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迎接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引发的产业变革对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的挑战,国家积极深化工程教育改革,启动开展"新工科"建设。阐述了"新工科"建设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分析了"新工科"建设中地方本科高校的立足点,从教育理念、培养方案、教学方法、合作教学、创新创业平台、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论述了地方本科高校"新工科"建设思路。  相似文献   

2.
针对目前培养工程师后备人才过程中存在实践不足、工程体验少等问题,提出以学生为中心、课程为主体、能力培养为导向,根据"新工科"要求,以冶金工程专业为例,探索突出工程能力为导向优化"冶金工程类"的课程体系、抓住"理论+实践"两个基本点强化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深度融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设网上课程教学体系、增强国际合作拓展国际视野等举措,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冶金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3.
面向“新工科”建设内涵,分析了传统工科专业(以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为例)现有实验教学体系和方法的不足,提出了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实验教学体系的改革思路,设计构建了以验证性实验为基础、综合与设计性实验为主体、创新与探索性实验为导向的层次化实验教学新体系,建立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实验教学新模式和多元考核机制,为“新工科”建设背景下传统工科专业高素质工程人才的培养提供借鉴和支撑。  相似文献   

4.
柏洪雪  王孝民  吴昊  刘善蛟 《教师》2022,(28):84-86
“新工科”背景下,高校的测量仪器和教学手段都需要跟上行业发展的步伐。文章以工程测量课程为例,介绍了保山学院工程测量课程现状,分析了保山学院工程测量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测量仪器老旧、缺乏维护、测量方法落后、工程测量课程与工程实际结合度不高等。文章作者运用文献研究法和定性分析法,通过前期调研和教学实践,提出要以问题为导向,全方位、多路径地进行课程改革,并从测量仪器、校企合作、产学研融合等五个方面给出具体策略,以期为高校工程测量课程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文章阐述了新工科背景下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改造升级的必要性,介绍了水利水电工程专业面向新工科建设的研究现状.从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课堂教学模式创新、教师队伍建设三方面提出了建设措施,并提出了同步建立教学过程质量监控机制的思路,为新工科背景下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建设的改革与探索提供了有益经验.  相似文献   

6.
课程体系是专业培养目标实现的根本保障和有力支撑,结合“新工科”背景下工科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新要求,从实践能力、跨界整合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3方面入手,分析当前工科类专业课程体系存在的实践环节缺失、跨学科的课程不足、创新创业类课程欠缺等问题,进而对工科类专业课程体系提出明确的、细化的培养目标,加强实践环节,加大课程整合力度,多途径建立并优化创新创业类课程,以适应“新工科”建设对工科类专业人才的需求。  相似文献   

7.
为适应"新工科"建设思想的要求,增强港航工程专业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本文分析了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的建设意义,提出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可以从优质资源建设、创新虚拟教学方法、校企合作以及管理与制度保障等方面进行改革探讨。  相似文献   

8.
新工科建设和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提升我国工科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手段,对工科高等教育产生了变革性影响,也为地方高校工科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地方高校作为促进区域战略发展、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应围绕新工科建设和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主要职责和重要使命,以新工科建设和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为契机,着力解决专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主动对接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优化专业结构,推进课程体系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提高学校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9.
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硬实力”的同时,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素养“软实力”,软件技术专业基于CDIO工程教育理念,从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模式、教学资源、教师团队和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探索,积极推进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开展“CDIO+”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使课程思政工作真正落地。  相似文献   

10.
工程人才是中国制造业创新发展的重要保证。结合立足制造业的地方应用型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举措,系统阐述了借助实践思政协同、企业社会协同、教学科研协同提升专业人才的工程意识、工程实践能力、工程创新能力的工程人才培养路径,提出通过强化课程思政、细化产教融合、深化实践教学实现新工科专业人才"回归工程"的人才培养理念。  相似文献   

