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梁万明 《教育文汇》2012,(1):29+32-29,32
何炳章先生提出一个观点:教育教育就是教会学生自育,教学教学就是教会学生自学。从陶行知先生的"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也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到叶圣陶先生的"教是为了不教";从段力佩先生的"教育教育,重点在育;教学教学,重点在学",到何炳章先生的上述观点,"自育自学论源远流长,被一代又一代教育教学改革者奉为圭皋,并成为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共识。  相似文献   

2.
后现代教育理念对数学教育目的观、课程观、教学观的反思和批判产生一定的影响。关于数学教学观的反思主要体现于数学教学行为的改变:构建数学认知结构,强调学生个体的"意识的建构";呈现静态知识方式,创设学生个体的"认知的情境";重构思维发展模式,塑造学生个体的"茎块式思维";培养问题质疑能力,强化学生个体对"问题的反思";突破师生交往方式,注重师生之间的"对话的互动"。  相似文献   

3.
我国作文教学一直倡导"真实写作",尤其重视"真情实感"的写作。而国外对"真实写作"的研究则淡化"真情实感",提倡理性"表达自己";重视真实写作的修辞环境;关注真实的写作任务和写作情境;突出真实写作的"认知"性。这对我国的作文教学有很大启发,应正确对待作文教学中的"真情实感",适当加强"客观表达"类的写作教学;积极创设"真实写作"的"修辞环境";重视写作的"认知"性,实施建构意义上的"真实写作";更新写作类型和写作知识。  相似文献   

4.
周和平 《文教资料》2010,(35):151-153
课堂秩序"乱",大致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恶性的"乱",一种是有益于活跃课堂气氛的"乱"。教师要正确区分这两种"乱",要敢于直面"乱",不为表现的"流程"所惑;要善于制"乱",不为"乱"而"乱";要恰当掌握"乱"的尺度,以增强教学实效性。  相似文献   

5.
古人云"温故而知新",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总有一部分学生即使"温故"了,非但不"知新",反而更"忘旧";更有部分学困生,既不愿去"温故",更不用说要去"知新"。如何去提升他们的信心和兴趣进行有效学习?在教学中,笔者尝试运用关键词拼音检索式学习方法来破解。  相似文献   

6.
高职《保险学》课程应在六个方面进行改革:教学理念从"以学生为中心",转变为"以市场为导向";教学目标从"传授理论知识",升级为"培养职业潜力";教材资源从"普高教材",转变为"校本教材";教学方法从"举例教学法",演变为"现场教学法";实训项目从"五大实训项目",聚焦为"展业签约核心业务";教学场所从"传统教室"推移到"一线岗位",探索了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学生心态、合作机制等支持保证体系的建设。  相似文献   

7.
林国海 《考试周刊》2009,(47):15-17
福建省新一轮课改已经实施四年了,新一轮课程改革在使用教材方面提出了全新的观点,教师在教学中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要"用好教材,超出教材";  相似文献   

8.
如果教师授生以"鱼",把历史知识灌输给学生,就犹如给他们吃"鸡肋",学生食之无味,弃之又可惜!在素质教育思想和新课改理念的今天,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学生自学或同伴互助,在自学、互助中思考,用个性化的语言表达独立见解等。教师退居课堂"二线",授生以"渔",作为"专家"引领学生自学和点拨思维。构建"忆、学、练、导"4步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体验到历史学习的"成功感"。  相似文献   

9.
逆向式教学设计作为教学设计大家庭中的"一员",在教学实践中表现得异常活跃,但在理论研究上却遭受了"冷遇"。该文以逆向式教学设计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其基本内涵,重点讨论了其实践过程的一般范型,并对逆向式教学设计的主要特征进行了梳理和总结。  相似文献   

10.
李虎鹏 《甘肃教育》2011,(15):90-90
数学教学长于由"旧知"引出"新知",而注重"引入"环节,是贯彻启发式教学的关键之一。一个好的"引入"设计,往往会成为一堂课成功的关键,更能提高学生对新知识的兴趣。  相似文献   

11.
信息技术课以前叫"计算机课",叫"计算机课"它强调的是"知识与技能";而现在叫"信息技术课",它不但强调"知识与技能"同样重视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相似文献   

12.
陈文山 《考试周刊》2012,(51):79-80
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是以教师、课堂、书本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是一种固定不变的模式,即复习新课—讲授新课—练习巩固。即使在学习环节中注重了"预习",也是为了更好地"讲授新课",为了更好、更快地让学生接受"新知"。新课程试验到今天已经好几个年头了。它就像一股清新的海风,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程标准》十分重视体验学习,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提出"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在"课程目标"中提出"注重情感体验";在"实施建议"中提出,编写教材要"注意为学生设计体验性活动专题",教学中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相似文献   

14.
赵颖 《考试周刊》2011,(8):225-226
互动,顾名思义,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互",一个是"动"。所谓"互",当然至少有两方,才好交互起来。所谓"动",当然要动起来,要互相激发,要动嘴、动手、动脑或动身体。教师和学生两方构成了互动中的"互";而教师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语言、逻辑、运动、观察和思考,即"动";  相似文献   

15.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重观念更新,自发"位动";教学任务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趣动";教学内容要关注学生的"情动"以及教学方式要注重实践、体验、促发"体动"。"位动"是关键,它必将促进学生"趣动","情动"和"体动",从而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让英语课堂动起来。  相似文献   

16.
《新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在教学中要改变"教师传授灌输、学生死记硬背"的陈旧教育思想,扭转"忽视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局面,应该做到以"学生为主",以"自学为主",让学生在自主的学习环境下,自主探索,讨论总结,获得成功。那么,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呢?  相似文献   

17.
陈红仙 《生活教育》2012,(14):56-57
"生活是写作的唯一源泉"。长期以来,不少学生的作文中出现了一种"反生活"现象,使得二者原本相互融合、互为渗透的关系日渐疏远,甚至对立起来。那么,如何有效地摒弃这一现象,引导学生写出鲜活的、个性化的作文呢?可以通过淡墨"主题",浓彩"心理";淡墨"内容",浓彩"生活";淡墨"技法",浓彩"表达";淡墨"命题",浓彩"自拟";淡墨"大作",浓彩"随笔";淡墨"修改",浓彩"赏识"六方面来进行。  相似文献   

18.
一节课教学效果如何,评价标准有很多,众说纷纭,从评价"教"到关注"学";从"预设"到"生成"都是新课程理念下的产物,笔者从事小学语文教学二十多年,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认为课堂的"生成"应是"课堂动态生成教学",也就是老师、学生、  相似文献   

19.
当今,打造高效课堂,减轻学业负担,推进素质教育,正受到业内热捧,思想品德学科也不例外。在实践中,高效课堂模式各异,总体上看似有两个特征或趋势:一是课堂情境丰富,信息容量"大",教学节奏"快",探究问题"多";二是注重教学效果的即时评价,当堂训练、当堂反馈渐成主流。对于一般的文化课程来说,这种高效课堂模式确实体现了素质教...  相似文献   

20.
有意义的课,它首先应该是一节扎实的课。解读教材要"扎实";教学设计要"扎实";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扎实";合作探究要"扎实";练习设计要"扎实";课堂总结要"扎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