腆的大男孩快步登上领奖台时,所有的钓手都站起身来,鼓掌向他表示祝贺。谁都没有想到,经过了三天的激烈比拼,这个大男孩能够从众多师长辈的选手中脱颖而出,一举摘得首届“飞”牌全国钓鲫精英赛总决赛的鲫圣尊号。  相似文献   

19.
张仲斌 《钓鱼》2012,(2):28-29
光阴似箭,弹指间隆冬季节又光临了。冬日里垂钓鲫鱼比较困难,每次外出冬钓扑空的概率相当高,因此我们要正确处理和寻求应对之策,快速地提升冬日钓鲫的技艺,使我们在冬日的垂钓中感受到更多的欢乐。在历年的冬日钓鲫实践中,笔者经常在琢磨有什么办法能快速提升冬钓鲫的水平,以便减少冬钓的放空率,提高鲫鱼的钓获,使冬钓技艺上一个新台阶。  相似文献   

20.
王庆荣 《钓鱼》2007,(10S):48-51
钓谚云:三分钓技,七分钓位。每到一处垂钓,选择钓位很重要,钓位选的好,则事半功倍,鱼获满护。钓位选不好,则事倍功半,难享鱼趣。最近我两次在自然水域垂钓中,选择“一尖两腰”做钓位,皆大获丰收,钓获量远远超过其它钓位。[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