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孙作江  朱南 《物理教师》2002,23(8):26-26
1 问题的提出中学物理教学中 ,我们做了不少基本实验 ,测过许多基本的物理量 .由于多方面的原因 ,有一些同样重要的物理量却很少被测量 ,甚至尚未被测量过 ,我们称这类物理量为非常测物理量 .比如 ,酒精灯火焰 (外焰 )的温度等 .非常测物理量对教学很有用 ,在此 ,笔者自制了小巧的量热器 ,通过实验测出了酒精灯火焰的温度 ,并对测量结果进行了初步的误差处理 ,以供大家参考 .2 实验的原理及自制量热器简介本实验的原理是热平衡方程Q吸 =Q放 ,实验的主要器材是自制量热器 (见图 1 ) .实验时 ,首先用物理天平 (感量为 0 .1g)称出小铁块、…  相似文献   

2.
徐宁 《物理教师》2005,26(12):2-53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与实验紧密联系的就是测量.物理量的测量是高中物理学习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与之相关的考试题目形式多样,与生产、生活实际联系紧密,是许多学生非常头疼的内容.通过调查和实验,我们发现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困难主要在于没有理解物理量测量过程的本质.为了突出物理量测量的本质,我们把这样一类测量叫做映射测量,即在物理测量的过程中通过测量其它物理量来反映待测物理量.被测物理量不是直接通过实验测得的,而是在一定条件下的其它物理量的映射.我们通过三个维度扩展建模的教学模式,有效的克服了这部分知识学习的难点.下面我们从映射测量模型的构建谈起.  相似文献   

3.
自然界中的物理现象千姿百态,物理量的表达形式也就多种多样,因此,物理量的测量方法也就不尽相同,用刻度尺测长度,用温度计测温度,这就是同学们所熟知的“直接测量法”.还有一些物理量,因受某些条件限制,不能或不易用测量工具直接测出.但利用工具测出有关物理量后,可以通过待测量与这些已测量间的几何关系或定量关系,求出待测值,这种方法叫“特殊测量法”,也叫“间接测量法”.本文就介绍几种较为特殊的测量方法.  相似文献   

4.
在物理量的测量中,当一些物理量不便直接测量时,可用一个已知量(或容易测量的物理量)代替被测的物理量,使之达到相同的效果,则被测物理量的值就等于替代它而得测量值.利用这种方法测量物理量的过程叫等效替代法.初中物理实验中经常用到等效替代法.  相似文献   

5.
例给你一个电流表、一个电压不变的电源、一个定值电阻R(阻值已知)、两个开关、导线若干.请你利用上述器材测出一个未知电阻Rx的阻值. 要求:(1)说明实验原理,画出测量时所用的电路图;(2)指出需要测量哪些物理量;(3)写出被测电阻Rx的最后表达式(用测出的物理量表示). 分析和解:为了测出未知电阻Rx的阻值,本题在实验设计方案、测量过程与方法、测量结论上都具有开放性.故解答此题的关键就是设计实验方案———画出测量时所用的电路图.只要电路图确定了,则实验过程中需要测量的物理量便可得到,Rx的最后表达式就容易解决了.下…  相似文献   

6.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 ,实验离不开测量 ,而测量需要测量工具 ,所以学会测量工具的使用是学习物理的开始 ,是打开物理学之门的钥匙 .初步了解和掌握一些基本测量工具的测量原理和测量方法 ,对初中学生而言不仅是必要的 ,而且也是重要的 .本文专门谈谈初中范围内所涉及到的要求测量的物理量及其所对应的测量工具的三个特征 .一、初中物理中要求直接测量的物理量及对应的测量工具在华东版初中物理教材范围内 ,对物理量的测量可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用初中学生所学过并掌握的测量工具无法直接测 ,但可用物理公式计算出的物理量 ,这一类属于间接测…  相似文献   

