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刊 2 0 0 0年第 6期《简析“浮力实质的演示”》一文中 ,将一剪去底的塑料高橙瓶倒置 ,用一个开有细槽的软木塞把瓶口轻轻堵住 .如在软木塞上固定一导气管 ,如图 1所示 ,就可避免下面封闭气体压强增大 ,导致先空气作用 ,木塞沿瓶颈上升一段距离 ,直到软木塞离开瓶口形成缝隙 ,下表面才有水接触 .在软木塞上固定一通气导管 ,重新实验 ,盖上瓶盖 ,水随之灌满瓶颈 ,压缩空气顺导管排出 ,水完全接触到软木塞的下表面 ,如图 2所示 .可明显观察到软木塞下表面一旦接触到水 ,才沿瓶颈向上移动 .充分说明了物体下表面与水接触 ,才会有浮力产生 .即…  相似文献   

2.
①小小热水瓶为何能保温一只小小的热水瓶,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对它的构造,特征,用途作一番分析,对我们的物理学习将不无益处.热水装在杯子里,由于热的对流,传导和辐射,很快就凉了.而热水装在热水瓶中却能在较长时间内保温,这是为什么?原来,热水瓶的内阻是由较薄的双层玻璃制成的,中间抽成了真空,在玻璃表面还涂了一层银膜,瓶口采用软木塞封住.这些都是为了减少热量散失而设计的.一只软木塞封口,切断了热的对流通道;夹层玻璃中间抽成真空,没有介质,杜绝了热的传导;玻璃表面的银膜,把热辐射挡了回去.它的这种构…  相似文献   

3.
“响水不开,开水不响”。这是一个众所周知的道理。它来源于生活,这在理论上怎样解释呢? 水壶中的水达到一定温度时,容器底部和器壁会出现一些小汽泡,这种小汽泡是由吸附在容器壁和溶在水中的空气形成。汽泡中除了一定量的空气外,还有因受汽热而产生的饱和水汽。当温度继续升高时,向汽泡内蒸发的水汽就逐渐增多,汽泡内的压强也就增大,导致小汽泡逐渐膨胀,在浮力作用下由底部上升。  相似文献   

4.
一、学生做完液体热胀冷缩实验后,提问:“液体受热时液柱上升得很快,受冷时,液柱为什么下降得慢?” 这是正常的实验现象。通常情况,烧瓶里的水与水槽中的水温没有什么差别,而放入热水中,两者之间的温差较大。温差大,瓶内液体受热速度快,其热传递方式是以对流为主的,热对流传递速度比传导快。这样,受热时液  相似文献   

5.
1.提出问题热传递有传导、对流和辐射三种方式,热水瓶很好地利用了热传递的规律来保温.学生一般都有这样的常识:热水瓶保温性能的好坏与瓶内热水的多少有关.于是,我向学生提出问题:热水的体积大时保温性能好,还是体积小时  相似文献   

6.
初中物理对液体压强是这样论述的 ,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是液体的重力 .液体压强的大小用公式表示为 p=ρgh,即液体压强由其深度 h决定 ,而与液体的重力无关 .这就令许多学生不解 ,既然液体压强是由液体重力引起的 ,怎么又跟液体重力无关呢 ?仅从理论上解释往往适得其反 ,而直观明了的实验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演示方法一实验器材溢水杯一个 ,50 0 m L烧杯两个 ,压强计一个 ,水 .实验步骤 ( 1 )按图 1所示安装好实验仪器 .图中 1为压强计 ,2为溢水杯 ,3、4为小烧杯 .图 1( 2 )用手向下压烧杯 3.现象 :水位上升 ,压强计液面差增大 .结论 :水的重力不变 ,但水的深度增加 ,液体压强增大 .( 3)继续下压烧杯 3,至杯中水溢出 ,缓缓下压保持水位不变 .现象 :杯中水的重力减小 ,水位不变 ,压强计液面差不变 .结论 :水的重力减小 ,但只要水的深度不变 ,液体的压强就不变 .实验结论 液体的压强跟重力无关 ,是由其深度决定的 .演示方法二实验器材透明盛液筒两个 ,粗细差别明显的玻璃管两根 ,硬纸片两个 (跟两玻璃管搭配 ) ,橡皮筋两个 ,清水 ,着色水 (用墨水染成 ) ...  相似文献   

