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民族归属感和文化认同感,就需要发扬传统文化的魅力,就需要保护和传承好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高校作为文化传承的基地,更应该承担起应有的责任。文章详细分析了高校参与民间文化保护与传承工作的优势与不足,在此基础上探索高校加强民间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的路径、方法,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保护和抢救珍贵的民族口头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不可忽视的一项工作。哈萨克族阿依特斯的保护工作关系到文化的多样性和人类社会的和谐发展。由于影视人类学片具有视与听、声与画同步的特殊表现方式和真实性强、表现生动等特点,所以在记录与传播、传承与发扬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能发挥独特的作用,因而影视手段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静态保护中最有效的方法和载体。  相似文献   

3.
《邢台学院学报》2019,(1):178-179
梅花拳,2006年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为更好地传承和发扬非物质文化遗产,让文化遗产"活"起来,梅花拳进校园,让更多年轻人感受非遗的魅力,感受传统文化的教育与熏陶,更好的传承民族文化血脉。以此为研究切入点,探讨梅花拳对大学生身体素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梅花拳练习可以发展大学生的柔韧、速度、力量、耐力。  相似文献   

4.
方言消失与抢救方言已成为当下不能回避的课题,人们已经意识到方言消失对地方文化流失带来的严重后果。方言与口头非物质文化遗产相互依存,方言是"口头非遗"的载体,"口头非遗"也成为方言的自然栖息地,以口头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为切入口来保护与传承方言不失为一种新方法与新途径,从而使地方文化与方言获得传承的双赢。  相似文献   

5.
地方高等学校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阵地,承担着传承发扬本土文化、推动本土文化创新的重任.地方高校应真正意识到传统文化对学生精神层面的重要意义,通过改进高校课程设置,开设"本土"文化课程,在教学中有效渗透本土文化,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美好情感的同时,促进本土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相似文献   

6.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提出"发扬我国优秀民族文化、提高我国国际文化地位"的总方针,为我国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和开发指明了方向。本文以甘肃省少数民族音乐为例,结尝试就新时期"非遗"语境下甘肃省民族音乐的传承与推广展开研究。  相似文献   

7.
当今世界处于多元文化共存时代,文化的繁荣体现在文化的多元化,地方特色文化的传承与发扬一直是当今中国文化建设所要面临的问题之一。梅州,一个客家人聚集的地区,其在文化上的特殊性不言而喻,平远船灯是其地方特色文化之一。探讨船灯的起源,介绍船灯在平远发展状况,分析船灯文化的特点及独特价值,阐述平远船灯在其传承和发扬所面临的问题,对社会各方面应如何对待平远船灯的传承与发扬提出一些建议,对如何保护地方特色文化具有可借鉴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河西学院学报》2015,(6):80-84
"亚鲁王"是在西部苗族麻山地区广为流传的口头史诗传统,2011年被文化部认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特殊的演述传统在口头史诗学界引起广泛的关注和研究。在国家文化遗产保护视野下对史诗"亚鲁王"传习方式的研究,探索了史诗歌手的创作与演唱过程,通过对民间艺人传承技能的深层次挖掘,以求让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 "亚鲁王"能够得到科学合理的传承保护与发展。  相似文献   

9.
恩施自治州有丰富的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但在全球化和现代化的冲击下,大多处于衰退、濒危、变异,甚至消失的状态。因此,必须加以挖掘、抢救和保护。政府要高度重视,认真进行清理盘查,把文化创新活动等与保护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结合起来,提高民间艺人和文化人的地位,保证其传承文化和创作的条件,把民族民间文化纳入学校的教学内容,希望通过各方努力,让全社会形成强烈的民族遗产保护意识。只有这样,恩施州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才可能得以保护和传承。  相似文献   

10.
昆曲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剧种之一,中国的昆曲艺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首批"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高阳县北方昆曲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高阳县北方昆曲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积淀,对高阳县北方昆曲的研究,有利于保护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有利于中国民族文化的传承。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一种极其独特的传承方式,凉山彝族山区“克智”口头论辩传承方式采取的是一种先背诵后书写、口头与书面相结合的口头“诗教”方式.这种传承方式既有其传承上的优势,也有自身的不足.它对儿童教育有着重要的启示,如应充分发挥儿童与生俱来的口头天赋;发扬口头“诗教”传统;创设氛围进行情境教学;尝试对话式教学方法等.  相似文献   

