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规范农民集体非农建设用地流转问题研究及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城市(国有)土地所有制和农民(集体)土地所有制的形成是由三个因素决定的。一是地域条件。即根据条件划定土地所有制,城市土地归城市(国家)所有,农村土地归农村集体所有。二是土地的用途。根据土地的用途划定土地所有制,作为国有的城市土地用于城市建设,作为集体所有的农村土地用于农业生产和农民住宅建设等等。  相似文献   

2.
集体非农建设用地流转的现状和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集体非农建设用地流转是普遍存在的。目前已呈扩大化、市场化、非秩序化趋势。如何对这种现象加强引导,明确规范,使之逐渐走上良性轨道,是当前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1,集体非农建设用地流转现状集体非农建设用地流转形式多样,具体可分为6种方式。1.1,农材集体经济组织直接转  相似文献   

3.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多种所有制形式的经济实体不断地壮大,特别是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对土地的需求也越来越多,城乡结合部地区象我们金华开发区范围内一些集体非农建设用地自发流转形成了一定的隐形市场。一般是直接出租或作价入股,有的因地上建筑物的买断,土地随之采取租赁形式流转。在这些流转形式中,有少量建设用  相似文献   

4.
农户分化与土地流转行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苏群  汪霏菲  陈杰 《资源科学》2016,38(3):377-386
自农村市场化改革以来,农户间逐渐发生分化,不同农户对土地依赖程度,价值认知及产权偏好的不同,使得农户土地处置行为也存在差异.为了探究不同农户的土地流转行为.本文从农户分化的视角出发,基于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2003-2011年的混合截面数据,实证分析了不同类型农户的土地流转行为.结果表明:①保持现有规模,不参与流转依然是各类农户主要的土地处置行为,兼业化并不必然导致土地流转;②家庭劳动力人数,非农就业程度,户主年龄,地块数,地势,是否城市郊区等因素对于各类农户土地流转行为的影响趋势基本相同;③对于兼业程度高的农户来说,受教育程度越高的农户越倾向于不参与土地流转,而家庭承包地面积大且种植经济作物的农户则更倾向于转出土地,且转出面积也越大;④土地流转政策对纯农户和一兼农户转入土地,二兼农户和非农户转出土地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5.
6.
规范农村集体非农建设用地流转管理的调查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集体非农建设用地流转管理是当前土地管理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亟待研究解决的主要课题.本文通过对包头市农村集体非农建设用地流转的方式、成因,以及农村集体非农建设用地流转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分析,提出了农村集体非农建设用地流转的两种管理模式和相应的管理措施,为进一步加强包头市农村集体非农建设用地流转管理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7.
以泽州县为例,采用价值转化法、实地调查法测算其流转的外部性与社会净收益.研究结果为: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流转用地类型中,工业用地的净外部性为负值,其流转产生的社会净效益低于经济效益,商服用地、住宅用地、基础设施用地及空置用地的净外部性为正值,社会净效益高于经济效益.研究结论为: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流转对社会发展产生积极推动作用,但流转过程中产生的外部性与流转后用地类型和开发行为有较强的相关性,可通过做好村级土地利用规划、加强监督执法、完善流转机制提高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流转的社会净效益.  相似文献   

8.
产权问题是经济学的最基本问题,是所有制的核心和主要内容。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健全现代产权制度,加快土地流转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本文在系统阐述马克思的产权理论基础上,分析和运用产权理论指导深化我国新农村建设,加快土地流转。  相似文献   

9.
土地财产权重心的下移是从注重土地所有权到土地使用权,再到注重土地处分权。土地财产权重心下移的基础在于土地归属、土地利用和土地流转价值目标体系的完善。土地的相对性处分权利是土地流转和市场化的权利基础,包括转让权、出租权、抵押权、出资权和继承权等权利内容。土地财产权制度改革的关键在于"同地同价同权",亦即处分权的平等赋予,这同时需要政府与市场的有效分工和结合。  相似文献   

