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列车进站时,我们听到汽笛声不仅越来越大,而且音调变高;列车离去时,汽笛声不仅越来越小,而且音调变低。反之,若声源未动而观察运动,或声源和观察同时在运动,也会发生观测频率与波源频率不一致的现象。由于波源或观察的运动而出现观测频率与波源频率不一  相似文献   

2.
多普勒效应是当波源或者观察者相对于介质运动时,观察者接收的频率发生了变化的现象.要理解多普勒效应,必须先知道波源的频率与观察者接收频率的区别,这是学习多普勒效应的关键:下面谈谈多普勒效应的数学分析.  相似文献   

3.
问题的提出在一次期末考试中 ,有这样一道题 :由于波源和观察者之间有相对运动 ,使观察者感到波的频率发生变化的现象 ,叫做多普勒效应 .当波源与观察者之间的距离减小时 ,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   了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下同 ) ;观察者与波源间的波长   了 .试题给出的答案是 :变大、变小 .“当波源与观察者之间的距离减小时 ,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变大”是正确的 ,但“当波源与观察者之间的距离减小时 ,观察者与波源间的波长变小”一定正确吗 ?问题讨论设波的传播速度为 V,波长为λ,周期为 T,频率为ν.下面分三种情况讨论…  相似文献   

4.
韩静波 《物理教师》2006,27(5):31-32
本刊2005年第6期的《多普勒效应中易混淆的两个问题》一文(下简称“原文”)对多普勒效应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指出教材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但我觉得该文有不妥之处,甚至有一种情况的分析是错误的,本人以声波为例,期以准确形象的方式来呈现多普勒效应的一些较为深入的问题和现象.本文  相似文献   

5.
6.
多普勒效应是由于波源或观察者的运动而出现的波源频率与观察者观察到的频率不同的现象。解决观测频率问题可以从波长和观测速度的角度来着手进行。一般情况下,波长λ,波速v和频率f之间的关系可以由下式表示:f=v/λ。在发生多普勒效应的情况下,观测频率f′,观测波长λ′,观测速  相似文献   

7.
刘锐  陶玉香 《物理教师》2004,25(5):38-39
关于多普勒效应,很多资料上都有这样一道练习题:  相似文献   

8.
9.
本应用“波数法”分析多普勒效应,从而较直观地讨论其应用原理。  相似文献   

10.
多普勒效应是声波传播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现象,对此类问题的研究一般仅限于声源和观测在同一直线上运动的精形,而对任意方向的多普勒效应,因情况比较复杂,研究讨论较少,且采用的方法多为将速度进行投影,不易理解,直接利用平面简谐波的波动方程对观测和波源不在同一直线上运动时的多普勒效应作一探讨,方法简单,便于理解,根据由此得出的结论分别讨论,还可得出与各种情况下多普勒效应相一致的结果和公式。  相似文献   

11.
1.多普勒效应的成因 以点波源为例. 设S为一个点波源,其频率为f0,  相似文献   

12.
给出了多普勒效应的统一推导方法,得出了多普勒效应的一般公式,多普勒效应的四种情况都是该公式的特例,并推广到电磁现象。  相似文献   

13.
马连喜  王绍符 《物理教师》2007,28(11):41-42
由于相对运动,观察者观测到的频率与波源实际发出的频率会有差异,这就是所谓的多普勒效应.对于声波,用经典力学处理即能给出足够精确的结果,对此笔者的文章中已有详细的讨论[1],其结果为f0=1 uv01-uvsfs.其中u0、us和v依次为观察者、波源和波在介质中的速度.当波源与观察者相对  相似文献   

14.
多普勒效应揭示了波源和观察者之间发生相对运动时观察者接收到的波的频率发生变化的现象.但在许多刊物、书籍、网络、甚至教科书中对多普勒现象的定义及解释存在分歧,易使学习者对这些问题的认识产生混淆.本文将对此问题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5.
多普勒效应揭示了波源和观察者之间发生相对运动时观察者接收到的波的频率发生变化的现象。但在许多刊物、书籍、网络、甚至教科书中对多普勒现象的定义及解释存在分歧,易使学习者对这些问题的认识产生混淆。本文将对此问题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6.
人教版·试验修订本《物理第二册(理科)教案》(2001年6月第1版)有关《多普勒效应》一节(天津市武清区杨村一中郎荣福、王维群)教案中介绍多普勒效应成因中有一处错误: 在观察者相对于介质静止,波源以速度V源相对介质运动时,是这样介绍的: 设观察者不动,波源以V源=10 m/s的波速向观察者运动,此时相对观察者的波速为:V+V源=110 m/s(原文中波速V=100 m/s,波源频率,f=100 Hz),因此观察者在t=1 s里感受  相似文献   

17.
由于波源和观察者之间有相对运动,使观察者感到声音频率发生变化的现象叫做多普勒效应,它是奥地利物理学家多普勒(1803-1853)在1842年首先发现的.多曾勒效应的本质是,在声源和观察者之间有相对运动时,声源的频率并没有发生变化,而观察者接收到的声音频率发生了变化,那么怎样计算在简单情况下,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呢?  相似文献   

18.
多普勒效应是波动过程共有的特征,是一种常见且重要的波动现象。高中物理试验修订本(必修加选修)中定性  相似文献   

19.
朱道荣 《物理教师》2003,24(8):12-13
法国启蒙主义思想家卢梭指出:“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教的东西”,而艺术的核心是创造性。因此要让学生喜欢教师的教学,关键看教学是否有创造性。笔者就创造性地处理物理教材谈三种方法。  相似文献   

20.
秦洪柱 《物理教师》2002,23(10):6-7
“多普勒效应”原是普通物理学的内容,现第一次下放到高中新教材(试验修订本·必修加选修)中。教学中如何突破难点、抓住关键,是目前需要认真研究探讨的课题之一。下面结合本人讲授该节课的教学体会,谈谈化解难点应做到的“五个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