7.
通过前面介绍的用纸做实验和利用身边的日常生活用品做实验的案例,我们可以领悟到一些实验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策略。下面我们通过案例,来进一步开阔我们的思路。1一则碰撞实验的拓展案例1弹性碰撞实验在《物理(共同必修1)》的序言部分,有一幅彩色照片(如图1所示),一个学生正在利用弹性碰撞实验仪全神贯注的研究弹性碰撞。该图的注解中写道:动手实验是非常激动人心的过程。图1要让学生激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要让学生发自内心的激动就更难了。碰撞实验怎么做才能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感受物理学的美妙,领悟物理学的真谛呢?教师的教学理…  相似文献   

8.
伏安法测电阻是指用电压表测出电阻两端的电压U,用电流表测出通过电阻的电流I,根据R=U/I求出被测电阻的阻值.实验中除了需要测量仪器电压表、电流表外,还要用到待测电阻、开关、导线以及保护电路和改变电阻两端电压达到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减小误差的滑动变阻器.实验电路如图1所示.在我们实际进行操作时,我们完全可以以此为模型,进行适当的变换,对待测电阻的阻值进行测量.  相似文献   

9.
初中物理学过许多物理量的测量,如:长度、体积、质量等,这些物理量通常情况下用专用仪器可以直接测出。但有些特殊物体却又很难直接测量,需要采用一些特殊的“巧妙”方法才能够较准确的测出,下面介绍几种特殊情况下的测量方法。1化直法化曲为直,将弯曲的轨迹变成直线来测量。测量地图上铁道线的长度,可以用棉线与它重合,再拉直测量;测薄圆铁片的周长,可使铁片沿棉线滚一圈再测量起点和终点的长度;测量大树的直径可使棉线绕大树转一圈再放开拉直测量,  相似文献   

10.
a .用电压表、电流表测电阻。图 1 电压表电流表测电阻用一个电压表、一个电流表按图 1所示连接电路。闭合开关S ,用电压表测出被测电阻Rx 两端的电压Ux,用电流表测出通过Rx 的电流Ix。用公式Rx=Ux/Ix 可以求出Rx 的值。测量中可以改变变阻器R的值 ,多测几组Ux 和Ix 的值 ,得出Rx 的多个测量值 ,然后求出Rx 的平均值。b .用电压表、定值电阻测电阻。图 2 电压表定值电阻测电阻用一个电压表和一个定值电阻 (阻值为R0 )按图 2所示连接电路。用电压表分别和电阻Rx、R0 并联起来 ,闭合开关S ,测出它们两端的…  相似文献   

11.
宋瑞金 《物理教师》2006,27(2):1-31
伏安法测电源电动势和内电阻的实验,由于电表内阻的影响,实验的系统误差较大,因此很难测出比较准确的数值.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文介绍两种比较准确的测量方法.图1方法1:实验电路如图1所示,Ex、rx为待测电源的电动势和内电阻,灵敏电流计,R1、R2为滑动变阻器.(1)直接测量电源的电  相似文献   

12.
本文用碰撞冲力对相对位移的积分来计算碰撞冲力和反冲力这一对内力作功的总和,讨论了 两物体作完全非弹性正碰过程中能量的耗散和两物体作完全弹性正碰过程中能量的储存和释放。  相似文献   

13.
例1学习研究物理学的基本方法是观察和实验,科学的测量方法是做好物理实验的重要环节.2002年5月31日,第17届世界杯足球赛在韩日隆重开幕.如图1是本届比赛所用的足球照片.请你用一把三角尺(板)测出图1中足球的直径.写出你的主要测量步骤或方法(可结合画图说明).主要测量步骤或方法:;足球的直径:厘米.解析:若审题不准,学生会误认为测球体直径.实际上本题是让测量足球照片的直径,即圆的直径.因此本题的关键在于如何找出圆的直径,这当然要用到几何知识了.第一问解法:方法一:画圆的弦,作弦的垂直平分线,找出圆的直径(如图2).方法二:画圆的切线,过…  相似文献   

