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推进高等学校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现实基础在于,高校领导干部需要运用法治思维与法治方式,实现高等教育的有效治理。为此,应坚持法治思维与法治方式的良性互动,实现高等教育治理方式的法治化;落实高等教育行政法治的现实要求,推进高校各项权力运行的规范化;贯彻高等学校依法治校的基本方式,彰显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特色。  相似文献   

2.
劳动教养制度在我国实施50多年来,权力分配及运行中暴露出了诸如立法权被滥用、行政权过度扩张、司法权被侵占等诸多问题,在中国走向法治国家的今天,权力制约、人权保障等观念日益深入人心,劳动教养制度要适应新的时代发展要求,就必须改革创新。其中,如何分配权力,使国家权力能更好的运行和公民权利更好的得到保障,是完善劳教制度首先要面对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现代法治国家的核心问题是国家权力与社会权力、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的平衡以及国家机构内部权力制约机制的设置和良好运行。要实现法治,必须培养和发展社会权力,合理划分国家权力和社会权力,寻求法治实现的社会基础,利用法治原则处理好国家权力和公民权利。  相似文献   

4.
高职学生不仅要具有基本的专业技能,还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法律思维方式是法制社会人们处理涉法性问题时应具有的基本思维方式,高职院校培养学生的法律思维方式是我国法治建设的必然要求。由于法律与道德互助共生,法律思维方式对高职学生职业道德培养能发挥重要的保障作用。  相似文献   

5.
法治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治文明与法治有着不解之缘,法治对政治文明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法治是政治文明的产物;法治是政治文明的集中体现和显著标志;法治是政治文明的基石;法治是政治文明的根本保障。中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更呼唤法治,法治是约束政治权力的最佳手段;法治对实现有序的权力竞争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必须实行法治;要消除腐败,实现政治清廉,就必须实行法治。  相似文献   

6.
治国方略的历史性转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党在治国方略上开始了从人治向法治的历史性转变。由人治转变为法治,是邓小平法制思想的基本精髓,是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是中国法制现代化进程的奋斗目标。要扩大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这是实现法治的重要前提和基础;要建立完备的权力制约机制,这是实现法治的关键;要培育社会成员的法治精神,这是实现法治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7.
形成法治思维,是大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重要表现。大学生法治思维应是一种合法性思维,体现公平正义的思维,它要求以权利义务为中心,强调要有程序意识。为培养高校大学生法治思维,针对高校在法治教育中存在的认识上的主要问题,应重视与加强大学生法律知识的普及和教育,不断增强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加强校园法治环境建设,营造高校法治学习氛围;还需要政府、社会和家庭等更多方面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8.
法治教育作为党校教育教学中的重要部分,经过多年的课程教学实践,法治教育让许多领导干部的法治素质得到了提高。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为现阶段党校法治教育提供了新的方向,对完善我国党校的法治教育以及提高广大干部的法治能力和法治思维提出了建议,使党校法治教育更加贴近现阶段领导干部培训要求。  相似文献   

9.
大学自治、学术自由和权益保障是现代大学的三大基本特征。大学章程是大学的"宪法",是现代大学制度的基石,是依法治校的制度保障。依法治校要求政府及其工作人员树立权力边界意识和执法程序意识,保障大学自治;要求学校实现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的相对分离,保障教师和学生的研究自由、学习自由和学术自由;切实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学生会等组织,保障师生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健全校内权利救济和纠纷解决机制,运用法治思维和法律手段解决学校与教师、学校与学生的矛盾及纠纷。  相似文献   

10.
《中国教工》2013,(11):45-46
《中国青年报》评论认为,执法者首先要有法治思维,以职权法定为原则,充分发挥法治正义的力量。法治思维的养成不仅有赖于有法可依,更多地取决于法治理念、法治精神和法治环境。法不授权,则政府无权,政法机关执法活动必须在法治轨道上运行。政法机关掌握着与公民人身、财产以及其他权利密切相关的执法权力。这种权力具有措施的严厉性、手段的特殊性,刚性十足,一旦滥用,危害无穷。  相似文献   

