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人为本,革新人才培养模式是新世纪摆在我们高等教育管理者面前的重要任务。如何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构建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是本文探讨的重要内容。文章从多层次、多方面角度认真探讨了构建以学生为本的人才培养模式,这种模式对其他高等农业院校的人才培养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中国高等教育规模经历超常规扩张后,质量成为核心议题。监测评估是国际通行的质量保障方式之一。我国目前的高等教育质量监测评估偏重于资源或投入性指标,对人才培养的过程和人才培养成果的监测尚待进一步完善。文章探讨学生发展理论及其在高等教育评估中的应用,通过专家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建立了一套基于学生发展的本科教学质量监测评估指标体系。从学生发展的视角,通过增值评价的路径,监测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过程和成效。  相似文献   

3.
陈啸 《教育与职业》2005,(26):34-35
文章以科学发展观作指导,从安徽人才现状的调查分析入手,提出了正确认识高等教育大众化、树立科学的大众化高等教育质量观,积极进行安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结构调整,努力建设与安徽省人才强省战略相适应的高等教育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4.
人才培养模式多样化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如何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满足社会对人才多样化的需求和学生的个性发展,实现人才培养模式多样化,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成为高校教学改革研究的新课题。文章介绍了海南师范大学在构建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方面进行的一系列改革探索与实践创新,为高校进一步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5.
认清形势 真抓实干 不断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本文分析了高等教育面临的国际与国内形势,高等教育的扩大规模,高等教育体制改革进程等问题,进而指出,在这种形势下,我们增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文章认为,我们要明确思路,努力深化高等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切切实实抓好人才培养的工作。文章并就此提出了若干构想。  相似文献   

6.
论高教大众化背景下地方重点高校的人才培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国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历程时间短,从而使得人们对大众化背景下不同高校的分类发展与人才培养的定位认识模糊,既影响了高等教育的发展,也难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针对此一背景,文章从高等教育的功能演进与经济社会的适应互动、地方重点高校的分类定位、地方重点大学人才培养等三个方面,讨论了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地方重点大学的发展与人才培养问题。  相似文献   

7.
我国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大众化阶段,如何应对高等教育的大众化问题,是现在教育工作者探讨的问题之一。文章提出教师、高校、学生都应该转变观念来适应高等教育大众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同时针对一般的人才培养过程,文章提出初中→中专→大专→研究生的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来适应高等教育大众化。学生应该将大众化看作是一个机遇与挑战,改变学习观念来为以后工作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8.
高校作为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的主要基地,积极创新其人才培养模式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为此,文章结合我国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实践,以素质教育思想作为创新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指导思想,给出了今后高等教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原则,并分析了高等教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可行性方法。  相似文献   

9.
在成人高等教育质量问题日益受到关注的今天,成人高等教育必须根据成人学生的特点,以提高成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为目的,以满足社会需求为目标,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专业素质。本文结合成人学生的特点,分析论述了成人高等教育在计算机专业教学模式方面的改革创新。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从高等教育背景入手,分析我国旅游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与市场需求、产业发展之间的矛盾,学科专业背景、课程设置、教学模式与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等方面的存在的问题。学校应针对自己专业特色、学科与地域优势、学生和教师特点从旅游教育理念与教学模式方面进行创新,以解决旅游高等教育实践能力差和国际化程度低等突出问题。  相似文献   

11.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后发展型地方高校如何以"后来者"的发展优势,构建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和学生个性发展要求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质量。文章通过分析后发展型地方高校所处的时代背景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提出构建灵活性与稳定性相结合多样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依据教育产出观的不同,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制可分为基于学生产品的人才培养体制和基于教育服务的人才培养体制两种基本类型。不同类型的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制其存在与发展取决于特定历史条件下高等教育所面临的具体环境与条件,反映了特定历史条件下社会与个人对高等教育的需求。当前,适应经济和社会转型,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制从"产品型"向"服务型"转型是高等教育适应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3.
我国加入WTO后,挑战与机遇并存,我国高等教育为抓住机遇,谋求发展,必须深化改革。文章从三个方面谈了入世后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思路:树立现代教育观念;改革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现代教学内容。  相似文献   

14.
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高等教育大众化步伐的加快,高校人才培养与社会人才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显现出来,越来越引起社会各方的关注。文章分析了自治区高校人才培养与社会人才需求之间矛盾的形成及其危害性,探讨了产生这一矛盾的原因,提出了解决学校人才培养和社会人才需求之间矛盾的初步对策。  相似文献   

15.
高等教育新常态的出现,要求人才培养模式和途径选择与经济社会发展息息相通、交互融合。文章通过对高等教育新常态的内涵和特征的解析,以构建产学研深度融合人才培养模式为例,强调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必要性,指出了改革的立足点与可行性路径。  相似文献   

16.
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关键在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构建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对于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具有全局性和导向性的作用。因此,在构建人才培养质量标准时,应以满足人的发展需要、适应社会需求和符合学科特点为依据,正确处理好学生素质发展与适应社会需要的关系,学生能力发展与知识结构构建的关系,国家标准、行业评价标准与高校人才培养方案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基于市场竞争下普通高等院校人才培养机制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高等教育的市场化进程,促使高等教育向多样化和层次性发展,普通高等院校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子系统,如何在开放的社会系统中持续发展,其“产品”——学生被社会接受并成长是关键。本文通过对市场竞争下高等教育人才需求特征和普通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分析,阐述了普通高等院校应用型人才规律,并对应用型人才培养机制建设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邢台学院学报》2022,(1):146-150
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与人才培养质量紧密相关。为构建新型人才培养模式,高校应加强与企业行业的合作关系,基于社会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来制定人才培养计划。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与改革的不断深入,对人才的需求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应用型高校应通过产学研和加强对学生专业培养模式的深入研究,来确保高等教育能满足新时期对人才的需求。不同高校应根据自身的特点和定位,探寻符合自身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3+1"办学模式顺应了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通过校企协同育人开展应用型人才培养,可以帮助高校完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调整课程结构,改革教学模式,促进教育事业的深入发展,提升学生的专业素质,实现学校、企业和学生的共赢。  相似文献   

19.
高等学校实行学分制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施学分制是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的发展趋势,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一项基本制度,是推进和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一项系统工程。它体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因材施教,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基本思想,符合社会多样化发展的需求。  相似文献   

20.
文章结合MOOCs和传统高校发展实际,针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具体特点和要求,构建了在MOOCs环境下的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混合教学模式,在化解MOOCs与传统高等教育间冲突的同时,充分利用MOOCs带来的广泛机遇和丰富资源,促进了高等教育的发展,提高了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效率和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