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娟 《文教资料》2009,(11):111-112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就必须注重语文的人文性,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以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应着手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一是充分挖掘教材中的人文资源;二是指导课外阅读;三是抓好写作训练.  相似文献   

2.
教师将思想政治教育合理渗透到语文教学中,以提高学生的人文道德素养,是新时期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思想政治教育成为新时代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分析了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然后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的策略,如挖掘教材中的思政教育元素,创建活跃的语文阅读课堂;利用口语交际进行教学,强化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抓好写作教学,提高学生思想政治觉悟;组织丰富的课外活动,提升学生的人文道德素养。以期不断提高学生的道德和科学文化素养,使学生成为对社会有用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相似文献   

3.
人之初,性本善。新课标下的中学语文教材,正体现这一人文因素。我们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务必要挖掘蕴藏的人性化素材,对学生渗透相应的人文教育,让语文教材中的人性大放异彩。  相似文献   

4.
官卫星 《现代语文》2005,(12):67-68
语文新课程标准认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人文性应是语文学科的本质属性,语文教育要真正体现其价值,就必须弘扬人文.我们知道,中学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因素.因此,作为教师就应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文性,实施人文教育,以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5.
王万惠 《教学随笔》2013,(2):122-123
人文性是语文教育的本质属性,中学语文教学承担着塑造学生人格的重大责任。语文教师要从教材出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在教学中渗透人的生命教育,适时地引导学生善待生命,树立正确的生命观。  相似文献   

6.
“新课改”关于语文教育的标准是既要注重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又要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以实现教学上的主体性,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然而,长期以来,我国中学语文教育的主要弊端是太忽略语文人文教育的作用,过分强调语文的技术性。为了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趋势,中学语文教育需要重新制定课程标准、编选教材、改革教学组织形式、改革评价学生的方法,以实现语文教育人文性和技术性的双重属性。  相似文献   

7.
正语文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写作能力,使学生拥有较高的人文素养,所以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加强对学生的人文性指导,挖掘教材中的人文性特点,帮助、引导学生对人文观点进行思考和领悟,从而使学生掌握语文知识的同时,获得思想内涵地不断提升。一、语文教材中人文性挖掘的必要性人文是指人类社会生活中的各类文化现象,是对人的  相似文献   

8.
刘勇 《泰安师专学报》2002,24(5):103-106
从语文教育界关于语文学科人文性的讨论起笔,阐释了中学语文教育中的人文精神,从中学语文教学中学生个性的泯灭、人性的失落、人文视野的狭窄、文化人格构成的缺陷这四个方面分析了中学语文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失落,并强调了人文精神在中学语文教育中的重大意义,由此提出了在中学语文教育中弘扬人文精神的四项措施。  相似文献   

9.
黄明 《快乐阅读》2011,(2):101-103
语文学科的性质决定语文教材选文应强化人文性,中学语文选文时要体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即知识能力和思想品德教育应有机地体现在语文教材中。因此,新课改形势下,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与过去相比选文加强了人文性篇目。在这样的情况下,自然在教学中加强人文精神的渗透变成了急需解决的难题。  相似文献   

10.
当前,中学语文教辅图书已成为中学生学习语文不可缺少的学习资源,但在辅助中学生学习的同时,多、杂、滥的中学语文教辅图书也出现了令人担忧的问题。为了中学生的健康发展,迫切呼唤中学语文教辅图书从片面追求应试向着力提高语文素养回归,从单一模式化解读向注重启发学生思维回归,从偏重工具性向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回归,从脱离教材和教学向围绕课标和拓展教材回归。  相似文献   

11.
人文性是一个非常泛的概念。在苏教版语文教材中,人文性是其非常注重的。语文教育人文性主要体现在:第一,注重学生的情感熏陶,塑造健全的人格。第二,关注人的生命的价值和意义。第三,尊重个人情感。语文教育人文性要求工具因素和人文因素要有机结合,使得学生在语文课上能够感受人文关怀。本文主要以苏教版教材为依据,阐述了高中文言文教学注重人文性的必要性、文言文教学人文性在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中的体现以及苏教版高中文言文教学人文性的实施。  相似文献   

