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江西图书馆学刊》2020,(2):101-110
应用人工智能打造智慧服务已经成为图书馆未来的走向,以"基础资源+技术+应用"的思维结合人工智能中计算智能、感知智能和认知智能的处理方法,构建基础资源层、网络环境层、数据处理层、系统应用层的智慧体系,打造智能检索平台、系统集成平台、统一身份认证平台、四大管理平台的智慧服务模式。面对人工智能环境下凸显的用户隐私保护和道德伦理问题,从用户、馆员素质、技术与图书馆智慧服务融合问题展开探讨,为人工智能在图书馆智慧服务的深入拓展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2.
[目的 /意义]为促进智慧图书馆服务中人的智慧与物的智能充分融合,加速推进智慧服务优化升级和智慧图书馆深化改革,对元宇宙视域下智慧图书馆服务中人的智慧与物的智能的有机结合进行探索。[方法 /过程]基于元宇宙虚实融合、用户沉浸式参与、技术整合等特性及其与智慧图书馆在理论逻辑与技术演进方面的趋同性,探索融合人的智慧与物的智能的智慧图书馆服务模式,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元宇宙视域下实现人的智慧与物的智能有机结合的智慧图书馆服务生态体系及具体实践方案。[结果 /结论 ]研究发现,元宇宙整合、应用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等核心技术,为智慧图书馆创造诸多智慧管理和服务场景,催生了深层次的智慧服务模式,是连接智慧图书馆服务中人的智慧与物的智能的重要桥梁。据此,本研究构建元宇宙视域下融合人的智慧与物的智能的智慧图书馆服务生态体系,创新性地提出智慧学术服务和智慧阅读疗愈服务。该服务生态体系的实现可从构建支撑智慧服务的数据资源池、打造立体化的精准辐射交互系统、开展“转知成慧”的思想实验活动、创建集成人的智慧的云存储空间、推出嵌入式虚拟馆员的泛在化服务等方面展开。  相似文献   

3.
[目的/意义]研究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环境下融合发展的国内外趋势与特征,分析融合发展的多形态特点和融合文化,指出融合发展对图情事业的创新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方法/过程]对无线连接、超融合架构、国内外聚焦的融合发展重点以及中国融合发展的新理念与新战略进行分析,对融合发展主体对象的多形态特征进行分类论述,对融合发展大势对图情工作的启示进行多维度研究阐述。[结果/结论]人类社会正形成全联接的万物互联和万物智能的世界,融合发展成为国内外的发展趋势,图情事业应当从数字图书馆趋向融合图书馆,以融合发展的理念创新图书馆的各类服务。  相似文献   

4.
普适计算环境下的新一代数字图书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普适计算技术推动新一代数字图书馆的研究和建设.普适计算的应用对数字图书馆的型态、资源与服务等方面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图书馆信息空间应该与用户物理空间融合,并嵌入到用户的活动过程,提供动态信息服务,建立"图书馆智能知识空间"和"泛在学习环境",从而构建泛在图书馆.  相似文献   

5.
国内智慧图书馆研究中的“不智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智慧图书馆研究应划清智慧与智能、智慧图书馆与图书馆智慧服务之间的界线。若一味强调技术在图书馆中的应用,而忽略图书馆固有属性的基础,很容易导致智慧图书馆研究"根基不稳"、"价值偏离"、"急功近利"。当前,避免智慧图书馆研究方向偏离的首要任务是明确智慧图书馆研究的理论体系结构,从而使相关研究在基本理论体系指导下沿着图书馆事业和谐发展的道路前行。图1。参考文献21。  相似文献   

6.
文章介绍了智能图书馆以及物联网技术的概念,具体阐述物联网技术如何实现智能图书馆自助式服务和管理的体系构架,以及运用物联网技术的智能图书馆为人们提供更多知识服务的益处,探讨了物联网技术在智能图书馆中的应用遇到的现实阻碍,以及展望未来物联网技术运用在智能化图书馆的美好愿景。  相似文献   

7.
人机融合智能技术的应用加快了社会各行业的智慧化进程,智慧图书馆的发展进步也急需人机融合智能技术支持。论文综述人机智能与智慧图书馆的研究成果及彼此的联系,分析当前智慧图书馆发展现状及存在不足,探究人机融合智慧图书馆的理解与定位,从系统构建、框架设计、协同服务、优化结构四方面提出人机融合智慧图书馆运行策略,并对未来智慧图书馆人机融合发展方向进行展望,为后续智慧图书馆建设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8.
在图书馆服务中,信息服务是其核心服务,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的信息服务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当前图书馆信息服务需求。微信作为一款快速发展的智能手机应用交流手段,几乎成为绝大多数智能手机用户各种软件中必备软件,为了更好地为读者进行信息服务,国内部分图书馆已经开始将微信服务应用到图书馆信息服务中。本文主要从微信在图书馆信息服务中应用的可能性出发,对移动智能时代图书馆信息服务如何充分应用"微信"服务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魏鹰 《兰台世界》2010,(7):36-37
通过对图书馆推拉服务与统一信息系统的相关性、信息化应用基础和技术应用的分析,提出了图书馆推拉与统一信息服务的创新型系统架构和融合应用模式,建立交互式的统一信息与推拉服务融合的服务功能体系。  相似文献   

