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卜庭珍 《考试周刊》2012,(23):186-186
现代教育的发展要求班主任不仅仅是授业、传道、解惑之人,更应该是学生心灵的守护者、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班主任要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与时俱进,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关爱学生,引领他们先成人再成才。  相似文献   

2.
一个良好班集体的形成,离不开班主任精心的管理。随着社会对培养学生要求的改变,更迫切地向班主任提出了更高的时代要求。亦师、亦友、亦亲人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结合兼职班主任的工作实践谈几点体会。师生关系和谐,则学习气氛轻松愉快,学生身心可以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师生关系是否疏离,不在于教师是否传授客观知识,而在于传授知识的技术高低;对知识的自我建构,也不至于让学生盲从于师;追求"整全"的理想,由于抽离了客观知识,因而难以实现。教学不是割裂的,应该在客观知识的基础上追求"整全"。师生双方也不能是纯粹的"友伴"关系,而只能是"亦师亦友"。  相似文献   

4.
中职学生普遍学习基础差,学习习惯不好,纪律性差,自控能力弱。他们绝大多数都是缺乏自信或者说还有一些问题性的学生,容易怒火冲天,不愿意接受管束,导致许多中职教师在培养和教育学生的同时,往往把握不准对待学生爱与严的标准和尺度,往往用对待普高学生的心态来面对中职的学生,容易引起一些师生矛盾。因此我们必须在师生关系中找到了一个平衡点,本篇文章在如何处理师生关系方面做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5.
学生进入学校,在学习知识之前,首先接触的是他的教师,所以说教师给学生留下的印象会直接影响到学生以后对一门学科的学习。大家可以想一想如果我们的学生遇到的是一个没有责任心又非常不让人喜欢的教师,那么这个学生肯定会对这个教师所教的这一学科失去兴趣。所以做一个受学生欢迎的教师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6.
要使学生喜欢学习自己所教的科目,老师首先要和学生建立亦师亦友的良好关系,然后要根据教学内容的具体特点灵活运用各种方式的新课导入,其次要在学习方法上根据学生的个人特点给予指导,在课堂上与学生多进行互动,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相似文献   

7.
王艳华 《现代教学》2014,(1):135-135
当前的学生知识面广,心理成熟早,教师如果依旧靠以往那种权威是不可能与他们之间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的。所以,教师要首先放下架子,用尊重、信任,去构建新型师生关系。尊重指尊重学生的意见和要求及学生的人格,做到平等待人;而信任则指师生间友谊的桥梁,只有相互信任,师生才能敞开心扉坦诚交流,才能相互学习,相互依靠,相互激励。教师对学生真诚的尊重与信任,回报必然是学生的感激与敬重,这将有力促进和谐师生关系的建构。  相似文献   

8.
教师,教书育人也,政治教师作为学生政治思想素质和道德法律素质教育的排头兵,对学生科学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影响和行为习惯的养成负有重要的责任。面对应试教育,在教学实践经验和工作过程中越来越深切地感到育人比教书更重要,本文从专业知识、人格魅力、教育方式、师生关系、人文关怀五个方面论述了怎样做一个影响学生一辈子的政治老师。  相似文献   

9.
本文梳理苏轼与李之仪相识相知的过程。文章认为熙宁年间,李之仪因仰慕苏轼品高、才高、博学而与苏结识,是苏、李二人由相识到初步相知的时期;元桔年间二人相互交往甚多,在品画评诗中互相切蹉,亦师亦友,尤其是苏轼定州任上,二人交往甚密,志同道合,是谓挚友;绍圣、元符间,虽因苏轼之累,之仪也在艰难中,但李仍时时系念苏轼,至到苏轼获赦北归,复以诗歌酬和。李之仪在传播苏轼著述、弘扬苏轼品格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是苏门学士中于此最得力者。  相似文献   

10.
本文梳理苏轼与李之仪相识相知的过程。文章认为熙宁年间,李之仪因仰慕苏轼品高、才高、博学而与苏结识,是苏、李二人由相识到初步相知的时期;元祐年间二人相互交往甚多,在品画评诗中互相切蹉,亦师亦友,尤其是苏轼定州任上,二人交往甚密,志同道合,是谓挚友;绍圣、元符间,虽因苏轼之累,之仪也在艰难中,但李仍时时系念苏轼,至到苏轼获赦北归,复以诗歌酬和。李之仪在传播苏轼著述、弘扬苏轼品格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是苏门学士中于此最得力者。  相似文献   

