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在由"新业态"牵引的新工科路径探索中,近期学者们已就其概念的衍生背景、实践意义和人才培养内涵等进行了多视角讨论,而对于新工科倡导推动的工科院校或专业创新路径,如专业设置、知识体系、课程模块与授课方法等尚需进一步研讨。前期研究中,我们着重强调了基于"新业态"的"新工科"落地路径,讨论分析了关注新业态、重构新课程的政策建议,并简略提及CDIO转换平台在其间的价值和作用。本文结合学界前期对新工科的研究分析,通过关注我国院校当前对于新工科实现路径方面的新探索、新思考,尝试通过建构CDIO转换平台的方式,讨论如何在高等教育系统和工程教育过程中通过转换平台来实现新工科建设从理念到行动的转变。  相似文献   

2.
《现代教育技术》2019,(8):113-119
新工科时代人工智能专业亟需解决教育型人才培养的难题。契合新工科内涵,文章提出了新工科人工智能教育型人才培养模式和路径建设,即"基础素养—教育技能"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针对新工科交叉学科特点,将师范教育专业与人工智能学科的知识进行融合,建立"素养"和"技能"两条建设路径,从培养目标、人才能力、课程体系、培养手段、实践平台、保障手段等方面阐述人工智能教育型人才培养的新体系。  相似文献   

3.
自2016年加入"华盛顿"工程认证协议之后,"新工科"建设成为中国应对全球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的又一重大战略选择。历经"复旦共识""天大行动""北京指南"等一系列探索实践,我国的"新工科"建设走向纵深。对于高校而言,如何推进"新工科"专业建设和研究实践,仍有诸多困难。文章从新工科的内涵出发,将"新工科"专业分为新型工科专业、新生工科专业、新兴工科专业等三类,并分析了"新工科"专业的发展理路,包括学科专业建设的新路径、课程内容设计的新理念、人才培养体系的新模式、教育教学质量的新标准等四个方面。浙江省提出"新工科"建设的"浙八味"行动方案,浙江高校如Z大学、H大学、K大学、N大学分别通过课程群建设、复合型专业建设、建立"新工科"创新资源数据库、建设融入城市发展的学院集群和专业集群等方式有效推进了"新工科"专业建设,其先进经验值得借鉴。在此基础上,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展望了我国高校"新工科"专业建设的未来重点方向,即打造应用型学科专业集群、构建教师跨界发展的新机制、多学科交叉融合新工科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4.
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是推动新工科持续革新、赋能工程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载体。基于第二批845个全国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的相关材料,探讨我国新工科研究与实践的发展现状、成效评价与未来趋势。在对我国新工科研究与实践发展现状简要分析基础上,系统评价其在专业优化调整、教材体系建设、一流核心课建设、工科教师成长共同体培育、教学技术新突破等方面取得的发展成效。进一步,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中理念深化、师资建设、产教融合和卓越工程师培养等方面的问题与挑战进行研判,进而指出未来新工科研究与实践的治理路径。  相似文献   

5.
在当前自动化向智能化时代发展的背景下,在新一代信息技术、新工业革命以及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的背景下,建设面向未来科技前沿的多学科交叉及融合平台、产教深度融合的创新实践平台成为了新工科人才培养的必然途径。遵循智能核心、产教融合、学科交叉融合“一核两融”理念,凝练智能、融合、国际化“3I”特色,以“重塑学生科创体系、构建交叉实践平台、创新共享云平台、提升育人国际竞争力”为实施路径,建设产学研一体化的自动化领域新工科人才多维创新实践平台。  相似文献   

6.
当今世界范围内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加速进行,综合国力的竞争愈加激烈.对新时期工程人才的培养,即"新工科"的内涵特征、新工科建设与发展的路径选择等成为人们讨论的热点.文章将以"新工科"建设复旦共识为指导,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理念,探索加强校企合作、实习实训方面的能力体系建设,对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意识、工程应用能...  相似文献   

