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手的精细动作的发展和心理的发展存在着相互调节的关系。手的活动可以刺激脑髓中的手指运动中枢,手指活动越多、越精细,就越能刺激大脑皮层上相应运动区的生理活动,从而使思维活跃,智能发展。而大脑在不断接受新的刺激后又促使手的动作更加协调和灵巧。在幼儿期,为了让幼儿的思维更加灵活,应当注重培养幼儿手的操作能力。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就曾提出过要“解放儿童的双手”。为了更好地发展幼儿手的精细动作和操作技能,  相似文献   

2.
手是幼儿认识物品的重要器官,也是触觉的主要器官,通过活动手指来刺激大脑皮层,能较大程度地增强大脑的活力。因此,经常锻炼手指进行较为复杂、精细的运动,培养手指动作娴熟、灵活性对于大脑皮层建立更为丰富的神经联系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而"手指游戏",顾名思义,就是以手指为主要的游戏"材料",以活动手指为主要游戏目的及过程的游戏。大多数手指游戏还伴有好听有趣且朗朗上口的儿歌,让幼儿边说边活动手指,既促进幼儿口语的锻炼,又兼顾手指运动,促进手口一致。  相似文献   

3.
大人看见小孩吸吮手指,大多会急不可待地把他的小手从嘴里拽出来,甚至还在小手上打上两巴掌,以加深“痛苦”的印象,防止再次吃手。可转眼,孩子仍然我行我素,照“吃”不误。 其实,吸吮自己的手指,对婴儿来说,是一种莫大的享受,他能从中获得巨大的快感。大人的粗暴干预,非常“残忍”地剥夺了小儿感知觉发展  相似文献   

4.
李妍 《考试周刊》2014,(34):196-196
<正>儿童的智能在他们的手指尖上,许多科学家都证实,手和脑之间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在幼儿期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提高孩子的小肌肉动作是极其重要的。小肌肉动作也叫精细动作,是由小肌肉群组成的随意动作,主要的小肌肉动作就是手的活动,它包括手眼协调、指尖动作、手指屈伸等局部运动,而这些活动正是发展幼儿精细动作的重要途径。所以在了解小班幼儿手指精细动作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有效促进小班幼儿手指精细动作的发展,充分地把握幼儿生长的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5.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这句话揭示了培养幼儿动手能力的重要意义。有关资料说明:婴幼儿期正是躯体动作和双手动作发展的最佳阶段,而手腕和手指等小肌肉群的运动能直接刺激大脑皮层,促进大脑皮层机能的发展完善,大脑的完善发展又促进手的运动更加灵活,并为幼儿的智力和创造才能的开发打下生理基础。  相似文献   

6.
文雪萍 《学周刊C版》2020,(14):177-178
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做出过这样的论断:“儿童的智慧在他们的手指尖上。”手是由小肌肉群、骨骼等组织组成,手指的动作、手眼协调等构成了小肌肉群的运动,能够促进幼儿大脑思维的发展。幼儿教师采取手指游戏的教学模式,能使幼儿在学习过程当中实现手脑并用,从而让其心理机能和生理机能均得到发展,并且可以使幼儿的手指灵活性得到有效地锻炼,还可以帮助幼儿更好地成长。  相似文献   

7.
手和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幼儿期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提高孩子的小肌肉动作是极其重要的.艺术拼贴是其中之一,可以激发幼儿的美感,也可以促进幼儿的动作发展.进行多种材料的艺术拼贴,还能促进手指的运动机能.  相似文献   

8.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儿童的才智反映在他的手指尖上。”可见,只有让孩子在活动中动手、动脑,才能使孩子的智慧与能力得到发展。剪纸活动是典型的手脑并用、手眼协调并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活动之一。3岁幼儿身体和手的动作发展已经比较自如,能够掌握各种粗动作和一些精细动作,手指的灵活性,双手的配合能力也不断提高。幼儿已经能手握剪刀剪些简单线条。随着年龄的增长,机体与肌肉的成熟发展,幼儿已能手眼协调地进行创造性的剪纸活动。那么如何引导幼儿开展剪纸活动?我的体会是:1.激发幼儿对剪纸活动的兴趣为了激发幼儿…  相似文献   

9.
手指游戏,顾名思义,就是用手指头玩的游戏。我通过教小班幼儿循序渐进地玩手指游戏,来锻炼幼儿的手指小肌肉群,提高其手指动作的灵活性、准确性及控制能力,并进而发展幼儿的智力。第一阶段:初步了解手的结构,培养幼儿对手指活动的兴趣。首先,我教幼儿认识自己的手,使幼儿知道手有手心、手背、手腕和手指。然后,再逐一认识五个手指的名称。认识后立即通过游戏《手指点名》进行巩固。老师说出一个手指的名称,幼儿立即伸出  相似文献   

10.
国内外学者通过对人类手和脑关系的长期研究,证明手指在大脑皮层上占有相当比例的运动区,手指越灵巧,活动越频繁,大脑皮层所受的刺激就越大,这有利于锻炼大脑,促进思维。幼儿园里虽然也有锻炼幼儿手指的活动,如搭积木、做纸工、剪贴画、进餐时使用筷子等,但是我认为教幼儿学做手指运动游戏来得更方便、有趣,因为它不受时间  相似文献   

11.
一、吮吸手指的两种不同的心理含义孩子在婴幼儿期,吮吸手指是一种很常见的行为。不过,孩子6个月前和6个月后吸吮手指的心理含义是不同的。6个月之前的吸吮手指完全是为了满足吸吮的需要,在人工喂养的孩子和饥饿时的孩子表现得特别明显。吸吮反射是一种先天性的无条件反射,当触及3个月前的小孩的嘴唇甚至脸的其他部位时,都会引起他的吸吮反射,所以婴儿尤其是三个月之前的婴儿为满足吸吮的要求,常常会把手指当作刺激物,表现出他特别喜欢吸吮手指。母乳喂养的小婴儿能尽情地吸奶,有较多时间满足吸吮的本能,所以在母乳喂养的婴儿中,吸吮手指现…  相似文献   

