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武弋 《昆明大学学报》2006,17(Z1):12-16
在对2000~2006年活态文化即非物质文化的研究文献进行检索的基础上,从活态文化的意义、内涵和特点,保护方法和原则,发达国家的保护经验三个大的方面出发,分析了6年多来我国在活态研究领域的理论成果.  相似文献   

2.
探讨了对新疆地区以"非物质文化遗产"形态遗存的原始活态文化进行研究和保护、开发、利用,使之为新疆"多民族聚居、多宗教并存"环境条件下的和谐社会构建而发挥不可替代作用的重要性以及相应的方法、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前苗族服饰文化的保护有三种方式:一是记录、收藏;二为市场开发;三是生态博物馆。笔者认为这三种方式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某些局限,因而提出文化的“活态”保护方式。“活态”保护就是指让文化真实地生活在文化创造者们的世界里面。关键是要保护好文化的生态环境,保护好文化的生物链。  相似文献   

4.
面对流传了几千年的民间美术的原生态形式的日渐减少,近年来我们对民间美术的传承和发展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探索,但都相对片面。在社会变革、新旧交替,生活方式、文化观念发生巨大改变的今天,民间美术的传承和发展只有走保护“活态”和活态开发的道路,才是既保持传统,又发展创新的最好选择。  相似文献   

5.
在系统梳理与分析苏州古城历史名人资源类别、价值内涵及国内历史名人资源活态开发模式的基础上,针对苏州古城历史名人资源保护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探索活态保护与开发的实践路径,发挥历史名人资源整合优势,以文化创意释放古城名人文化品牌、产业发展效能,提出以名人资源赋能古城保护的“苏州方案”。  相似文献   

6.
"活态保护"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顺利实施的关键。"活态保护"由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空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时间三个部分组成一个动态的文化场,在这个场中进行着疏通传承渠道、存留文化空间和延续文化时间的工作,以达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目的。"活态保护"具有的再创造性的确认、核心价值的确立和当代文化建设系统工程的有机组成部分这三个关键点。"活态保护"必须贯穿回归生活文化,表达个性特征,突出多样性,展示创造力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7.
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少数民族村寨文化保护和传承面临种种挑战。国家民委通过制定保护与发展规划、特色村寨命名的方式积极引导,民族特色村寨由此成为各界关注和探讨的热点议题。为此,文章从文化生态学的视角出发,认为民族村寨是承传民族优秀文化的载体,是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文化产业的特色资源。在文化生态学理论指导下,应将民族村寨的物质与非物质文化纳入整个文化生态系统之中,以实现统一、整体、原真性保护和活态传承。其中传承人是活态传承的典型主体,生产性保护是活态传承的重要途径,现代科技和观念是活态传承的文化素养。在发展文化产业时,台湾原住民地区的观光营造经验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分析文旅融合背景下苏州古城的保护现状及存在的古城旅游基础设施不健全、文化旅游体验待升级、宣传营销方式需创新等问题,提出改进基础设施、创意体验、智慧服务、宣传营销等,以促进古城空间改造、功能完善、业态创新与文化传承,推动古城资源的“活态”保护。  相似文献   

9.
运河文化蕴含丰富的教育资源,学校从本地运河文化出发,以儿童为中心,构建运河文化活态传承理念,有利于探究文化育人方式的新格局。学校可以在对文化育人的内涵价值进行解读的基础上,构建运河文化活态传承的有效载体,建立支持保障系统,创新文化育人路径。  相似文献   

10.
文化可持续创业理论以文化为核心,致力于活态文化的保护,选择维护和提升社区文化价值观及传统的创业方式,实现民族地区的社会、环境和经济平衡的可持续发展目标,为民族旅游业发展提供文化认知、文化保护及创业决策方面的启示。民族旅游业的文化可持续创业,可从建立评价体系、产业政策制度、加强社区赋权、注重民族文化教育等方面来实施。  相似文献   