7.
"新工科"建设呼唤高等工程教育实验平台的改革创新。"校地企"合作共建产业学院,打破了专业学科的人才培养藩篱,构建起跨界与跨学科的"新工科"人才培养平台。通过有效整合多方资源,打造专业交叉融合式的"新工科"人才培养实验平台,构建专业群课程与教学资源的实验平台,搭建以创新创业为核心素养的实践平台,为地方高校培养未来产业和行业发展需要人才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8.
为适应我国新经济的快速发展,新工科建设对工程教育提出了多方协同育人、多学科交叉融合、创新产业能力、个性化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工程训练中心作为实施工程教育的重要实践教学平台,在新工科人才培养方面理应充分发挥其在新工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但事实上,工程训练中心仍处于新工科建设的边缘地带。为此,该文结合新工科建设对工程教育的新要求,从思想意识、平台建设、教学模式、师资队伍4方面对工程训练中心进行了分析研究,并提出工程训练中心进行实践转向的改革对策。  相似文献   

9.
新工科建设提出了多方协同育人、多学科交叉融合、创新产业能力的新要求。工程实践中心作为重要的实践教学平台,在新工科培养模式的探索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文章根据新工科建设的需求,在课程实践、开放课题、校企协同等方面做了探索,并对工程实践中心的教学改革提出了新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针对现有工科教学存在的学科壁垒明显、学生竞赛能力不强、科研创新活力不足等问题,结合教学科研和竞赛指导经验,创建了面向工科大类的学科交叉融合开放式系统创新训练平台.平台紧扣"新工科"建设需求,探索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基础技能与专才训练相结合、课内实验与课外科技活动相结合、实践内容与工程背景及科研项目相结合的复合型...  相似文献   

11.
目前,大学中的跨学科已经成为一个普遍的现象,但是从实践到认识,仍没摆脱学科的窠臼。从跨学科内涵来看,跨学科依然是建立在学科基础上,受学科规训约制的学科范式,其独立概念体系尚未形成;从跨学科活动来看,跨学科活动建立于学科活动基础之上,单一学科活动也可以实现跨学科活动目标;从跨学科组织来看,学科组织仍然是主导形式。跨学科组织的构建不仅仅会冲击到传统大学的组织结构,而且也会影响跨学科组织自身的运行状态。因此,大学中出现的跨学科从现象转为一种大学的发展模式仍需时日。  相似文献   

12.
基于跨学科概念图的跨学科知识整合模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由于无法将跨学科知识整合的概念操作化,长期以来在心理学领域有关跨学科学习主题的深入研究非常罕见。为了识别跨学科学习的心理过程并探讨其在推进知识整合与创造过程中的心理机制,本文在扩展概念图操作定义的基础上引入了跨学科概念图的概念,分析了跨学科概念图创作的心理过程,建构了一个以跨学科概念图为媒介,旨在提高学习者的跨学科学业成就及创造力的跨学科知识整合模型,即跨学科概念图不仅能够通过内部表征的外显化提高认知图式的表征复杂性水平从而也能够通过鼓励适用创造性思维与认识方法进而提高学习者的创造力。最后,我们对该模型的研究前景与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Global carbon cycling describes the movement of carbon through atmosphere, biosphere, geosphere, and hydrosphere; it lies at the heart of climate change and sustainability. To understand the global carbon cycle, students will require interdisciplinary knowledge. While standards documents in science education have long promoted interdisciplinary understanding, our current science education system is still oriented toward single‐discipline‐based learning. Furthermore, there is limited work on interdisciplinary assessment. This article presents the validated Interdisciplinary Science Assessment of Carbon Cycling (ISACC), and reports empirical results of a study of high school and undergraduate students, including an analysi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terdisciplinary items and disciplinary items. Many‐faceted Rasch analysis produced detailed information about the relative difficulty of items and estimates of ability levels of students. One‐way ANCOVA was used to analyze differences among three grade levels: high school, college Freshman–Sophomore, college Junior–Senior, with number of science courses as a covariate. Findings indicated significantly higher levels of interdisciplinary understanding among the Freshman–Sophomore group compared to high school students.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Freshman–Sophomore group and Junior–Senior group. Items assessing interdisciplinary understanding were more difficult than items assessing disciplinary understanding of global carbon cycling; however, interdisciplinary and disciplinary understanding were strongly correlated. This study highlights the importance of interdisciplinary understanding in learning carbon cycling and discusses its potential impacts on science curriculum and teaching practices.  相似文献   

