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形式新,学生对学习课文有兴趣。过去在教学某一课文时,教师照本宣科,全面繁复,点滴不漏,学生听得昏昏欲睡。现在让学生把课文改编成剧本,并且要表演,形式一翻新,学生的兴趣自然来了:选哪一篇?怎样编?谁来演什么角色合适?能不能演好?一系列的问题都需要学生去思考,需要学生认真阅读课文后才能解决问题。要编演课本剧,编剧的有关知识可是基础中的基础,过去学生对戏剧常识不愿学习,现在变得主动起来了,并且把几篇戏剧体裁的课文也认认真真地读下来。有了戏剧的知识基础,接下来就要回过头进一步学习所要改编的课文。内容新,学生对学习语文基础知…  相似文献   

2.
什么是阅读能力?阅读能力是了解课文或文章中心的一个复杂的智力活动过程。一般地说,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认读能力。阅读过程是一个由形式到内容,再由内容到形式的反复理解、逐步深化的过程。当学生接触课文或一篇文章时,首先遇到的问题是文字形式.学生通过认读文字来了解课文的内容、中心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这是阅读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笔者在一线教学,反思自我课堂教学,纵观他人课堂呈现,发现当下的语文课之所以令学生困倦,教学效率低下,在一定程度上跟教师的"舍不得"息息相关. 一、舍不得课文 教学一篇课文,从字词到句段到篇章,从作者到写法到拓展,从问到说到写,一一涉猎、无一漏网.教师之用心显而易见,然而是否真正为学生所需?课堂教学和做菜存在着逻辑形式上的共通之处:不同的菜肴,需要不同的做法.那么体裁不同、内容迥异的课文呢?语文的综合性是其显著的特色,但是我以为奉课文为"圣经"的教学审视是不可取的.因为它忽略了学生的文化知识积淀,忽略了学生个体的情感需要,它不是"为学生的教学",而是"为教师的教学".  相似文献   

4.
教师应依据学生心态的不同特点,对课文进行精心准备,设计多样课堂形式,以激发学生的兴趣,适应教学改革方向,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一、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需要 过去课堂上教师或叫同学齐读课文,或让学生以同一种方式读书,学生没有选择的空间,有的学生即使不喜欢读也一样要做张嘴哑巴,变成了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对此,我在课堂教学中尝试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如学习《夜莺的歌声》,有的会四人小组来个朗读接力赛;有的会来个分角色朗读;有的默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学生很有兴趣地把课文读完了,还有了不少的体会.  相似文献   

5.
随文识字是低年级识字教学里一种重要的识字教学形式。它是以课文为生字的载体,利用课文的情境来识字,需要教学者独具匠心,根据每篇课文及学生的特点巧妙设计,简约而不简单。  相似文献   

6.
一、课前预习法.对即将学习的内容布置预习思考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自习课文,初步掌握基本内容.如第三册的38、39课可布置以下问题:What's Mr Green's problem? Why is he worried? What does Mr Green want?? 二、温故知新法.预习中发现与新课有联系的旧课文、旧知识,可先复习旧课文,回忆旧课文,对比新课文,以旧引新,一举两得,印象将更深刻.  相似文献   

7.
在沐浴课改春风的今天,孩子们需要什么样的课堂学习呢?在最近的调查中,我们发现,小学的孩子们有许许多多不同寻常的新要求,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让我按我的需要来学”当今的孩子,希望在课堂学习中得到充分尊重。在调查中,有31.2%的学生希望课堂完全按自己的要求来独立学习,有56.4%的学生希望在老师指导下自学。“让我按我的需要来学”已成为大多数孩子的心声。例如,某教师教《一件运动衫》,教师让孩子读了题目后,说说想知道什么,孩子积极性很高,一下子提了六个颇有价值的问题:课文会写什么事?这件运动衫是什么样子的?为什么课文要…  相似文献   

8.
一、应学透教材中的课文 一是从文章的主题入手.每篇课文都有主题.文章的所有材料都是为主题服务的.因此,我们在备课时,就应考虑到一篇课文中的每一句话、每一段内容对表现主题能起什么作用,课文是采用什么形式来反映主题的,其语言又有什么特点.如《春》这篇课文,主题就是描绘春景美好,催人奋发.根据这一个主题的内容,教学活动过程可以这样安排:要学生细读课文时考虑:春景的美好表现在何处?找出描写春天的主要景物:春草、春花、春风、春雨.再思考,除了这些春景描写的段落之外,开头和结尾的几段在结构上有何用处?通过讨论,明确开头是总写春光,结尾引出对人的描写,并直接赞美春天,启发人们深思.然后具体分析文章各有什么特征?指导学生抓住具体的字、词、句进行分析,领会春的含义.  相似文献   

9.
西师大版小学语文教材的很多课文都侧重于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尤其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心,这对学生的成长是非常有益的.作为教师,如何把心灵教育做好,让爱走进孩子心中呢?这就需要深入研究教材,抓住重点,把最本质的东西即课文的支点找出来并呈现给学生.  相似文献   

