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我们知道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但我们在理解这一句话的时候能不能说:带同种电荷的物体相互排斥,带异种电荷的物体相互吸引。我认为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应该指的是点电荷;而带同种电荷的物体相互排斥,带异种电荷的物体相互吸引这种说法不妥当。  相似文献   

2.
处在外界静电场中的导体,在静电平衡时,感应电荷如何分布?当导体接地时,感应电荷又如何分布?不少物理书刊上常采用图1(a)、(b)来说明. 这两幅插图表明:导体B不接触时,左右两端都有等量异种感应电荷,而一旦接地,右端感应电荷消失(转移到地球),但左端感应电荷似乎不变.  相似文献   

3.
电荷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是: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可是,某些课本确将它说成:带同种电荷的物体相互排斥,带异种电荷的物体相互吸引.例如,福里斯著《普通物理学》(1658年合订本第一版)第二卷第三页就是这样说的.这种说法是欠妥的.  相似文献   

4.
在库仑定律的教学中 ,我们不可避免地要提到库仑扭秤实验 .关于这个实验 ,高中《物理》第三册 (选修 )教材中第 1 73面讲到 :“在库仑做扭秤实验的时候 ,还不知道怎么来测量电量 ,电量的单位也还没有确定 .库仑用一个简单的办法巧妙地解决了这个困难 .他为了改变带电小球的电量 ,就将这个带电小球跟与它同样的但不带电的金属小球相碰 ,由于两个小球完全相同 ,它们带的电量也一定相等 ,从而使带电小球的电量减小到原来的 12 .再用同样的办法 ,可以使带电小球的电量减小到原来的14 、18等等 .”对于库仑的这个做法 ,学生们很容易接受 .然而 ,…  相似文献   

5.
顾大男 《物理教师》2002,23(5):37-38
在高三总复习中 ,遇到这样一道模拟试题 ,一度引图 1起学生和老师的异议 .如图 1所示 ,光滑绝缘的水平面上的M、N两点各放完全相同的金属球A和B ,A和B的带电量分别为 -2Q和 -Q ,现使A和B以大小相等的初动能E0 (此时动量大小均为p0 ) ,让其相向运动刚好能发生接触 ,接触后返回M、N两点时A和B的动能分别为E1和E2 ,动量大小分别为p1和p2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1 )E1=E2 >E0 ,p1=p2 >p0 .(2 )E1=E2 =E0 ,p1=p2 =p0 .(3 )接触发生在MN中点的右侧 .(4 )两球同时返回M、N两点 .A .(2 )、(4 ) .  B .(…  相似文献   

6.
我们知道,异种等量点电荷的零势面为过两点电荷连线的中垂面,那么,异种不等量点电荷的零势面为何形状呢?下面拟就这一问题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7.
1.问题的提出 等量同种电荷连线中垂线上的电场强度何处最大? 2.创设条件进行数学推导 题设带电量均为Q的两同种电荷相距为L,取两电荷连线中垂线上的一点P,如图所示,设P点和Q的连线与两电荷连线成0角.  相似文献   

8.
高中物理课本第二册第7页上画了等量同种点电荷的电场线分布,如图1所示。我们从图上看,在两电荷连线的中垂线上距两电荷连线中点越远的地方,电场线越密,场强越大。实际是否如此呢?本文将从数学角度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9.
贵刊在2001年第12期P19页“问题讨论”栏目中发表了谢东源老师的文章“等量同种电荷连线中垂线上的电场强度何处最大?”读后深受启发,特别是文中运用多媒体计算机编程对函数y=cosθsin2θ的最大值进行计算,令人耳目一新。笔者认为,这是数、理结合的好问题,为此,对此问题再运用数学和物理方法进行求解。 问题等量同种电荷连线中垂线上的电  相似文献   

10.
11.
如讨论电介质的极化 ,还有极化电荷 ,或束缚电荷之称 ,此内容在中学物理中不再讨论了 .  相似文献   

12.
在学习了真空中静电场的基本规律后,我们可以根据电荷的分布来确定空间任一点的电场强度和静电势,同样也可以根据带电体系所在处的电场强度确定其所受电场力的大小和方向及其运动规律,还可以根据静电势的改变确定带电体系在静电场中运动时电场力所做的功。但是,在我们所需要解决  相似文献   

13.
带电体之所以会吸引轻小物体是因为轻小物体在带电体的电场中被极化,电场对极化电荷的合力是引力;相同电性的带电体在电场中既有极化电荷又有转移电荷,当极化电荷所受的引力大于“转移电荷”所受的斥力时,相同电性的带电体也会相互吸引.  相似文献   

14.
杨思锋 《物理教师》2008,29(10):14-15
在一次学校层面的物理教师教研活动中,有一位教师向我提出了这样的一个问题:在恒定电流电路中的导体(如电阻器、其他用电器等)与导线的连接处有自由电荷积聚,这如何说明,又怎样向学生解释呢? 问题来源于正在实验中普遍使用的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物理新教材选修3—1“恒定电流”一章。实验中的新教材内容的呈现,力图反映出本次课改所提出的物理课程的3个维度的目标,  相似文献   

15.
王乃玲 《物理教学探讨》2002,20(10):32-32,35
在中学物理中 ,我们常用牛顿第三定律处理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然而有些中学物理教辅材料中用牛顿第三定律分析电荷之间的作用力 (如例 1 ) ,这样做是否恰当呢 ?本文对此做一探讨。例 1 两个质量分别为 m1 、m2 的带电粒子 ,从静止释放 ,在相互作用下开始运动 ,则在某时刻两粒子的动量大小之比为 (  ) ,速度大小之比为 (  ) ,动能大小之比为 (  )。答案  ( 1∶ 1 ) ,( m2 ∶ m1 ) ,( m2 ∶ m1 )。这是中学物理教学中常见的一类练习 ,解题的出发点是两电荷之间的作用力是相互的 :大小相等 ,方向相反 ,两电荷的动量和守恒 ,即 :m1 v1 =…  相似文献   

16.
本文试图计算某些形状规则的带电导体其电荷面密度与曲率的关系,其基本思路是:根据带电导体电场的电位,可以求出导体表面的电荷密度(σ=E/4л=|V▽φ|/4л);再利用微分几何有关曲率的知识,就可得到电荷密度与曲率的关系式。  相似文献   

17.
吴建平 《物理教师》2003,24(8):30-31
在学习高中物理“动量”这部分内容时,经常会讨论这样一个问题: 质量为M的小车静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如图1),在它的支架上用长为l的细绳拴着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开始时,小球竖直悬挂在支架的下方,现在突然给球一个水平向右的冲量I,问小球摆到最高点时的速度为多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