11.
民国时期,兰州自然灾害频发,灾荒严重,几乎无年不灾,给社会带来非常严重的危害。其特点主要有:普遍性和多样性,高度频发性和突发性,群发性和伴生性,损失的严重性。成因有:地理条件,战争不断,环境恶化,政府职能缺失。面对严重的灾荒,当时的政府救灾力度不大,而民间的救济则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在教育备受重视的今天,非常尴尬的事实是我们的教育体制难以培养出大师级人才,这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从历史的角度看,民国时期我国曾经涌现一批大师级人才,在他们的成长历程中也有一定的规律。例如,综合能力的培养、外语水平的提高、学术师承等规律和因素对他们的成才有着非常重要作用。因此,借鉴这些有意义的经验可以为当今的人才培养服务。  相似文献   

13.
青海地处我国西北边疆,是蒙、藏族的主要聚居地之一。民国时期,在中央政府的干预下,蒙、藏族的现代教育得以展开,客观上推进了青海地区民族教育事业的发展,为社会主义新时期青海地方民族教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法学翻译是联系各国法律理论和实践成果的重要媒介.民国时期堪称近代中国法学翻译的鼎盛时期,其中宪政方面的译著尤为丰富醒目且意义重大.这些译著中,有来自不同国别、不同背景译者的作品,代表了不同的流派,反映了不同的宪政思潮.译者中既有本身具有社会影响力的法学家、翻译家,更有大量作为近代东西方文化交流媒介的留学生们.译者自身学术背景和价值观念各异,促使他们创作了不同风格的译著.宪政译著无疑对当时的政治思潮和实践均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而这些未能成功的宪政和其译著一起,给今日的宪法实践留下了经验与思考.  相似文献   

15.
民国时期贵州学校教育发展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国时期贵州教育艰难曲折地向近代化转变,其发展具有诸多因素,既有历史传统,也有自身特点,而且各级各类教育都有一定发展,教育范围广泛。各级各类教育都培养了一批专业型人才,对贵州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再次 ,从团体的约束和效忠 (领袖 )意识看。地方集团产生于地域认同 ,又高于这种认同。它不仅具有自身内在的规定性 ,不允许个体成员有违背团体的言行 ,而且必须形成强制认同的约束机制 ,否则 ,就不成其为团体。而地方集团的领袖则是集团的浓缩和人格象征 ,所以 ,认同团体、忠于团体则集中体现在效忠领袖上。地方团体的领袖多为个体 ,少有集体数人者 ,亦必以一人为核心 ,新桂系集团即是后者的典型。 2 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地方领导人在强调团体的精神整合、组织维系的同时 ,也要求团体的成员效忠团体及领袖 ,不允许团体内有派别组织存在 ,认背…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民国时期上海回族新兴商业发展的状况:民国时期上海回族商人逐步转变经营理念,扩大经营范围,不断冲破传统行业模式的束缚,改变了以往局限于与民众生活息息相关产业为主要经营的旧有模式;回族商人联合经营的力度也不断加强,在商业领域取得了一定的发展和进步。  相似文献   

18.
民国时期,贵阳教育在曲折中发展。在民国的最初十四年(1911——1934),由于军阀连年混战,贵州教育处于停滞甚至倒退状态。1935年,国民党开始控制贵州,贵州政局趋于平稳,贵阳教育开始恢复发展;特别是抗战时期,贵阳作为全省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中心和西南交通枢纽的重要地位更为突显,加之内迁大学的示范作用,贵阳教育进入较快发展时期,促成了现代教育体制的形成,引领贵州现代化教育潮流,对促进贵州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起到了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9.
民国时期的高校教师分类管理呈现出以下几个特征:聘任管理上的"唯才是举",兼职流动管理上的"不求我有,但为我用",进修管理上的"内外兼修",薪俸管理上的"差别对待",考核管理上的"教授主持、校长决断",退出管理上的"校长集权与政府保障并存"。高校教师的分类管理整体上对推进民国时期的高等教育事业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因时代局限,民国时期的高校教师分类管理仍旧存在:尚未构建起完备的高校教师分类管理制度体系,尚未形成科学的高校管理分权机制,专业化的高校教育职员队伍建设滞后和缺乏充足的物质条件支撑等缺憾,值得反思。  相似文献   

20.
民国时期成都的赌博业呈现出赌场分布广、参与人员多、持续时间长的特点,不仅影响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扰乱了社会秩序,还严重地阻碍了成都的城市早期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