10.
花开有声     
王晓 《教育文汇》2006,(9):60-60
一年级的教学研讨课,课文《东方明珠》的第二课时,执教的是一位刚做妈妈的年轻老师,学生则是四五十个花朵一样的孩子。79个字的课文该怎么上?而且需要两课时来上?高年级的老师觉得不可思议,简直无从下手。中心思想、写作思路、课文层次……这一切对一年级的小朋友简直讲不通。  相似文献   

11.
《齐王大圣》是根据我国古典神话小说《西游记》第四回中的一段改编而成的一个小故事。文章通过孙悟空与玉皇大帝作斗争的一段经过,赞颂了孙悟空不畏强暴、英勇顽强的斗争精神。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是这篇独立阅读课文的训练重点。因此,我们可在指导学生自学中抓住这一训练重点,来设计板书,组织教学。在学生自学课文以后,教师可通过以下提问来突破课文重点训练项目:1.这篇课文说了一件什么事?2.玉皇大帝为什么要擒拿孙悟空?3.玉皇大帝调派天兵天将擒拿孙悟空的经过怎样?4.玉皇大帝擒住孙悟空没有?最后结果如何?  相似文献   

12.
词串识字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词串识字是近十年来新出现的、深受教师和学生欢迎的一种识字课文模式。什么是词串识字呢?表面看来,这类识字课文好像是几行排列整齐、毫不相干的词语,其实它是联系紧密、语义相  相似文献   

13.
课堂讨论是语文教学经常采用的形式,教师引导得法,就能使学生的听说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怎样引导呢?现以课文分段为例来谈谈: 讨论前,教师先提出几点具体要求: 1.用三句话表达对分段的看法。第一句话说明分段的依据;第二句话用小标题的形式说明将全文分几段;第三句话再具体说明段落起止。一个学生用这样三句话发表了他对《捞铁牛》一课分段的看法:“我是按事情的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的。我把课文分  相似文献   

14.
审美教育是一种情感教育,它主要的特点是以美感人,以情动人,用情感来撞开受教者的心灵门扉.而语文教学的美育因素十分丰富,它深存于课文的内容与形式中,是整个教学中极为活跃的因素.它借助课文所呈现的不同形态的审美蕴涵来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和审美情趣,以达到以美启真、以美储善、以美育人的目的.那么,怎样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能力的培养呢?  相似文献   

15.
一、以新奇的方式呈现新知识 ,深化感知印象最初的印象深刻 ,记忆就快 ,也会记得牢。因此应尽力使学生对知识形成深刻的印象 ,为长久记忆打下基础。所以在教学中要精心设计教案 ,设法以新奇的方式呈现新词、新句、新语法 ,努力使例句和情景触及学生的需要。如讲年龄表示法 ,可通过一段小笑话来帮助记忆 :— Сколькотебелет?— Шесть.— Шесть?Атынебольшемоегозонтика.— Аскольколетвашемузонтику ?板书的形式、颜色和位置的变化、讲解的语气、手势、动作及表情的…  相似文献   

16.
我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语文教材?中学生喜欢什么样的语文教材?我们中学教师,怎样使用语文教材呢?这是我在工作中多次思考的问题。2002年10月,北京大学的袁行霈教授带着高中新教材编写组的几位编辑来人大附中听课后召开了征求新高中语文教材编写意见的座谈会。我当时说了几点想法:一是对教材的功能定位问题。教材是给谁看的?是给教师看的吗?是教师以它为中介而传授知识的吗?我看不完全是。教材是给学生看的,教材的主人是学生。因此,我说教材编写组第一要征求意见的对象是学生,听听他们的反映,听听他们的心声,到底喜欢什么课文,不喜欢什么课文…  相似文献   

17.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学生阅读新课文需要利用自己先前已有的知识、经验和个性化的情感,推断和感受课文的新意义。因此,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应以学生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展开,选择自己需要的,采用适当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新大纲指出:“课文教学的目的是通过阅读文章,培养学生的获得文字信息的能力和正确的阅读方法.“如何有效地进行课文教学呢?以下是我进行课文整体教学的一些做法.   一、预读   预读课文是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有效手段之一.通过预读可以让学生勤于动脑,多思考,有利于学生了解课文内容,还可以培养学生依据上下文猜测词意的能力,这就会逐渐形成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对于生词较多的文章,可先预读单词,再读文章.   ……  相似文献   

19.
写作过程是感悟——情感反应——形式表达的过程,感悟和情感反应都需要平时的阅读来促成,形式表达的方法则需要从课文中汲取。读写结合,尝试写批注,让学生与文本直接对话,自由感悟;进行仿写,从课文中获得写作素材和方法;走出文本,延伸学生的思维和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20.
复式教学成效的好坏与课堂教学中“练”的内容、形式及时间的安排有着密切的联系。我在语文复式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设计了几种“练”的类型。一堂课中后面授的年级得先进行课堂自学,我就采用预习性的“练”。这样做有两点好处:1、为新授疏通道路,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新课的效率。2、有利于学生自己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自学能力。这种练,能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如教三年级《放风筝》一课,在直接教学前可布置三项作业:1.默读课文,遇到不识的字、词,查字典;2.读课文,看图上有哪几种风筝,并写下各种风筝的名称;3.边读课文边思考,各种风筝有些什么不同的特点?课文中哪里是写大伙儿放风筝的情景?哪里是写“我”和哥哥放“大蜻蜓”的经过?为什么要这样写?好在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