12.
西和民间春官是古代官方一职流变延续的结果。西和春官说春活动是集历史与文化于一体,以口耳相传、言传身教的方式世代传承,延续着子承父业走街串巷、走村串户的古老说春特点,是组成民间文化的主要元素之一。文化的根基在于民间,"根繁才会叶茂"。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其他因素的影响,西和民间春官说春活动传承出现了"断裂"现象,主要针对西和春官传承问题的现状和困境进行相关学科的探讨,以及对西和地区口头非物质文化的传承提出保护政策。  相似文献   

13.
大学教育应该积极参与到"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这是现代大学生传承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良好契机,也是现代大学教育实现传播民族文化使命的最佳时机.规范的民间文化搜集整理技术与档案化的科学意识是现代大学教育急需的知识准备.  相似文献   

14.
贯穿整个羌年仪式活动始终的12首年歌,是羌族悠久历史与灿烂文明的杰出证明,是具有标志性、较高显示度的羌族文化经典。年歌的传承保护变"口头文化"为书面文本,标志着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变,表现为在坚守本根中突出独特性、唯一性、实用性,在创新保护中突出时代性、大众化。  相似文献   

15.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民族文化更需要寻求多元的传播渠道。"刘三姐"文化的大众传播渠道肯定了大众传媒对民族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所发挥的积极作用,为探寻更多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提供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民间舞蹈作为民族传统文化的审美体现,包含了各民族人民的思想精髓和生活体验。有效传承民间舞蹈,是保存民族特性、发扬民族精神,促进民族文化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兴起,给民间舞蹈的传承与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一方面,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提出使民间舞蹈传承有了新的文化解读,另一方面,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不全面、不到位的尴尬境地也给民间舞蹈的传承与发展带来不利因素。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语境下探求民间舞蹈传承的利弊,总结经验与方法,对我国民族文化的创新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在威宁的乡村,不管是几岁的儿童还是十几岁的青年,都知道"抖音"、"王者"、"吃鸡",却几乎没有人知道"老变婆"的故事,没有人知道"小三小三你要来"、"张打铁,李打铁"的歌谣。而在二十岁左右的青年及以上的人群之中,这些歌谣和传说却张口即来。威宁民间的传说和歌谣等口头文化在近二十年来的传承受到了极大的冲击,乃至出现了断层。为什么几千年一直流传的文化在近二十年来没有得到继续传承下去却产生断层,其原因是多方面的。科技的进步带来娱乐方式的多样化,经济发展带来的生活质量的需求的改变,文化的市场化带来的文化的趋同等因素都是其断层的原因所在。而它作为一种具有地方特色的口头文化,在全国民间文化的普遍性之中蕴含着它自身的特殊性,是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地域性文化,对它进行保护,是保存传统文化、保护文化多样性的重要手段与途径。  相似文献   

18.
"互联网+"时代的深入发展,使羌族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更具历史意义和时代价值,如何使"互联网+"时代与羌族文化有效融合,更好地传承与保护羌族传统文化成为新时代的一项重大研究课题。通过对"互联网+"背景下传承与保护羌族文化的价值诠释的深入分析,进而揭示出"互联网+"背景下传承与保护羌族文化面临的困境,最终从转变传统思想观念、平衡文化传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促进传承保护习惯与打造人才队伍和创新方式、载体及机制四个方面作出路径选择,以期有效地传承与保护羌族文化。  相似文献   

19.
我国是有着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典型的传统民俗文化,既影响着劳动人民辛苦劳作,也影响着我国传统文化的优秀历史沉淀。以二十四节气的涵义和来历作为铺垫,立足于二十四节气传统民俗文化与的传承和发扬,并就其继承与发扬的现状和途径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20.
发扬红色文化能够使得民族精神得到培养,光荣的传统得到更好的发扬,同时也能促进我国当前和谐发展。红色文化的研究在近几年中比较繁荣,对红色歌曲的研究也在进一步加深中。信阳是红军的摇篮,是将军们的故乡,是大别山红旗不倒的中心地,因此其本地的红色歌曲也具有鲜明的历史研究意义和传承精神。本文主要讲述了在文化生态视野条件下,有关信阳红色歌曲的传承与保护分析,并对其传承和保护的手段进行了系统的梳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