12.
不当吸吮行为是指经常反复吸吮口唇、手指、脚趾、毛巾、被角等行为。其中,以吸吮手指最多见,常发生于一至两岁婴儿。长时间吸吮手指或脚趾,可因局部刺激而使手指或脚趾变粗、变大,影响美观和精细动作的发展。另外,吸吮手指很容易造成寄生虫感染。吸吮口唇轻者可使口唇变厚  相似文献   

13.
邓湘宇 《考试周刊》2011,(18):237-237
精细动作即小肌肉动作,是指幼儿手的活动,主要包括眼手协调、手指屈伸和指尖动作等局部活动,精细动作对幼儿的发展意义重大。视力残疾儿童和普通儿童的发展有其相同的规律,[1]视力残疾幼儿"以手代目"认识外界事物,因此精细动作对他们生活、学习的影响更为巨大。  相似文献   

14.
现代心理学家认为手是智慧的前哨,手是否灵活,反映了要幼儿的智力发展程度。有位日本医学博士对手与脑的关系作了多年研究后指出:“如果想培养出智力开阔、头脑聪明的孩子,那就必须经常让孩子锻炼手指的活动能力。”要做到这一点并不难。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就有许许多多机会可使孩子的手指得到锻炼。如:在哺乳时,母亲伸一只手指让婴儿抓抓放放;当婴儿七八个月时,可以教他学抱奶瓶吃奶,给他饼干或馒头片,让他自己拿着吃;一周岁以后的孩子,可教他用勺子吃饭;再大些,利用睡觉、起床  相似文献   

15.
活动手指能够促进幼儿智力发展。有位日本医学博士对手与脑的关系做了多年研究后指出:“如果想培养智力发达、头脑聪明的孩子,就必须使他经常保持手指的活动,手指的运动能刺激大脑皮层的手指运动中枢,能促使全部智能提高,大脑就会日益发达,变得心灵手巧。”我们根据幼儿的生理、心理发展特点,  相似文献   

16.
“拼积”游戏是指幼儿用积木、塑胶粒(或五彩扭扣)、拼版(如七巧板)、小石子及其他构件一类的东西,模拟周围事物形象进行拼搭的的智力游戏。其根本特点是幼儿可以按自己的意愿进行创造,可以不断地花样翻新,百玩不厌。幼儿时期是发展智力的重要时期。“拼积”游戏通过对拼积材料的比较选择,造型设计,有利于培养幼儿初步的分析综合和抽象概括的能力。“拼积”游戏也是幼儿对客观事物从“再造”走向“创造”的过程,如幼儿玩积木时,开始只按图和成人的指点,后来能按自己想象来拼搭,并说“这是一座大桥”,这就是最初的创造活动。同时,“拼积”需要精细、灵巧的动作,这能使手指小肌群得到良好锻炼,从而刺激大脑皮层的“手指运动中枢”,有利于幼儿智能的全面提高。A、开展“拼积”游戏,首先要带领孩子观察  相似文献   

17.
正古人创造了"心灵手巧"这个成语,就是把动手和思维联系在了一起。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思维与手指的灵活性有着密切的关系。手指活动越多,动作越精细,对大脑的刺激就越丰富。而相应的大脑的兴奋程度越高,又能更有效地调节手指的活动,提高手指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活性。因此,幼儿的手和手指的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活性,已经成为衡量其智力水平的标准之一。  相似文献   

18.
婴儿天生就有吸吮反射,这也是一种生存的需要。几个月的婴儿还不能把身体同周围的物体区分开来,因此,当身边没有什么东西吸吮时,手指就成了最直接的替代物,而一些家长缺乏卫生常识,觉得孩子吮手指不是什么大事,因而不予纠正,等孩子渐渐长大,习惯已经形成,再想纠正也就困难了。有少数孩子,这种不良习惯还延续到幼儿期,有碍身心健康,必须纠正。幼儿自我控制能力差,空洞的说教和消极训斥是不会奏效的。想让孩子不吮手指,最重要的一条,  相似文献   

19.
杜艳娟 《甘肃教育》2022,(20):70-73+78
手指游戏是借助手指完成一系列的游戏活动,由于它具有简单易行、生动有趣的特点,因此受到了幼儿及教师的青睐。手指游戏不仅可以让幼儿产生良好的感官体验,激发他们探索的欲望,还可以通过直接刺激大脑皮层来完善幼儿的思维,开发幼儿的智力,让幼儿的整体素质得到全方位的提升。可以说,手指游戏在培养幼儿能力、开发幼儿智力、激发幼儿学习兴趣等方面具有很大的教育价值。  相似文献   

20.
幼儿园的数学活动不是教幼儿算多难的题,而是要根据数学抽象性、逻辑性、精确性的特点,在数学活动中让幼儿分析、概括、判断,以发展幼儿的智力。上幼儿园的孩子,大多都会口头数数,在此基础上教师要让幼儿按自然数的顺序,用右手从左至右点着实物数数,做到手口一致,不重数、不漏数。手指动作或微微点头动作相互协调配合,可帮助幼儿理解数词和物体的数量相对应的关系,掌握数的实际意义。数到最后一个数目时,声音可提高一些,借以强调总数或用概括化的姿势帮助幼儿理解总数的意义和有意识地记住总数。在教幼儿数数时,教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