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唐代判文献在宋元时期的书目中多有记载,明代以后除张黛、白居易的外却基本消失殆尽,对其存佚细致梳理,可以看到唐人判集在后代流传的实际状况。《全唐文》所收拟判大都从《文苑英华》辑入,然二者拟判龃龉之处也甚多。  相似文献   

2.
唐代“试判”主要用于铨选,过去在“科举与文学”语境下的相关研究,往往并不涉及;但从更宽广的“取士”概念上说,铨选亦在其中,故试判也是“取士文学”的重要文体。理论上说,唐人凡参与铨选者皆有过判文的制作,而所有参加“关试”者也须试判,其总量之大可想而知;现存的判文也为数不少,具有多方面的意义和价值,但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甚至像唐代试判制度这样的基本问题,也由于诸多原因,现在还  相似文献   

3.
唐代"岳牧举"从"主—客"关系上说主要有两类:一是"岳牧"举荐人才,往往与封禅之类活动相关,属特殊制举;二是举荐"岳牧"型人才,是通常制举。前者还有更具体的考试和录取科目;后者本身就是科目,是严格意义上的"岳牧举",为唐人所创置。"岳牧"在唐代一般作为"高级地方长官"的代称,以上两类"岳牧举"又可进行相应的"置换",从而成为广义的"岳牧举"。文献记载和学者论著多不详明和准确。由于"岳牧"在国家政治和文化的地位和意义特别重要,历代帝王莫不慎重其选,唐代则达到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4.
陈玺 《华章》2011,(15)
唐人稗史传奇中数次描写冥司法庭之概况,并言其与人间法司大致相似.唐人笔记中关于阴司法庭的设置概况大致可知:阴司设判官六人,分判诸曹事.法司断事庭设官案,用于判官据案推问.判官厅前对置房屋两行,用于收禁人犯.另有收储案卷机构,兼作书吏办公场所.由于唐代地方州、县实行行政长官兼理司法的制度,因此上述关于阴司法庭设置格局的描述当本于唐代州、县衙门结构设计演绎.  相似文献   

5.
《行路难》是深受唐代文人喜爱的乐府古题之一。唐代的《行路难》也取得了很大成就。但以往论者对唐代《行路难》的探讨,仅限于唐代《行路难》对鲍作的继承等问题。本文就《行路难》的由来和演变、唐代《行路难》的入乐情况两个方面进行了综合考察。  相似文献   

6.
唐代县丞是县级地方行政机构中重要的“佐贰”官,它除“通判县事”的本职工作之外,还经常兼摄判其他官职的职掌,如监察御史、宏文馆职、县令、县尉、县主簿等。有时,他们还会被上级官员差出执行专职任务,如差出押运钱粮等充当使职。而县丞的兼摄判与差出对县级行政也产生了积极与消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分析《玄怪录》中的入冥小说以及敦煌遗书中的《唐太宗入冥记》和《黄仕强传》等,来说明佛教地狱观念对当时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地狱”已经成为当时文人笔下一种创作题材;唐代民间的地狱观念已经和佛典中的地狱概念有所不同,进一步中国化。  相似文献   

8.
礼仪犯罪是古代的一种特殊犯罪形式.这一点唐代已通过明文的法律规定体现了出来,即通过对礼仪犯罪的制裁来实现国家对社会的控制.中国古代的社会控制是各种手段综合运用的结果.通过<龙筋凤髓判>这部判例来探究礼仪犯罪的深刻历史和社会根源,从而重新审视我们现今的道德观.  相似文献   

9.
《尔雅》释“平”为“大野日平。”《说文解字》释“平”为“语平舒也。”《汉语大词典》释“平”的本义是“平坦”;《汉语大字典》释“平’’的本义是“宁静;安适”。其实,“平野、平地”是“平”的本义;“语平舒”是它在中古使用的引申义;“平坦”、“宁静;安舒”是“平”的“平野、平地”义的引申义。“平”与“坪”是古今字;“平”最初的形体具有多种.其构意已无法证明。  相似文献   

