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熊四喜 《军事记者》2007,(10):70-70
我是一名指导员,业余时间喜欢写写稿件。我能写一些内容充实的稿件,得益于平常的用"心"采访。2005年国庆节,我到某连队临时代职几天。去的那天,看到连部桌上放着一本稿纸,听副连长说那是旁边一干部家属写的小说手稿,而且说她不但写了两部长篇小说,还出了一本散文集。听  相似文献   

2.
妻子要写论文彭仪钦妻子要写论文,几乎让我要笑掉牙。“几十岁的人喽!别逞这个能了!你以为写论文就跟吃馒头似的一口一个那么容易吗?我不假思索地就给了她一瓢冷水。妻是某企业档案馆的干部,二十多年来一直在这个平凡的岗位上辛勤地旁作着。尽管厂离我们家较远,上下...  相似文献   

3.
邵云环是我的老乡,她非常要强,也非常敬业。这次她刚到贝尔格莱德不久,就迅速地适应了特殊的报道环境。她从不计较得失,默默无闻地工作,领导要求做什么就做什么。她没有任何的名利思想。她写的稿子有思想,有深度。我来南斯拉夫工作时,特地带来一篇她与丈夫曹荣飞(中国驻南斯拉夫使馆外交官)合作的稿子,那是一篇写于1992年的年终专稿。这篇稿子非常有水平。如果对塞尔维亚民族特性和政治状况没有很深了解,很难写出来这样的稿件。这次她到了贝尔格莱德以后,写了很多内参,为国内提供了宝贵的动态性分析。 由于电话线路问题,我只能每天去她家发稿。她一再坚持要给我把钥匙,让我无论何时都可以去她  相似文献   

4.
毕胜 《传媒》2002,(11):33-35
丁一岚先生过世已四年有余,早就想写一篇文章,在她去世后不几天,我曾写过一篇短文发表在《人民日报》上,限于篇幅,没有完全表达我多年来对她的感激之情。后来一直想写,种种原因没有再动笔。这几天,翻阅她给我的一些信函,不禁想起了这位慈祥的老人,这位令人尊敬的老新闻工作者。 认识丁一岚先生,是在 1980年的冬天。当时,我在中国社会科学  相似文献   

5.
酝酿出来的东西总是芳香的。在脑子里过滤之后,一个个音符汇成键盘的奏鸣化作屏幕上的文字,于是,她新创作的中篇小说在向后不断延伸……写着写着,竟写不下去了,她很困惑,虽心静如水,却不知如何摆脱这个困境。她请教两位先生,一是鲁院时的同学,一是同行。他们拜读有关章节后感言:少有的大气之作,以散文手法写小说很有优势。她来电说已是柳暗花明,知道该如何往下走了,并问我那二位说的是否有道理。我说当下真正的作家已不多,原因是造作,无病呻吟。她连连慨叹:说得太对了。这是新世纪第一个冬天来临时她的状态。她,就是军中作家烈娃。  相似文献   

6.
手指     
我的第一封情书是写在斯瓦普娜的背上。那年我16岁,而她刚刚满14岁。那天我父母和姐姐出门买东西,斯瓦普娜像一只蝴蝶翩然飞进了我家。她穿着一条五颜六色的裙子,发丝闪亮。我自己也搞不清楚是从哪里突然来的一股冲动,抱住她狠狠地吻了她,然后把她带到我的床前。  相似文献   

7.
老婆时常揪着我的耳朵问:“余阿毛,你这辈子给多少人写过情书?”我总是满脸委屈地说:“不就是给你写过一点嘛。”她总是露出不屑和不信的表情。她这样是有理由的。我给多少人写过情书,我自己也记不清了。假如把它们都收集起来,我相信可出一本厚厚的书。遗憾的是,它们恐怕早就被人撕碎扔在风中了。但有一封情书,是我亲手撕碎的。  相似文献   