11.
上海理工大学假肢矫形工程专业围绕新工科创新人才培养,以立德树人为导向,聚焦专业优势,保持特色发展。专业紧紧围绕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能力这一核心目标,从制度保障、资源配置等方面进行专业改革,推动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持续提升。  相似文献   

12.
"新工科"建设共识为高等工程教育改革注入了新内涵、提供了新机遇。文章简述"新工科"的意蕴和特征,从服务战略性新兴产业出发,论证其建设的必要性,介绍福建省高等工程教育发展历程和基本现状,对现存的主要问题进行剖析,最后从政府、产业、高校、学科层面和专业等层面探索省域高等工程教育的发展路径,为"新工科"建设背景下的省域高等工程教育发展改革提供理论参考和策略支撑。  相似文献   

13.
以蚌埠学院水利水电工程专业为例,结合水利工程行业特点和新时代发展前景,对专业建设的方向和问题进行了分析;在满足新工科发展要求的前提下,选用与新工科相契合的EIP-CDIO模式进行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建设;从课程目标、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大纲、课程改革、教学评价到产学研合作六个方面进行了课程体系建设。该研究对应用型高校新工科背景下的专业建设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数据库系统课程在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中具有重要地位,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课程。该课程目前存在教学内容组织不科学,教学重理论、轻实践,考核评估方式单一等问题。以成都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软件工程专业数据库系统课程的教学为例,对该课程教学内容和学时进行调整,精炼理论教学内容,理论课时由原来的44课时调整为36课时,而增加了8学时的工程实践课。改进教学模式与方法,从灌输式教学转向自主学习型教学,从理论教学为主转向工程实践教学为主,从大众化教学转向个性化教学,从知识传授型教学转向创新型教学;同时,对课程评价方法也进行了改革。教学改革实践取得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5.
“新工科”背景下,培养多样化、创新型卓越工程科技人才成为高校人才培养的新要求。文章以专业内涵传统、人才培养方案固化、课程体系陈旧3个问题为导向,结合南京理工大学办学基础和特色,从升级专业内涵,制定柔性化培养方案,构建横向破壁、纵向贯通、逐层进阶的课程体系3个方面入手,深入剖析如何在“新工科”背景下基于新型工程人才的培养目标,对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进行研究与探索。  相似文献   

16.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9,(11):266-269
"双创"实验室是高校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阵地,"新工科"背景下"双创"实验室建设与探索,对实践教学改革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该文分别从基于学科交叉融合的专业应用拓展、实验室的智能信息化建设、面向通识教育的实验体系改革。产学研协同育人的复合型培养模式和面向"一带一路"的工程专业认证等五个关键点对高校化学专业"双创"实验室建设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7.
18.
《实验技术与管理》2020,(2):240-244
该文依托实验教学中心,结合学科特色,建立了大学生创新实验室;构建了模块化科技创新工作体系,组建了充满活力的指导教师队伍和层次分明的学生科技创新队伍,塑造了具有专业特色的科技创新文化,建立了较完善的科技创新制度保障体系和高效的创新实验室运行管理模式。实践证明,大学生创新实验室软环境建设作用得以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19.
随着国家重大战略计划的实施,对工程教育和人才培养质量提出了新要求,明确了新工科建设路线。在新形势下,作为地方高校的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要达到新工科建设的要求,作者认为则必须进一步优化课程体系、强化实践训练、推进课程建设、改革考核方式、加强师资队伍等工作,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工程能力。  相似文献   

20.
在新工科建设的背景下,以石家庄铁道大学机械电子工程专业为例,介绍其在人才培养模式中的探索,包括制定具有鲜明行业特色的培养目标与培养方案;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理念,通过分块设计、指标量化等方式设计课程体系;探索铁路行业背景下的机电类人才“产出导向”培养模式,促进专业教学质量的持续改进和提高;优化课程体系,建设特色核心课程群;以建设国家一流课程为导引,利用混合式教学资源打造精品课程;结合学校在铁路建设中的贡献,推进课程思政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