12.
余 :程老师 ,您好。 2 0 0 0年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了由您主编的《中国现代文学史》教材 ,它被教育部确定为“面向 2 1世纪课程教材” ,获得了广泛的好评。作为现当代文学研究的专家 ,我想请您谈谈有关中学语文教学的问题 ,好吗 ?程 :好的。中学语文教育对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与人格力量有重要作用。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 ,人们更多的看重语文学科的工具性 ,把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作为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而我们今天的教育模式已经向素质教育方面转变 ,因此中学语文教育更应将工具性与人文性结合起来 ,突出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在语文教学…  相似文献   

13.
《语文美育理论与实践》具体分析中学语文课堂存在的若干问题,指出中学语文教育的工具性被大大突出,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字、词、句、篇章结构的知识性的传授,相对忽视对学生的人文性教育;同时,即使在语文知识领域的传授上,也普遍出现不尽人意之处。因此,在中学语文教育中,一方面人文性教育没有被重视,另一方面,颇受重视的知识性传授也存在很多的问题。《语文美育理论与实践》一书注重在语文知识传授过程中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即通过美学理论的知识性建构,将知识性构建与人文性建构有机地融为一体,这不但有效地解决学生人文素质培养问题,同时在很大程度上也医治了当前中学语文教学中教师的“知识缺乏症”。  相似文献   

14.
浅论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文素质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晓丰 《考试周刊》2011,(25):42-43
中学语文教学应以人文素质教育为本位。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文素质教育,一要以教师的人格影响学生,显现教师的人文风范;二要创设和谐的课堂氛围,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三要挖掘教材中的人文内涵,感悟人文之美;四要开展多方面多渠道人文教育活动,丰富人文之神。  相似文献   

15.
哈小健 《湖南教育》2002,(13):25-25
语文学科的人文特性,决定了语文教学对学生人格教育的重要作用。语文教学中有非常丰富的人格教育因素:文质兼美的语文教材比之其它教材有得天独厚的育人因素,能陶冶人的情操;语文教学中的伦理、道德因素,有助于培养学生人格中的伦理结构;语文教学中的审美因素,有助于培养学生人格中的审美结构……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既是发展人的个性的需要,也是语文教学自身的需要,离开了人的情意开发,语文能力的培养不可能真正实现。因此,中学语文教学必须加强学生人格教育。第一,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是传统语文教育的精华。中国…  相似文献   

16.
中学语文教材所选篇目中文言文及古诗占了较多数量,这些篇目涉及到古代文学的各种题材,对之进行分类找出其共同的审美特征,对于在新课程改革实施中去完成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审美教育,是十分必要的。本文列举了中学语文教材中常见的几大类题材作品的共同审美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17.
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点,这意味着语文不仅要培养学生的智育,而且肩负着提高学生德育、美育等重任。《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要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因此,语文教学必须根据语文教学特点和教材特点进行思想教育,实现教书与育人的统一、智育与德育的统一。文章结合语文教材谈谈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征,决定了语文教学过程要做到将二者兼顾,缺一不可。但是,面对现实升学压力,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忽视"人文关怀"的倾向,忽视个体内隐的精神世界的现象越来越明显,这种现象直接导致了中学语文教学的低效。本文笔者对"人文关怀"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必要性、"人文关怀缺失"的具体表现以及解决措施进行阐述,以便找到实现有效语文教学目标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19.
棉窝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人文教育在当前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极为深广的。因此,中学语文教学更应该注重人文教育,从而实现语文学习的人文回归。  相似文献   

20.
<正>培养学生深厚的人文底蕴,培养学生博大的民族情怀,为中华民族的发展造就有用的人才,是每个语文教师不能推卸的责任。一、中学语文教材蕴涵着丰富多彩的优秀传统文化,为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传播优秀传统文化提供了可能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是新课程的培养目标之一。因此根据新课程培养目标制订的现行中学语文教材不仅是各种语文知识的载体,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载体。教材中的古代诗、词、文积淀着丰富而深厚的传统文化,这些都是我们对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