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随着对西方政治哲学研究和中国传统政治哲学研究的日益深化,由此而引起对当代中国政治哲学的思考,使得人们不能不重视邓小平政治哲学的研究。文章主要对邓小平政治哲学研究状况的进行了分析,为进一步研究邓小平政治哲学探索思考路径。  相似文献   

2.
密尔是十九世纪英国著名的政治哲学家,在继承、修正与发展边沁功利主义思想的基础之上,建构了"密尔式的功利主义",为其政治哲学奠定了坚实的理论根基。其对自由的深刻阐释与解读,凸现了自由主义政治哲学的特色。此外,代议制政府是密尔对政治模式的理想追求,且对西方政治文明的发展进程有着极大的推动与影响。在当代,对其政治哲学进行深入的研究,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3.
本文针对柏拉图政治哲学在现实生活的中的应用,研究了柏拉图对于政治做价值意义,以及道德,人性等问题。希望本文的观点能够纠正人们对于柏拉图哲学的误解,从中得出一定的心得。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与卢梭的关系具有二重性:继承渊源关系和创新超越关系.从前者可以看出,卢梭的哲学,尤其是政治哲学,是马克思现代世界新型政治哲学形成和发展的重要理论来源之一.从后者可以看出,马克思根本性地改造和超越了卢梭的政治哲学:一方面,马克思创造性地提出了政治学说的哲学基础--新唯物论、唯物史观;另一方面,马克思对政治哲学的两大核心理念--国家观和民主观,都赋予了新的理论内容.  相似文献   

5.
全球化的怀疑论者和全球化的支持者的共同立场提出了全球社会变迁的未来特点以及全球治理的内容等现时代许多根本性的议题。全球化正在重组国家政府的权力、功能和权威使得行使权力的地域和权力主体发生了变化,使得世界政治遭到新限制和国家权力遭侵蚀。虽然存在挑战,但由于多重政治进程共同发挥作用,创建世界新秩序就有了实现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马克思实践概念的分析,可以看出马克思所理解的实践本质上是哲学主宰下的革命实践,因而马克思的实践哲学本质上是一种施特劳斯所言的意义上的现代政治哲学.哲学的政治化导致了马克思对于政治实践本身的遗忘,因而将政治从哲学的主宰下解放出来,使之回归到真正的政治实践本身,使实践成为政治之本,是马克思的本真的实践概念的根本要求.去哲学化的政治实践的真实含义当为程序主义的民主政治,我国应当在这种政治实践的基础上逐步实现法治国家的建设.  相似文献   

7.
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约翰·杜威提出了一种无所不包的社会民主观,把民主推行到人类活动的所有领域,甚至推进到宗教信仰领域,寻求科学探究和社会实践的一致性、公共生活和私人生活的连贯性、民主政治和自由信仰的统一性,主张科学实验、民主政治、自由信仰和社会进步具有内在兼容性,用实验主义整体论改造传统形而上学的本体论,用民主政治观取代独断政治观,提升人们对现代民主生活的整体期望,寻求哲学、宗教、科学和人类普通生活的连续性,论证民主是人类生活的主要方式,开启了实用主义的政治哲学转向.他的民主社会思想成为罗尔斯良序社会观念的先导.他的政治哲学对20世纪后半个世纪的新实用主义、解构主义和后现代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8.
抓住事物本质和现象,内容和形式,动机和效果,内因和外因几组矛盾,结合具体实践,对做好新形势下电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霍布斯政治哲学思想的核心是关于国家的学说。其国家学说旨在以人造国家、君权人授反对神造国家、君权神授 ,以资产阶级专政反对封建君主专制。体现了资产阶级对平等、自由的要求及通过契约途径获取政治权力的愿望  相似文献   

10.
孙中山是中国近代民主的开创者。孙中山认为,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欧美社会崇尚个人自由的民主政治不符合中国国情。这种本质上是少数人掌权的民主政治,必然带来贫富分化与政府无能。国家自由优先于个人自由,起点平等与结果平等并重才是真平等,建立人民有权、政府有能的良善政治,是孙中山在哲学层面审视、反思中国问题与独特道路的理论成果。中国现代化的目标还没有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孙中山关于自由、平等与良善政治的看法,对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的探索,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阿兰·罗伯·格里耶新小说代表作之一《橡皮》颠覆了传统小说中一条线索贯穿文章始末的特点,而选择构建、粘接一个个平面画面,接着又用橡皮把它们擦拭掉,这也就是他的"橡皮擦拭"写作手法。文章中浅析了《橡皮》和《嫉妒》两部作品中的"橡皮擦拭",并且从时代背景和家庭出身方面分析了产生这种写作手法的诱因。可以说,"橡皮"在不断地擦拭,不断地还原。  相似文献   

12.
Alain     
Philippe Foray 《Prospects》1993,23(1-2):21-37
  相似文献   

13.
14.
15.
文章从隐喻的意象图式角度分析"两"与"双"、"口"与"嘴"在语言表达中的同现限制。"两"与"双"的字形不同,它们的意象图式也不同:"两"是平分图式,"双"是配偶图式;"两"、"双"词语在言语交际中的意义和用法也就不同:选择"两"的语境强调"分而为二、两相对立",在选择"双"的语境强调合二为一、配成一对。"口"与"嘴"隐喻投射到对事物域的认识当中,但是各有侧重:"N+口"强调的是"容器通往外界的地方","N+嘴"强调的是"容器中形状突出的部分"。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孟子》中“正”、“长”、“贤”、“良”、“轻”5个形容词的语义和语法功能作较为细致的描写,试图从中寻找出《孟子》中不同的形容词在语法功能上的共性与个性,并进一步提出问题,即这些共性与个性的历时和共时的差异,以及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教育研究大致经历了从哲学--思辩研究范式经科学--实证研究范式到人文--理解研究范式的历程.范式的转换不只是方法的更替,更是哲学理论背景、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研究过程等的变更和创新.本文以众多学者的研究为基础尝试作多方面的比较.  相似文献   

18.
"十"和"口"     
《小朋友》2007,(7)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