7.
同学,你的乒乓球被打瘪了,有什么办法再使它鼓起来呢? 1.利用空气热膨胀原理的方法:将瘪球放到热水(温度60℃以上)中,使球全部受热,其中空气受热膨胀则加大气压。这样就可能使瘪球鼓起来。 2.利用减小球外界气压的办法:减小球外界气压方  相似文献   

8.
两只热水瓶     
在一家饭店的角落里,摆放着两只热水瓶。其中一只穿着华丽的金属外套,瓶塞是用高级塑料做的。而另一只热水瓶的外表实在不怎么出众:普通的塑料外衣和软木塞。漂亮的热水瓶带着讽刺的口气说道:“嘿,我说老弟呀,你长得可真不怎么样哟!我看客人们不会使用你的。”普通热水瓶瞧了瞧漂  相似文献   

9.
一、实验原理平抛运动若用水注来演示 ,非常直观 .但用水注演示存在一个问题 ,即随着储水桶中水位的下降 ,水注喷出的速度发生变化 ,影响演示效果 .为此 ,笔者对储水桶做了如下改进 :图 1取一只 1 .2 5L的可乐瓶作为储水瓶 .选一只与瓶口大小适宜的橡皮塞 ,在其上钻两个小孔 ,插上两根玻璃管 A、B,如图 1所示 .当水从 B管中流出时 ,瓶内液面上的空气的体积增大 ,压强减小 ,这时 ,大气压强不断地把空气从 A管口压入 ,使瓶内水面上的空气压强不断增大 .这样 ,可使得 B管中与 A管口相平处的压强等于大气压 ( A、B两管相当于一个连通器 ) ,…  相似文献   

10.
例1浸没在水中的物块在下沉的过程中,关于上下表面受到的压力与压力差的变化,正确的说法是() (A)压力增大,压力差增大 (B)压力增大,压力差减小 (C)压力增大,压力差不变 (D)压力不变,压力差不变 错解:选(A)认为随着物体下沉,深度增加,液体压强增加,所以液体对物体上下表面的压力都增大,上下表面的压力差也增大. 分析:物体上下表面受到的压力和上下表面的压力之差,是两个不同的概念.错解发生的原因就在于没有区别这两个概念,把它们混为一谈了.物体上下表面受到的压力可以从压强的定义出发求得:压力F等于压强p与受力面积s的乘积F=ps,液体内…  相似文献   

11.
<正>要点提炼要点1:实验原理物质在密闭容器中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使密闭容器中的压强减小,由于压强差,烧杯中的水被大气压压入容器,进入容器中的水的体积约等于反应消耗的氧气的体积。要点2:误差分析(1)测定结果偏小的原因:(1)红磷的量不足,导致装置中的氧气未被消耗完;(2)装置气密性不好,导致外界空气进入装置内;(3)没有冷却到室温就打开弹簧夹,导致进入集气瓶中的水的体积偏小。(2)测定结果偏大的原因:(1)没有夹紧弹簧夹,红磷燃烧时集气瓶内的气体受热膨胀,沿着导管逸出;(2)燃烧匙伸入集气瓶过慢,使装置内的部分气体受热逸出。  相似文献   

12.
人民教育出版社发行的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物理》( 2 0 0 1年 3月第一版 )第一册第1 6 4面“大气压的变化”一节中 ,关于大气压随高度变化是这样叙述的 :“离地面越高的地方 ,空气越稀薄 ,那里的大气压强越小”,笔者认为这句话值得商榷 .教材中的表述除了说明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加减小之外 ,还表明了这样一种因果关系 :离地面越高大气压越小 ,原因是因为越往高处空气越稀薄 .如果把原话稍做修改 ,则因果关系更加明显 :离地面越高的地方 ,因为空气越稀薄 ,所以那里的大气压强越小 .实际教学中 ,不少学生也都存在这样的认识 .那么 ,这种认识…  相似文献   

13.
教例: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六册归一应用题。下面是我先后两次进行教学的课堂实录。(A代表第一次教学设计,B代表第二次教学设计。)【复习环节】A:出示复习题①买5个热水瓶需要60元钱,每个热水瓶多少元?②买一个热水瓶12元钱,300元钱可以买几个热水瓶?(学生口答算式。)B:没有复习题【新授环节】A:出示例题买5个热水瓶需要60元钱,照这样计算,300元钱可以买几个热水瓶?学生的解题方法几乎千篇一律:300÷(60÷5)。我努力启发引导他们:“还有没有其他的解法?”过了好长时间,才有一个学生说出了另一种解法:300÷60×5。B:直接出示例题(同A)师:…  相似文献   