10.
一千多年前唐代的文人大规模入幕和当下大学生就业难现象,虽然在本质上千差万别,但均表现为人才数量的激增和就业职位的相对减少这一矛盾.因此对唐人入幕现象的思考与剖析,有助于分析当今大学生就业问题,为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省试湘灵鼓瑟钱起善鼓云和瑟,常闻帝子灵。冯夷空自舞,楚客不堪听。苦调凄金石,清音入杳冥。苍梧来怨慕,白芷动芳馨。流水传湘浦,悲风过洞庭。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相似文献   

12.
唐代工具赋在赋体文学题材开拓上具有创新意义,其主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道家之理,儒家之功,佛家之悯。唐代工具赋是赋家对工具的巧妙构造所作的颂歌,又是对工具所含哲理的阐释。由于工具不同于其他器物的特点,从而创造出一些独有的艺术特色,具有独特的文学价值。唐代工具赋给后人留下了当时器物形制、构造、使用的有关情况,可补充史料的不足,具有较高的文化意义和史学价值。  相似文献   

13.
“以诗入乐”是唐诗歌曲的主要形式,在运用时又有“撰写合乐”与“选诗合乐”之别。这种歌曲形式之所以盛行于唐代,是由于燕乐的高度发展,为“以诗入乐”提供了最为丰富的乐调源泉。  相似文献   

14.
李莹 《现代语文》2009,(6):29-31
唐代的“长干”诗内容上包括商人的婚恋故事和赠别。在艺术上多口语化,具有浓厚的俚俗色彩,采用男子作闺音的代言体手法。形式上以五言为主,兼有七言,多以组诗形式出现。唐代“长干”诗的出现,反映了乐府诗在唐代的发展,是市民文学萌芽的代表,“长干”也成为吟咏南京的主要意象。在文化层面上,唐代“长千”诗是长干里一代商业繁荣、文化名人活动频繁、佛教繁荣的反映,有着重要的史诗意义和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15.
由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基本规律,分析了"等时圆"的物理内涵,提出由加速度矢量分量关系满足的直角三角形判断质点沿两条直线做匀加速运动的"等时"方法,并对有关文献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乐府诗体”的概念成熟于唐代。它与入乐歌辞不同,与一般的徒诗在题目、题材、形式和语言上也不同。研究唐代的“乐府诗体”,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17.
"扬州"作为一个地名在我国古代文学作品中频频出现,尤其在唐代更为突出,诗人们在它身上寄托了对繁荣、强盛、开放、富足的期待和向往,体现了一种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由此可见扬州在古代诗人心目中的特殊地位。实际上,正是"扬州"有利的地理位置带来了经济的繁荣,经济的繁荣又促进了文化的繁荣,从而使"扬州"成为繁荣富庶、奢华靡丽的代名词,并成为诗人们久唱不歇的文学意象和唐代文人作品中一份抹不掉的情结。  相似文献   

18.
李徽 《学前教育》2022,(2):14-15
<正>很多妈妈都经历过这种场景:孩子吃饭时剩饭、撒饭现象严重,时不时需要大人在旁边提醒,奈何大人的碎碎念只是孩子的耳边风,入耳未入脑,丝毫未改变。粒粒皆辛苦只是说说而已曾几何时,我儿子也是这样,全家曾使出浑身解数教育他珍惜粮食、懂得感恩。爷爷先上阵,用长征故事让孩子忆苦思甜。“革命前辈要走两万五千里路,哪有大米饭白面馍馍吃?经常饿着肚子,挖野菜、吃树叶……”儿子听到野菜和树叶,眨着眼问:“爷爷,上次咱们去郊区玩,吃的那个野菜和树叶子,特别好吃。”爷爷气得胡子抖了抖,不再说话了。  相似文献   

19.
曲江是唐代十分重要的游赏圣地,上到天子赐宴群臣,下到春季百姓赏春踏青,莫不以此处为观景妙处.同时,闻喜宴、关宴——唐代中第士子宴集中两大宴会,也大多在此举行.对唐代闻喜宴、关宴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把握中国科举在唐代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俗话说:“皇帝的女儿不愁嫁”,但在唐代的中后期,情况并不尽然,大唐皇帝为挑选品学兼优的好女婿不惜动员大臣们到处物色,甚至下诏“海选”,可是有些士人并不愿意娶公主。略举几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