8.
钦鸿 《出版史料》2006,(2):19-21
在中国现代作家中,毕生写日记的为数并不多,谢冰莹就是其中之一。她从少女时代就开始写日记,一直记到去世之前,中间没有一天间断,积聚起来的日记本,不计由种种原因而丢失的,到1969年就已经有了满满一箱子,延续到她的晚年,更不知有多少了。谢冰莹的这种“有恒”精神,她的这一笔丰硕的精神财富,实在令人叹为观止了。据谢冰莹回忆,她早年所以写起日记来,是出于一时的突发灵感。有一天她在临睡时,忽然想到要将一天做过的事情记下来,于是就开始了写日记。写着写着,她觉得“日记,是我的秘密,也是我的心声,我爱怎么写就怎么写,多么自由”。从此,她…  相似文献   

9.
我与她相处不到一年,她朴实无华,却知识丰富;她,教我写作催我奋进,慷慨而又无私。我非常喜爱她!也许您会问:她一定是位聪明、善良的姑娘吧?哈哈,您猜错了,她,就是我订的那份《新闻爱好者》呀! 您先别急,听我慢慢讲来:我是1985年底才开始试着写新闻报道的新闻爱好  相似文献   

10.
新闻界的一位老前辈对我说:“你去采访一下黄薇同志吧!她的历史挺生动的,可是知道的人却不多。”然后他如数家珍似地把黄薇的历史给我“兜了”出来。我动心了,决意写她。可是一见面黄薇同志却阻挠我:“不要写,千万不要写,我没什么好写的。”说话时语调的轻柔,使我难以想象,她,就是那个在日本宪兵鼻子底下办地下抗日报纸的著名华侨女记者。黄薇同志生性恬淡,温雅,乐观,豁达。她已是“古稀之年”的人了,前几年已经离休,但她整天在家忙个不歇。她说,离休是离休了,可比上班还忙呢。她的案头上,整齐地叠放着各种各样的报纸杂志;一沓沓的稿纸堆放在那,显然是主人常用得着它。小小的客厅里,布置得相当典雅,书橱里随便置放了几件工艺品,一壁墙上还悬挂着一幅以浓重的墨绿色为背景的油画——“乡村”,那清逸的水色山岗,使人顿生一种超然,澹泊、宁静之感,似乎透露着主人的情愫。“您说您很忙,都忙些什么呢?”我问。“喏。”她递过来一叠稿纸。这是她离休后写的《回到抗战中的祖国》一书的前言和目录。这本书  相似文献   

11.
几年前,一位邻居向我叙述了她的一段经历,那是在某一年的冬天,在华盛顿州一处海滩上发生的事情,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时,我曾作了些记录。后来在一次作家会议上,那次谈话的情景又浮现在我的脑海中,我觉得有必要把它写出来。这个故事萦绕在我的心头,就象刚听说时那样清晰、感人。  相似文献   

12.
张爱玲40年代初在上海滩脱颖而出.那时还不到20岁.文章写得那么淡雅清丽,一上来就红遍了东南半壁.我认识她,但无深交.她是贵族后代,又和日伪上层人物事有来往,恃才傲物,性情怪僻,是个冰冷冰冷的女人,不大好接近.1952年,张爱玲去了香港,从此再未见过。对他后来的情况和她的第二次结婚,我可说一无所知,放本文只写写1945年胜利前的她。写张爱玲的文艺不少了,这里只从几个侧面,说说她最走红时的点滴,作为补白而已。一、旷世才女张爱玲自己说过,她血管里流的是贵族的血,此话不假。她是清末大臣张凤给的孙女。张佩组是李鸿章…  相似文献   

13.
2002年,我刚到北京,和一位老乡吃饭。他老婆是某医院的护士,在饭桌上,她问我知不知道某个女明星,我当然知道;她又问我知不知道某作家,我当然更知道了。于是她告诉我,这个作家陪着这个明星去她们医院打过胎。怎么可能呢?我当时晾得刚塞进嘴里的一块肉差点没掉出来。  相似文献   