10.
文章概述了“图书馆+智能技术”,调研分析了国内外图书馆应用智能技术的相关研究,并结合我国高校图书馆智能技术应用案例,提出了基于智能技术的高校图书馆自助服务建设框架,旨在为高校图书馆自助服务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现代图书馆是传统图书馆的相对物,是当今图书馆的发展走向。虚拟图书馆是实体图书馆的相对物,是现代图书馆的基本特征。实体图书馆是虚拟图书馆的相对物,是现代图书馆的基本依托。“虚拟”与“实体”并举,是建设现代化图书馆的根本方针。参考文献17。  相似文献   

12.
试论乡村图书馆的“1 X”建设模式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所谓乡村图书馆的“1 X”建设模式 ,就是一所省、市或高校图书馆支持、带动多所乡村图书馆共同发展的模式。实施“1 X”模式是十分必要的 ,也是完全可行的。实施“1 X”模式要有政府的支持 ,要坚持定点扶贫、藏书优质实用、服务网络化、信息资源共享、馆员本土化等原则。参考文献 4  相似文献   

13.
阮冈纳赞五定律在高校图书馆流通工作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阮冈纳赞“五定律”被誉为“我们职业的最简明的表述”,属于不可逾越的金科玉律。其精髓至今仍指导着图书馆的各项工作。高校图书馆的流通工作中体现着“五定律”的各个方面,“五定律”指导着高校图书馆流通工作的方式和方法。参考文献3。  相似文献   

14.
隐性知识是改善人们知识结构并产生创新能力的关键。真人图书馆活动是传播隐性知识的良好平台。论文以真人图书馆活动为例,对构成知识转移绩效的传播主体、传播过程、传播结果等方面开展研究,认为传播者的意愿、能力是影响绩效的因素,引进有效的激励机制能更好的促进隐性知识的表达与分享。  相似文献   

15.
我国公共图书馆法颁发了,这是我国图书馆法制建设中的大事,是图书馆事业持续发展的基石,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国图书馆事业曾经有过大发展,曾经历过"图书馆事业发展战略研究"时期,但不久即进入事业"低谷",主要原因是缺少制度保障。文章认为,我国的国家图书馆法已经颁布,但仍需地方性图书馆法规与之配套,建立较为完善的图书馆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16.
最早提出刘国钧先生是“要素说”代表,是源于对他的错误批判。刘先生是提出图书馆学研究对象是图书馆的第一人。他认为图书馆学研究的内容是图书馆事业的性质、规律及其各组成要素的性质和规律。全面评价刘国钧先生的图书馆学思想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参考文献45。  相似文献   

17.
“公共图书馆精神”的科学解读   总被引:27,自引:1,他引:27  
“公共图书馆精神”是近代图书馆活动中提炼出来的职业道德基础之一。机械地移植外来的社会文化制度,仅从字面上理解公共图书馆精神,是导致我国公共图书馆活动缺少社会认同的主要原因。需要把公共图书馆活动和相应的社会文化制度放到相关的社会环境中去考察,认识这一社会文化活动的原始运作模式,进而科学地解读“公共图书馆精神”和社会文化制度,为图书馆活动和科学研究提供一个理性的基础。参考文献4。  相似文献   

18.
论文以安徽省农村公共图书服务一体化建设为例,通过对农村公共图书服务一体化概念的介绍,分析了建立农村公共图书服务一体化的作用,重点指出在农村公共图书服务一体化总分馆的建设过程中,所要解决的“谁建设”“谁管理”“谁服务”的问题,为全面铺开农村公共图书服务一体化建设提供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19.
论文对美国公共图书馆的收费状况进行了分析,目的是为我国公共图书馆收费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20.
"全民阅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曾小敏 《图书馆论坛》2006,26(5):104-106,184
文章指出建设学习型社会面临的一些社会现实问题,对发达国家的“全民阅读”成功经验进行探讨.提出图书馆应为“全民阅读”做更多的实事,其中流动图书馆的建立、深入社区的读书活动、少年儿童的阅读推广和关注弱势群体等方面的成功经验是解决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