14.
现行高中化学课本下册中,关于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是这样叙述的:“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大压强会使化学平衡向着气体体积缩小的方向移动;减小压强,会使平衡向着气体体积增大的方向移动。”我经过几年教学实践,发现这样叙述会影响学生对勒沙特列原理的正确理解,容易使学生对条件的改变与平衡移动的方向这两个不同概念发生混淆,误认为增大压强(即减小体系体积)与向减小气体体积的方向移动是一会事。  相似文献   

15.
一、有关问题 1.为什么盛氧化铜的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 若试管口向上倾斜,可能会发生以下两种情况:①反应生成的水及药品里的湿存水受热气化后,在试管口冷凝成水滴倒流到试管底部而引起试管炸裂;②H_2比空气轻,试管口向上倾斜则不易将试管里的空气排尽,加热时可能引起爆炸,而且氢气与氧化铜接触不充分,反应需要的氢气量增加,会使反应时间增长。 2.氧化铜放入试管里为什么要铺成斜面? 这是为了增大氧化铜的受热面积和增大  相似文献   

16.
常听人说,响水不开,开水不响,这是有科学道理的。在烧开水时,你会发现容器的壁和底部出现许多小气泡,气泡中除了一定量的空气外,还有因受热而产生的饱和水汽。当温度升高的时候,小气泡膨胀,在浮力作用下由底部上升;当气泡上升到温度较低的地方,气泡内大部分水汽又凝结成水;外部压强就比气泡内的压强大,这时候气泡就缩小。当继续加热使温度升高的时候,气泡的膨胀则  相似文献   

17.
a .硬纸片盖水杯 :杯中装满水后盖上硬纸片 ,用手按住纸片与杯一起倒置 ,松开手后纸片不掉 ,水不流出。b .瓶吞鸡蛋 :瓶底铺层沙子 ,点燃浸过酒精的棉花放入瓶内 ,在火熄灭前用剥皮熟鸡蛋堵住瓶口 ,鸡蛋会被压进瓶内。c.烧瓶吸水 :向烧瓶里倒入一些热水并摇动 ,约 1min后将热水倒出 ,倒插入水中 ,水会迅速上升到烧瓶内。d .烧瓶吸试管 :烧瓶中注满水 ,将一支比瓶颈稍小的试管口向上插入 ,一起倒转口朝下 ,水慢慢流出 ,试管上升。e.皮碗 :用力挤出皮碗中的空气 ,再向两边拉 ,两皮碗能连在一起 ,不易拉开。f.空管提水 :去掉圆珠笔两…  相似文献   

18.
1 滴管在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实验中的妙用 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材安排有这样一个实验: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如图1所示).实验原理是利用红磷燃烧消耗瓶内空气中的氧气,使瓶内气压减小,烧杯中的水在大气压的作用下,流入集气瓶补充氧气的体积. 该实验在秋季学期开学后的9月份进行,而实验中所涉及到的大气压强知识,学生则在11月前后的物理课中才能学到,头脑中没有大气压强知识,学生不明白烧杯中的水为什么会流进集气瓶,更不明白进入瓶中的水的体积就等于瓶中空气里氧气的体积的道理.在这次教学中,笔者将小小滴管派上了用场.  相似文献   

19.
大气的压强,当然也是气体的压强,初中物理是这样说的:“由于空气有重量,所以像液体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要产生压强一样,空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也要产生压强,这个压强叫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关于气体的压强,高中物理又是这样说的:“由于大量气体分子不断碰撞器壁,对器壁就产生一个持续的宏观的力,单位面积器壁上所受的压力就叫做气体的压强。它决定于单位体积内的分子数和分子的平均速率。”关于气体压强这两种说法显然是不同的,我们不妨简称为“重量说”和“碰撞说”,两者究竟区别何在?有没有内在联系?能否予以统一?  相似文献   

20.
孙成永 《物理教师》2011,32(1):41-42
关于大气压强可以有两种解释:第一;由于地球对空气的吸引作用,空气压在地面上,就要靠地面或地面上的其他物体来支持它,这些支持着大气的物体和地面,就要受到大气压力的作用.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大气压力,就是大气压强;第二;可以用分子动理论的观点解释.因为气体是由大量的做无规则运动的分子组成,而这些分子必然要对浸在空气中的物体不断地发生碰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