10.
在农村土地流转进程中,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系统内部的用户、传播途径、成果供给产生了重大变化。从系统论视角分析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问题,对农村土地流转影响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包括供给机制、竞争机制、需求机制、利益机制、风险机制等5种适合土地流转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1.
我国小城镇发展中土地利用问题探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小城镇发展与耕地保护关系的论述,并针对目前我国小城镇发展中土地利用方面存在的主要约束条件,提出小城镇合理用地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肖海燕  黄新建 《科技广场》2004,(11):104-106
研究和实施小城镇可持续发展,既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是农村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对提高我国城市化推进质量,确保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小城镇可持续发展是指小城镇建设和发展,以小城镇人口发展和素质提高为核心,谋求小城镇生态-经济-社会三者协调发展。本文阐述了我国小城镇可持续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内涵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土地使用权市场是我国土地资源配置体制市场化改革的主要成果,并已经成为配置土地资源的主要方式。土地使用权市场有效地提升了土地利用效率,显化了土地价值。而城乡土地权利不平等和土地收益分配不平衡成为诸多矛盾的根源。集体建设用地灰色市场是土地资源配置体制中的一股重要力量,开辟并规范管理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市场,符合土地资源配置体制市场化改革的内在逻辑,是中国土地制度创新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4.
浅谈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小城镇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劳动力过剩是导致农民增收困难、农村经济发展缓慢的原因之一。单纯依靠乡镇企业来转移剩余劳动力已经不能满足当前需要,为此,加速小城镇建设来转移剩余劳动力,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对在进行小城镇建设的过程中需要防止只重视数量而忽视质量以及行政干预等问题进行了探析。  相似文献   

15.
王宏娟  石敏俊  谌丽 《资源科学》2014,36(11):2263-2272
不符合规定途径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现象在现实中大量存在,但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却受到了很大阻碍。本文以北京市为例,研究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中的利益主体即地方政府、村集体、农民和用地方,发现导致流转的根本原因是各利益主体的利益驱动,各利益主体间均存在利益冲突,并从利益主体的视角分析导致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利益冲突的深层次原因,认为地方政府与村集体之间的利益冲突为主要矛盾,政府协调好各方之间的利益冲突是推动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入市流转的关键,提出应从完善村集体经济组织的主体地位,明确地方政府职能,协调利益主体之间的收益分配,运用行政手段为统筹城乡经济发展服务等利益协调策略,为构建城乡统一的土地市场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6.
依据《国家信息化指标构建方案》,参考城市信息化及农业信息化发展水平测算及评价体系,根据我国小城镇信息化发展的特点,通过问卷调查、专家咨询法和实践检验等方法,主要从小城镇信息化基础设施、信息资源、信息技术、信息化人才、信息化环境5个方面共选择21个指标构建小城镇信息化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并以陕西省宝鸡市法门镇为例对该指标体系进行验证。该指标体系能够客观地反映当地小城镇信息化发展的水平。  相似文献   

17.
土地资源配置体制中的灰色土地市场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从土地资源配置体制演进的视角分析了灰色土地市场形.成的过程,并利用收集到的土地违法案件的数据对灰色土地市场的现状做了分析。结果表明,1993-1996年间,国有单位和集体组织是灰色土地市场的主体;1998~2002年间,非法占用是灰色土地市场上的主要违法行为,非法转让已成为灰色土地市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土地产权模糊、利益分配不平衡和城市土地资源配置的双轨制是灰色土地市场形成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李彪 《科教文汇》2011,(6):203-204
目前我国在小城镇建设过程中出现了不注意保护环境和资源、布局和规划破坏文化底蕴、居民生活方式与生态环境保护不协调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原因是没有注意保护环境和资源、未重视当地的地方性知识和文化因素的影响。小城镇建设应从整体上考虑小城镇居民、小城镇环境、当地文化三者之间的互动关系,重视地方性知识的生态价值,注重地方特色,加强小城镇文化建设,提高城镇居民文化素质。  相似文献   

19.
中小企业集群的发展有利于小城镇竞争力的提升,而小城镇竞争力的提升又为中小企业集群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促进其健康发展。首先从小城镇竞争力的定义、小城镇竞争力所包含的内容分析了中小企业集群对小城镇发展的作用机制,尔后从有效的要素供给、良好的经营环境、较低的开发使用成本三方面阐明了小城镇对中小企业集群发展的影响。根据二者的协同发展关系,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近年来的发展过程中,小城镇的发展成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随着小城镇经济的不断发展,其土地利用矛盾日益突出,小城镇已经成为土地利用变化研究的热点区域。本文利用1989年黄骅镇土地利用数据库与2003年的航片正射影像图,利用图像融合算法,将土地利用矢量数据与遥感影像进行融合,融合后的影像其颜色代表1989年土地利用状况,纹理代表2003年的土地利用现状,通过影像进行纹理和颜色的对比提取土地利用变化信息。并且在GIS平台的支持下,将土地利用动态监测的成果用于土地利用更新,得到更新后的土地利用现状图。经过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的综合研究,初步总结出黄骅镇耕地空间分布与变化的基本特点。根据土地利用类型之间的相互转化情况,建立黄骅镇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同时利用/土地覆被变化模型,全面分析1989年~2003年黄骅镇土地利用变化数量特征与空间特征,揭示了我国小城镇土地利用变化的“热点”区域,为今后小城镇经济健康持续发展和土地资源的宏观调控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