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4 毫秒
1.
中国式现代化旨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对职业院校产业学院建设、“三链”融合具有积极意义。面向中国式现代化,职业院校产业学院建设有利于整合优势资源、重塑质量评价和打破组织壁垒,为“三链”融合贡献力量。然而,职业院校产业学院建设过程中仍面临治理模式尚待完善、统筹规划总体松散、独立发展能级偏低等掣肘因素,应建立办学市场化运行模式、构建跨学科综合教育体系、优化院校内部管理机制、打造“产学研用”一体化联盟,强力驱动“三链”高质量融合。 相似文献
2.
国内理工科院校人文精神教育与国外高校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距,长期以来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文章试从师资队伍的建设、课程体系的调整、考核制度的建立、校园文化氛围的营造四个方面积极寻找提升人文精神教育的新途径,并指出新形势下理工科推进人文精神教育需注意的重点问题。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理工科教育的现状和各学科发展趋势及最佳思维方式出发,提出了理工科教学融合和办学方向的若干问题,阐述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4.
随着信息技术发展,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三张网络的业务正在加速融合,已取得一定的成果。高校图书馆作为高校文化教育的中心,应借鉴新信息技术的成果,为读者提供更优质、更便捷的服务。本文分析了三网融合技术对高校图书馆的影响,对未来高校图书馆应用三网融合技术创新信息服务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5.
美育的过程,不仅是实践的过程,更是孵化创新能力、化育心灵、立德树人的过程.大学美育关乎大学生创新能力的转化程度、完整人格的习养塑造和大学人文精神的升华.由于对美育实践与美学理论关系认识不足,理工科高校美育成果止于特长技能、美育资源难以整合、美育目标无法落地.理工科高校要建构符合自身特点的美育体系,需将美学理论与美育实践的"虚""实"加以融合.其具体展开表现为:美育主体的双向互动、课程体系的学科融合、美育路径的"多而能一".这种"虚""实"融合,为人才培养方案的顶层设计提供了一种思路,有利于推动教与学的双向创新,实现新时代的美育目标. 相似文献
6.
单陆冬栋 《大学.研究与评价》2021,(15):158-160
文章从理论上解构了双向协同三链融合课程思政理念,并着重围绕实践内生链在新媒体应用课程思政改革中的实施展开阐述,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以实际案例深入剖析高职院校传媒类课程如何以专业实践任务为驱动,使学生在沉浸式的专业实训项目中提高专业技能、感受价值塑造、筑牢政治认同,实现课程思政立德树人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7.
文章在阐述相关背景的基础上,基于安康市高等教育与经济社会融合发展,首先分析了产教融合背景下欠发达地区高校产业学院建设面临的困境,然后论述了产教融合背景下欠发达地区高校产业学院建设的路径。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中国矿业大学、重庆大学、东北大学等高校体育专业办学现状,与北京体育大学、武汉、上海、成都等体育学院,以及北京、华东、西南等师范大学体育院(系)的办学理念、专业设置、培养目标、课程设置等进行比较研究,试图寻求理工科高校体育专业具有独特特色的办学途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9.
10.
11.
关于理工科大学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严轶伦 《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8(4):86-89
调查结果显示:传统的理工科大学英语专业的学生在撰写本科毕业论时遇到的主要问题有选题时的困惑、资料的缺乏和研究方法的不足等。解决这些问题不仅需要教师与学生思想上的重视,又有赖于学校的大力支持。 相似文献
12.
地方性理工科大学行政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西部地区多所地方性理工科大学行政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的基础上,探讨在西部大开发战略进一步推进的新形势下,在公共管理类人才需求不断增加的趋势中,地方性理工科大学行政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优化的思路,以更好地培养适宜于扎根西部、服务西部的高素质公共管理类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13.
曹旺儒 《洛阳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17(4):82-84
"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是新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它提出了教育的核心是"做人"的教育,学会与人交往合作,学会与社会共处,不仅仅是人生的技巧,也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本.在英语教学中怎样进行人文素质的培养,应该是目前每一位英语教师必须探索和实践的课题,就此提出了自己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从大学与环境的互动博弈看大学科技园的功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从大学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的角度分析了大学科技园的功能和定位。大学科技园作为大学服务功能的拓展延伸,本质上应该秉承大学的使命和功能,因此大学科技园应该区别于别的组织具有其独特的教育、科研、服务和文化传播等功能。 相似文献
15.
16.
在新的世纪里,对通识教育进行反思与深化仍是大学特别是理工科大学的未竟之业。对我国理工科大学通识教育之路的探索,可在参考世界知名大学通识教育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实际,从教育理念、课程设置、教学方式、教师配备、评价机制、管理制度等方面展开。 相似文献
17.
大学科技教育课的性质和功能的界定,是该课课程建设需解决的重要理论问题。本界定了大学科技教育课的性质,并阐明了其理由,还重点了大学科技教育课的功能。 相似文献
18.
陈瑜 《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9,32(2):17-19
理工科大学生作为国家未来的科技工作者,不仅要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应该具备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科学精神和用科技造福人类、服务社会的社会责任感。有必要从文化、制度、教育等各个层面,运用多种途径培育和提升理工科大学生的科技伦理素养。 相似文献
19.
应用型大学的工程管理人才培养常常存在培养前瞻性、教学集成性、产教融合性"三性不足"问题.在产业变革、工程教育理念发展、专业内涵特征以及学校定位和特色的共同驱动下,福建工程学院工程管理专业通过"凝练理念目标—强化教学特色—提升产教融合能力"的协同发展,系统性解决"三性不足"问题,形成了"基于工、集于管、融于实践"的人才培... 相似文献
20.
文章选取部分北京市理工科高校为研究对象,具体调查分析了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状况,由此指出加强其人文素质教育迫切而重要。北京市理工科高校应依托北京地域优势与地方特色,立足本校的国家(北京市)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或相关部门,全力构建具有本校特色的人文素质教育体系,即和谐的思想体系、分层次的课程体系、高素质的教师体系、丰富的校园文化体系、美好的校园环境体系。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