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富金壁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21,(1)
学者解释《大学》,向来采用朱熹之说,认为《大学》是一篇教育学论文。实际上,《大学》通篇讲的是君王治国之道,此论可从四方面得以证实:其一,唐儒陆德明、孔颖达已发现《大学》主旨在于为政、治国;其二,从训诂学层面审视,朱熹之论不合《大学》文义;其三,《大学》所征引的文献均凸显君王治国之道这一主旨;其四,《大学》的内在逻辑—先后阐发了治国之前提与治国之方法。 相似文献
2.
王前程 《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89,(2)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马致远是元代擅长写景抒情的散曲大家,这首被前入誉为“秋思之祖”的小令,以短短的二十八个字,描绘了一幅萧瑟悲凉的深秋晚景图,抒写了沦落天涯者的彷徨苦闷,确实是“深得唐人绝句妙境” (王国维《人间词话》)的佳作。然而,人们在分析这首小令的时候,往往把小令中的“断肠人”理解为一般远行在外、思念家乡的旅人形象。这未免 相似文献
3.
4.
一首君子品行的赞歌--《魏风·伐檀》主题新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佳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2,23(1):60-62
作者搜检了历代对<伐檀>主题的各种见解,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通过对具体作品的条分缕析,从语音、语义、语法多方面加以论证,最后得出<伐檀>的主题乃是"一首君子品行的赞歌"这一结论. 相似文献
5.
赵荫棠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1994,(2)
1956年夏季,赵荫棠先生在西北师范学院中文系工作期间,写成了《舆人之歌——魏风·伐檀》一文和《兰州教育学院学报》1987年第二期所发表过的《〈秦风·蒹葭〉和〈黄鸟〉的对比》及其它两篇,合称《憩之四篇》.因种种原因,本文当时未得发表,也未在教学中使用.但该文对研究《伐檀》很有参考价值,所以便被一些学生抄录.时隔28年,原稿和许多手抄稿都散失了,只有王思茂先生所抄一份尚存.现在节选其第五部分(约五千字),采用原文小题为题目,交《兰州教育学院学报》予以发表,以供研究或教学《伐檀》者参考. 相似文献
6.
7.
吴从祥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48-50
曹植《洛神赋》写于黄初四年从京师返回自己封地的途中。自身饱受迫害、王兄的暴亡以及兄弟的分离等使得他内心充满苦闷和哀伤。洛神至善至美形象的精心塑造、君王与洛神.平等真诚的交往等表明,曹植是想借助人神之间真诚永久的精神之爱来排泄自己心中的苦闷.慰抚自己受伤的心灵,希望在这片虚幻的爱的世界里得到丝丝的慰藉和满足。这便是曹植创作《洛神赋》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何世勇 《中国小学语文教学论坛》2017,(2):47-49
小说并不一定都是鲜明地批判什么,肯定什么,其目的并不一定是教育人;小说还可能是揭示生活中的一个现象或人生中的一种局面,其目的可能在于引发人们的思考.对于《在乡下》主旨的理解,学生普遍囿于对人性的拷问与批判.其实,我们也可以尝试换一个角度,在文本分析的基础将其解读为:揭示一种人生的困局——选择的困局. 相似文献
9.
周金声 《喀什师范学院学报》1987,(2)
江有汜, 江有渚, 江有沱, 之子归, 之子归, 之子归, 不我以。不我与, 不我过。不我以, 不我与, 不我过, 其后也悔。其后也处。其啸也歌。首诗的题意历来有三解:一说是“美媵”之作。最早见于《毛序》:“文王之时,江沱之间有嫡不以媵备数,媵遇劳而无怨,嫡亦自悔也。”此说在封建社会极流行,诗学大家朱熹、吴闯生、姚际恒皆主此说。二说系媵女未得从嫁的怨词。诸侯嫁女,多以媵陪嫁,这位滕因不得从嫁而怨。三说为弃妇怨词。用江水分流比喻丈夫有了新欢,爱情不专一。三种说法,论者都未详述。几位近代大家选本又都未论及此诗。所以对此诗的阐释还有待深研和讨论。笔者认为这首诗是写男人责怪女子不嫁己的怨词。论证如下: 相似文献
10.
丙辰中秋苏轼因人世间处处是分离、失意的人,就对宋时中秋月圆,世人团圆、世事圆满的节俗思想产生了质疑。通过探究,词人理性的认识到人有悲欢离合,人世间悲欢离合时刻共存,所以中秋月圆时刻,有人分离、失意是正常的。面对这样的现实,苏轼由宋人狂欢过中秋的思想,悟到了人要笑对“悲欢离合”的人生、人世,对宋时世人狂欢过中秋的思想给予了提升拓展。 相似文献
11.
《北冥有鱼》是《庄子》书开宗明义第一段文字,意在为《逍遍游》之旨张目。逍遥游者乃是指人类精神突破一切束缚,达到化游自在,无挂无碍,绝对自由的境界。那么怎样才能算是不受任何束缚的自由呢——那就是“无待”。如何才能实现这样的自由呢?——那就是通过“心斋”,“坐忘”进而达到“无已”的境界。在《北冥有鱼》这个寓言里,庄子着力描写和刻划了其大比,水击三千,技扶摇羊角而上九万里,背负青天,从北冥到南冥奋发有为的鲲鹏形象。他用这一巨大有力的具有神勇神力神威的形象也须借助于‘’扶摇””羊角”‘’培民”“海运”才… 相似文献
12.
孙卓君 《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教学版)》2014,(9)
2014年新学期开始使用的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略有调整。师陀的《说书人》进入了必修二"珍爱生命"专题,安排在《最后的常春藤叶》之后。《说书人》的备课,应立足以下三个角度:备选文——续体裁,重主题;备主旨——爱个人,恨时代;备叙事——比鲁迅,明师陀。 相似文献
13.
曹茂昌 《中国小学语文教学论坛》2007,(25)
历来论者都认为毛泽东《沁园春·长沙》一词抒发的是革命豪情,体现的是革命乐观主义与革命英雄主义情怀。现行的中学语文教材包括苏教版新课标实验教材也沿用了这一传统说法:"不仅抒发了诗人热爱祖国的感情,也体现了主宰山河的壮志。"还称诗人的情感是激越的,"词的情调是慷慨激昂,风格是豪迈爽朗"(苏教版教材《教学参考》)。 相似文献
14.
15.
16.
何建蓉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16(4):65-66
《蒹葭》诗中“苍苍”一词,众多选本皆注为“茂盛的样子”或释为“青色”,但笔者认为“苍苍”一词作“灰白”讲,更符合植物生长的特性和时令特点,更有利于诗歌意境的创造,也能使诗歌的內涵得到拓展,比作“茂盛”讲更为妥贴恰当。 相似文献
17.
18.
19.
题目: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我们身边有多少事需要我们关注啊:关注世界风云,关注国内改革,关注我们的生存环境,关注我们的现在和未来,关注亲人与家庭,关注同学和老师……请以“关注”为话题,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文体不限。 相似文献
20.
关小彬 《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8,8(4):107-109
从文本入手,参考先秦婚礼制度,可知《北风》诗中“同归(行、车)”乃是指一同出嫁而言;“北风”、“雨雪”指秋冬“霜降逆女,冰泮杀止”的婚时;“莫赤匪狐,莫黑匪鸟”则暗示了女子思嫁,与其他句同为催促邀请从媵妊娣与自己一同出嫁之意。而三家诗中的《齐诗》,也将本诗看作媵婚诗。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