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现代生产力结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巨乃岐 《天中学刊》2006,21(1):50-54
现代生产力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形成并表现出来的认识、改造和创造世界的能力。生产力系统是由自然生产力和社会生产力构成的有机整体。其中,自然生产力是其前提和基础,社会生产力是其主体和核心。在自然生产力中,自然界的自然力是其基础和要素,生物的生产力是其主体和核心;在社会生产力中,物质生产力是其基础和条件,精神生产力是其关键和先导,人才生产力是其主体和主导。生产力系统是一个有规律的运动发展着的统一整体,有机联系、重心转移、互动发展的生态规律是生产力系统发展的内在规律和一般法则。  相似文献   

2.
生产力的要素作为生产力的构成要件有许多不同的表述,概括起来主要有劳动者、生产工具、劳动对象"三要素说",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四要素说",多层次、多方面的"多要素说",从哲学上看,生产力是一个由多层次、多角度要素构成的矛盾统一体,生产力的要素同生产力本身一样是以辩证法的形式存在和发展的.  相似文献   

3.
现实的社会生产力是一个由多种要素和多级层次组成的,具有复杂的内部结构的矛盾运动系统。这一矛盾系统自身包含的辩证性规定了“生产力标准”理论内涵的辩证性。生产力标准是主体生产力标准和客体生产力辩证统一;是整体生产力标准和局部生产力标准的辩证统一:是生产力质的标准和量的标准的辩证统一;是显形生产力标准和隐形生产力标准的辩证统一。唯物辩证地理解“生产力标准”的理论内涵.是在社会实践中正确制定和运用这一标准,实现生产力系统各要素间协调发展、和谐动作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4.
一、生产力系统总体开放和经济整体开放 80年代以来对生产力范畴由“两要素”、“三要素”的研究,进入生产力系统结构的研究,形成生产力“多要素论”和“系统论”的观点,后来,逐步转移到生产力系统包括哪些要素的研究。这只能说明生产力是一个发展开放的系统。生产力同任何其他事物一样,是作为系统而存在的,并且是一个总体开放的系统。从生产力发展史的断代分析中,生产力系统要素的数目在不增加,并在一定阶段  相似文献   

5.
生态生产力是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第四个阶段.是21世纪先进的生产力.在其发展过程中具有如下特征:生产力发展理念转换、生产力要素优质及其结构优化、生产力运行机制更新、生产力发展模式创新以及发展的层次性和空间广泛性等等.因此可以在同一时期内同样过程中实现生产力发展的两次飞跃,即从初步发达生产力到发达生产力飞跃的同时,也发展成为先进的生态生产力.我们应当及时抓住这个机遇,努力发展我国的生态生产力,尽快赶上世界先进生产力的水平.  相似文献   

6.
生产力是唯物史观的一个基本范畴,它表示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类在认识、改造自然获取物质资料的过程中发挥和表现出来的物质力量就是生产力.在理论研究中,误读马克思是近些年来出现的把生产力要素泛化等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深入学习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生产力问题的论述我们得出如下认识:生产力由投入要素和产出要素构成: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是生产力的投入要素,劳动产品是生产力的产出或表现要素.这既符合马克思、恩格斯的一贯思想,也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软件”与“硬件”是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的矛盾统一体,我们强调生产力硬件要建设.不能忽视其软件要素.在生产力硬件要素中,无论劳动力、劳动工具、劳动对象,三者都与软件要素相融合,二者是不能割裂开来的.只有确立“软件”的生产力要素地位,才能真正确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战略地位,加快我国的“软件”建设步伐。  相似文献   

8.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内涵主要是指科学技术对现代生产力发展起着第一位变革作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同劳动者是生产力的首要要素是不矛盾的  相似文献   

9.
杨勇 《惠州学院学报》2006,26(4):121-124
竞争情报功能和反竞争情报功能是提高企业情报竞争力的两个方面, 是矛盾的双方, 既对立统一,又相辅相成, 他们共同构成了一个双赢的竞争情报系统。文章通过了解企业竞争情报和反竞争情报以及之间的关系, 分析了企业竞争情报和反竞争情报整合的意义, 提出了企业竞争情报和反竞争情报的整合方法。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同志对社会主义本质作出的科学概括,揭示了社会主义本质的基点是解决社会主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是共同富裕,实现这一根本目标的内在根据是社会主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社会主义本质几个方面的内容辩证统一的基础是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从而坚持了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辩证关系的原理,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