14.
本文研究了双棱镜干涉测钠光波长、测液体粘滞系数(落球法)实验中物理量测量顺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得出选择合理的测量顺序有利于节约实验时间、利于提高实验精度。指出在实验中对测量顺序的选择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5.
图表题集     
一、表格题的解答初中物理有直接测量型、间接测量型和探究型的实验.这些实验中测量的数据可以运用分析、计算、作图等处理方法.1.间接测量型实验的数据处理间接测量型实验的数据处理方法是根据待测物理量与其他物理量的关系式,先测出其他量,然后算出该量.  相似文献   

16.
利用图1所示的电路测定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是高中物理第二册中的一个学生实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总是选用内阻较大(约为几欧姆)的旧干电池让学生进行测量。理由是,如果电源的内阻太小,用图1电路和测量时,电源两端的电压变化很小,无法测出内阻。如何测量较小的电源内阻?很多教学参考资料,都介绍了如下的方法。用一个适当的定值电阻R0与电源串联,并把它们看作一个等效电源,这个等效电源的内阻r0=R0 r,其中r是被测电源的内阻。用图2电路测出这个等效电源的内阻r0,则被测电源的内阻r=r0-R0。用图1电路测量电源内阻,在变阻器的电阻改变引起路…  相似文献   

17.
杨振宁先生说过"物理是以实验为本的科学。"他指出了物理实验的重要作用,而很多的实验都要进行测量。在测量时,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总会有差距,这种差距我们称之为测量误差。因此,有效数字的读取和处理就显得特别重要。测量有直接测量和间接测量,意味着有效数字的读取和处理就不相同。在物理量的测量中,了解和掌握有效数字的读取等相关知识,对测量的结果的有效性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8.
王守壮 《物理教师》2005,26(7):32-32
用伏安法测电阻是中学物理中的一个重要实验,是测量电阻的一种基本实验方法.实验电路有两种:图1为电流表的内接法,由于电流表的分压作用,由Rx=UI得到的Rx的测量值总大于其真实值,待测电阻越小,测量误差越大.图1图2图2为电流表的外接法,由于电压表的分流作用,使得待测电阻Rx的测  相似文献   

19.
周异平 《物理教师》2000,21(1):9-11
教学目的:通过对具体问题的分析比较,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碰撞的基本规律,更好地掌握碰撞的基本分析方法. 重点:(1)基本过程、基本规律的分析;(2)比较弹性碰撞和完全非弹性碰撞的共同点和差异点. 教具:碰撞实验、多媒体装置. 教学过程:l引出课题 师:同学们,碰撞是一个非常基本、但又是十分重要的物理模型.然而,碰撞的出现并非是单一的、明了的,往往是形形色色、五花八门的.如何解决形式不同、本质相同的碰撞问题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所要研究的问题. 板书(课题):碰撞分析.2分析讨论 师:下面请同学们看黑板上画…  相似文献   

20.
2007年全国高考理综Ⅱ第24题涉及恢复系数,恢复系数在力学中是一个重要的物理量.按定义,牛顿碰撞公式中的恢复系数是某材料做成的两个球发生碰撞时,碰后的"分离速度"与碰前的"接近速度"之比值.恢复系数的测量需要速度的测量,而速度的准确测量一般比较困难.在物理实验中,常常将直接物理量的测量转变为间接物理量的测量,从而达到实验的目的和效果.此高考题守恒定律的实验装置来验证弹性碰撞的恢复系数是否为1,巧妙地用水平位移代替了水平速度,是以学生实验为基础,验证新的物理量,要求考生对原有实验过程以及测量的物量量的理解,是实验命题的一种创新和尝试.该实验题的考查不落俗套,脱离了常规题的窠臼,是一道值得称赞的好题.但是,对于"恢复系数",平常的计算和讨论并不像上述那么粗糙地处理.下面,笔者谈谈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