14.
1957年春天,人民日报副总编辑杨刚因车祸受到剧烈的脑震荡,休养了几个月后,到报社来上班了。因为有脑震荡的后遗症——经常头痛,她在报社编委会中的分工有了一点变动,主要是负责审阅副刊大样。我当时是文艺部的一名年轻编辑,正好值班划副刊版样,经常送大样到她办公室去。这中间她曾精心修改过我写的一篇已经上了版的文章——涉及一个国际问题。那次我去取样时,她对我说:“你写的文章我改了一些地方。”我回到自己的办公室,细细看了修改之处,  相似文献   

15.
1957年春天,人民日报副总编辑杨刚因车祸受到剧烈的脑震荡,休养了几个月后,到报社来上班了。因为有脑震荡的后遗症——经常头痛,她在报社编委会中的分工有了一点变动,主要是负责审阅副刊大样。我当时是文艺部的一名年轻编辑,正好值班划副刊版样,经常送大样到她办公室去。这中间她曾精心修改过我写的一篇已经上了版的文章——涉及一个国际问题。那次我去取样时,她对我说:“你写的文章我改了一些地方。”我回到自己的办公室,细细看了修改之处,感到她改得好,有学问。 1957年9、10月之交的一天下午,我把文艺部领导(是林淡秋同志还是袁鹰同志看的,记不清了)  相似文献   

16.
一宝珍来找我,我知道有事,没想到是这回事.她找一个当兵的对象,见一面就走了.然后那男的就给她写了一封信,表示同意相处下去.宝珍是我的小学同学,她长得很漂亮,也很能干,在农村是里里外外的一把好手.男方的母亲非常愿意,男的也就同意了.宝珍来是为了让我给她回信,她小学还没毕业,不会写信.  相似文献   

17.
艳遇     
那天在咖啡馆,随手拿过一本书,是网上炒得很热的某游记。翻开来,不过三分钟,我就看到作者写她在罗马遇到英俊又殷勤的葡萄酒商人,带她乘着私人游艇去看海,并且忧伤地告诉她,自己从未真实地生活过。骗子!我愤愤然放下书。独自旅行这么多年,我可从未遇上一次这种大牌的艳遇,不,别说大牌了,连"艳"都算不上,难道草根之人,只能有草根之遇?我的"艳遇"大部分是这样的:在西北小城,被纹身男人跟踪到宾馆;在豫西小镇,被小青年笑嘻嘻地问QQ号;在去往湘西的中巴车上,邂逅以前熟人介绍、  相似文献   

18.
前不久,包括新华社在内的众多媒体报刊纷纷披露了一个消息:女作家张海迪在推出长篇小说《绝顶》之后便封笔不再继续进行长篇小说的创作。对此,张海迪说:“我从没有说过要‘封笔’这样的词。”张海迪说,身体状况是她暂时不写长篇的原因之一,其次写《绝顶》动用了大量的知识积累,她要开始再一次学习和思考。“我真希望自己的身体能恢复得好一点,让我再一次尝试一种新的写作。”目前,她已开始写一本作家出版社约她写的书“How to study English”。《中华读书报》6月5日载文明确指出“《绝顶》不是张海迪封笔之作。”  相似文献   

19.
一宝珍来找我,我知道有事,没想到是这回事。她找一个当兵的对象,见一面就走了。然后那男的就给她写了一封信,表示同意相处下去。宝珍是我的小学同学,她长得很漂亮,也很能干,在农村是里里外外的一把好手。男方的母亲非常愿意,男的也就同意了。宝珍来是为了让我给她回信,她小学还没毕业,不会写信。  相似文献   

20.
我是一位肢残人,先天性左手左脚残疾,行动不 便,我爱人也是一位肢残人,自幼得了小儿麻痹症,行动和我差不了多少,平时,我把家里买菜、扫地、擦窗等活全包了下来。我热爱新闻事业,从小喜欢舞文弄墨,在当“业余记者”的20年时间里,我写了1200多篇稿件,其中约有三分之一是写残疾人的,有人戏称我成了写残疾人的“专业户”。 从我爱人写起 记得我第一次采写残疾人报道是从我爱人开始的。我爱人因小儿麻痹症致使双腿残疾。1965年,她初中毕业,因残疾高中不能考,招工单位也不要。这时,母校的老校长念她是位出色的学生团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