11.
论行政法治     
行政法治,是近现代国家宪法法治原则在行政管理领域的具体体现,是用法律来调整整个行政管理活动。在宪政制度下,法律要保障公民权利与自由的实现,此乃法治的目的。为此,法治的根本要求是要对人民授予的权力,特别是行政权力合法有效行使。简言之就是依法行政。  相似文献   

12.
有效遏制当前不正常的行政权力运行,体现了权力运行制约机制建设的必要性和迫切性。笔者针对行政权力运行中存在的以下四方面的道德问题:权力运行的范围过大;权力运行的手段不正当;权力行使不能正确到位;权力行使的目的错误,指出以道德机制来制约权力运行的重要功能。而道德机制制约的重点是行政权力运行的实际主体,对此提出了建立权力运行道德保障机制的总体思路和基本要求:(1)行政权力运行的道德保障要求;(2)提高权力运行道德保障能力的基本途径,以促使权力主体循善而为。  相似文献   

13.
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良好思维品质,是道德与法治课的重要教学目标之一.作为课程评价方式之一的中考道德与法治试题,也要注重思维能力、思维品质的考查,充分展现课程的思维特质和思维要求.多年来,河北省中考道德与法治(思想品德)试题对此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实践,使试题蕴含着丰厚的思维底蕴,洋溢着浓厚的思维韵味.从思维视角探析中...  相似文献   

14.
刘海欧  龚萌萌 《教师》2022,(33):9-11
法治思维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具有重要的意义。高职院校要培养学生包含权利与义务对等、法律至上、正确权力观、公平正义、程序优先五方面在内的法治思维。文章从依法治国背景下培养高职院校学生法治思维的必要性入手,针对当前高职院校学生法治思维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法治教育课程体系建设,丰富法治教育教学内容;创新法治思维培养途径,强化新型教学技术手段应用;大力开展实践性法治思维培养活动,发挥协同育人作用;积极推动学生参与校园法治建设,营造良好法治教育氛围来创新和完善高职院校学生法治思维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5.
国家权力是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必然产物,也是实现国家功能的基础。本文从国家权力制约机制的蕴意发掘入手,阐述了完善我国依法制约权力机制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题中应有之义,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也是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的重要举措,更是反腐倡廉的根本途径。对于我国民主法治建设具有重要的社会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法治是人类政治文明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为世界各国人民所向往和追求。我国自确立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以来,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稳步推进,领导干部自觉学法守法用法的意识大大增强,但不可否认的是,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在一些领导干部的头脑中仍然存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基本形成,如何切实加快培养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突出矛盾和问题的能力,成为当前提高领导干部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7.
十七大报告中指出:"保障人民的知情权、表达权、监督权;确保权力正确行使,必须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学校教育,以培养人的全面、充分发展为旨归;而课堂是学校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全面、充分发展的主阵地。保障人民的表达权,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体现在学校教育上,就必须确保学生的课堂表达权,让学生的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相似文献   

18.
民生保障和改善是当今中国社会建设的重要课题,它所需要的物质生活资料、社会公平基础、稳定社会秩序都有赖于法治提供;法治是实现民生保障和改善的良方,它以民权方式保障和促进民生、确保政府权力围绕民生保障和改善而运行、预防和打击危害民生、侵害民权的行为。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法治建设成就显著,但仍存在一定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加强民生法治建设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内容,需要从坚持以人为本的法治理念、完善民生法治体系、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等方面作出努力。  相似文献   

19.
提高党的依法执政能力是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一环,当前提高我党依法执政能力还存在诸多制约因素。保障依法对权力运行进行有效制约和监督,强化党的各级领导干部的法治观念,正确认识和处理国家机关依法行使职权与党的领导的关系,是提高依法执政能力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20.
姚俊廷 《教育》2013,(14):42
宪政体现为法治基础上的权力限制和权利保障。民主、法治和人权是宪政的基本要素。尽管,大学章程是"学校宪法"的说法只是一个形象化的类比,但宪政所具有的限权、维权和法治理念,对学校章程制定与运行仍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厘清不同决策主体的权限范围要厘清学校内部不同决策主体的权限范围,首先要明确学校内部不同事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