11.
在前人对乡村旅游研究的基础上,以德夯苗族民俗文化村为个案,通过分析权力在乡村旅游产生、成长过程中的作用,阐述各利益群体通过权力联合,能使乡村旅游中的资源有效地整合和利用,促进乡村旅游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民族地区的民族文化是发展民族旅游业的重要资源,如何有效的利用传统的民族文化来吸引游客,发展旅游,进而发展民族地区的经济是一个重要的课题.拟就以贵州西江苗寨为个案研究,探讨民族文化与民族旅游业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发展民族文化旅游是新疆社会发展及旅游业发展的需求,分析了新疆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及其开发现状,提出整合新疆旅游资源与文化资源,实现新疆民族文化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美国社会人类学家马康纳的“前台、帷幕、后台”理论来研究彭水民族文化保护与旅游开发.以期提供新的研究视角,就如何在发展旅游经济的同时有效保护传统民族文化问题进行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15.
运用旅游影响感知理论,以云南民族村佤族寨和沧源县翁丁村的歌舞演员为调查对象,得到两个关于佤族歌舞变化感知情况的样本。通过对两个样本的横向比较,分析佤族歌舞在两地的不同发展趋势。在进一步深入调查的基础上,得出先天基因、传承方式、开发形式、演员参与程度等方面的差异是导致两地佤族歌舞发生不同变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佤族传统生态文化由于受其环境和宗教的影响,其生态保护观念与行为在许多层面透射出对大自然的敬畏与爱护,在自觉或不自觉中有效地维持了人与生态环境的平衡共存。解析佤族传统文化,展示其中蕴含的丰富生态保护观念与行为,不仅可以保护传承其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而且其研究也将有助于为当代民族地区的环境问题提供重要的智慧启迪与理论思考。  相似文献   

17.
古村落是我国传统文化的载体和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深厚文化内涵散发着无穷魅力,在文化产业化背景下,古村落文化旅游开始兴起,提升旅游文化竞争力成为古村落旅游成功发展的关键。通过对古村落旅游文化结构的分析基础上,尝试建立古村落旅游文化竞争力模型,提出加强古村落文化的传承、保护和创新与建立和完善古村落旅游解说系统是提升古村落旅游文化竞争力的动力之源,并通过浙江诸葛村进行了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18.
随着以民俗文化为主题的旅游活动的日趋发展,越来越多的民俗文化项目以民俗村寨或主题园的方式开发。桂林“世外桃源”景区作为桂林民俗文化主题园的代表,对其民俗文化主题的开发研究具有现实意义。从“世外桃源”景区已开发项目及其经营状况来看:开发民俗文化必须具备大胆创新的思路,协调与平衡的能力,在对民俗文化的内涵进行深层发掘的基础上,遵循开发原则,既展现出民俗文化的内在精髓,又打造出适应市场需求的民俗文化产品。  相似文献   

19.
关于弘扬畲族文化发展章村旅游经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章村有极为丰富的旅游资源,二流的生态环境,独特的畲族文化与民风民情,是发展长三角地区休闲、度假区的怠好场所。但是,目前章村的旅游发展速度比较缓慢.为此,笔者通过实地考察、调研与分析章村旅游资源开发现状,提出弘扬畲族文化,创建黄浦江源风景区的总体发展思路,以期为打造黄浦江源章村休闲、度假区献计献策。  相似文献   

20.
中缅佤族人民群众被分为两个国家的公民是特定历史因素和政治因素造成的,社会文化国际化发展的冲击,制度环境、政治因素等方面的影响,必然迫使佤族传统民族伦理文化在新时期不断演变和发展,中缅佤族人民群众之间伦理文化交流过程中存在的异质性将会越来越凸显。差异性的扩大,不同价值观念的渗透与影响,中缅佤族人民群众之间伦理文化交流的“同一性”将会逐渐被削弱,从而可能危及国家文化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