14.
在国家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知识生产模式转型背景下,实施跨学科课程对提高博士生培养质量具有很强现实意义。在实施博士生跨学科课程中,需要遵循知识体系中“博大”与“精深”的平衡、教学过程中“个体”与“团体”的互动、教学内容中“教学”与“科研”的协同三对逻辑关系。囿于传统博士生教育的路径依赖影响和博士生跨学科课程的内在逻辑衍生出的现实需要制约,高校实施博士生跨学科课程面临诸多困境。从成立跨学科组织、以实践为导向开展教学、改进课程评价机制、完善学术交流平台等几个方面提出了我国高校博士生跨学科课程实施的突破路径。  相似文献   

15.
焦磊  袁琴 《江苏高教》2022,(2):21-29
跨学科研究已成为应对社会复杂议题与科学前沿问题的重要研究范式,然而大学跨学科研究活动的开展受传统学科组织壁垒的限制,变革既有的学术组织结构、创新跨学科研究组织形式是保障跨学科研究组织行为的关键。国外知名大学在推进跨学科研究发展的进程中,经历了"解构—建构—制度化"的组织变革过程,在"内构"与"外拓"两种路径下创新了多样态的跨学科研究组织,并建立了与跨学科研究组织相匹配的运行机制。促进中国大学跨学科研究组织发展应着力创造组织变革动力,以强外部推力驱动大学跨学科研究组织发展;内外路径并进,创建多样态跨学科研究组织;制度化跨学科研究组织,稳固跨学科研究组织行为。  相似文献   

16.
跨学科性与大学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是人类知识生产和跨学科研究的主要阵地。伴随着学科研究向跨学科研究的转型,社会出现了要求传统大学向跨学科大学转型的呼声。与传统大学相比,跨学科大学不仅在组织机构、制度安排上具有跨学科性的特点,而且在专业设置、课程开设、教学方式、学习方法等诸多方面也自身的特征。  相似文献   

17.
ABSTRACT

This paper will provide readers with a unique perspective on maximizing the benefits and overcoming the challenges inherent in the collaborative teaching process. This narrative reflection will explore collaborative teaching through the reflections of a music professor who has team-taught two different interdisciplinary courses over a period of 10 years. The lessons learned align with the findings of the existing literature, but they also uncover new implications that will provide other professors with a vision of how they might become effective in their own collaborative teaching. These experiences have helped the author come to understand that teaching in a collaborative setting requires educators who are creative, flexible, and both willing to compromise and to learn.  相似文献   

18.
跨学科研究生培养已成为当前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本文借鉴发达国家高校跨学科研究生培养的经验,结合我国高校当前人才培养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9.
运用多学科对羽毛球运动训练理论的研究,指出羽毛球运动是一门集哲学、社会学、伦理学、教育学、心理学、医学、军事学、现代科学技术等于一体的多学科交叉的新型边缘性运动和科学学科。本文旨在为羽毛球运动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由于工商企业对营销专业人才知识和能力结构提出更高的要求,传统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满足不了农、工企业的专业需求等原因,进行跨学科营销专业创新人才培养非常必要。跨学科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应包括以下措施:一是明确培养目标及课程体系,二是制定培养计划,三是引入跨学科融合教学模式,四是构建院系合作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